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飲冰職場

    寫論文的時候,開篇會下定義:

    本次論文寫的的啥,這個啥是這樣定義的,我們的研究方法是這樣的,研究結論是這樣的。

    道德經開篇也是這樣的: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翻譯過來就是,今天我們研究的是道和名,道如果被出說來,就不是真正的,永恆的道。名如果被具名了,也不是真正的名。

    所以他倆是不能具體來說的,研究起來比較複雜,透過有形研究無形。這麼難為啥還要研究呢。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因為他的有和無,是天地萬物的開始,元祖。重要性太高了!

    那麼怎麼研究呢?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透過有欲(望)和無慾(望)的方式來進行觀測,他的奧妙和玄機。這兩種方法本質是一樣的,因為有名和無名本也是一體的。而這正是我要說的玄妙。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開篇定義:

  • 2 # 國史古籍書院

    說實話,要真正理解《道德經》的內容真的是太難了。

    首先是古漢語在流傳過程中也是不斷演化的,我們現在將古代的語言統稱文言文,而實際上,哪怕我們去比較先秦、隋唐、明清三個時期的文言文,也會發現其實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了。而《道德經》成書於春秋,那時候諸侯各國林立,語言文字還不統一,到現在跨越千年,語言幾經流變。因此用現在的語言去理解那個時候的語言是不行的,用一般的文言文的意思去理解那個時代的語言也是不行的,要想真正理解《道德經》中的那些文字,你幾乎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去查古字典,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可能都不夠,你甚至要去翻更早的《爾雅》,更甚者你要去搞清楚詞源,但用當時語言寫就的《說文解字》《爾雅》就那麼容易看懂嗎?

    第二,《道德經》在流傳的過程中,在字、詞、章節順序上都不免有所疏漏錯誤。

    第三就在於《道德經》的內容玄奧,不易理解。

    現在市面上《道德經》的書籍版本眾多,全注全譯本也不少。但就以我個人經驗看,這些註解版本大多是隔窗看景,流於表面,終究是難以深入其中觸達精義。而更有一些註解其實就是錯誤的。而且這些註解基本都不自覺地走進咬文嚼字從純文學角度分析經典的路子。所以您要想真正讀懂《道德經》,還是建議走自己查古字典這條路,畢竟很多東西要靠理解感悟,不是簡簡單單靠文字就能表達出來的。

    下面就以我個人感悟,談談《道德經》開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還是好理解的,能夠說出來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可以表述出來的“名”,就不是真正的“名”。

    那麼為什麼可以說出來的“道“就不是”道” 呢?這個“道”,我個人理解其實就是“了卻一切人為的念頭,迴歸世界的本質”。

    我們的意識實際上是對客觀現實的一種反映,我們普通人每天念頭紛飛,我們實際上是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裡,這個主觀世界雖然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看起來和現實沒什麼兩樣,但卻終究不是現實本身。只要我們還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裡,跟著自己的念頭走,我們就永遠不可能真正觸及真正的現實。這個念頭,我們可以引用佛家的話講,就是“執念”。

    只有我們放下這個念頭,萬念俱滅,才能真正走近現實,才能真正觸及現實本身,和現實融為一體,達到和光同塵的境界,這便是“道”的狀態,也就是佛家所謂的“空”。

    那麼在這種狀態下,如果我們企圖用語言來表達“道”,或者哪怕你去想“道究竟是個什麼什麼東西?”那麼此時你一起念,便又脫離了現實本身,因此你說出來的其實就不是道了,因此“道不可說”,佛家也有類似“不可說”的言論,我想佛道講的其實可能是一個東西。這也正是道家講求“順應自然”的原因。

    理解了這個,也就不難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了。

  • 3 # 不愛吃肉的大螞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是《道德經》開篇第一章的一句話。人們習慣把它理解為:能夠說出來的道理,不算是道理;能夠用言語描述出來的名,不是真正的名。

    之所以說能夠講出來的,都不是真正存在的,是因為萬事萬物都存在一個“變”。道理和規律也是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發生變化的,對事物的界定也是隨著認知的提升不斷改變的。

