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慧心福韻
-
2 # 進之舒揚
當然能夠體會到父母的艱辛不易。父母撫育孩子的過程,是含辛茹苦的。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扛鼎之作。父愛如山,讓人潸然淚下。世事艱難,大愛無疆。因為有你,人間值得。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這段話運用了白描的手法。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讀起來清淡質樸,卻情真味濃,蘊藏著一段深情。所謂於平淡中見神奇。
冰心的一首短詩《荷葉與紅蓮》和背影有異曲同工之妙。
母親呵!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父母的愛,如淡淡的花香,縈繞在身邊。在不經意中,收穫一份喜悅和感動。
這是我的一首小詩。《我願意》
我願意握緊你的小手
一同看遍世間美景
我願意傾聽你的心聲
做你最好的朋友
我願意守護你的成長
經歷快樂或悲傷
我願意陪伴著你
直到世界的盡頭
-
3 # 榕樹下的牧歌
沒有父親的年味
袁牧
我十歲那年正月初八,父親經受了長期的病痛折磨,帶著未了的心願,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儘管那天春節氣氛尚在,年味還未消散,但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已悲哀地意識到,從此再也聽不到父親聲聲呼喚我的乳名,再也看不到父親疼愛我的眼神。在一個失去父親的孩子眼裡,春節不再是期盼和熱鬧,那紅彤彤的春聯像一道道流血的傷口,那歡天喜地的鞭炮聲,像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吶喊,年味變成了傷感的延續,思念的開始。
記得父親在世時,從我讀小學一年級開始,家裡的春聯就讓我寫,也由我負責貼好。用父親的話說,這些撐門頭子的事就得由男孩子來幹。寫春聯一般都選在臘月二十六,前一天,父親就把紅紙、墨汁和毛筆買回來,姐姐們把家裡所有需要貼春聯的門窗和灶臺打掃一遍;正式寫春聯時,父親佝僂著羸弱的身軀,替我收拾乾淨桌子,並幫我裁紙,摺疊好格子,然後在一旁目不轉睛地看我一筆一劃地書寫。待字寫好後,父親上上下下,仔細審視,然後像老師點評作業一樣,逐字評價一番,他那嚴肅認真的表情,至今歷歷在目。一幅幅帶著清新墨香的春聯猶如一隻只報春鳥,鋪滿了狹小幽暗的堂屋地面,給苦難歲月中的家人帶來了一抹亮色。
除夕最有儀式感的一件事就是貼春聯,母親早早熬好了一碗濃濃的米糊,父親手把手教我怎麼貼。他諄諄教誨猶在耳畔:貼春聯就像做人,要保持正直,米糊塗抹要均勻,不能馬虎了事,只有認真抹平了,才能貼得牢固。父親怕我毛手毛腳,總要一處處檢查。貼高了,貼低了,貼歪斜了,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他立馬糾正,一點偏差都不放過,非要貼得端端正正為止。那時候,我特別喜歡貼好春聯之後煥然一新的家,特別陶醉於父親滿意的微笑和讚許的目光。在鮮豔奪目的春聯映襯下,我才覺得新年真的姍姍來到了人間。
吃過年夜飯,按照慣例,父親總要給我們姐弟每人送上一句祝福的話語,他給我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自強自立。”這是父親留給我的囑託,也成了我永遠銘記的家訓。昏暗的煤油燈下,母親拿出自己親手縫製的新衣新鞋給我換上,尤其驚喜的是,父親竟然給了我兩毛錢的壓歲錢,有了這筆“鉅款”,我就能開開心心地和鄰居小夥伴們玩彈玻璃球遊戲了。這是我記憶中最甜蜜溫馨的除夕夜,父親摸著我的腦袋,然後讓我使勁蹦跳幾下,說是那樣就能長高個子,其實那是父親樸素的願望,他是多麼希望我能快快長大啊!
