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咖哩臘肉
-
2 # 鷹的家園
在宗教上,歐洲是天主教國家,拜占庭是東正教國家。天主教和東正教,由於在三位一體的等核心的認知不同,互相指責對方為異教。相互開除對方教籍很多次。
十字軍東征好多次是打醬油的。第四次東征還順便肢解了拜占庭帝國。
奧地利是天主教抵擋土耳其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是幫助奧地利的也就是波蘭人和匈牙利人。波蘭的翼騎士拯救了歐洲。
-
3 # 一千個星期
不是不幫,而是老邁的拜占庭已經半死不活了。到了十五世紀,土耳其的領土已經蔓延到了巴爾幹。拜占庭的領土只限於君士坦丁堡,色雷斯地區,和黑海沿海幾個島嶼。君士坦丁堡已經出於土耳其的環環包圍之下,奄奄一息了。北方同屬東正教的俄華人也不在看好拜占庭的前程了。
-
4 # 米南德王問道
誰說歐洲人不幫助拜占庭了?實際上沒有歐洲人的幫助,可能拜占庭都熬不到奧斯曼帝國崛起,就被其他突厥或則巴爾幹民族給幹掉了。雖然這些幫助有的是為了錢,有的是為了商業利益,但終究在拜占庭中後期的歷史上,發揮了很大作用。
十字軍東征前後早在著名的十字軍東征開始之前,不少西歐的軍事人員就開始以僱傭軍身份為拜占庭軍隊服役了。這裡面以西歐的法國和諾曼底地區的騎士最受歡迎,而騎士的扈從等輔助人員也經常被一起僱傭。他們在十字軍東征前就為拜占庭軍隊在亞洲等地作戰,並且慘與了1071年,曼奇刻爾特戰役的慘敗。
正是看中了當時西歐軍隊,尤其是以騎士為代表的重騎兵力量的戰鬥力,拜占庭皇帝阿里克謝一世才向西方的拉丁世界發出了著名的求援請求。這也是著名的7次十字軍東征的源頭。十字軍在進入敘利亞之前,一直在小亞內陸行軍,幫助拜占庭收復了重要的尼西亞。打擊了當地的突厥勢力。
尼科波利斯戰役前後十字軍東征結束後,在小亞地區,他們一度已經必須依靠西歐僱傭軍來維持同突厥勢力的戰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從西班牙東部的阿拉貢地區來的標槍手。他們是當時非常兇悍的步兵力量。
奧斯曼帝國崛起後,拜占庭人愈發感覺吃力。而在奧斯曼帝國利用歐洲人內部矛盾,賄賂了熱那亞船隊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後,拜占庭軍隊同奧斯曼人的戰鬥就更加需要西歐軍事力量的支援。其中最有名的戰役就是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戰役。
此戰,來自法國的勃墾第公爵親自掛帥,大批英法騎士一同來戰。匈牙利國王及後來兼任神聖羅馬皇帝的西吉斯蒙德帶著不少匈牙利騎士加盟,威尼斯船隊運輸,熱那亞弩手輔助。巴爾幹地區的瓦拉幾亞和特蘭西瓦尼亞騎兵協同。迫使奧斯曼軍隊北上增援。
雖然這一戰因為歐洲聯軍內部的渙散而註定失敗。但確實幫拜占庭帝國緩解了壓力。
瓦爾納到君士坦丁堡尼科波利斯戰役之後,奧斯曼帝國因為帖木兒的入侵而重新洗牌。等到他們完成重組後,還是需要歐洲聯軍在1444年的瓦爾納戰役裡對抗他們。
波蘭-匈牙利國王親臨戰陣,匈牙利名將匈雅提指揮,從西歐騎士到東歐輕騎兵,乃至已經聲名鵲起的胡斯戰車部隊都來到對抗突厥大軍的最前線。儘管還是功虧一簣的戰敗了,但也算是幫拜占庭帝國又多活了幾年。
到了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戰役,幫助拜占庭人守衛城市的主要軍事力量都來自西歐。既有自發從愛琴海島嶼趕來的熱那亞私家僱傭軍部隊,也有威尼斯和熱那亞兩個城市在君士坦丁堡的商人與僑民組成的部隊。他們的作用與效果,都遠遠超過了本土的希臘守軍。
君士坦丁堡淪陷後,匈牙利人成為了抵抗奧斯曼西征的最前沿。他們在塞爾維亞地區多次策動反奧斯曼的叛亂,並在1526年的第一次摩哈赤戰役前,成功的擋住了奧斯曼的步伐。
拜占庭帝國在各地的殘餘力量:
要麼是依靠熱那亞與喬治亞活命的特拉比松公國。
要麼是希臘南部依靠威尼斯的莫里亞公國。
基本上都脫離不了歐洲的支援。
最後,不忘說一句。奧地利在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時候,也經常被歐洲敵國從背後捅刀子。典型的例子就是法華人。他們害怕擁有奧地利與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並不斷同奧斯曼人聯盟來打擊對手。奧斯曼海盜船隊甚至在馬賽等地停泊休整,再到地中海各地打劫基督教商船隊。
1683年,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維也納圍攻戰,就是由法王路易十四派人去挑唆奧斯曼人,所引發的。只是越到後來,奧斯曼人越幫不了法國。雖然奧地利的國力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卻依然能在戰場上擊敗奧斯曼人。甚至於拿破崙時代,法華人都希望聯合奧斯曼人夾擊俄國,可惜西亞病夫已經不管用了。
