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守望33519
-
2 # 老趙23403
說起來道理都懂,可就是不按道理去做,這種人我真的看不懂,你說他讀了那麼多的書,肚子裡記了那麼多的名言詩詞,說起來口若懸河,引經據典,真是好口才,為什麼不用呢?我估計這些人,可能認為,把這些道理經典收拾到肚子裡,就是為了表演,用於炫耀自己的學問。滿足一點面子上的虛榮。
比方說,我們常說的一句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句話一般人都背得很熟,但是真正做到的人我看不多。原因並不是因為自己知識豐富,是因為虛心了恐怕別人看不起,所以就作出一幅強勢的樣子,威嚴而傲慢,這種人其實對這句話並不理解,只停留在膚淺的口頭表達。並且在生活中總是自以為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輸不起面子上的東西。再比方說,助人為樂,這個成語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好多人做不到,更樂不起來,他們認為,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行了,為別人操勞,利益是別人的,你想用還得一個借字,既然如此,何必助人。這就是沒見識,沒境界,不知道人和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長遠利益。從而使自己損失得更多。這就是庸俗,好多人都停留在庸俗的樊籬中沉睡不醒,所以終於綠綠無為、虛度此生。
只有放下面子的人才會虛心,也只有虛心的人才能進步。也只有有見識有境界的人,才會把口頭上的道理和自己的行動很好地結合起來,說到做到,以利於自己,利於他人和社會。但是放下面子,說起容易,做起來並不容易。那怎麼才能做到呢?一般來說,看重面子的人,都是因為裡子太空虛了。當你的內心充實了,實力基礎夯實了,面子在你心裡自然就失去了分量,無需刻意去放下,很自然就忘記了。
世上的事物都在發展變化之中,人也是如此,人的升級版,全靠自己去打造,就如同蛇退皮一樣,人的修為,強大的是內在的道德和知識,不斷地打破和掙脫原來的外殼,才能強大,才能脫胎換骨。這是聖人之道。俗氣的人永遠脫不了原始幼稚的外殼,但這並不影響他的快樂。
-
3 # 又見飛山
如果可悲,那就所有人都可悲,所有人包括聰明愚蠢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人固有特性決定的。
每個人自審一下,都會有,只是有的人會事前衡量不講理造成的代價,自己能不能承受,這已經很了不起了。有的人根本不懂道理,認知偏差,更談不上會不會按有理的方向做。
-
4 # 王文錦
懂得某種道理就非得去做嗎?這是個偽命題。我們懂的道理太多了,都是在用得著的時候才用呢,用不著的時候就讓那道理在那裡待著。如果一個人把自己懂的所有道理都實踐出來,那真要累死了。還有,有些道理雖然我們懂得,但能力有限,也做不成的。
-
5 # 卜令虎
“聽過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加繆在《西西弗斯的神話》中說到,“如果說,這個神話是悲劇的,那是因為它的主人公是有意識的。”
意識具有潛在的悲劇性。
道理如果不付諸於實踐,不論是行為的探索抑或是思想上的昇華,其反作用都將是巨大的。
我們將道理或者理論經過實踐的推動,變現成對我們成長有利的有形或者無形的動力,比如說物質生活上的提升和思想境界上的提高。
如果我們僅僅是甘願於作一名“白日夢想家”,道理在腦袋裡發酵,身體在沼澤裡發黴, 別人開著車子周遊世界,燈紅酒綠一片輝煌,而那些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 矮子”們,獨自困頓在社會邊緣化的一隅,獨自黯然傷神,這是很悲哀,也是很現實的。
本條回答的切入點是道理的實踐性方面,常言道“空談誤國”和“紙上談兵”,經典論斷說得天花亂墜,不如躬身實驗來的實際。
-
6 # 拾趣松
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些人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有些人只是做,什麼也不多想。有些人只是想,卻什麼都不做。只要自己願意這樣,別人沒有什麼可多想的。生活態度取向不同,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會有所不同。所以,道理都懂可就是不去做的人,談不上可悲。
有些人屬於安逸型,他們喜歡舒舒服服地生活,非常享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即使是處境不好的時候,可能夠找到其中的樂趣。有時,遇到問題的時候,可能會想很多,但是想完之後就過去了,一般都不會真正去行動。但是,自我感覺還是可以的。
如果有什麼想法就立刻去做的人,執行力很強,很令人羨慕。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想這樣去做。只要自己清楚自己是一個什麼狀態,這個狀態令自己覺得很好就可以了。
