回覆列表
  • 1 # 趙夢的vlog

    李廣是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史記•李將軍列傳》上記載,李廣在孝文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就從軍擊胡,依靠騎射無雙的技術,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李廣一生與匈奴作戰四十多年,威震塞外,被稱飛將軍李廣。他的兒子李敢、孫子李陵也是勇士。但李廣祖孫三代在歷史上卻均以悲劇告終。其中原因令人惋惜。

    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進犯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懷來東南)。漢武帝派衛青、公孫敖、公孫賀、李廣四名將軍帶領人馬分頭出擊。在這場戰役中李廣雖然脫了險,可他損兵折將,還是被判了死罪。後來交了李廣繳了一筆錢,總算贖了罪。李廣的一生,大都投入了抗擊匈奴的事業。他身經大小七十幾次戰鬥,由於他英勇善戰,成為匈奴貴族心目中可怕的勁敵。但是李廣在他一生的戰鬥中常常遭到意外的挫折。

    李廣最小的兒子李敢也是一位少年將軍,勇猛非凡。《史記 李將軍列傳》記載:後二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行可數百里,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敢獨與數十騎馳,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告廣曰:“胡虜易與耳。”軍士乃安。

    李敢帶著幾十名騎兵,衝進匈奴四萬騎兵的軍陣中,橫衝直撞,從匈奴大軍左右兩翼衝出來,毫髮無損,可見李敢的勇猛。

    然而李敢以為他父親李廣的死與衛青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氣之下,便打傷了衛青。後來,在甘泉宮狩獵時,霍去病用暗箭將李敢射死。讓人唏噓不已,大漢王朝自損一臂,真是可惜。

    李廣的孫子李陵也是位勇士,但最後的結局也很慘。天漢二年(前99)秋天,在一場戰役中,李陵的五千步兵射手被匈奴單于的八萬大軍包圍截擊,最後,李陵軍在殺傷匈奴兵一萬多人後,在缺乏糧食、救兵不到、箭已射光、士兵死傷大半的情況下,選擇向匈奴人投降。其實李陵並不是真的投降,他只是假降想瞅機會為漢朝做貢獻。可漢武帝聽說李陵投降的訊息後做了一件蠢事,將李陵家人滿門抄斬。

    李廣祖孫三代都是勇士,的確令人欽佩;但在他們的個性裡,又都有行事魯莽的一面,從而讓他們不為當時的權貴所接受,最終上演了一場又一場的人間悲劇,既令人惋惜。

  • 2 # 行人逆旅

    李廣祖孫三代悲劇應該指的是李廣,李敢,和李陵。每每讀到此處真是讓人扼腕嘆息。無政治頭腦是李廣和李敢悲劇的重要根源,性格決定命運。

    李廣名聲甚大,個人武功出眾,李廣的地盤匈奴很少來騷擾,雖然兵敗被捉,但匈奴人敬重英雄沒有加害,李廣從而逃走活命。其實軍事才能和武功僅僅是李廣人生一個方面的展現,性格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李廣是一個自傲,缺乏政治頭腦又有強烈功名心的人。七國之亂李廣立下大功,頭腦發熱竟然接受淮南王的封賞,這讓景帝怎麼想?看到衛青年紀輕輕做到大將軍心中不忿,隨軍出征卻因自負迷路貽誤軍情,自殺而死之後給兒子埋下禍根。李敢因軍功封侯超越李廣,卻念念不忘為父報仇。衛青是誰,漢武帝大舅哥,心腹重臣,殺匈奴最鋒利的刀,最信任的人!霍去病是誰?衛青的外甥,漢武帝眼裡的未來之星,未來軍方第一人,李敢如何能與衛青霍去病相提並論。侯爵難得,可在漢武帝眼裡真啥也不是,刺殺衛青反被霍去病射殺,換不來漢武帝一絲同情。報殺父之仇孝心可嘉,其義可贊,不過仇人未死卻自身喪命,惹人嘆息,李敢人雖勇敢,卻看不透帝王的心,看不透背後的政治。

    李陵相比李廣和李敢更是徹底的悲劇。為了國家付出所有,卻揹負終身的罵名。李陵以寡敵眾兵敗詐降,卻被武帝因李緒李陵分不清楚而殺了全家,再也回不到漢朝。李陵的悲劇更多是皇帝昏庸造成的。李廣祖孫三人的悲劇是那時代的縮影,背後有千萬類似的家庭和嘆息!

