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亮月花郎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忠奸”

    包拯,人稱“包青天”,生於公元999年,薨於公元1062年7月3日。字希仁,是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更是以“北宋名臣”“大宋清官”聞名於歷史。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民間曾傳之“白天斷陽間之活人案,夜晚亦可斷陰間之喪冤案”。

    包拯之形象,給我們後世人所遺留的最為直接的印象便是——黑麵包公,世人傳之皆以黑臉,眾多影視劇作品當中也都將其安排為黑麵,但是問題來了,包公在歷史上的人物原型真的是黑麵嘛?為何包拯還有“白面書生”之稱謂呢?

    其一:後世傳頌,三人成虎

    包拯雖說聞名於北宋,但是被家喻戶曉的原因還是要多虧了明代所著的《包公案》,又名《龍圖公案》。在此書中,包公被奉為“黑麵”包公,由此展開了一系列明察秋毫、大公無私、秉公執法的廉政事件。故被後世人廣為傳頌,而且次數更多的是在原有事件之上的傳奇色彩,更為令後世人所崇愛,因此“黑麵包公”在人們的印象中十分透徹。

    其二:黑臉是大公無私的象徵

    《宋史·包拯傳》載: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胡曰“包待制”。由此可見,包拯身為一名官員,也不失為一名嚴官肅吏啊!在眾多影視劇當中,包拯之嚴肅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透過這一點分析,包拯的鐵面無私也為其贏得了名聲,而那些市井犯罪之流和貪官汙吏在面見包拯之時,就好像是遇到了執掌陰曹地府的閻羅王一樣,故在此意義之上,包拯亦可被以“黑麵”臉譜化,象徵其鐵面無私。

    其三:明月配黑麵,明正又無私

    包拯在其《書端州郡齋壁》中所寫道:“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包拯寄清正廉明於己身,鐵面無私於眾生。一心一意為蒼生、執著秉公行人間。正是包公以如此準則行於世間、立於蒼生,將人民福祉繫於自己的點滴作為,才得以流芳百世。

  • 2 # 穿插游擊隊

    包公、包拯、包老黑,這些名字你肯定不陌生。關於他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

    歷史上確實有這樣一個人,是北宋的一代名臣,但關於他的很多故事其實都是傳說,比如他其實不黑,那為啥在我們聽的故事裡,他是大黑臉呢?

    因為,真實的包公是“御史中丞”,是專門負責給朝廷裡當官的人挑毛病、防止官員幹壞事的官。可以說是“專門管官兒的官”。當官的貪汙、腐敗、不幹活兒、欺負人,都逃不過包大人的眼睛。就連皇帝犯了錯,包拯都不給面子,照樣當面提出來。皇帝不聽,他就站在皇帝面前大聲批評皇帝,唾沫噴了皇帝一臉。甚至跟皇帝吵架,皇帝在一身正氣的包拯面前也只好改變了自己的決定。正因為歷史上真實的包拯不畏權貴、鐵面無私,所以,在故事裡,包拯才有了大黑臉的形象。

  • 3 # 小土豆也叫馬鈴薯

    真正的包拯是一個眉清目秀的書生。據記載,包拯的面容算不上白皙,只是有一點微黑,也是男子很正常的臉色。在包公祠二殿的石碑上有一副包公的畫像,上面的包公是白臉形象,五官端正、眉目清秀,身高大約一米六。包拯明明不黑,為什麼在影視劇和戲曲舞臺上,把他演繹成黑臉包公呢?

    原來,之所以把包拯演繹成黑臉,頭頂月牙的形象,是為了和飾演白臉奸臣區分開來,還有就是這種裝扮,能表現出包拯的鐵面無私、剛正不阿、不畏權貴和朗朗乾坤的一身正氣。直到如今,黑臉包公成為了家喻戶曉的“青天大老爺”,包公祠也成為後人憑弔包公、瞻仰其德行的旅遊勝地。

    包拯的為官經歷,被人們熟知的是在開封的這段時間,宋嘉元年(1056年),包拯上任開封知府,當時包拯已經是58歲高齡了,他鐵面無私,打擊權貴,受到了老百姓的愛戴。在民間,老百姓還給他起了個外號“閻王爺”,還流傳著“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的民謠,這個民謠的意思是,打官司如果沒有錢來行賄,包公自會為民做主,如果想用錢來打通關係的,包公絕對不會容忍的。包拯的清名遠播四方,包拯過世後,朝廷上下和老百姓們都為之可惜。其後人在家鄉合肥為包拯建造了“包公祠”,來紀念包拯一心為民、兩袖清風的高尚品格。

  • 4 # 古今中外那點事兒

    《宋史·包拯傳》載: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胡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這段話可以看出包拯是個極其嚴肅之人,讓他一笑比黃河水清都難,同時包拯的剛毅廉潔婦孺皆知,以至於有人想搞“潛規則”之類的歪門邪道都不好使,因為有他在那擋著,因此那些壞人遇見他就像遇見閻羅一樣。這些都是包拯鐵面無私的證據。所以在中國的戲曲舞臺上,像包拯這種剛直到極致的人就要塗上如黑炭一般的臉譜,這樣的“臉譜化”也得到了民間的認可。

  • 5 # 丫丫說史

    名傳千古的一代名官包拯,不管是在說書唱戲中,還是在眾多影視作品中,都是一副黑的不能再黑的臉,同時額頭正中間還有一個凸出來的月牙,在有的影視作品中還被成為“包黑子”、“包黑碳”,那麼歷史中真正的包拯“包青天”的原本形象是什麼樣的呢?

