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l1102
-
2 #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有沒有人吃過袁老的雜交水稻?什麼味道?導讀:
袁隆平一九三0年九月出生北京,江西九江市德興縣人,一九五三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今"西南大學",中國雜交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稻之父",他曾任湖南雜交水稻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為中國研製培育出了"三系"雜交稻、"兩系"雜交稻、"超級"雜交稻,為中國水稻增產,為農民增收,創造出了好效益
從一九七六年以來,袁隆平致力於雜交水稻研究,他和團隊人員研製培育出了許多系列雜交稻二晚、中稻品種,秈優64、秈優63、兩優4418、D優3138、聚兩優6028、盛優668、超級稻y兩優2號、兩優4149、兩優566、盛泰優018、明登8號、川優6203、鹽優888、H優518、隆香優130、滇雜31、滇雜46、勇優9號、掖單13、兩優0293、廣8優165、恆豐優華佔、安兩優821、y兩優6號,隆平種業超級稻(兩優0923)等品種,在全國水稻產區種植面積突破2億畝,生根開花結果 ,讓中國水稻產量名例世界前茅。
一九八0年我們這裡推廣種植了袁隆平培育成功三系雜交稻二晚品種"秈優64",生育期作二晚種植120天左右,畝用種2斤,實行兩段育秧,苗齡25~30天,栽入大田,單株分櫱率25~30苗,畝產1200左右,米質中優,煮飯香軟可口,產量比常規水稻畝增產500斤左右,米質口感也比常規水稻品質好。多年來秈優系列雜交稻,在我們這裡種植了10多年。近些年來袁隆平育種團隊,又培育出了"兩系雜交稻"、和"超級稻"品種,在產量和品質上更高一籌。2015年我種植了中稻隆平超級稻"y兩優900",該品種生育期130天左右適後沿江水稻產區作一季中稻種植,6月上旬育苗,苗齡一個月栽入大田,畝用種4斤,分藥率中等偏上,栽秧每穴2~3株左右,我種了1畝(667米),在10月5日收割時穗長7寸,每穗250粒左右,千粒重25克,收割機收割,收淨谷2100斤,除去水份20%,畝產可達1700斤,米粒細長晶亮無腹白,煮飯香軟可口,是國標優質米。
袁隆平團隊研製開發了許多雜交水稻品種,早、中、晚齊全,適合華南、華東、華北、華中、水稻產區種植。據有關資料報道:從1976年到2018年40年裡,雜交稻在全國推廣總面積85億畝,增產稻穀8.5億噸,每年全國種植雜交水稻增產的糧食,可以養活8000萬人口,袁隆平培育的雜交稻,為解決華人民溫飽,提高中國水稻產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科院士袁隆平,培育良種為人民。中國水稻獲高產,他是育種大功臣。 -
3 # 壞男人說小龍蝦
有沒有人吃過袁老的雜交水稻?什麼味道?呵呵,兄弟們你買的米,吃的飯,有絕大部分都是袁老的雜交水稻,居然說有沒有人吃過。
在沒有袁老的雜交水稻以前,我們國家的人民,過的是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雖然那個時候的水稻種植面積是大,是多,無奈那時候常規水稻畝產量太低,一般都只有400~500斤的畝產,人口基數又大,像我父親50後那一輩,一家都是7~8個小孩,加上那個時候又是岀集體工,所以家家戶戶經常吃不飽,到了荒月只能以紅薯、南瓜、冬瓜等代替。
自從袁老研究的雜交水稻上市後,農民種植水稻的畝產量巨增,從以前的畝產量400~500斤,上升到1400~1500斤,農民們再也不用餓肚子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要感謝袁老的原因,因為他讓中國從缺糧國一下子達到了自給自足的水平。
雜交水稻煮飯的味道?這個其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就是普通大米的味道。據老一輩說,以前常規水稻煮的飯會有一股撲鼻而來的米香味,口感更好。雜交水稻沒有,只是普通大米的味道。但是無論怎麼說,雜交水稻的出現,解決了中國10幾億人的吃飯問題,還是功不可沒的。就算口感差點,也比餓肚子強吧!