    沒有哪種道理和規律是長久不變的,若把它們講出來,那就等於固定下來了,雖然當前不可否定正確性,可隨著時間推移和時代發展,必將會結合實際有所改變,屆時再反觀最初定下的道理和規律,必定存在瑕疵之處。那麼,最初所講出的道理和規律也必將被打破。

    講道理如此,給事物做界限和下定義亦是如此。比如,物理學中宏觀論和微觀論,最初並沒有區分開來,對所有的事物按照同一方式去研究去界定,並且還受到物理屆普遍認可,但後來隨著認知程度的提高,這種宏觀微觀混為一談的認知理論便被打破,許多最初界定的正確無誤的事物和研究的結論,也都被重新劃分和定義,這也印證了“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無為”、“不爭”、“順其自然”,崇尚的是以不變應萬變的理念。之所以採用這種理念,是因為老子知道萬事萬物隨著時間的前進移都在“變”,無論是客觀存在的道理和規律還是主觀界定、下定義的方式和方法。

    沒有人能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有的只是預測和猜測,雖然能夠無限接近於真實結果,但始終還是不能完全準確,那既然做不到完全準確,也就不能稱之為“道”。

    因此,這句話可以理解為,“道”永遠是變化的,求“道”永遠在路上,我們對“道”只能無限接近,無法去超越,也不能將它總結固定下來。因為,前一秒是對的,是有用,可能下一秒就錯的,是無用的。

  • 4 # 言下之

    《道德經》第一章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是本書的開宗明義,闡述的是古人的宇宙觀。

    道在《道德經》中有四重意思:

    1.常道;2.天道;3.人道4.可說可言

    名在《道德經》中也有三重意思:

    1.無名;2.有名;3.命名

    道(常道)可道(可說可言),非常道(常道)。名(無名)可名(命名),非常名(無名)。

    宇宙間存在一個恆古不變法則,不可說不可言;可說可言的就是不是這個恆古不變法則(常道),而是人之偽巧的自以為是。無名是萬物的開始,無形無狀,不可言述。結合下文,無名生有名,有名化萬物(可命名可描述),又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在常道的作用下,無名為一(宇宙的奇點),一生二(宇宙爆炸),陰陽二氣分開;二生三,陰陽二氣相交;三生萬物(宇宙產生),不同的陰陽二氣相交生成萬事萬物。

    這和目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是非常相似的,這說明中國古人的智慧是及其無窮的,古人的宇宙觀不但解釋了科學宇宙觀,而且大大超越了科學宇宙觀的。

    目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沒有宇宙第一因,爆炸前奇點的能量哪裡來,沒有人說清過。但是中國的古聖人在幾千年前就告訴我們了,道是宇宙的第一因。

    理解不了道,就永遠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 5 # 全能媽媽很上進

    這兩年利用空閒時間喜馬拉雅聽道德經,邊幹家務邊聽,接送孩子路上聽。有時候過的播放太快,沒時間思考,光是覺得有理,最近又開始看一遍,一邊好好思考一下。感覺好多身邊的人和事都驗證了裡邊的道理。不過正如“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距離我們2000多年了,有的道理也隨著時代變遷,已經不那麼正確了,不過作為現代人我們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吧。

    看到今天這段話,我突然間就想到上次去一箇中醫診所,和一個特別信服的老中醫聊中醫養生,聊現在熱門的健康養生節目的效果。沒想到他說有的節目是害人的。我當時也沒想到為什麼他會不完全認同傳播對他們中醫認同的節目。

    直到上次和一個同學聊天,她說起她媽媽,她媽媽一字不識,但是還迷戀中醫養生節目,認為上邊專家說的都是正確的,而且執行力特別強。這就苦了同學和她的家人了。就拿山楂舉例,專家說山楂的功效特別好,她媽媽也不知道辯證陰陽五行,也不分辨體質,也不管四時,每天早上起來就給每個人泡一杯山楂水。同學有胃病,本來正常人空腹喝酸的都受不了,她喝了這水,胃疼的,本來她不想喝,但是她的媽媽都會盯著她喝,而且不喝就是不領她情,浪費她的好心。就拿山楂說,胃酸多的人不能吃,孕婦不能吃。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春季也要少吃。有這個事後我終於理解為什麼老中醫說有的養生節目是害人的。

