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耕田的牛牛犇
-
2 # 酥酥甜心糕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換成後四十回哪些情節和原著最像更為恰當
因為………突兀的情節真的太多了好嗎?
脂批的甲戌本中,多處都有對於後四十回的“劇透”。可以說若紅樓夢前八十回是部劇,那麼脂批無疑就是劇透狂魔在影片裡刷的彈幕。所以要想知道後四十回真實結局為何,不妨多研究研究脂批。
關於違和點因為太多了說不過來,在此我簡單談幾點吧。
1.王熙鳳的結局
王熙鳳判詞明確有說“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判詞隱喻鳳姐最後會被休棄。且脂批在二十三回有詳細說“妙!這便是鳳姐掃雪拾玉之處”。那麼由此看來,王熙鳳最後應該是被休棄、淪為了下人(掃雪這種粗活多是下人所為,主子是不會做的)。
而高鶚版續書卻說王熙鳳死於冤魂索命病魔纏身。這明顯和前文不符合。
2.妙玉遭劫
縱觀前八十回,妙玉是個何其高冷自傲之人。結果後四十回卻寫妙玉“走火入魔”被人輕薄時“如痴如醉”……我不知道妙玉會不會想打人,但是我當時讀的時候簡直想打死高鶚有木有強行合判詞也不至於把妙玉寫的如此不堪好嗎
3.探春遠嫁
探春的判詞和對應的曲子就有說明她的結局。“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她的畫上也是畫的一名女子在大海中的船上掩面而泣。由此可以推測或許她是被嫁去了海外和親,從此再也無法迴歸故里。
而高鶚版卻在第一百一十九回寫賈探春回家探親,這又是與判詞相矛盾了。
以上僅談論三點,實際上高鶚版續書可謂漏洞百出,不能細看。怎麼說呢,姑且當個同人文看看吧。反正我是覺得突兀處太多了。
-
3 # 山伯洞主
有機會大家可以看看劉心武揭秘《紅樓夢》,裡面描述了許多關於《紅樓夢》後40回的見解,和高鶚續寫出入確實挺大,說高鶚當年應該看到過曹雪芹的回40回,就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這件事情一直受到很多紅學大家的批判,因為只要認真讀過《紅樓夢》的人就會發現,前80回和後40回的寫作水平根本就是兩個檔次,大家都開始不樂意了,各種攻擊高鶚的言論也都紛紛出現,甚至有人直接是對《紅樓夢》這本書的侮辱。不管怎麼說高鶚對《紅樓夢》還是有很大貢獻的,讓它沒有被遺失流傳至今。
-
4 # 喵喵咪西咪西
《紅樓夢》前80回可能有種種的漏洞,可能有前後不連貫之類,但是瑕不掩瑜,整體是綻放光彩的。那一個個人物,更是能從書中走出來,在眼前鮮活起來。
到了後40回,從四美釣游魚開始,寫得是多麼的無聊而無用!賈寶玉居然又變得一團孩氣,而“四美”的言語動作,根本讓人看不出她們性格上的任何區別,這樣寫了又有什麼用?一點痕跡都不留於心。對比於前80回,根本不能比,曹雪芹可是連一句話一個字都能體現一個人物的,讓人如聞其言,如見其人。到後來更不對了,寶玉居然好好讀書了,這倒也罷;可怕的是到了82回,黛玉居然鼓勵寶玉為了功名而取“輕微淡遠”的書來唸了!我永遠也不原諒高鄂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黛玉身上,因為我沒有辦法容忍黛玉說出這樣的話。從此以後只是平鋪直敘,把事情表達清楚。
黛玉之死寫得還不錯:一邊是新嫁迎娶,一邊是悽慘臨終,強烈的對比讓黛玉之死顯得更為慘烈淒涼。可是到了104回,寶玉說的那叫什麼話啊:晴雯到底是個丫頭,也沒有什麼大好處,他死了,我實告訴你罷,我還做個祭文祭他呢...好極,在高鄂先生筆下,寶玉祭晴雯是因為閒來無事,祭黛玉是為了不讓黛玉恨他,寶玉再不濟也不至如此吧!如果看過曹雪芹先生筆下的《芙蓉女兒誄》,你就會感覺到104回這個地方對人物的歪曲到了何種程度...總之,認為最大的敗筆是後40回,這只是個簡單的敘事型結尾,完成了人物命運而已;至於作品思想的一致性,人物的性格的把握,各種線索的處理,都沒有做好,說是狗尾續貂並不過分。只是,在所有的續篇中,這還算比較好的罷了。
