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學生如何發表SCI 作為工科學生,確實對SCI是比較頭痛的。以前工科追求 EI,那時候EI還是很吃香的,不過最近EI氾濫,工科生(大多是博士生)為了保險,也開始追求SCI了。不過相對於理科而言,這個過程確實要艱辛許多阿。但是也不是說工科發SCI就沒有希望,我寫一些我自己的想法和經歷,或許能讓蟲子們走點捷徑,發論文確實是有技巧的,其實不只是發論文,做任何事都是這樣,當然是合法、合 理的技巧。
1. 凡事都有個過程,自身努力、摸索的過程,這個是不能省略的,省掉的話唯一的路就是鋌而走險,這不好,相當的不好。工科是不太能做實驗的,即使實現了或大或小的工程專案,由於其中含有的scientific content太少,是上不了檯面的。大多數情況下唯一的努力過程就是看文獻,看得越多,理解得越多,出成績的可能性越大。我想說的是儘量多看國外的文獻,尤其是本專業頂級期刊的文獻, 看得多了確實不一樣,自己慢慢體會。
2. 學習別人的經驗教訓。整個課題組總有師兄師姐,過來人就有過來人的經驗教訓,說得直白一點,從這些人那兒學東西,或者讓他們幫忙做東西。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活是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幹完的,累死你也幹不完,你跟別人處得好,別人會告訴你怎麼做怎麼做,實在不行了讓他幫你做部分,看你有沒有領導才能 了。
3. 關於創新,工科的創新我想很難叫完全的創新,大多是一種新應用這種型別的。根據每個人的課題不同,不過有的研究課題,連提個新應用都難,這點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能提出來的,我個人感覺越新穎越好,有的時候不要太考慮課題能否實現,我知道得很多大工程,全是什麼超前性質的研究,可能這種東西也 有人能夠接受,利於發高水平論文。
4. 投稿的過程我認為還是務實一點比較好。我個人的投稿道路就是中文核心——Ei非核心——Ei核心,然後才是SCI。這個東西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前期投稿的過程是對諸多期刊的一個瞭解過程,某天當你對本領域的期刊都很熟悉的 時候,投稿幾乎可以是百發百中的。
5. 初稿寫成之後,不要著急投出去,一定要改。我自己每次改都能發現或大或小的毛病。確實改好以後,根據你對期刊的瞭解,需要對自己的論文做出準確的定位。定位高了,發不了還弄得灰頭土臉的,定位低了,發了覺得浪費。這裡建議投稿到比自己定位高一個層次的期刊,因為投稿確實是有運氣的,先高定一級, 進退都比較方便。
6. 仔細研究SCI期刊也是修煉成仙的一個過程,千萬不要當狐狸精,不好。SCIE 有接近7千種期刊,其中不乏小國,發展中國家,研究之後會發現其實有很多期刊是比國內EI還好發的,反正我是找出來了,你們自己去找吧,不要說沒有,肯定有的。這種SCI很容易實現,但是不建議多發,發多了人家會有意見。
7. 在國外發過SCI論文之後,尤其是某些頂級期刊之後,後續的作品儘量還是投到這個期刊,連續性的工作是容易被人接受的,同時你自己也很容易闖出些名堂來,別人這時候已經把你當成專家了。我本人給OSA投過一篇論文,其中一名審稿人的意見就是“作者已經在XXX期刊發表了XXXX論文,這篇論文是什麼什麼的連續工作”,沒什麼意見,就推薦發表了,由此看來這個因素還是很佔 便宜的。
8. 很多蟲子有不好的習慣,就是投了稿之後很急。如果是第一次投到國外還可以理解,有的人已經很多了,為什麼還要著急呢?SCI和論文發多了不見得是什麼好事,凡事有得有失,得到太多會招人妒嫉,不利於安定團結。太過專心於一件事情會忽視其他,其他能力就會變得很差。論文真的不是生活的全部啊,我因 為論文多吃過虧的,也因為論文發的獎金多吃過虧的。
9. 加強自身的文學修養。論文有了內容,要表達出來,講給別人聽,組織能力和文學功底很重要,說白了就是說話很重要。有的人肚裡沒墨水,講的頭頭是道,有的人有才,半天憋不出屁來,這種情況下,你的觀點很難被人接受。我有一次審稿人讓大修,給的評語幾乎就是讓重寫,我根本沒理他,憑我的口才說服他, 按小修改,改過之後審稿人給了小修,最後搞定。
末了,可能有點跑題,哈哈,最好是透過努力能發SCI,發不了EI也行啊,盡 人事而已!