-
4 # 人話簡史
我在農村鄉鎮做基層幹部近20年,現將你關心的有關情況回覆如下。
一、袁隆平院士的超級稻專案是一個以高產為主要目標的專案,其目的是在原來高產雜交水稻的基礎上使產量再上新臺階。
二、袁隆平院士的課題組先後突破了水稻百畝連片畝產1400斤、1600斤,於2012年突破了1800斤。目前的攻關目標是百畝連片畝產2000斤。
三、說實話,這種以高產為主要目標的品種,一般不要指望它很好吃。
四、好在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水稻的米質已經提高到一個較高水平,“不好吃”的材料基本淘汰了,所以現在的高產水稻,即使談不上好吃,也差不了太多。
五、袁隆平院士的“超級稻”產量潛力很大,農民朋友不要受上面畝產1800斤、2000斤的誤導。那些記錄都是在“不計成本”的條件下實現的,目的是看“潛力”。成本有個邊際效應,當成本增加到某一個界限後,產出就小於投入,利潤是下降的。
六、水稻好不好吃還有個習慣問題。雜交稻基本是南方秈米,是南方人的最愛。
-
5 # 白酒有黑幕
不應該問有沒有人吃過,應該是問有沒有人沒吃過才對。
經過多年的辯論,有時候甚至覺得可能方舟子這貨說的話還真的有那麼一點點道理的。
雖然我們都討厭轉基因,也都在刻意的躲避轉基因。那麼如果從生物變異的角度來看,可以說轉基因目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許已經無處不在了。
一個物種的基因,如果在自然界靠天吃飯,也是一直在轉變,只不過這個過程比較漫長,憑我們肉眼凡胎一時難以發現罷了。
而所謂的轉基因呢,我個人認為就是透過人為的把這些物種的序列加以改變,讓它按照我們人類的預定設想去改變,不知道這麼理解對不對。
假如是對的,那麼這個雜交水稻無疑就是被人類改變最為成功的一種。
人是要吃飯的,填不飽肚子那是要出問題的。所以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只有先讓老百姓吃飽穿暖才是最重要的。出於這種最重要的剛需考慮,還是先保證吃飽才能考慮其他的。
雜交水稻就是如此。
以前的水稻畝產可能也就三兩百斤,憑現在的土地,按照那時候的產量,想滿足全華人民的胃口,缺口實在太大。
到現在經過雜交的水稻,畝產噸糧已經實現了。如果不是人為的改變了水稻的基因,想比以前增產幾倍甚至十幾倍,怎麼可能呢!
所以,我個人認為在安全和健康出現矛盾的時候,只有先填飽肚子才能考慮其他的。
至於長期食用包括糯玉米、甜紅薯以及雜交水稻等等會出現什麼,也沒必要太過擔心。畢竟人類也是在不斷進化,攝入的食物種類很多,各個器官也會根據進食去調整吧。
至於我這樣的想法對不對,只能煩請各位多批評指正了。
-
6 # 週六六
當今時代,老百姓吃的米,基本上都是袁隆平研發的雜交水稻。
小時候,我清楚的記得,那時候都是常規水稻。因為我們老家丘陵起伏,地無三尺平,水稻產量很低,每畝產量只有三四百公斤。老百姓累死累活種地,最後卻連糧食都不夠吃。
1984年,鄉里開始推廣雜交水稻。那時候,人們還沒見過雜交水稻,感覺特別麻煩。
以往的常規水稻都是到季節了直接播種就可以,但是雜交水稻的播種季節早,正月底還是天寒地凍的,就要用溫室把稻種培育成秧苗。由於辦溫室成本太大,一個村只能夠有一間溫室,由專人管理,全村人各自出資委託培育秧苗。
當秧苗在溫室的小方盤子里長到一寸來長的時候,就必須挪到水田裡了。人們把小秧苗仔細的安插在平好的秧田,每棵秧苗間距大概在一寸左右。雖然不是什麼力氣活,但是很耗費精力。
秧苗在田裡長到一尺多長以後,又要重新拔了,插到水田裡,這裡才是它們的最終歸宿。
當時我曾經抱怨,怎麼這麼麻煩?以往可不是這樣。可是人家告訴我,麻煩以後是豐收,將來一畝地能夠多收一兩百公斤水稻呢。我聽了之後心花怒放,兩百公斤,差不多夠一個人一年的口糧了。以後再也不愁吃不飽了…
至今還記得那年新稻豐收之後,第一次打出糧食來吃,那個米飯好香好軟糯,感覺比糯米都好吃。
如今,畝產七八百斤已經不算事兒了,第三代雜交水稻,畝產一千多公斤。
糧食夠吃了,可惜沒有豐收的喜悅,只有穀賤傷農的悲哀。種地的收入根本沒法養家餬口,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還在種地。
善待農民,善待老人,救救孩子!
