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科雪碧
-
2 # 歐陽講故事
謝邀,當拍攝幀數大於光速傳播速度時,你站在兩公里外拍攝一盞要開的燈時,同時按下開關,你會拍攝到光從燈開的一剎那到燈光穿入攝像機的部分過程,亦如人跑步一秒鐘12米,攝像機會把這段距離分成600,000幀,慢放的話你可以更細緻的觀察他的每一個動作,
是不是經常看到這樣的照片和影片,這是用單張同步曝光或高速連續曝光得到的,單張同步曝光很難捕捉時機,以往是在連續的膠片帶或單頁膠片上以非常高的速率拍攝一系列曝光,現在是利用電子成像,高速連拍。增加了捕捉瞬間事件的機會,無論事件何時發生都可以捕捉到。這種辦法同時也記錄下事件的前後發展過程。這種影像可以逐個檢查,用適當的裝置將影像放映出來,就如同慢動作電影一樣。
用於科學研究的話可以觀測到更細微的變化過程。
-
3 # 阿悅113
每秒60萬幀的意思是一秒鐘拍了60萬張照片,再換句話說就是每張照片的曝光時間是1/600000秒,太Sunny是地球上能看到的最強的光,即使用最牛的0.9光圈鏡頭,但世界上有那種感光材料可以做到這麼高速快門可以令太陽曝光準確?所以,即使有這麼高速的旋轉裝置可以跟蹤到光的速度,但拍出來的照片只會是一片黑。
-
4 # 偉駿無敵
理論上,你把這個相機放在衛星上,在地球上空百公里的位置,向地球切線的平行方向開始拍攝,然後從地面開啟鐳射發射器向太空方向發射鐳射,只要相機方向正確,你可以拍到鐳射前進的軌跡,每一幀的鐳射前進距離是500米,當鐳射超出了鏡頭覆蓋範圍後,影片畫面上鐳射變成一條直線,不再變化。
-
5 # tian周頤
二:此問題人類射電望遠鏡和光學望遠鏡,時光機器韋伯望遠鏡解決和觀測撲捉的影像、聲波、光波更多侷限在區域宇宙範圍!即便是河外星系更浩瀚無垠的宇宙無能為力!那麼對光速的研究或假設僅僅限制於宇宙表面,模擬演示也是假設。答案更多是不確定。
三:此問題結論畫面模糊,畫素不成像!無數個點不能具象和寫實!沒有具體的影像!只有抽象畫面!以下兩圖是我七月手機拍照月亮!四:我比較認同天文學家卡爾薩根《伊甸園的飛龍》!他把宇宙138億年的歷史壓縮到一年,回望宇宙和地球的演變歷程:每秒相當於438年,一小時相當於158萬年,一天相當於3780萬年,如一個人活到八十歲,宇宙才過去了0.18秒!
五:所謂光速每秒29萬公里還成立嗎?顯然此問題假設也不成立。我喜歡用手機拍照月亮和太陽並不渴望透過望遠鏡來觀測,為什麼?因為模糊數學是成立的!宇宙永珍越清晰越虛幻,越模糊越真實!
-
6 # 海岸線劉
對觀察者或者攝像機來說光只有兩種狀態:沒有被看到(拍攝到)或者被看到(拍攝到)。
不要覺得很好笑,這兩種狀態決定了人類永遠都捕捉不到光的運動狀態。
首先說一下沒有被看到的狀態。假設一個光子從我們的眼前(鏡頭前)飛過,讓我們展開想象(也只能想象)——想象它飛的慢到我們能理解的狀態,它飛過——但是我們如何知道它飛過呢?就從眼前、以我們能理解的狀態,我們無從得知它飛過。因為沒有可以傳遞它狀態資訊的介質,它已經小到只是一個光子了,以至於它不能再發出任何可以告訴你它的狀態的東西,它就這樣無影無蹤的飛過,你得不到任何它的資訊更不要說拍攝它的影像。
再來說一下被看到(拍攝到),只有光子飛向我們(或者攝像頭)他才有可能被我們看到(或者拍攝到),還是把它理解的足夠慢,它出發了目的地是我們的眼睛(攝像機)。但是無論是它行進到10%行程還是50%行程亦或者是99%的行程,我們都無從得知它到了哪裡了,因為沒有比它更快的能告訴我們它的狀態的東西了,只有它完成了100%的行程進去我們的眼睛(鏡頭)之後我們才意會:它到了,它被捕捉了。
所以不要徒勞無功的試圖捕捉到光的飛行狀態了,這根本不可能。
-
7 # EA13215118
