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迴歸自我,工作,感情,到頭來還是要回歸到家庭,中秋從老家回到廣州,心情很平靜但想一直保持平靜下去該怎麼辦
6
回覆列表
  • 1 # 亦可鹹聊

    看完下面的句子,平靜心會有了吧!

    莫道名利已看穿,

    只因從未走一遍。

    休說吾心甘平淡,

    卻是向來未熣燦。

    世界萬物本複雜,

    人生一段是一段。

    幼時嗷嗷自待哺,

    蒙童求學一少年。

    父母向來盼龍鳳,

    自古幾人出一般。

    含辛茹苦廿餘載,

    養大成人離家遠。

    初出茅廬世事艱,

    所學所修足用難。

    跌跌撞撞又數年,

    事業各自有成敗。

    有人忠肝伴義膽,

    亦有狡詐心藏奸。

    名利財色動於前,

    幾人見之可坦然?

    有的風生伴水起,

    有的落魄把魂斷。

    有的腳踏實地走,

    有的手段下三濫。

    自古天地分黑白,

    無恥霄小需明辨。

    是非功過一時耳,

    身後如何他人談。

    有人丹心照千古,

    有人遺臭醜萬年!

    物慾橫流不稍停,

    滿天官帽帶頭銜。

    直須兒女先正身,

    誠心正意天地寬。

    不惑過後知天命,

    老馬奮蹄大道坦。

    春夏秋冬四時轉,

    宇宙太空闊無邊。

    浩然正氣勤養成,

    知行合一近圓滿。

    平常世界平常心,

    至善至誠方久遠!

  • 2 # 李益塵

    對於這樣的事要看自己的心情和悟性了。別人無法幫到太多的忙。有時候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做不到又是另一回事。

    有時候也是很簡單的事,就像文化一樣我們自己的文化是向內求。自我昇華自我進步,逐步達到自己人生巔峰。而西方文化大都是外求,透過外邊的東西或者事物達到內心的平靜。

    如果真能靜下心來想想,這個世界許多事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成長不管成績如何都要面臨生命的終點。比如愛情即使愛的死去活來,不過是心情而已。還有子女當我們含辛茹苦的撫養他們長大成人,各自組建家庭完成了一個像細胞分裂一樣的任務。

    這裡面最重要的是學會尊重現實,當自己盡力了就不要有太多的無奈,過多的不滿意。結果就是結果你改變不了。欣然接受是最適合自己的。說得再透徹點就是做好自己該做的,剩下的順其自然。

    當自己每做一件事反思自己做的怎麼樣,如果盡力了那就是成功。剩下的就是讓自己心平氣和的安靜下來。你會發現真正屬於你的就是那個心情。其他的都不屬於你,心裡還感覺年輕一照鏡子自己老的自己都感覺太快了。連自己都是左右不了的還有什麼自己說了算的,只剩下安靜的心情了。那一刻真的屬於自己。

  • 3 # 帽梓哥哥

    想要知道怎樣才能變得平靜,首先要知道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內心的平靜。從本質上來講,我們的不安主要來自兩個原因:不能停止的思維和管理失當的情緒。

    一、不能停止的思維

    不能停止思考是一個可怕的煩惱,不停的思維活動使我們無法到達內心的寧靜,而我們每個人都深受思維的困擾。不信?只要1分鐘,我們一起試試什麼都不思考。

    1分鐘計時開始。

    Time"s up!

    這一分鐘內你的腦袋裡究竟冒出了多少種想法?

    “Come on!You can do this!” bang!出局。

    “xx,你要試著別去思考啊。” bang!出局。

    “咦?好像剛剛什麼都沒——啊!” bang!出局。

    “這個真的有意義嗎?” bang!出局。

    “真無聊。” bang!出局。

    “Summer you little bitch!” bang!bang!bang!出局。

    還有站著的嗎?