每個人,真正可以主宰的只是自己。別人的一種狀態呈現出來,不同的人得出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面對道理都懂可就是不去做的人,你覺得可悲,可能他卻覺得這樣隨遇而安,已經很滿足了。還有人覺得這種狀態很鬆弛。沒有絕對相同的感受。
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同一件事每個人的看法是不同的。面對別人的行為有自己的想法是可以的。人們觀察到別人的生活、行為等,是為了更好探尋自己的內心,選擇最好的行動,來實現自己心中的願望的。別人的生活,是一道風景。道道風景呈現在眼前,但不是絕對的。只要行路人清楚自己的目標就可以了。
-
7 # 生命河歡迎您
是的。只說不做的人,最後的結局當然是很可悲的。
因為這種人,只懂得高談闊論,閉門造車,紙上談兵,緣木求魚。 光靠空談,空想,什麼都實現不了。
“天上從來不會掉餡餅”。有了付出,才會有回報;有了耕耘,才會有收穫。如果是光說不做,到最後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有一首歌曲《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中說:“十五的月兒十六圓, 要想收穫先種田;要想登山先探路, 要想致富得開財源;只要象蜂群不偷懶, 何愁秋後蜜不甜……。十五的月兒十六圓, 要想飲水先挖泉;要想唱歌先對調, 要想戀愛可得多交談; 生活道路有苦也有甜,美好的前程走不完。”
無論什麼事,都是前有因,後才會有果。 撒什麼種,打什麼糧;栽什麼樹,結什麼果。如果光想靠懶漢思想,光動口,不動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僅僅憑著等、靠、想,一點都不付出,什麼事也辦不到。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即使再明白大道理,卻不去做事情,最後的結局一定很可悲。
-
8 # 老孫遁世無悶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你說的都對,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可以說這幾乎是大多數人事業難以成功的痛點。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大致有四:
一是重複做相同的事情,體驗相同的情緒,精神上感覺不爽,因為它破壞了自我固有的思維,自我設定的程式,所以對那種都懂的道理感到厭煩。二是那些道理雖然都正確,但內心難以消化接受,要按照那些道理去做,思想上有牴觸情緒;三是思想影響情緒,壓抑的情緒束縛了行動的改變;四是做事堅持就是最難,懶惰是罪魁禍首。所以,出現了“那些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不到”的現象。
生活中,成功的道理都懂,而成功者卻不多,“懂”與“做”是兩碼事,這就好比拉風琴一樣,看到別人站在舞臺上光彩奪目,誰都知道苦練幾十年,就算天賦較差的人也能有一番成就,但是真正成功的卻還是隻有這麼多。
“道理都懂就是不去做”的人,永遠是行動的跛子,是與成功無緣的,也是可悲的。
-
9 # 巫山雲
道理,從詞條解釋上看,包涵的內容很寬泛。但個人認為,它是指人在社會事務中的一切行為表現,是否符合社會行為規範的要求。
比如我們對一個人的行為,用“懂道理”或“不懂道理”,來評價。
對於道理的理解,我們走入了一個誤區,以為懂得了道理,就會成功,就能過好這一生。事實並不是這樣,道理與成功,沒有必然關係,只是我們的想當然而已。
道理,是人必須掌握並遵守的基本生存守則,也是社會對一個人的最低要求。我們不要把“道理”神化,它沒有那麼高大上,更沒有什麼魔力。就像一個人必須遵守法規,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我們常常把“道理與成功”綁架在一起,不過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己。
你研究了很多創業成功的案例,懂得了成功的道理,去創業就會成功嗎?懂得了如何談戀愛,你的愛情就一定美滿嗎?
答案是否定的。道理、行動、執行力、不可控因素等等,直接影響結果。所以說,懂得道理,與成功相差千萬裡,懂得與行動和實戰就不是一回事。如果懂得,就可以成功,那也太容易了。
道理,我們每個人必須懂得,這是社會對我們的最低要求與行為規範。但也別被“道理=成功”這個謬論所誤導與所累。人生過得好不好,有太多太多的因素。道理,只是很小的因素而已。
懂得道理,是生活的需要;不懂道理,會被社會懲罰。
回覆列表
不可悲,為什麼?因為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懂道理,但真正能做到的能達到百分之二十就了不得了,我想你也可能在這百分之八九十之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