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謝澈

    隸書是萌芽於古,趨用於秦,定形並盛於兩漢的一種流行書體。魏晉後,逐漸被楷書所代替,只存在書法中,流行至今。

    東漢是隸書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立碑之風極盛,民間手寫高手大量湧現,千姿百態,蔚為大觀。結體或方或扁,筆法方圓兼備,蠶頭磔尾,一波三折,具有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成為中國書法史上隸書藝術的頂峰。

    漢代隸書結體上突破了秦篆縱長的體勢,繁雜的結構。

    刪繁就簡,以趣約易。筆畫形態富於變化,為楷書,行書的出現和發展奠定基礎。

  • 2 # 清竹軒書法

    只能說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要問隸書有多重要,如果沒有隸書的出現,我們可能還在寫篆字那,為什麼哪?請往下看。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在秦朝的時候,各種文書,公告,通知,書籍、字幕,彈幕之類的,全都是篆書,篆書是出了名的難認又難寫。官家無所謂有專人花時間寫就行了。

    但是老百姓不行呀,他們還要種地,還要幹活,哪有那麼多時間寫呀。於是就有人將篆書拐來拐去的的筆畫簡化成直線。這就是隸書的雛形,也形成了一種新的書體。

    老百姓不用再寫拐來拐去的筆畫,只寫橫豎撇捺,速度大大的提高了,所以在民間就迅速的普及了。好東西就是普及的快,雖然皇家還是用篆書,老百姓是怎麼省事怎麼來呀。

    後來,又將隸書寫的更快更潦草,就形成了章草的雛形,後來有個叫張芝的帥哥,對這種潦草的字進行改進,將章草變為今草。再後來,唐朝的張旭和懷素這倆帥哥又進行藝術的最佳化,就變成我們所熟知的草書。

    在章草發展的同時,隸書也經歷了幾個朝代的演變,大家都用隸書和章草,皇家也嫌麻煩,於是大家都用隸書了,篆書就慢慢的淡出人們的視線。寫隸書的人多了,就成了各種各樣的風格了,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各種古碑帖。

    但是隸書也是有一些缺陷的,筆畫相對簡單,有些字變化起來不是那麼順心,比如“土”字和“士”字,那時候就在土字中間加個點,士字不加點來區別。很多字還不成熟,折鉤之類的還是非常簡單,沒有豐富多樣化。

    草書這一脈和魏碑這一脈的發展暫且不提。

    大家隨著發明的詞彙增多,感覺隸書的字有缺陷不夠用,到了晉朝時,發展為筆畫結構更為嚴謹的楷書,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大家寫著寫著感覺楷書一筆一劃寫的也挺慢的,於是馬上就有人將有些筆畫連起來寫,行書就出現了,有些人認為行書還是不夠快,張旭和懷素兩位帥哥說我們將草書進行藝術最佳化,這倆人將草書寫的藝術不要不要的。

    再後來感覺繁體字太複雜了,就出現了簡體字。再後來就到現在了。

    所以,沒有隸書就沒有以後各種書體的演變,隸書擺脫篆書字型結構的凝固化而走向線條時空運動的抽象化。線條由篆書委婉的弧筆變為險峻的直筆,曲折處由篆書的聯綿圓轉變為轉折的方筆。隸變標誌著漢字相形性的破壞和抽象符號的確立,使漢字由古文字體系向今文字體系轉換,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對後世書法有深遠的影響。

  • 3 # 北京國墨書畫

    隸書在書法歷史還是比較重要的。

    隸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型,它是漢代隸書逐步發展定型,成為佔統治地位的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 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隸書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它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因為它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所以說隸書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 4 # 聖地工匠

    很重要,隸書是古代規範性文體,像我們現代的正楷成為規範性文體。從秦朝開始將全國不規範的大篆逐步簡化為隸書,成為全國規範性文體。

  • 5 # 海內無知我

    隸書在書法史上以至於當今一直非常重要!在漢代作為主體書寫形式!現代也是廣泛使用!真草隸篆行各具特色!是中華文化之瑰寶!i

  • 6 # 老跨鬥

    隸書

    無論從文字學、書法學角度上講,都非常重要!