高鄂先生在《紅樓夢》續寫中的“蘭桂齊芳,家道復初”曹雪芹對賈寶玉的人生願望是首先是 “補天”,“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是傳統入世思想的反映 。孔子一生棲棲皇皇,席不暇暖,為了百姓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於干戈擾攘,百般挫折中,探尋拯救之路,聞其風可使貪夫廉,懦夫有立志。但是,“賈寶玉”已朦朧地認識到,傳統的補天者已普照遍成為功利之徒,只是孜孜不倦地追求自身的“富貴場”與“溫柔鄉”,傳統的入世方世已無補於現實之天,整個男性世界都已無補於末世之天,他拒絕了補天的責任。《紅樓夢》對金陵十二釵等人的判詞與《紅樓夢》十二支曲,是佛道二教的出世精神的表現。老子的生存本體的觀念,即道論與德論的統一,也即自在存在與自為存在的統一。他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表現在他不出人頭地,“塞其兌而閉其門,和其光而同其塵”,默默無聞於百姓之中。曹雪芹先生對儒家思想作了肯定,卻無法調解由此引發的功利與自由,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所以在《紅樓夢》中當寶玉的第二個人生理想--愛情也中道崩猝,曹先生想不出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便安排寶玉最後的結局仍是跟隨一僧一道重返大荒,放眼 “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這實是由入世極端走向出世極端 。曹雪芹先生精心構造的曠世《紅樓夢》中 , 實乃天衣有縫 。
高鄂先生在續篇中有賈家後來“蘭桂齊芳 ,家道復出”的 交待,筆者認為應是使《紅樓夢》成為完美之作的最後一筆。但是由於和曹雪芹先生前文的思想不一致 ,讀者的指責塵封了他的光澤。曹雪芹先生構設的" 白茫茫一片大地 " ,象徵著人世間一切均化為烏有。不知是無意有意,高鄂先生在《紅樓夢》終結的虛無中嘗試著建立了另一個人類家園 。人類社會不是動輒完結的,而是朝前進行的,人的使命就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作為通靈寶玉的那塊石返回了大荒山 ,但是作為肉身的寶玉也許還要留在佛門古剎中 ,那依然不出人世的範圍 。 曹雪芹先生是反封建,高鄂先生是封建嘛?社會制度是後人的理論 。
至於說到高鄂先生的續,看前八十回與看後四十回感覺完全兩樣,所以看後四十回的次數比起前八十回起碼要去掉個“0”。如果說曹雪芹先生的前八十回是“天之理”,而高鄂先生的後四十回是“人之情”。高鄂先生用他所有的才盡力寫了黛玉的香消玉隕,而對於曹雪芹先生一開始就在溫香軟玉、太平盛世的面紗中隱隱透出的肅殺之氣卻心軟得不得了,面對這麼個很有象徵意義的大家族,高鄂先生心軟得有點不近情理,給了寧國府一個交代,給了榮國府一個還算不錯的收梢。有賈蘭的高中,就連寶玉也還了老爸的情,一個個浪子回頭,一個個勉力支撐,這個大家族的架子還是顯擺在那裡。當然為了不顯突兀,高鄂先生匆匆忙忙找了個勉強算點因頭的事件就提前把人圈住了,否則再鋪張下去,真的發展到那節,他老人家是無論如何也制止不了寧榮二府連鍋端了的結局,那才是“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所以說,高鄂先生寫的是人情,兒女之情可以盡到極致(極致是極致了,不過也寫俗了),但是一涉及到整個社會,高老先生那點才氣就沒這個膽識了(可能和沒曹雪芹先生的那種生活背景有關)。
看過三種《紅樓夢》的續寫,全是高鄂先生差不多時代先後的人物,現代續的看過一種,還不如高鄂先生。還是高鄂先生比較忠於曹雪芹先生的本意,只是不夠徹底而已。若曹先生地下有知,也可以瞑目了。
-
5 # 媽粉一枚
前八十回記得寶玉肯定做不出黛玉死後還去和薛寶釵過日子,好好讀書考功名,首先前八十回已經說過了,他不喜歡功名,不願意和那些道貌岸然的官場中人打交道,他內心深處是牴觸科考的。其次,之前只是開玩笑說林姑娘被接回去了,他就瘋魔了,現在他死了,他怎麼可能還有興趣科考,黛玉也不喜歡他沾染科場裡的俗氣,所以考完試才去出家這裡確實處理的不好。
回覆列表
紅樓夢後四十回非原作者所寫似乎已成共識,不得不說後續作者也可堪稱大家,若是單獨成書也說不定我們又能多讀到一本好書,說到有什麼突兀的情節,還真沒感覺岀來,人物命運按前面判詞銜接也沒毛病,若說跟前八十回有什麼不一樣,倒還是能說岀一二來,首先後四十回情節推進太快,如果仍是原作者寫,則有預先固定章節急速收尾之嫌,前八十回以景襯情娓娓道來,花團錦簇極盡奢華,寫盡了賈府之盛,也埋下了賈府由盛轉衰的伏筆,後四十回節奏突然加快,大廈呼啦啦傾倒,情節鋪陳之快令人目不睱接,這是非原作者續寫的疑點之一,其二,寶黛之戀在賈府已不是秘密,賈母也從未表示反對或制止,如果把寶玉成親安排在賈母死後,似乎能更好的延續賈母對黛玉之疼愛,或者能讓讀者覺得賈母這個人物更飽滿些,另外前八十回詩詞多且詩詞功底深厚,這是紅樓夢特色之一,後四十回則為了完整交待人物命運而無睱顧及其他,這也是讓讀者覺得非原作者繼寫的疑點,以上個人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