-
7 # Hezujkl
中國的水稻種子百分八、九十是雜交水稻,你說你吃了沒有?水稻有早中晚稻之分,也有秈稻、粳稻之分。早稻都是秈稻生長時間短,所以口感差點。中、晚稻多為粳稻粳稻生長時間長所以口感好。而雜交水稻利用了這一特點,母本採用秈稻(利用其高產抗病的優點)父本採用粳稻(利用了口感好營養好的特點)。雜交後的優勢明顯,產量高、口感好,比原品種好的多。這個優勢只有轉基因種子能比,但轉基因的安全性存在懝問。現在中國內有個別的水稻種子有一小部份就是轉基因的。請問你是吃雜交水稻、還是吃轉基因水稻?至於轉基因水稻在那些地方種,我不說大家也清楚。這跟某著名大學有關係,他們引進轉基因種在部份地區種。現在那裡的大米價格很低口感也不錯,不知情的人在吃。
-
8 # 使用者人178562333
我們河北多數吃東北大米或者說北方大米,但真不知是否袁的雜交稻米?反正北方人沒人吃秈米,我們也不懂,到底北方人種的是袁雜交稻嗎?有專家普及下沒有?
-
9 # 股界凡夫俗子
做糧油批發十幾年了,我們這裡發過來的雜交米(早秈類)與陳米(泛黃的)都是有固客戶的(座標姑蘇城),大多數專供做米粉,河粉,年糕加工廠使用。袁老的大米,幾年前來過一批,吃過,做蛋炒飯很好,個人感覺口味與一般雜交米無異。
【這裡更新一下】現在我們吃的大米其實都是經過雜交育種而選育出來的優良稻種(如北方秋田小町,貓芽,蘇北地區的淮稻5號、9號系列,南方的絲苗,南梗46;9108等)。而袁老的雜交水稻,以及我們所說的雜交米,一般還是指為了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與提高植株對環境土地的抗逆性,而培育出來的(秈稻)超級水稻品種。不會去追求它的品質品相與口感。反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這所謂的雜交米(超級水稻),普通的消費者進商超糧油米店是買不到的。一般的商超糧油部與糧店也不賣,因為用雜交米直接做的飯口感極差,太散。哦!忘了,如果是災荒之年話就成了寶貝了,因為它能適應鹽鹼地,抗逆性好。據說南方每年可以種三季,產量很高,由於雜交水稻的幹度好,耐貯藏。以備不時之需。
至於不同品種大米之間,最大的爭議是口感的認可,如南方廣東湖南等地,主流品種是以(雜交米)秈米為主,大家一直就在吃,所以普遍認可秈米。經常有湖廣來的朋友到我這裡來專門採購雜交米的,他們經常對我說,粳米吃不慣,吃到肚子裡粘糊糊的,不如雜交米好消化。我一般還是推薦給他們品質好一些的晚秈稻米。
早秈類的雜交米在銷售終端市場來看,雖然價格很便宜,但終端的客戶還是絕對小眾化的。
用雜交米做出來的各種主副食品風味食材,物美價廉營養豐富花樣繁多。吃了也頂替好米呀!因為發散性好,所以也是做炒飯的首選啊!
走的橋多了也當路了! 它不香嘛?
綜上,我認為袁老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大了去啦!
-
10 # 雨晴天
我們村曾搞過袁老的雜交水稻育種。
記得袁老的雜交水稻分為兩種,一種是雌性的,我們叫它母稻,稻粒橢圓形,加工的大米質量好,做出的米飯又香又黏。而雄性的水稻,我們又叫它公稻,稻粒又細又長,做出的米飯既沒有黏性,也沒有香味。
不管是雌性的還是雄性的稻種,價格都相當喜人。在當時(八十年代初)都能賣出十幾塊錢一斤的好價錢。我們村搞了幾年的雜交稻育種,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感謝袁老,他是我們永遠的恩人!
回覆列表
好問題,問題是我目前根本不知道我吃的都是什麼米,偶爾能買到點好貨自己還感嘆,有點以前的味道。大部分吃起來就那樣,能吃飽,也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