    這下你應該明白了,我們的腦海裡無時無刻不在播放著各種嘈雜的聲音,我們所謂的「正常人」與那些被當作精神病患者的喃喃自語的「瘋子」的區別,只是我們沒有說出來而已。

    事實上,那個聲音在你的大腦中不停地在推測、批判、懷疑、比較、抱怨、罵娘等。在這樣的背景音樂下,你能夠做到平靜嗎?

    更多的時候,這種聲音與當下無關,而是關於過去或未來。如果你不幸遭遇愛人的背叛或欺騙,你是否會經常在腦海裡回顧歷史?導致你飯吃不下,書看不進,遊戲玩不好,工作學習無法專心,動不動就腦補未來,幻想以後對方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傷害。在這樣的背景音樂下,你能夠做到平靜嗎?

    即使這種聲音和當下的情況有關,它也會以你過去的經歷和看法,以及繼承下來的集體文化思維模式,來判斷現在的事情。這種學習機制固然對我們有好處,它能夠幫助我們規避很多危險,但更多的時候,它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許多人在自己大腦中的念頭的折磨下度過一生,任由它攻擊和歪曲外界,消耗自身能量。

    所以,想要獲得平靜,首先要從自己的思維中解放出來。

    How?

    1. 聽。

    做一個觀察者,經常傾聽你大腦中的聲音,特別要關注的是那些反覆出現的思維模式。當你在聽的時候,不要對你所聽到的聲音做出任何判斷、譴責,因為這樣做意味著同樣的的聲音又繞到背後趁虛而入,你就失去了觀察者的身份。

    你很快就會意識到,腦袋裡有一種聲音,而我在這裡傾聽它,觀察它。一種新的意識層面就由此產生,那是比你的思維更深的一層意識,是你更深的自我,我稱她為“真我”。

    這樣,你就能做一個有意識的觀察者,而不是無意識的思考者。

    在這個意識層面,你也許會發現短暫的思維中斷,(恭喜!)當這種空白出現時,你的內心就會感覺到一種平和與寧靜。多加練習之後,空白會變長,感覺會加深,甚至會體驗到一種內心深處的喜悅。

    在這種「無念」的狀態下,我們往往比平時更加敏感,這種敏感是你的「真我」對環境實實在在的觀察,而不是思維對於事實的過度加工。

    你會注意到路邊花草的芬芳,會看見孩子臉上天真的微笑,你會享受Sunny的和煦,會感動於情人相視的眼神……

    這是我的「真我」感受到的。

    2. 關注當下。

    除了做一個有意識的觀察者,你還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這一刻,在思維中創造空白。

    很簡單。記住,當你洗手時,你和洗手在一起;當你擦桌子時,你和擦桌子在一起;當你跑步時,你和跑步在一起。

    具體來講就是,比如當你洗手時,你關注與洗手相關的所有感覺:水的聲音、洗手液的香味和質地、手的動作等,認真感受這個過程,慢慢的就會心無雜念。這樣的小練習可以在一天當中的任何時候進行。

    活在當下,就是有覺察力地活在當下的每一刻。

    我們的問題在於,總是把自己的過去和未來塞到當下這個沒有問題的間隙裡,或者依靠過去的經驗來judge當下,所以總是難以得到內心的寧靜。

    二、管理失當的情緒

    當代心理學家將情緒定義為一種軀體和精神上的複雜的變化模式,包括生理喚醒、感覺、認知過程以及行為反應,是個人對知覺到的獨特處境的反應。德國作家託利說,情緒是身體對思維的反應。無論如何,情緒和思維都是密切聯絡的。

    未完待續。。。

    ================================================

    時隔半年之久我終於回知乎了,第一件事就是把沒更新的文章更完,抱歉各位,這個坑挖的有點大^_^

    ===================2月14日更新======================

    上面說到,無論如何情緒和思維都是密切聯絡的,而不是由引發我們情緒的事件引起的。大家都知道ABC理論:

    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以下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從上面的圖中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對於相同的事件A,不同的信念B,則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情緒和行為C。你被你大腦中不斷出現的喜好、判斷、以及分析(這些都是你思維運作的結果)控制得越多,你的情緒所攜帶的能量相應的就會越大。

    我們既然追求的是平靜,就一定不希望自己的情緒像坐過山車一樣,完全不受自己控制地忽高忽低。簡單來說就是“寵辱不驚”。

    How?

