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莫非學書法

    假如趙和王處在同一時代,王可算是趙的師傅。眾所周知,趙孟頫,跨過宋代,直奔晉唐,其中,學的主要又是王羲之。對王羲之,你要讀完他的全部作品,方可有正確的認識。為什麼是書聖,是有道理的。相同的一個字,在不同作品,甚至同一作品,均有不同寫法,包括他的落款,幾乎沒有雷同的,且並非刻意而為之。現在,有人要否定傳統,否定王羲之,提出什麼“現代派”說法,這與數典忘祖又有何異?至於子昂,雖然其地位沒有王高,其書法主要學王,但筆畫結構上又經過藝術加工,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其作品美輪美奐!其歷史地位同樣高如泰山。

  • 2 # 王乃棟說書畫

    趙孟頫是比王羲之差很遠的,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在筆法方面:王羲之古意足,趙孟頫俗體多。王羲之在東晉時也是創立新體的,但他多新體新就新在變化多,筆法字形出神入化,雖然當時人們不認可,說是野鶩體,因為看慣了《平復帖》一類字。趙孟頫出手就寫規範字,雖然朝野都喜歡,但格調不高,連宋四家都比不上,無法比王羲之。

    2、在結體方面:王羲之字形奇,似奇反正,耐人尋味。趙孟頫字形正,正中含變,形同館閣,多看乏味。

    3、在書體方面:王羲之草體逸,能寫瀟灑飄逸的連綿草,雖然不如王獻之宏逸草書狂放,但比趙孟頫精彩多了。趙孟頫較少寫草書,多寫行楷、行草。

  • 3 # 無憂谷逍遙子

    書聖達到“從心所欲”,趙孟頫不及也,差兩個檔次

    《論語》中,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趙孟頫書法基本中規中矩,鮮有飄逸灑脫之處,風骨與書聖差的太多,遙不可及也。

  • 4 # 亂答題

    世界上的美嬌沒有統一的定義。是隨各自欣賞者們的心裡信仰意識來裁定。按照各人的口味,喜歡酸甜苦辣麻各自的味道,都有各自的愛好。就是信仰宗教也有各自的觀點不同,所以就出現了儒釋道百家爭鳴,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禮讓 。

  • 5 # 百家藝術

    不是同一個時代,作品的風格和自我的個性都不是同一頻道,所以很難做比較。王羲之個性灑脫,是典型的魏晉之風,所以能成就天下第一行書。而趙孟頫的藝術比較全面,詩書畫印皆能,且有很多貢獻性的藝術理論,對後世都有影響。個人認為兩者各有千秋,王精彩在行書的行雲流水氣韻上,而趙精彩在博學修養上,其行書雋秀沉穩。這只是一種書寫形式的不同表現風格,各有千秋,各領風騷。謝謝。

  • 6 # 宋詳軍

    用現在的話講,趙孟頫是王義之的忠實粉絲,其書法繼承了"二王"的衣缽,雖說二者有可比性,但不可同日而語,如果我說趙孟頫的書法超過王羲之,那肯定是個笑話,只能說各有特色。作為皇族的趙氏子孫的趙孟頫卻活在他國,自有些不甘和些許奴顏,也就形成了趙的書法不及王的酒脫自在。

  • 7 # 陽光問者

    放大看趙的洛神賦,線條非常優美,不過也就僅此而已,結體沒有變化,看上一個可以想象到下一個字,可以心到手沒到,缺乏靈氣,為抄書而為,王羲之蘭亭序則為表達心情性靈而寫,猜不到他下一步怎麼表達展現,靈動剛健。

  • 8 # 馨泉丁毅書法工作室

    羲之書如百花放,

    孟頫字若一枝妍。

    應贊書聖千招妙,

    亦嘆松雪一招鮮!