    秦小篆----秦隸-----漢隸----魏晉楷書。

    看起來隸書是漢字、書法演化過程之物

    但是

    這個過程之物

    沒有在演化之路上消亡

    而是保留並獨立了出來

    而這個獨立性

    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說明隸書本身具有一種頑強的生命力

    而這個生命力就是

    隸書的古樸之美

    這種特有的古樸之美

    楷書之美

    行書之美

    草書之美

    篆書之美

    是同等的,並駕齊驅的

    人類的許多文明,許多美的東西能一直保留下來,說明是有其獨特性的。

  • 7 # 歷史縱橫談

    回答是肯定的。

    從篆書到隸書經歷了漢字的巨大轉變。如果用專業一點的術語來講叫做隸變。

    為什麼說隸書重要,首先在於它簡化了漢字。篆書在中國的文字學史上地位非常突出。可以說是最能代表古文字學的字型。如果真的能認識,書寫篆書,對於辨識字的本義就相當大的幫助。篆書裡面好多都是象形文字,也非常的有趣。

    但是篆書的缺點在於難以學習,一般人看到那些歪歪扭扭的就看不進去了。所以秦朝就沒有幾個人能搞得懂,並且當時書同文在很多地方也很難以進行,畢竟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

    隸書就克服了這樣的缺點,把篆書的很多筆畫進行簡化。例如,水,有的成了三點水,有的成了四點底。而相應的隸書作品就多了起來。

    秦朝的小篆作品比較出名的只有《嶧山碑》等數量不多的作品。而到了漢朝,隸書開始盛行的時代,《曹全碑》,《禮器碑》,《史晨碑》等等一些優秀的作品開始出現。

    漢朝隸書的出現為後來的草書,行書,楷書也奠定了基礎。在楷書方面,漢朝時期就有了鍾繇這樣的楷書鼻祖出現在我們是視野中。《宣示表》是他的代表作品。

    之後的魏碑,章草也在此基礎上形成。所以說隸書是中國歷史上文字轉變的重要階段。

  • 8 # 晉風

    謝邀。題主這個問題提的好,我以前在好多答題中強調,做為書法人或書法愛好者,不要糾纏在這個技法那個技法,這個執筆那個執筆上面去,總在這個上面苦思冥想、漚心瀝血,一輩子寫不出有品位的字來。一定要多學書法理論知識,加深對書法藝術的理解,只有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你才能在書法之路上走的更高更遠。今天這個題目就迎合了書法人一定要學習書學知識的需要,所以我很樂意回答。

    中國的文字從產生始,一直到秦朝的小篆止歷經上千年,但無論怎麼演變,都沒有破繭成娥,始終是個蛹,這個蛹就是形象字。形象字的最大特點就是點劃繁多,辯識艱難,書寫速度慢。

    而隸書的啟萌、演變、以致橫空出世的原因,就是為解決上述問題。

    當然,它有一個隸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是擺脫了篆書字型結構的凝固化束縛,走向線條的時空運動的抽象表現,具體到隸書結體的特徵就是撇、捺的左右伸展,增加了文字筆劃美表現的空間;二是由委婉的弧筆變為險峻的直筆,由連綿紛繁的圓轉變為轉折的方筆。由於筆劃刪繁就簡,打破了形象字的結構,文字的形象指意也就變成了以符號會意為主。

    由此,具有獨立品格和美學特徵的隸書,便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繼大小篆之後更先進的一種書體。從而奠定了它在中國書法史上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

    隸書的出現,不僅是古代文字的一大變革,還是漢字演變的一個轉折點,由於它筆劃結構的符號化,字意也從識意變為會意為主,為以後今文字的楷、行、草的產生形成,奠定了一個承上啟下的堅實的基礎。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 9 # 千千千里馬

    歷史上把隸書的出現叫做“隸變”,是中國古文字和現代文字的分水嶺。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隸書,也就沒有現代漢字。

    在隸書登上歷史舞臺之前的漢字叫“篆書”。這種“篆書”雖然有甲骨文和金文的區別,但是,都屬於“篆書”系統。

    篆書是從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而來,書法象形的成分比較多,符號話程度不夠高,書寫起來比較緩慢。