    所以,道可道非恆道,我們不管看什麼問題都要學會自己的思考,就是專家的話也要結合自己的情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6 # 手機使用者6414871876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是什麼?是不同尋常的道。名是什麼?是不同尋常的名。道就是名,名就是道。

    這裡講的道和名是不同尋常的道和名。

    此後老子進一步講了道和名的創生,生生過程。

    闡述,名就是物象。物象創生之前,就是無名,代表沒有成像之前的創生過程。有名就是物象已經形成後的生生過程。

    物象在無名時,創生過程是不依常規,不依常理創生出來的。

    物象在有名後,衍生過程是依據常規,有規律的被生出來的,是生生。

    兩者所構成的創生,生生過程,是始原性創生性。這一世界萬物永珍創造衍生變化的形態,就是道。

  • 7 # 富春葉語

    這是老子《道德經》的首句,如果不能讀懂它的意思,那麼後面的五千多字也就無從談起。

    我是這樣理解——道,可以說得出的就不是永恆的道;名,可以說得出的就不是永恆的名。道可道中,第一個道是名詞,指宇宙自然界的大道和客觀規律。第三個“道”字是動詞,指表達和說。同理,名可名中,第一個名是名詞,指宇宙自然界中任何事物的名號,第三個“名”字是動詞,指命名。

    《道德經》是老子的思想學說,是道家的思想源泉,也是我們歷史上系統的哲學著作,對兩千五百多年來民族思想和傳統文化的產生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老子以這一句話為開篇,認為宇宙自然界的大道和客觀規律,一旦人們能夠講明白,那肯定是偏離大道了。道是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而存在的,又怎麼會受到語言的影響?既然大道是不可說出來的,那麼任何事物同樣不能被命名,一旦被命名,就偏離了事物的本質。

    《道德經》體現的哲學思想,有別於近代樸素唯物主義和機械唯物主義,更加接近於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從《道德經》的第一句話可以看出,世間萬物所包含的規律性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可以不斷提高認知事物的水平,甚至無限接近物質的本質規律性,但是無法到達最終的本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從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過於相信已有的認知,人對於自然界的認知水平是在不斷提高的,人必須服從自然界物質的客觀規律,而無法超越和創造客觀規律。

  • 8 # 北斗星5529

    這些評論,誰的是正解?從這些非對非錯、非錯非對、此對彼錯、彼對此錯的爭論中,應該聽誰信誰的?學習古文還有意義沒有?這些繞口令、拆句式的解釋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幾個人願聽?這經那道這家那訓可休矣。毛澤東思想既博大精深,又深入淺出好學易懂,一句簡單的: 為人民股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應是我們的為官做人宗旨。毛澤東的哲學思想,更是指導我們的科學實踐,"中子"就是根據毛主席一分為二的哲學觀點新發現的,當時科學界亦定為毛氏粒子,毛澤東主席不同意,後定為中子。近代的、白話文有這麼好的人文科學,科技科學等知識不學,非去鑽那似是而非的古文?毛澤東思想才是我們解決各種問題的金鑰匙。

  • 9 # 楊朱學派

    《老子》開篇有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眾多版本的《老子》譯註中,都把老子之言讀為:“道可道,非常道。”譯為“道是不可描述的。”這與老子之言的“大道甚夷”相矛盾。 要對做出正確解析。首先要明老子之道。

    老子曰:“道者,天地之始”,“似萬物之宗”,“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廣義的老子之道,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指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是道的非物質性的一面。此為無。

    二是指組成萬物的比原子、夸克更小的原始物質,即精、微。是道的物質性的一面。此為有。老子之道是有與無的統一。 狹義的老子之道,僅指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

    我們通常所說的,是狹義的老子之道。 而在古代漢語中,道的本意是指道路。 “非常道”應理解為:道並非我們通常說的道路(而是指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

  • 10 # 黃飛鴻龍獅茶樓

    道德經的第一章.也是總源頭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學而智用才是硬道理.學藝不精未噴