    1、長鏡頭。

    假裝自我不存在,把眼前的景象和你的體驗當成一場電影,一段長鏡頭,而你是這場電影的觀眾,觀看包括你自己在內的所有角色的演出。拋棄長久以來執著的自我感,當你放掉緊抓不放的心緒和思想後,觀察你的生命自身如何呈現。

    這實際上也可以作為感受「真我」的練習,這個方法貴在簡單省時且效果立竿見影,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在長鏡頭練習的基礎上,希望你可以意識到自己才是這場電影的編劇和導演。我們常常根據不同的情節編造不同的故事,結果把自己弄的非常悲傷或憤怒。這時你就要利用在上文中學到的「觀察者角度」在當下監查自己的思想,聽你腦袋裡的聲音在跟你訴說什麼樣的故事?這個故事是真的嗎?你要相信它嗎?有沒有更理性更符合事實的版本?你能否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詮釋它?

    通常情況下我們總是選擇自己想聽的版本,符合自己“需求”的版本,包括你對“被背叛”、“被欺騙”、“被拋棄”的需求(別懷疑,大部分的痛苦都是自己找的,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說)。很顯然,你選擇的版本未必是最好的版本。那麼,你這個編劇+導演是要用故事來愛自己,還是要用故事來折磨自己呢?

    ABC理論中,最核心的環節是自己內心的Belief,我們卻總是汲汲營營,左顧右盼,企圖讓周圍的人事物滿足自己全部的需要,得到了就感受到幸福快樂,得不到就是各種負面情緒。

    在這裡我想多說一句,這世界上沒有誰的生命是為了滿足你的需求而存在的,就算是非常愛你的家人、愛人和朋友,也只不過是個有著喜怒哀樂、侷限和人性弱點的普通人。與其苛責、抱怨和憤恨,不如轉過身去擁抱他(她)吧! :)

    2、接納。

    那麼,負面情緒真的來了怎麼辦呢?

    答:當你有不舒服的感覺時,全然接納它,感受它。

    這個步驟看似簡單,對很多人來說操作起來卻相當困難,因為這與我們平常的處理方式是相反的,很多人(尤其是男性)一有不舒服的感覺,就立即鑽進防禦措施,不去理會自己的真實感受。防禦措施包括a.用各種方式逃離自己的情緒,包括做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強行壓制,不負責任地發洩或假裝自己很OK;b.去應付、修正那些造成我們情緒的外界的人事物。我很喜歡的一位心理學博士張怡筠女士曾經說過“先處理情緒,再解決事情”,這句話也超級適用於小兩口吵架時的情形。^_^

    希望你試著去歡迎負面情緒的到來。就算你做不到去擁抱它,至少可以承認它,完全地接納它,允許它的存在。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保持一份對自我的覺知,不會把你的情緒和你自己混為一談,拉開了情緒和你的距離,你還可以觀察情緒在自己身體上是怎樣運作的。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內在,而不是放在那個引起你負面情緒的外在的人事物上。感覺你的身體哪裡緊繃?心中央是否抽痛?身體是否顫抖?這些都是情緒在你身上作用的結果。全然地去經歷它,不要抗拒,然後有意識地用愛和慈悲的力量去安撫它。你會發現,你的全然接納和全然經歷,會讓它更快消失,甚至轉化為平靜和喜悅。而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

    希望你擁有透明的靈魂,讓所有的情緒都能毫無阻礙地穿越你而離去。

    3、四個轉念問題。

    來自拜倫·凱蒂的《一念之轉》(Loving What Is by Byron Kathleen Reid),包括四個問題和一個反轉:

    1. Is it true?

    這是真的嗎?