    既然文字成為語言的記錄符號,那麼,書寫速度和應用的便利性,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了。

    中國周朝已經明確記載了,一些叫做“佐史”的官,就是記錄宮廷貴族言行的。

    這些“佐史”就經常用符號化的筆法來記載語言和事件,然後用篆書整理成正式的檔案。這些潦草符號化的文字,就是最早的“隸書”。所以,隸書也叫“佐書”。

    從春秋到戰國,“佐書”這種書法,因為寫起來比“篆書”要方便快捷,所以在基層文字工作者中非常流行。

    到戰國晚期,隸書已經非常流行了。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頒佈的文字仍然是“篆書”,但是這些“篆書”有了新的規範,相對來說,比以前的篆書要簡潔方便一些,已經比以前的篆書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叫“小篆”。

    但是有意思的是。秦始皇頒佈的“書同文”的國家規範字型,並沒有得到大規模的使用,恰恰相反,隸書已經在流行,而且秦代的一些出土文物上,也是用隸書,有的還是鐵器是鑄造的隸書呢!

    隸書又叫漢隸。因為隸書已經勢不可擋,所以,秦始皇也沒有禁止隸書,漢朝也沒有禁止隸書。

    反而,鼓勵隸書,所以,隸書在漢代也達到了輝煌的時代。

    由於隸書幾乎是萬民創造,所以,隸書的書法風格非常豐富多彩。

    漢代末年,隸書也在創新,逐步生產了楷書,到東晉時代,楷書基本上已經成熟。

    唐代完全實現了楷書為標準的國家規範字型。

    假如沒有隸書,楷書就不可想象。楷書寫起來比隸書更加方便了,所以,也是漢字的現代化書法字型。

    中國的文字能夠在東晉到唐代實現文字現代化,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那麼隸書,就是漢字現代化的基礎,也是最接近我們現代文字的一種書法。

  • 10 # 湘仔評論

    隸書在書法藝術史上起承前啟後的作用。隸書問出現使得書法由繁複到簡約的蛻變,由實用向藝術過渡。由隸變而派生出草書、楷書、行書各書體,為書法藝術五體形成奠定基礎。

    隸書上承篆書,下啟草楷行。草寫的隸書便是章草,章草又是“今草”的前身。章草保留隸書筆法的形跡,字字獨立,筆斷而意連。

    隸書楷化即是魏碑,魏碑是唐楷的源頭,早期唐楷蘊含篆隸筆法。

    楷書便捷寫法蛻變成行書。

    隸書是在篆書基礎上,將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隸書字態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源於秦朝,成熟於東漢。素有“漢隸唐楷”之譽。隸變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大突破,將中國的書法藝術推向新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使書法藝術之美邁入妙境。

    由之可見,隸書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 11 # 神韻軒書法

    隸書在書法歷史上的地位很重要,在書體演變過程中,有承上啟下作用,為楷書的成形奠定了基礎,厚重樸拙的漢隸融入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凝重、大度、敦厚、剛柔並濟等。

    隸書是隸變的結果,什麼是隸變呢?

    隸書是篆書向隸書轉變而來,字由縱勢變橫勢,將圓孤線變為直線,將圓轉寫成方折,字的結構筆畫省減。由均整線條變成豐富多姿的隸書筆法。隸書筆畫的抒情寫意增強。

    東漢《衡方碑》賞析:(見下圖,區域性。)

    一,結構方正,平正中含險峻。

    二,方圓兼備,線質氣力飽滿。

    三,空間平正對稱。茂密古樸。

    四,風格像杜甫的詩歌一樣,沉鬱頓挫,深沉闊大,韻味無窮。

    清代楊守敬評:

    "此碑古健豐腴,北齊人書多從此出,當不在《華山碑》之下。″

    清翁方綱評:

    "此碑書體寬綽而潤,密處不甚留隙地,似開後來顏真卿正書之漸,勢在《景君銘》、《鄭固》之間。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12 # 蒼山書童

    隸書是承前啟後的由古文字演化為現代文字的基石,其體式大大簡化了文字書寫性,並大大提高了文字的辦識性,為中華文字的傳播和應用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為書法體式形成多樣化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如何來評價北宋最偉大的文學家蘇東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