  • 3 # 文史小棧

    李廣一家乃是將門之後,其先祖李信是秦朝的名將。對西漢王朝來說,李廣祖孫三代忠勇無比,然而他們的結局都比較悲慘,令人唏噓。李廣元狩四年,漢武帝決心一舉殲滅匈奴。此時的李廣已經六十多歲,卻是滿腔熱血,期待一戰功成名揚。衛青卻命他率軍迂迴側翼,李廣一聽就急了,反覆向衛青請求繼續擔任先鋒,遭到了拒絕。

    衛青這麼做,一是在出徵前,漢武帝就暗示他,李廣畢竟年邁,而且出了名的愛冒險。二是左軍的將軍公孫賀和衛青關係很好,衛青想讓公孫賀和自己抓住單于立功。

    後來李廣因為路途遙遠,沙海迷路,貽誤戰機之下選擇自殺李敢

    李敢為李廣幼子,在霍去病麾下效力。聽聞父親的死訊,認為是衛青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衝動之下打傷了衛青

    衛青雖然沒有追究,但身為衛青外甥的霍去病為了報仇,竟然在甘泉宮狩獵的時候射殺了李敢,而霍去病絲毫未受到處罰。

    李陵

    天漢二年,李陵奉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戰於浚稽山,最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可是漢武帝卻聽信李陵替匈奴練兵的訛傳,夷其三族,這也徹底斷了李陵的後路

    漢武帝的性格缺陷:愛而貴其生、憎而致其死

    不光是李廣祖孫三代,司馬遷、主父偃、朱買臣等等,沒有幾個是善終的,甚至連他最親近的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都難逃巫蠱之禍

    而且漢承秦制,刑罰非常殘酷,朝堂鬥爭激烈。可以說,武帝時期的文臣武將,簡直就是悲劇與冤案的血淚史。

    李廣祖孫的性格缺陷:心壯懷而血氣剛直

    李廣勇武卻沒有謀略,說自殺就自殺;李敢魯莽為父報仇,他的孟浪之舉也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李陵明知兵力不足也執意征伐,逞一時之勇這三個人做事都是非常衝動的,不考慮後果的,你情商低,我比你情商還低。

  • 4 # 春秋奮羽

    歷史長河,源遠流長,這個問題讓我來!

    李廣作為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代,其一生也是征戰四方,戰績無數,但其死因卻是因為迷路,沒能參戰,最後竟憤愧難當,自殺了。然後兒子李敢替父報仇,卻死在了自己舅舅霍去病手上。李陵以五千兵馬對抗八萬騎兵,最後力竭,死在了匈奴手上。如此人才濟濟的三代人,卻都不幸慘死在了戰場上。

    征戰了一生,卻到死都未能封侯的李廣在北漠之戰中,因為繞道而走的軍中又缺少嚮導,所以導致了他們走不出去迷路了,而這北漠之戰是漢武帝一手策劃的。在這一戰中李光拔劍自殺了,因為他不願忍受這等恥辱。

    李廣死的同時他的長子和次子也都死了,只有他最小的兒子李敢是活著的,李敢是效力於霍去病的。李敢聽到父親的死訊以後,以為李廣是被衛青故意調離的,因此衛青被李敢打傷了,而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霍去病要給衛青報仇,所以李廣在甘泉狩獵之中被霍去病射殺了。

    李陵是李廣的長孫,他出生於將門世家,所以他從小擅長騎馬射箭。在天漢二年他出徵匈奴,最後卻失敗了。十一月的時候李利戰敗投降於匈奴。由於漢武帝誤聽了謠言,李陵被漢武帝誤會,導致他的母弟還有妻子都被殺了,這也是李陵與漢朝斷絕關係的原因。

    司馬遷和李陵是比較要好的朋友,他為李陵求情,而漢武帝卻認為司馬遷是要詆譭將軍為李陵說情,導致被漢武帝施以腐刑。漢武帝去世後,漢昭帝登了位,漢朝與匈奴和親,李陵少年時的玩伴霍光派人去勸李陵想讓他回來,可李陵拒絕了他,堅決不再回大漢,最後李陵老死於匈奴。

    導致三代悲劇的原因:

    一,有著最高權力的漢武帝有性格缺陷:愛而貴其生,憎恨的必將處死。不是隻有李廣祖孫三代有這樣的悲劇。在漢武帝主宰時期,朝中的文臣武將無一能倖免,可以說是悲劇與冤案的悲慘歷史。 攤上這樣的皇帝他們也無能為力,甚至漢武帝的兒子和妻子都沒能有個好結局。

    二,是漢朝繼承了秦朝的制度而刑法慘不忍睹,朝堂的鬥爭也是非常的激烈。所以,出一點點風頭就有被殺頭的危險。因為漢武帝的突然到來導致了河東的太守被嚇得自殺了,張湯因為給史按摩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顏異因腹誹被定罪生命也走到了盡頭,還有很多的諸侯王,動輒族滅,稍微有一點點的動靜就有上萬人被流放處死的危險。在這種激烈悲慘的情況下李廣祖孫三代的悲劇也就不算什麼了。

    三,秦漢丈夫都是爭心壯懷而精力旺盛直性子。李敢不怕權力高之人,李廣也是直性子說來就來,說自殺就自殺,而霍去病更厲害了說射死就給射死了。這些人做事從來都不考慮後果,情商一個比一個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武帝為什麼殺李陵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