-
5 # 淡看閒雲67569133
這個還真幫了…而且還不止一次…歐洲十字軍的出兵理由之一就是當時拜占庭皇帝向西方求救,否則拜占庭都撐不到奧斯曼人崛起,早就被賽爾柱人收拾了,也正是藉助了頭三次十字軍的東風,才有了科穆寧王朝最後一次復興,1444年瓦爾納會戰就是西方試圖挽救拜占庭的最後一次努力,而且一直到最後時刻,君士坦丁堡還有熱那亞人幫助防守,總體來說,除開威尼斯那個王八蛋,西方對拜占庭還是盡了力的
-
6 # 奧國那些事兒
君士坦丁堡是東羅馬的首都,自西羅馬滅亡後,這是僅存繼承了古羅馬衣缽的實體。中世紀開始前建都,中世紀結束時淪陷,基本可以說見證了整個中世紀。當時西羅馬滅亡前幾百年,已經將天主教確立為國教,而東羅馬帝國信仰東正教。11世紀時,天主教和東正教的關係迅速惡化,尤其是之後天主教國家借道君士坦丁堡去打耶路撒冷時(十字軍東征),把君士坦丁堡搶劫一空,這事一發生天主教國家和東正教國家之間基本就沒有“和好的可能”了。
君士坦丁堡淪陷前的一百多年,中東地區的伊斯蘭國家基本都打過它,但都沒打下來,因為它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三面環海,是地中海和黑海連線的“咽喉”。此外東羅馬人從希臘人那裡學會了“希臘火”,它可以在海上燃燒,被用於陸戰和海戰,這種高科技跟今天“生化武器”差不多。
到君士坦丁堡陷落為止,已經建都立國近千年,百餘年間無一人攻破它,這種現象就自然地給人一種它是“不可能被攻破的”誤區。周邊穆斯林國家沒事就過來打兩下,打不下來就走,“習以為常”了,奧斯曼大軍打得時候都沒當回事。當時兵力大概是君士坦丁堡的守軍七八千人,奧斯曼大軍近20萬。
那個時代又沒有電腦和網路,這頭髮生什麼事那頭不可能立即得到資訊,叫援軍怎麼也得個把月啊(不得不說現在歐洲人的辦事效率可能也是繼承了那時候的風格)。歐洲人打仗,幾千人就不得了,幾萬人的戰爭不多,像奧斯曼土耳其上來就20萬,他們沒見過啊。幾千人打仗,湊一湊再趕過去個把月,就算不是勢均力敵,對抗20萬大軍湊個幾萬人總要的吧?你再看看當時歐洲一共多少個人?
另外他們自己已經手忙腳亂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這會兒忙著加冕呢;英法剛打完百年戰爭,正在重建,自己都忙不過來;西班牙葡萄牙地區正在清理異教徒;北歐人倒是想幫忙,但是太遠了。唯一表示願意傾國之力幫忙的就是那不勒斯王國,但條件是打贏了後那不勒斯王國要做“東羅馬皇帝”,這條件東羅馬顯然不會答應。於是就民間自發的去援助,威尼斯那兒出點兒船和武器。看這個陣勢就知道去了也沒什麼用。
君士坦丁堡很快就陷落了,這個陷落的速度過快,歐洲人完全沒有反應過來,一個固若金湯的千年古都怎麼可能陷落?奧斯曼土耳其也不只滿足於此,繼續向巴爾幹地區進攻,一直打到了維也納城下。維也納是西歐和東歐的中樞點,這裡如果陷入穆斯林之手,其他西歐國家也將危在旦夕。生死存亡之際,歐洲各國間表現出了少有的團結,將奧斯曼土耳其誓死抵擋在維也納城下。(也正是因此,土耳其大軍撤退時留下了一袋咖啡豆,歐洲人才開始學會喝咖啡,歐洲第一家咖啡館在維也納)。
總的來說,“隔壁著火了”你可能沒當回事,跟你關係不大;只有“自家著火了”你才會認真地去對待。
回覆列表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曾經到過拜占庭帝國,並且成功打敗了正在侵略拜占庭的土耳其人。但之後他們就將注意力將向了別處。
事實上,奧斯曼帝國那個時候還不存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在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布林衰落之後才真正建立起來。當奧斯曼帝國崛起之時,歐洲對聖地的興趣卻早已消耗殆盡。而且,與之前統治中東地區的伊斯蘭王權不同,奧斯曼帝國非常願意與歐洲強國進行談判和建立貿易往來。因此歐洲各國也沒有理由對土耳其人動粗。再說,奧斯曼帝國也沒有要發起一場聖戰來傳播伊斯蘭教。雖然他們也四處征戰佔領別國領土,但這也都屬於帝國擴張的正常路數。在自己所控制的領土範圍內,他們並沒有去主動鎮壓基督教。
此外,奧斯曼帝國征服的是歐洲的巴爾幹半島。這個地區大部分都屬於東正教。直到他們開始打奧匈帝國的主意時,西方基督教才感受到了威脅。即使如此,“歐洲”也沒有打算要伸出援手。奧斯曼帝國十分龐大,擴張十分迅速,對處在自己擴張之路上的國家形成了巨大威脅。結果還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和神聖羅馬帝國這兩個國家而不是整個“歐洲”向奧地利伸出了援手。如果奧地利沒能守住,土耳其人就會長驅直入,叩響波蘭和德國的大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