1977年那個異常寒冷的春節,父親的病情由慢性支氣管炎併發成肺氣腫,整夜靠在床上咳嗽和哮喘,他骨瘦如柴的身體再也無法支撐他站起來看著我寫春聯了。我是忍著眼淚,第一次在沒有父親的目光注視下,獨自裁紙、寫字,獨立完成了“新桃換舊符”的任務。那年年夜飯,父親已吃不下任何東西,母親也沒有心情忙這忙那,一心守護著父親。父親惦記著對我新年的祝福,用微弱的聲音把我叫到床邊,附在我的耳邊低語到:“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自強自立。”他的眼睛一直盯著我,似乎有千言萬語都飽含在他無助迷茫的眼神裡,他那充滿焦慮、擔憂和不安的眼神,一直活在我的記憶裡,讓我讀懂了如山的父愛:我是他未成年的長子,生離死別之際,他是有多麼的不捨和放心不下啊!父親熬盡了最後一滴心血,未能等到我自立,就在春雪尚未融化的那個早晨,走完了他悽風苦雨的一生。失去父親的第一個晚上,我一下子陷入無邊的黑暗之中,就像一片隨風飄逝的落葉失去了方向,第一次感到無盡的恐懼,可是身邊已沒有父親遮風擋雨的胸膛,我除了勇敢堅強,已別無選擇。
沒有父親的除夕那天,母親總要囑咐我給父親多燒點紙錢,多磕幾個頭。她異常難過地說:“你爸一生不容易,要不是護著家人,他不會這麼早就走了!”吃年夜飯時,母親總要給父親準備一副碗筷,留著一個座位,她哽咽著說:“要是你爸還在,該有多好!”……沒有父親的年味好似一碗難以下嚥的苦澀中藥。
如今,父親已離開我四十多年了。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總會想起父親留給我的家訓——好好讀書,自強自立。我將永遠牢記父親的教導,把良好的家風一代代傳承下去。
-
4 # 靜心止語882
學習此文時,還在年少初中階段,對文中父親背影的描述,在老師的帶領下,有了深深的解讀,可對父愛並沒有過多的感受。
而讓我對此文有了質的飛越的認識的,是生活讓我真的懂了父愛的厚重與深沉。那一刻,我對《背影》有了來自心靈拷問的解讀。
1998年,大學畢業,我留在了昆明。享受完最後一個暑假,準備回昆明工作了,父母再次將我送到鐵嶺火車站,往次都是到了候車室,時間差不多,父母就走了。這一次,父母嘮叨了一會兒才走,我依然沒有感受到不一樣。而二十多分鐘後,突然父親就再次回到我面前,手裡多了一包東西。父親說:“孩子,你沒吃過鴿子,剛才看見賣的,給你賣一隻,烤的。都說好!還有幾個烤紅薯,路上吃。”父親一邊說一邊遞到我的手裡,然後摸了一下我的頭說:“自己 要好好的!”我開心的說:“謝謝老爸,會好好的,放心!”父親轉身離去,手揚起在眼角,抹了一下。我突然間有些喉頭哽住,就在那一秒,朱自清的《背影》就那樣鮮活的出現在我面前……我坐在火車上,在別人異樣的目光裡,看著鴿子淚水滂沱,那一刻,我終於成為那種一一遠嫁的女兒,走失的孩子。
每每想起第一次來昆明時,父親為我裝的家鄉土,想起那隻熱乎乎的烤鴿子,寫著這質樸的文字,淚目。
有些風景,心無境則無感,有些感動,未觸及而無淚。年少怎知父母心?當我也成為媽媽,對父母的愛就有了刻骨的解讀!
朱自清的《背影》,如一幕電影,讓每個人淚目的點不同,也許是外表的衣帽,也許是動作的蹣跚,也許是努力的樣子,也許是橘子一樣的深情物品,總有那麼一點引起我們對父愛的共鳴。
我們都擁有一份比山厚重,比水柔情的父愛,照亮我們人生黑暗的前路,溫暖我們歲月冷雨的時節。
時光讓我懂《背影》!
-
5 # zzz左睡覺
關於這個問題,即使沒看過朱自清的《背影》,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父母今年已近70歲了,我是獨子,他們給予我無限的關愛,但從不溺愛。小時候老爸登著車,我在後面坐著,寬厚的脊背擋住了我的視線,著實地享受著愉悅與安全感...;跟著老媽挖野菜採蘑菇,老媽害怕蟲子,我奮勇地當起了保鏢......,一幕幕地浮現在眼前,回憶的同時卻感到對老爸老媽的虧欠,精神與物質上的是永遠還不完的。如今他們老了,我也沒有做到經常回去看望他們,我的孩子和妻子很懂事理,經常電話問候時常看望二老,老爸老媽說,看見兒媳和大孫子就開心的不得了,所以我還有一絲絲欣慰。每次離開父母的時候,他倆都會送出我們很遠,我深深懂的二老的所想和再次期盼,這是我心裡最難過的時刻。總是央求讓他們搬過來一起住,他們說,老兩口單過習慣了,你們能經常回來溜達溜達就行。做好孝道吧,別留下遺憾。
我的孩子也長大了,想知道我的背影在他心目中是啥樣……(下圖是老媽和她的大孫子)
回覆列表
一定的。
養育之恩大於天吶。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
當父母也老了,該我們將父母當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