  • 11 # 河東來

    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是懷疑主義。

    可以說出來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

    可以表述出來的“名”,就無法真正的永恆不變,也不是不變的“名”。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也是相同的意思。

    道家的觀點認為,萬事萬物都有消極的陰的一面,也有積極的陽的一方面,二者達到平衡,才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

    而道家的選擇,往往不是事物的陽面,而是事物的陰面,而事物的陰面,往往不是那麼好開口的,難以啟齒。

    再舉袁崇煥的例子,他是打仗好不好?打仗就意味著正規的事要做,不正規的事也要做,甚至不排除邪惡的事也要幹,但這些只能上層人物才能知道,對廣大民眾則要嚴格保密,現在把一個複雜的綜合體交給人們來討論,而且又事先定了調,當時不得出袁崇煥是“叛徒”的結論是不可想象的。

    《道德經》對“道可道,非常道”的解釋應該是其“三知三守”理論,叫“知其雄而守其雌;知其榮而守其辱;知其白而守其黑”,就是主張正規的事,光明正大的事,理直氣壯的事都交給帝王和其助手儒家文士去做,邪氣的事,陰謀詭計的事,理屈詞窮的事都由道家人物和其助手兵家武士(也包括墨家武士)去做。

    簡單一句話,陽謀由帝王和儒家文士去做,陰謀由道家和兵家(墨家)武士去做,既然是陰謀,就只能私下去做,私下去傳承,私下去教徒弟,不可能正大光明,理直氣壯的說,後來道家的重要流派法家就是犯的這個大忌。

    就是說,法家作為道家流派要長期存在,就不要把那些“陰謀”,把那些收拾人的暴力招數展現出來,否則只有自尋煩惱,自召禍患,果不其然,當時與莊子並稱老子優秀傳人的韓非子就導致了秦始皇的誅殺。

    道家還有一個分支名家(這個學派有一部分屬於道家貴族分支,還有一部分屬於儒家平民分支)也犯了強行“說”的毛病,貴族名家的代表惠子受到了張儀“反間計”的影響,被君主主動進行了排擠,平民名家的代表鄧析子則被孔子的弟子子產予以了誅殺,這些都是“不能說”卻“強行說”導致的禍患。

    兵家的輔助學派,鬼谷子的縱橫家也是強行說明“參謀道”的學派,理論確實很誘人,但一經表明,就失去了神秘感,大家一看就心領神會,明面上支援縱橫家的人少之又少,但大傢俬下卻小心研習,只能對“參謀學”心領神會,照書上所說去做的,則沒有幾個,因為可以完全照搬書本的情況是基本上沒有幾個的。

    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個“道”指的是一個“道人”,就是一個為人們指明方向的舵手,“道”者,“人類族群行進過程中為首之人”的意思。

    第二個“道”是一個動詞,“說話”的意思,不過說話的人不是普通人,是前一個“道”指的領袖之意,是部落當中的“巫”,是部落酋長,是部落聯盟的“人王”在說,是諸侯國國君在說,是天子在說,而一般的平民說話,是用“曰”而不能用“道”的。

    第三個“道”則是名詞的“規律,方法,道理”之意,為什麼是“規律,方法,道理”,就是“人王”提供了行為模式,大家遵照執行即可,就像馬王帶領馬匹奔跑,猴王帶領猴群攀爬,蜂王帶領蜜蜂採蜜的象徵意義一樣,相當於打個樣,大家遵照執行的意思,服從“規律,方法,道理”,就是服從天地的起碼規則,但有些規則是隻能做,不能拿出來說的,所以能夠說出來的“規律,方法,道理”都不是比較經常性的規律。

    這句話的完整意思就是:居於領導地位的道人,他們可以為普羅大眾講解的道理和規律,都不是經常性的道理和規律。

    名可名,非常名。

    意思也是基本類同,其完整意思是:居於協助領導對事物進行定名正份的名士(也可以稱之為辯士),他們可以對普羅大眾教授的事物名稱,都不是常態化,永恆不變的名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有的父母總想把兒女“拴”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