拍攝的機器並沒有進行實際的運動,也就是它的速度為0m/s,我把你的拍攝速度再提高100倍,變成1/60000000s,時間間隔如此小,那麼光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的位移就不是300000km了啊,只是0.5m而已。現在有2種情況。
一,相機效能極佳,所有的微弱光訊號它都能捕捉並記錄下來。那麼拍到的所有東西幾乎都是靜止不動,而只有光環境在緩慢變化,比如你拍攝開啟一盞燈,距離燈150米,那麼當燈點亮瞬間,你的相機會在此後的第30幀畫面出現光亮(以每秒30幀播放的話),而前面29幀畫面是沒有這束光的。並且看上去一些拍到的東西都是與事件真實發生時間延遲了一段時間。其實這就等同於假設光速為0.5m/s的情況下,世界的樣子,幾乎是一切靜止,沒有變化。
二,相機是透過曝光來獲得感光的,那麼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曝光會嚴重不足,拍出來應該是黑漆漆一片,而且即使有光線,也幾乎拍不出什麼東西,混沌與黑暗。
-
8 # CHNLNE官頻
能拍下光子的運動軌跡,然後就可以慢鏡頭播放光是怎麼運動的,對於比光速慢的東西來說,比如一個在跑步的人,這個攝像機同手中的iPhone 拍出來的是一樣的,功能也是一樣的。
-
9 # 淘沙cd
除非攝像機和光同步同向出發,這樣半公里拍一次,不然拍攝距離長,一秒鐘要拍30萬公里範圍的東西,這束光所到之處再散射回來到攝像機,一般環境裡早已模糊不清了。
-
10 # 磚業科普稻殼張
直接上圖
這是由愛丁堡大學開發的每秒200億幀的超高速攝像機,捕捉到的一束光脈衝在空中飛行並反射的過程。
這款攝像機的感光部件由單光子光敏畫素陣列構成,可以精確地記錄光子運動。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攝像機。
相比這下,一般家庭用攝像機,DV 最多能達到100幀每秒,而我們的手機一般30幀/s,普通高速攝像機一般可以達到每秒1000~10000幀的速度記錄,有些軍方專用的高速攝像機甚至可達到1百萬~1千萬幀每秒。
-
11 # 厚顏無恥的徒徒
麻省理工大學科研人員研發了一臺可以拍下光的軌跡的相機,沒有聽錯,真的可以拍攝光的傳播過程,這種相機叫做飛秒相機,幀數達到了恐怖的每秒1000000000000(一萬億)幀!
原理是是利用光線類似回聲的反射效應進行成像。相機會發出飛秒(10-15秒,千萬億分之一秒)級的超短脈衝鐳射,發射到障礙物附近的物體上(比如一個房間的房門),反射到障礙物後的物體(如屋內),再反射回原物體後被相機捕捉。系統透過連續發射這樣的鐳射,計算來回時間距離,透過計算後實現3D成像。成像速度達到駭人聽聞的每秒1萬億幀! 如圖拍攝效果,能夠看到光穿過可樂瓶的全過程!所以題主你的600000幀和這個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
12 # 筆耕南陽
光速是每秒30萬公里,而這臺攝影機是每秒60萬幀,但這並不表明你的攝影機運轉就超越光速了,只是在它拍攝每一幀畫面的間隔當中光走了0.5公里而已,你只是得到了一款優質的高速攝影機,並不會拍到很特殊的畫面。
-
13 # 收購好時光
這個問題乍看很簡單,仔細想想其實很難。估計大部分人已經看過一些回答了,而且心裡也有了自己的答案,但接下來我舉個例子,可以顛覆你們的認識。
你將攝像機放在光源的對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比如說夠遠,沒有障礙物這相機能看得到之類的。大部分人認為,攝像機會拍攝到一道光束由遠及近來到攝像機。
下面講攝像機看到事物的原理。看到物體由遠及近運動,都是因為物體表面反射了光才看到的。那攝像機想拍到光運動,又是什麼東西從光身上反射出來,而且那反射出來的東西的速度還能比光速快!
