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椽筆
-
2 # 懷愁不寐齋
古代沒有培養武將的軍事學院,只有訓練士兵的軍事場所。
相對於專門教授舞文弄墨的太學機構來說,古代統治者似乎不太注重對武將的培養,但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畢竟一位儒生在讀過四書五經之後就有機會走上仕途,但是成為武將卻需要腳踏實地的戰鬥經驗。歷史上紙上談兵的趙括就是一個反面的教材。因此相對於武將的培養,訓練士兵就要更簡單的多。《水滸傳》中擔任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就是專門負責此項工作的。
自學成才的武將,不僅需要熟讀兵書,學會排兵佈陣,還要有寶貴的實踐經驗。雖然歷史上出現過皇帝寵幸奸臣和以文人代替武將做軍隊長官的時期,但通常來說屢立戰功是保證武將晉升的有效手段。這其中又有幾個不同的途徑:
從底層做起歷史上有很多武將出身卑微,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從軍隊底層攀爬上來。這看似最笨的做法,卻是沒有名望的人想躋身社會上層最有效的手段。通常在分裂的亂世此類武將數量較多。
淮陰侯韓信是著名的但《史記》記載其“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既一貧如洗又不能得到一官半職,就是因為蕭何的賞識,再加上韓信自身的天賦,在後來的戰鬥中履立戰功,才成一代大將。
宋太祖趙匡胤,也是以士兵的身份進入軍隊。跟隨周世宗南征北戰,最終以殿前都點檢的身份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將門虎子都說虎父無犬子。身為將門之後,自然可以獲得比平常人更多的鍛鍊機會。和書香門第官宦人家一樣,有習武之風的家庭,更多的傾向於培養一位優秀的將領。
東吳以陸遜為首的陸氏家族,在長江上游的長期鎮守,幫助東吳保持長期的穩定。
宋朝一直被人津津樂道的“楊家將”,雖然在演義中有被誇大的成分,但是歷史上的楊業卻也培育出一批優秀的將領。
還有負責鎮守宋朝邊境的種氏家族,在《水滸傳》中亦有提及,可謂名將輩出,種世衡、种師道、种師中、種諤等人皆是赫赫有名的武將。
武舉在歷史上的武舉雖然不如科舉一樣聞名,但卻也招攬了一批優秀的武學人才。武舉創始於唐朝,盛興於明清時期,在考取功名後通常到兵部任職。
但透過這種途徑晉升的武將很少有大將之材,要想名留青史,還是需要在沙場上摸爬滾打。因此所謂的軍事學院,即使設立也難以成功,武將最好的學校,就是戰場。
-
3 # 歷史風物誌
古話說“一將成名萬骨枯”,這句話說的是想要成為一個名將有多麼的困難,也說明了戰爭時士兵的淘汰率,所以想要從一名士兵成為將軍,除了自身的能力還有看運氣的。
宋朝武學這些將軍的能力來自哪裡呢?我們國家最早可以確認的軍事學院應該是宋朝王安石變法時期誕生的武學,當時宋朝提出“求專門,兼武學”的概念,在東京設立武學,公元1171年詔武學的學院參加解試,名額50人,南宋時期朝廷對武學依然很重視,常年招收武學生員,優秀的學員會直接授予武官。
文中提到的教材或者說考試大綱的七書指的是《三韜》、《六韜》、《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法》、《尉繚子》、《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統稱為《武經七書》,但實際上《六韜》相傳是姜子牙所著,現在大多數認可的是這部兵書成書於戰國時期。宋朝將這七部定為武學必讀之書。這便是宋朝關於武學的記載。
明、清朝武學明朝初期強調文武合一的治國理念,雖然只是理念,但是明太祖對武學做了很多的事情,不僅規定國子生、郡縣學生員在學習書、數之外都要學習騎射,還召集儒士給武臣講經史,洪武十四年讓武臣的子弟進入國子監學習,建文元年的時候設立京衛武學,正統六年在北京再設京衛武學,嘉靖十五年朝廷當局認為學校的規模太小,再次將武學遷徙至皇城西隅大興隆寺舊址,直到崇禎十年,崇禎還下令天下各府、州、縣學設武學生員。後來清朝只設立武舉而沒有設立武學,這也是近代中國軍事落後的禍根之一,直到清末才設立軍校取代武學,我們熟知的有奉天講武堂、昆明講武堂、天津講武堂、北洋陸軍講武堂、東北陸軍講武堂和雲南陸軍講武堂。
所以至少從宋朝開始就有專門培養武將人才的教學,除了在武學,還有其他途徑方式成為武將嗎?當然是有的,我們熟知的家傳方式、師徒方式,都是學習兵法戰術的主要方式,當然自學的也有,但是很少有自學的人能夠成為著名的武將,一是很難獲得真實戰爭案例,二是很難直接獲得發展的機遇,如果從小兵坐起,那指不定還沒升幾級就死在了戰場上,而武學、家傳、師徒相授在學習的同時就具有了這些人脈資源,給個推薦信什麼的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在古代自學武學可以成才,但是很難。
-
4 # 楚山有玉名不為
古代沒有成體系的將領培訓機構,成名的將領基本上是從戰場上滾爬摸打成長出來的,當然還有對兵書,古戰役的研究。
回覆列表
古代並沒有系統的軍事學院,所以將軍們也都不是科班出生,多數屬於自學成才。
一般將軍們都會熟讀兵書,而後實踐。基本上所有的兵書都是以往能征善戰的將軍們根據實現經驗得出結論,然後加以總結寫出來的,所以也可以看作是教材。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人是跟在名將身邊學習從而成為將軍的。唐代很多將領以前都是戰神李靖的小跟班,跟著打的仗多了,耳熟目染自然就會帶兵了。
人們常說,將門出虎子就是這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