工科學生如何發表SCI 作為工科學生,確實對SCI是比較頭痛的。以前工科追求 EI,那時候EI還是很吃香的,不過最近EI氾濫,工科生(大多是博士生)為了保險,也開始追求SCI了。不過相對於理科而言,這個過程確實要艱辛許多阿。但是也不是說工科發SCI就沒有希望,我寫一些我自己的想法和經歷,或許能讓蟲子們走點捷徑,發論文確實是有技巧的,其實不只是發論文,做任何事都是這樣,當然是合法、合 理的技巧。
1. 凡事都有個過程,自身努力、摸索的過程,這個是不能省略的,省掉的話唯一的路就是鋌而走險,這不好,相當的不好。工科是不太能做實驗的,即使實現了或大或小的工程專案,由於其中含有的scientific content太少,是上不了檯面的。大多數情況下唯一的努力過程就是看文獻,看得越多,理解得越多,出成績的可能性越大。我想說的是儘量多看國外的文獻,尤其是本專業頂級期刊的文獻, 看得多了確實不一樣,自己慢慢體會。
2. 學習別人的經驗教訓。整個課題組總有師兄師姐,過來人就有過來人的經驗教訓,說得直白一點,從這些人那兒學東西,或者讓他們幫忙做東西。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活是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幹完的,累死你也幹不完,你跟別人處得好,別人會告訴你怎麼做怎麼做,實在不行了讓他幫你做部分,看你有沒有領導才能 了。
3. 關於創新,工科的創新我想很難叫完全的創新,大多是一種新應用這種型別的。根據每個人的課題不同,不過有的研究課題,連提個新應用都難,這點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能提出來的,我個人感覺越新穎越好,有的時候不要太考慮課題能否實現,我知道得很多大工程,全是什麼超前性質的研究,可能這種東西也 有人能夠接受,利於發高水平論文。
4. 投稿的過程我認為還是務實一點比較好。我個人的投稿道路就是中文核心——Ei非核心——Ei核心,然後才是SCI。這個東西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前期投稿的過程是對諸多期刊的一個瞭解過程,某天當你對本領域的期刊都很熟悉的 時候,投稿幾乎可以是百發百中的。
5. 初稿寫成之後,不要著急投出去,一定要改。我自己每次改都能發現或大或小的毛病。確實改好以後,根據你對期刊的瞭解,需要對自己的論文做出準確的定位。定位高了,發不了還弄得灰頭土臉的,定位低了,發了覺得浪費。這裡建議投稿到比自己定位高一個層次的期刊,因為投稿確實是有運氣的,先高定一級, 進退都比較方便。
6. 仔細研究SCI期刊也是修煉成仙的一個過程,千萬不要當狐狸精,不好。SCIE 有接近7千種期刊,其中不乏小國,發展中國家,研究之後會發現其實有很多期刊是比國內EI還好發的,反正我是找出來了,你們自己去找吧,不要說沒有,肯定有的。這種SCI很容易實現,但是不建議多發,發多了人家會有意見。
7. 在國外發過SCI論文之後,尤其是某些頂級期刊之後,後續的作品儘量還是投到這個期刊,連續性的工作是容易被人接受的,同時你自己也很容易闖出些名堂來,別人這時候已經把你當成專家了。我本人給OSA投過一篇論文,其中一名審稿人的意見就是“作者已經在XXX期刊發表了XXXX論文,這篇論文是什麼什麼的連續工作”,沒什麼意見,就推薦發表了,由此看來這個因素還是很佔 便宜的。
8. 很多蟲子有不好的習慣,就是投了稿之後很急。如果是第一次投到國外還可以理解,有的人已經很多了,為什麼還要著急呢?SCI和論文發多了不見得是什麼好事,凡事有得有失,得到太多會招人妒嫉,不利於安定團結。太過專心於一件事情會忽視其他,其他能力就會變得很差。論文真的不是生活的全部啊,我因 為論文多吃過虧的,也因為論文發的獎金多吃過虧的。
9. 加強自身的文學修養。論文有了內容,要表達出來,講給別人聽,組織能力和文學功底很重要,說白了就是說話很重要。有的人肚裡沒墨水,講的頭頭是道,有的人有才,半天憋不出屁來,這種情況下,你的觀點很難被人接受。我有一次審稿人讓大修,給的評語幾乎就是讓重寫,我根本沒理他,憑我的口才說服他, 按小修改,改過之後審稿人給了小修,最後搞定。
末了,可能有點跑題,哈哈,最好是透過努力能發SCI,發不了EI也行啊,盡 人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