理論上光速是光子運動速度的極限,在相對論裡邊,兩個互相運動的光子是無法疊加速度的。解釋一下,比如兩列動車相對行駛,都是300公里每小時,那你坐在其中一列動車上,用測速儀測對面行駛過來的動車速度,測得的速度是600公里每小時,這就是速度疊加。但光速是光子速度的極限,已經無法疊加(相對論裡邊有描述,我也只是懂個概念,想深入研究,歡迎交流)。
既然相對照面運動的光子也無法疊加速度,那與光子運動方向相同的,從光子身上反射出來的光子,更加不可能比光速還快。上邊先解釋到這。
這樣吧,暫且不說光速能不能疊加,說在一個漆黑的空曠的大型建築內,沒有其它光源,只有一盞燈,當燈開啟時,在光子還沒有從燈射到高速攝像機前,攝像機是感光儀器,光都沒有到攝像機鏡頭,那你拍得是什麼?其實就是漆黑一片。
這下有顛覆感了吧。我們普通的成像儀器大多是感光儀器。光沒有射到儀器裡,是不可能有像的,當光一但射到儀器,儀器就感光成像。所以高速攝像機拍到的動畫是光源由黑變弱光團,然後逐漸到光源最亮的程度,和一般的高速攝像機拍出來的過程差不多,只是這臺60萬幀的會吧這個過程拍得更長。而且網上也有比60萬幀更高幀速的攝像機,60萬幀不算什麼。
-
14 # wangan1
依題之拍攝速度測算,這相當於每幀(幅)畫面所拍光己走500米,在理論狀態下,每幀拍攝的時間過程光經歷了(形象暫稱其領頭光子)走了500米。參照像機底片暴光一說,在暴光時被拍攝物有如此大的位移,能拍到什麼!?。就如暴光速度調的過慢快門的像機拍運動者一樣,在離拍攝者一定距離上讓快門暴光了,因快門過慢使該暴光時間內運動者可能有了幾釐米的位移,而拍攝結果畫面肯定會是全虛的無法讓人看清(距離遠可減少模糊不清,但將無法看清照片畫面的細節)。現實是不可能有近距離拍攝500米場景的清晰裝置,且又能在有限感光範圍(時間及尺寸)內拍攝如此大場景的微光細節,可想而知此時領頭光子在每幀時間己閃走了500米,它能拍出(領頭)光子什麼情況?!。依現有認知有如下設想:己知光速每秒30萬公里,但要使拍攝裝置之每幀耗時的時間內,它的光子(走)的位移能有足夠的小,以至於小到能確保拍攝會有相當的清晰度(自己然位移越小當然拍攝結果會越清晰),這時的拍攝速度會是有多高呢?!,假設裝置能保證位移2毫米之拍攝結果算可觀(清晰),依光速走2毫米時間測算,理論上則需1.5仟億幀才能拍攝哈。個人認知有誤可駁可批但勿噴!
-
15 # 科學小玩家夏子銘
眾人周知,光速是大自然速度的極限,而600000幀的速度是光速的兩倍,也就是說它能觀察到光的運動。
我們平時看到的景象都是那些打在物體上的光由光速反射至我們的眼睛最後在大腦皮層形成影象,但如果用600000幀的相機拍攝的話,拍到的景象可能就是在原來拍到的景象上,一個一個的光子慢慢的覆蓋掉之前的場景形成新的場景,也就是我們正常看到的物體運動。
用這樣的相機可能能進一步的證明光子說,研究出光子的運動規律。在天文上可以研究黑洞是如何吸收光的,恆星的光是如何讓產生的等等,幾乎可以說和光有關的各領域都能有質的飛躍。
-
16 # 藍天慢半拍
幾年前看到過一個影片,在影片中一束非常短的光脈衝在透明且裝滿水的可樂瓶中傳播,可以清楚的看到光線在介面處的反射。這裡所用的攝像機幀率遠高於樓主說的幀率。有興趣可以搜尋下影片。
回覆列表
正如其他答案中提到的那樣,我們已經發明出了每秒幀數遠遠超過60萬幀的相機了。
60萬幀頻其實說不上有多快,每兩幀之間光線已經走了半公里。所以用這臺相機其實也拍不到什麼。
為了拍下每一幀的畫面,你需要一個非常開闊的視野。如果你把相機架設在一顆低軌道衛星上,然後正對著一座燈塔拍攝,點亮燈塔後你或許可以拍到幾十張光線投射在空中的畫面,前提是當天的雲霧足以反射燈塔的光線。之後,光線將會進入太空或返回地面。
如果你把鏡頭對著星星拍攝的話,是拍不到任何有趣的照片的:因為星星總是亮著的,你只能拍到無數張一模一樣的照片。如果發生了什麼天文事件的話,或許能拍到星星周圍的星雲上有光線在閃爍。
但基本上,60萬幀頻也並不如你想的那麼優秀。一公里並不是一個基本單位,因此光速的小倍數幀頻其實拍不到什麼的東西。
事實上,在一種高幀頻相機拍攝的畫面中,光線在每兩幀之間走的距離可以以釐米為單位計算。但實際上也並不完全是那樣:網路上播出的錄影實際上是分別拍攝的多個單獨鏡頭的組合。每一個單獨鏡頭的時間都很短,但是相機無法進行連續多次拍攝。由於每次重複拍攝的條件是一樣的,透過短時間精確定時曝光,我們得到的畫面相當於兆幀頻相機的拍攝效果,如果兆幀頻相機真的存在的話。重複拍攝只不過是更方便而已;這種方法是拍不到一次性事件的。
但幀頻上萬的相機是確實存在的,它們的幀頻甚至可能達到上百萬。參見高速攝影機,這類相機有多種用途,但其中不包括拍攝移動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