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嶷山上
-
2 # 歷史凌煙閣唐儉
三從四德:“三從”與“四德”的合稱。“三從”指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三從四德是封建倫理道德奴役婦女的精神枷鎖。
-
3 # 華山劍客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社會對婦女的德行所做的規範要求。
“三從”出自《儀禮•喪服》:“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三從”在這裡與後來習稱的“三從四德”之中的含義並不一樣。“三從”原本指的是貴族婦女為親屬服喪的儀制,“從”的意思是在儀制上的依從,而不是權力關係上的服從。
“四德”出自《周禮•天官》:“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東漢末年儒家學者鄭玄註釋,“婦德”指貞順,“婦言”指辭令,“婦容”指修飾,“婦功”指紡織,這是王妃所應當學習的四種“婦道”。
東漢才女班昭作《女誡》,將其稱之為“女人之大德”,並闡釋說:“清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專心紡績,不好嬉笑,潔齋酒食,以奉賓客,是謂婦功。”這就是“四德”所蘊含的具體內容。
“三從四德”開始時是作為貴族婦女的日常儀德而制定的,後來經過儒家的提倡,成為全社會所遵奉的“婦道”。“三從四德”對婦女所做的要求,體現出了明顯的男權色彩,因此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備受抨擊,尤為女權主義者所不容。
當下看來,隨著女性的全面解放和男女平等的有效落實,“三從”的要求已完全沒有現實意義;“四德”的規範,其中部分內容對提升女性的素質能力,仍有一定參考價值。
(圖片源於網路)
-
4 # 靜一號普洱茶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用於約束婦女的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三從"與"四德"的合稱。根據"內外有別(即男外女內的社會分工)"的原則,由儒家禮教對婦女的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進行規範要求。"三從"指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到解放前婦女應有的品德,三從是未嫁從(聽從)父、既嫁從(輔助)夫、夫死從(撫養)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婦女的品德、辭令、儀態、女紅)。
古時候為婦女設立的道德標準。男性選擇妻子的標準。
"四德"一詞見於《周禮·天官·內宰》,內宰是教導後宮婦女的官職,負責逐級教導後宮婦女"陰禮"、"婦職",其中較高職位的"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本來是宮廷婦女教育門類,後來與"三從"連稱,成為對婦女道德、行為、能力和修養的標準,即"三從四德"。
所謂的"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分,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這裡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順從、跟從"之意,而是"輔佐、輔助"的意思。(《儀禮·喪服·子夏傳》)
所謂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言",要有知識修養,言辭恰當,語言得體;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最後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周禮·天官·九嬪》)
對"三從四德",首先應該看到,這些對婦女的要求規範是特定時代、出於某種需要產生的,並且隨著社會的變化也有一些變化。在周代父權制婚姻家庭建立、男女內外尊卑界限明確規定之後,才有了要求婦女從父、從夫、從子,即家庭的女性角色服從男性的"三從"道德規範。而"四德"是女性實踐"三從"道德目標必須具備的禮儀、風度修養和操作技術。"三從"道德的教戒勸譽、"四德"修養的提倡培訓,和"七出"條規的威嚇懲罰互動作用,逐漸規訓出儒家文化影響下的傳統婦女之美德。
隨著時代的推移,父權對婦女的控制逐漸讓位於夫權,夫家利益高於父家的利益,對婦女更強調緘默和犧牲,條規也更加具體繁細,婦女為之付出的代價也更多。但也應該看到,"三從四德"在儒家整體文化框架下,強調"從父"時,也需要聽從母親;強調從夫,妻子也"與夫齊等"。特別是"孝文化"的提倡,兒子對母親特別對寡母的尊孝,也是獨具中國特色的。儒家的孝道,在"家裡的事是女人的事"的觀念下,很多男人對家事不管不問的,嘴上說愛媽其實啥都沒為媽做過;加之"從夫居"的想法,結了婚就自動預設妻子是自己原生家庭的勞動力,於是就想著自己負責繼續享受媽的勞動成果,媳婦負責為媽的辛勞作出補償。至於"四德",重視婦女品德儀表言辭修養,今天如能代之以時代新內容(如"德"重在文明禮貌修養,"言"、"功"重在才能和創造性的培養,"容"適當注重修飾而不刻意化裝美容等),也頗有借鑑意義。
新三從四德
新的三從是指從世界、從愛、從己;新的四德是指,文德武德、言嫻淑德、品學兼德、修身立德。
從世界:應從宏觀角度看整個局勢的發展。全球化下,各國競爭更加激烈。中國崛起,在國際上的地位舉足輕重。香港雖為國際城市,與中國的關係不可分離。
從愛:應該用愛去化解家庭、工作、社交中的衝突。
從己:人貴有自知之明,避己所短、揚己所長,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座標準確定位。
文德武德:社會競爭大,雖然不至於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要見多識廣、培養專長。
言嫻淑德:凡事從他人角度著想,口出慧言,用女性的溫柔言語打動人心。
品學兼德:善良的品格增加人緣,品位增添魅力;不斷學習,追求進步,才能越來越美麗。
修身立德:發掘、善用女性細膩、溫婉的特質,面對工作時表現自信、面對生活呈現優雅、面對家庭展現美德。
上述新"三從四德"已與舊"三從四德"大相徑庭。在中國封建社會,根據"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原則,儒家禮教要求女性"三從四德"。所謂三從,是指未嫁從父、已嫁從夫、夫死從子;所謂四德是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如今,隨著時代發展、女性地位提高,它逐漸被拋棄。
-
5 # D東哥
三從四德是一個成語,是中國封建社會為婦女設立的道德標準。它也是由古代儒家禮教思想對婦女的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進行規範要求。
“三從”指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三從”一詞最早見於周朝、漢朝的儒家經典《儀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一詞最早出自《周禮·天官·內宰》,所謂內宰就是教導指導皇宮裡後宮婦女的一種官職。主要負責逐級教導後宮婦女“陰禮”、“婦職”,其中較高職位的“九嬪”負責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所以,四德本來是宮廷婦女教育的,只是人家後來才與“三從”合在一起合稱,這才你為對古代婦女在道德、行為、能力和修養方面上的標準,這就是“三從四德”。
讓我們來看一下“三從”的具體內容: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這就是說一個女孩出嫁前一定要聽從家長的教導,不能隨便反駁長輩,因為長輩們懂得多,要服從長輩。而女孩出嫁後就必須要聽從丈夫,必須要和丈夫一道保持家業、孝敬長輩、教育孩子;如果自己的丈夫不幸先去世了,女人就更要保持好本分,不能有非分之想,要把家裡的孩子養大成人,這才是自己的本分。
而所謂的“四德”指的是:德、言、容、工,這些內容是說一個女子,品德很重要,是能正身立本的;“言”,要有教養,言談舉止恰當合適;“容”,面貌,一個女人必須學會端莊穩重大方,不能浮漂隨便;“工”,就是持家本事,要能做到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持家。
“三從四德”是封建社會加在婦女身上的封建禮教才枷鎖,不是什麼傳統美德,在當今社會早已不合適了。所以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上,一定要剔除糟粕,只繼承優良的一面,這在當代是十分必要的。
回覆列表
“三從四德”是舊時對女性言行品德等的規範要求。其實從儒家倫理上來講,它還是對維持社會、家庭的秩序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的。但從女性權力角度講,這又是有歧視女性的傾向。
三從: 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 婦德,婦言,婦容,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