  • 9 # zshow1

    兩位都是書法史上的巨匠,他們的書法更是被後世所推崇。二人相比,個人認為書聖更勝一籌。首先,王羲之所生活的年代行書並沒有大行其道,而他將這種書體的美髮揮到極致,被世人接受,這對於書法的創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趙孟頫的書法成就無疑相當高,但他也只是繼承了前人的衣缽,並沒有多大的發揚創新。其次,在書法用筆、字型結構方面,趙孟頫也沒有達到書聖的高度。

  • 10 # 榜書書法

    趙孟頫和王羲之比如何?好在哪裡?差在哪裡?

    趙孟頫與王羲之比他唯一的優勢是精熟。日書萬字,四秒鐘一個字也得寫十個小時以上。不用去問王羲之,王肯定辦不到。

    我們試想書寫練到這種功力和速度,沒有固定的字形模式是絕對辦不到的。所以說趙孟頫追隨二王,功夫超過二王,然而他把書法基本寫成了固定模式,殊不知書法應熟中有生才入藝道,否則過猶不及,所謂物極必反也如此意。所以說趙孟順在書法的變術方面是遠遜於王羲之的。

    我說這些沒有貶趙之意,只是和書聖相比顯出他的不足。趙創的行楷為楷書的變化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趙仍是我們學習的典範,我們也不會下趙那樣的功夫。

  • 11 # 不二齋

    學習趙孟頫的書法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他的書法作品大部分都是墨跡,還有很多作品都有真跡傳世,不僅可以看字帖學習,有時候還可以去博物館看到趙孟頫書法的本來面目,這對於學習趙孟頫的筆法是非常有幫助的,這個區別就像自己吃糖和別人描述吃糖的感覺一樣。

    王羲之的作品已經沒有一件真跡傳世了,他的書法作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刻帖,就是被刻在了棗木板子上,然後複製下來的,有一部分失真是肯定的。

    另一部分則是後人的臨摹作品,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唐代的書法家馮承素的“摹本”,雖然古代的摹帖技術可以做到“下真跡一等”,但和真跡還是有差距的。

    但是即使是這樣,趙孟頫的書法作品和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在格調上還差的遠,趙孟頫只是王羲之“柔媚”風格的一個分支,他只是學習了王羲之書法的一部分。

    確切的說,趙孟頫只學習了王羲之“柔美”的一面,並沒有完全學習到王羲之的技法和變化,把王羲之險絕的字表達平淡了,這也是很多後來的人書法家批評趙孟頫的字“俗”的原因,他把字寫的通俗了。

    趙孟頫晚年行書《七絕》

    趙孟頫的書法於我們今人來說,是有很大的意義的,對於瞭解王羲之的筆法是有啟發作用的,學習王羲之書法之前,可以參考學習一下趙孟頫的書法。

  • 12 # 玄子151430176

    本人才疏學淺,對書聖大家不敢妄論。

    然而趙孟頫是南宋皇室後代,正值宋亡元興的動盪年代。很多人對趙指責攻擊,認為他叛親投敵,品行不堅,連代他的書畫作品受貶。其實非也,元興之時,他蜇伏多年,,既沒投敵,也沒被俘。其間多次拒絕友:到朝做官。

    只是後來大局已定,元朝已座穩江山,非常需要漢人的文化,漢人的禮儀等來穩固當朝的統治,於是派人去請趙孟煩進京,若抗旨,是要株連九族的。趙為了眾多親友學子的生命安危,才答應出山,實被逼無奈。他的一生坎坷憋屈,可惜了他的絕世才華。

    他的書華作品在歷史上有不可超越撼動的地位。

  • 13 # 積伏堂主

    沒那麼多形容詞,簡單說就是王羲之是晉人筆法,簡單率真直抒胸臆,趙孟頫更符合現代人審美,寫起來也容易上手,但是容易寫俗氣,趙孟頫贏人的地方在於他通篇的氣韻,單字拿出來放大看就不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所看到的真的是真實的嗎,還是我們把我們看到的稱之為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