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峰山
-
2 # 如果的詩歌
喜歡“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喜歡“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的修為,喜歡“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
江湖劍影,人間烽火,一場繁華一場夢,一夢逍遙一夢空,何不冷眼看世界,掬一份從容,擷一縷優雅,靜聽風語,閒看落花。
這是我自己桃花源,每個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
-
3 # 狂言無忌心自清
你想多了,東晉時期,中國和歐洲還基本沒什麼往來。
唐朝去個天竺,來回還有十幾年,更何況歐洲?還有文化語言的限制。
不要動不動就把中國的東西,套個外國名。
我最煩的就是聽到這句話:你就是中國的XXX。
XXX肯定是外國的某人某事。
好像這樣顯得高大尚一般。說白了就是骨子裡的崇洋媚外!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裡的地方是潯陽柴桑(今屬江西九江)。
陶淵明四十一歲辭歸田園,五十多歲徵詔不就,於柴桑躬耕苦感,日益窘困。田園詩中就已出現了″荒塗無歸人,時時見廢墟″(《和劉柴桑》)的農村凋蔽景象,也以傾訴自已生逢亂世。
在艱難的人生路上,陶淵明卻充滿著生活的勇氣、熱情,仍然不放棄探索。終於在他五十七歲那年,創作完成了著名的《桃花源詩並記》一一這裡只有父子而無王君,沒有王稅,沒有戰亂,人們寧靜幸福的生活勞動……
這幅圖景是陶淵明以家鄉為想象背景,充滿了生活氣息,雖然這只是一種空想,卻體現了對現實的強烈否定,也體現了陶淵明是硬骨頭一一寧可餓死也不應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