    真正的包拯

    歷史中的包拯出身於北宋鹹平年間的一個官僚家庭,是個官二代,但是包拯從小刻苦讀書,29歲高中進士,而且據記載,包拯是一個眉清目秀的秀才形象,雖然算不上面容白皙,但是臉上雖然稍微有一點黑色,也是那種屬於正常男子的臉色。在包公祠中就有一副包拯的正常畫像,上面是白臉形象,五官端正,臉色正常,身高在一米六左右。

    斷案的包青天

    雖然外貌形象與戲說不同,包拯其人一生也是斷案無數,歷史上的包拯為官清廉,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除此之外,也不怕得罪權貴,替百姓做主伸冤,所以才被百姓稱為”包青天“,在當時北宋的京師中更流傳著“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意思就是有像閻羅王一樣的包拯在,暗中行賄串通的事情就沒辦法進行。

    包拯形象的變化

    那麼既然歷史中包拯的形象就是相貌端正,不算白皙但也絕對算不上黑臉的包公,怎麼會變成今天我們影視劇中的包黑碳呢?

    因為在古代,人們除了看戲聽戲,就再也沒有其他類似透過感官來娛樂的專案了,所以古人多愛看戲,包拯在古代很受歡迎,受百姓愛戴,而且其身上本來就斷過許多大案要案,所以慢慢的以包拯為主人公的戲曲就開始流行了,但是在傳統戲曲中,任務都是分角的,什麼型別的人物就配什麼顏色的臉譜,奸詐如曹操,就配白臉,忠良似關羽,就配紅臉,而包拯雖然人挺白,但是不能配白臉,於是就給他配了黑臉,因為黑臉既能跟白臉奸臣區分開來,又能表現出包拯的鐵面無私、剛正不阿、不畏權貴和朗朗乾坤的一身正氣。

    所以包拯的戲劇民間形象就轉變為了黑臉包青天的形象。

  • 6 # 英雄悲歌

    包拯是黑了點,但遠沒有現代影視戲劇裡面的那麼黑。說他黑臉,主要是讚揚他公正嚴明,六親不認,不畏強權,不講私情,黑臉表示嚴肅,總不能說包公是個白面書生吧?

    歷史上真實的包公與現代人對他的認知有差距。好多都是後人編出來的,寄託一種美好的願望,人們希望有個完美的公正無私的清官替老百姓做主,聲張正義。

    包拯做鎮開封府僅僅一年,且是權知(代理的意思),現代的故事都是講包公任開封府斷案的故事。僅一年時間,能有多少傳奇?況且北宋時期,開封府尹是未來的皇帝,包拯能當多久(趙光義就做過開封府尹)?

    北宋實行高薪養廉,老包的年薪是多少,你知道嗎?摺合現在的人民幣約4000多萬,老包還會貪汙受賄嗎?至於斷案,也斷了幾次案件,有對有錯,鍘駙馬,等等。至於彈劾皇親國戚倒是有,但是他攤到了一個千古明君——宋仁宗!這個皇帝有多好咱們以後說。總之,老包敢在他面前放肆。

  • 7 # 夜襲糖多多

    臉譜說

    臉譜是中國戲劇中重要的一個內容。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身份已經是約定俗成的事情,其中黑色為中性,即表現性格嚴肅,不苟言笑,代表猛智。這比較符合包拯的人物特性,因此在古代沒有電視劇電影的時代,戲劇是最具有觀看細節的一個藝術表達形式。更加會被人們所牢記下來,漸漸地好多人就認為包拯的臉本來就是黑臉的認知。

    謠言論

    在北宋那個時代,文官的地位比較高。對政敵的詆譭就比較五花八門,有次包拯被皇帝批了,其中有人戲稱包拯說他,誰讓你做事這麼不留情,難怪是因為臉是黑的。這一段話,使得血氣方剛的包拯有些受不了,臉色頓時一黑。看到這裡,那些文官每次想氣包拯就這麼說他,使得很多沒見過包拯的人都以為他是個黑臉人。

    其實,在歷史上,包拯這個人並非是黑臉,身為正宗漢人,本身就不具備黑臉基因。只是因為他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是個黑臉青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醫對技術保守,如何使中醫發揚光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