    2. Can you absolutely know that it is true?

    你能確定這是真的嗎?

    3. What happens when you believe that thought?

    當你相信那念頭的時候,發生了什麼?

    4. Who would you be with out the thought?

    沒有那個念頭,你是誰?

    5. Turn it around.

    把那個念頭反過來。

    四個問題和一個反轉,能夠讓你瞭解到你從未了解的真相,也能夠幫你消融生活中大部分的不良情緒。具體請看百度百科裡對這五個步驟的解釋,包含了許多例句。拜倫·凱蒂的功課

    這裡還有凱蒂的一個簡短卻發人深省的影片,分享給大家

    拜倫.凱蒂:你是你一生的摯愛

    我覺得這個答案寫到這裡可以結束了。“如何才能獲得平靜”真的是一個太大的問題,因篇幅有限,我已經努力把最重要最切題的一些資訊分享給你們了,真正的改變絕非僅此。雖然這個問題絕不是我們看一兩篇文章,做幾次練習就可以解決的。但是你只要體會過那種發自內心深處的喜悅、平靜和愛,生活就再也不會回到從前混亂、失控、被潛意識牽著鼻子走的模樣。不管在怎樣絕望的境況下,你永遠都能感受到,心底有一團暖暖的倔強的光明,一直在默默陪伴並照耀著你前行,會在某個需要的時刻大放異彩。

    世界就是遊樂場,願你盡興!

  • 4 # 是與魚還是與君

    1.你現在自己的環境情況,主要是怎樣,心靈感應,多聽聽音樂,感受比較平靜的地方風景,

    2.一個人去泡溫泉,一個人去看電影,一個人慢慢的自駕遊聽著音樂,忘記不愉快的事情,順其自然而然就心態好了。

  • 5 # 幸福媽咪3142

    找一個自己特別喜歡的愛好,比如運動健身瑜伽,做起來特別投入!這樣我感覺就會內心比較平靜,心無雜念特別舒服!

  • 6 # 超級特侖蘇

    一、覺察你的情緒 感覺身體或情緒的變化,覺察到你的情緒已經快爆發了,提醒自己先深呼吸並注意自己呼吸的方式,試著讓自己冷靜下來。

    二、離開引起憤怒的事 當覺察到自己的憤怒情緒時,提醒自己先停下來,暫時離開現場,去喝杯水、呼吸一下戶外的空氣,因為憤怒常是一瞬間的情緒,當你口不擇言地表達了你的憤怒時,所引起的後果卻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收拾。

    三、適度發洩怒氣 不要一味地壓抑怒氣,那隻會更加傷害自己,將憤怒情緒做適度的發洩,例如:把自己的憤怒罵出來,找個抱枕當出氣筒、和人聊聊、聽聽音樂、看電視或看書、運動一下……都可以幫助你適度地把憤怒發洩出來。

    尋求自己,才能追尋自我,不管做什麼事,先平復心情,心情決定你的一切,如果你身上有86400塊錢你掉了400塊錢,你會撿起來嗎,答案是肯定會的,因為沒人嫌錢多,一樣的道理,人的一天有86400秒,你會為了400秒的不開心讓接下來的86000秒繼續不開心嗎.

    感謝閱讀,一樣2020年每天開心,事業順利

  • 7 # 春潭

    內心的平靜源於自身的淡定,處事時的波瀾不驚;聽一段音樂,可以使自己心靈愉悅;看一本書,可以使自己忘掉一切……

  • 8 # 銀狠話不多

    睡覺!睡著了就啥也不想了!就平靜了。睡不著就喝點酒,半斤不夠就喝一斤。保證一段時間下來你就平靜了但是副作用就是會饞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光速約為300000千米/秒,如果有一臺以每秒600000幀的速度運轉的攝像機,它能拍下什麼樣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