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妙史

    逍遙津一戰史稱"張遼威震逍遙津",是三國時期魏軍創下的一個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妙緣認為說是八百人破十萬人,那就有些誇張了,如果是八百人直接衝擊十萬人,即便是八百個張遼,一個照面也基本全廢了。

    這場戰役中孫權有十萬人,而合肥守軍只有七千多人,曹操又遠征,援軍肯定指望不上。曹操臨行前說:“如果孫權來攻,張遼、李典出戰,樂進守城。”兩軍對壘,眾寡懸殊,一共分成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張遼連夜招募敢死隊,組成800人,設宴款待,在凌晨率領士兵衝入孫權陣營。孫權軍新到,立足未穩,被張遼殺得措手不及,當孫權反應過來張遼人少的時候,張遼已經開始突圍,並且有李典接應,達到挫敵銳氣的目的後,就開始跑了。

    第二階段,孫權軍開始攻城,但是由於之前被張遼衝的七零八落,士氣恢復不上來,十萬大軍又極其耗費糧草,無奈中,孫權軍不得不撤退。

    第三階段,孫權軍敗退,孫權不但不提防追兵,看著其餘人登船,自己還帶著一千多人斷後, 張遼派奇兵破壞逍遙津橋,突然率領騎兵反擊,使得張遼軍區域性上人數大於孫權軍,孫權軍潰敗,淩統部下全軍覆沒,孫權要不是馬好,估計也交代在這了。

  • 2 # 九州歷史

    孫權率十萬大軍親征合肥。曹軍這邊,張遼、李典、樂進率七千人鎮守殊。曹操寫信給三位說:“張遼、李典出戰,樂進駐守,護軍薛悌不得出戰。”這三個人之間的關係很差。

    在大多數人看來,張遼是勇將,臨陣時豪情萬丈,無所畏懼,善於打惡仗,是出城衝鋒陷陣的最佳人選;樂進持重,適合守城。事實上,樂進是五子良將之一,遠比李典勇猛。曹操真是的想法應該是:張遼與李典關係不好,兩人出城作戰可以相互激勵,比賽殺敵;樂進的問題是衝動,適合守城。護軍薛悌是文官,不適合出戰。

    孫權來到,三人開會取得共識,張遼與李典兩人率八百敢死隊出城,部隊像打了雞血一般,從清晨殺到中午,張遼手持畫戟,親手斬殺數十人,把吳軍打懵了。過了十幾天,吳軍沒有戰國,孫權撤兵時,張遼縱兵追擊,差點俘虜孫權,留下了“張遼威震逍遙津”的大名。

  • 3 # 起司奶香

    公元208年,赤壁一把大火燒出三分天下,徹底逆轉了曹操一統天下的運勢。此後劉備佔據了荊南四郡,又同孫權換得南郡,後來入主益州,三分天下已有其一。孫權也步步為營,對內整合派系勢力,逐漸加強對山越以及閩中地區的控制,同時對外收撫了盤踞嶺南地區計程車燮勢力,穩步拓展著自己的戰略空間。而北方曹魏勢力雖然也在此期間,北征烏桓,西討馬超,但仍然處於赤壁陣痛之後緩慢的恢復期,戰爭的主動權始終不在手上。公元215年春,曹操發兵征討漢中張魯。孫權方面則趁機依靠江淮發達的水系,迅速整頓兵力,趁著曹操主力仍在西南,兵貴神速,順江東下,不到四個月時間,主力部隊騰挪千里,轉眼十萬大軍已經兵臨合肥城下。這就是第二次合肥之戰。

    一、曹魏與東吳兵力差距懸殊,於是張遼打算主動出擊

    將領方面,東吳堪稱全明星陣容,有潘璋、徐盛、陳武、淩統、甘寧、呂蒙、周泰、陸遜等等,可以說除魯肅以外,東吳所有主要將領都參與了此次戰役。而此時的合肥城,雖有名將樂進、李典、張遼坐鎮,手下卻只有7000駐防軍。一時間,黑雲壓城城欲摧,風雨飄搖之下,合肥城破似乎已經命中註定。

    第二次合肥之戰發生時,正值夏季,大量的降雨導致江淮地區大小河流水位上漲,非常有利於東吳兵力和糧草的運輸。雖然孫權舉國來攻,但密集的河網如同動脈血管一樣,不停地為東吳10萬大軍提供補給支援,逍遙津就是其中重要的渡口。合肥城內,李典、樂進、張遼雖然都是曹魏高階將領,但手下兵力卻少得可憐。按照曹操之前的戰爭部署,面對孫權北伐,應由李典、張遼二位將軍出戰,樂進坐鎮城內指揮,但此次東吳來勢洶洶,是否聽從曹操之前的部署建議成了三位將領討論的核心問題。

    面對諸位將領的怯戰情緒,當時並非主帥的張遼挺身而出,表示東吳大軍已到城外,曹操所率領的主力部隊卻遠在數千裡外,城內魏軍根本沒有得到外援的機會,必須做好獨立作戰,而且是長期作戰的淮備,所以魏軍必須主動出擊,率先挫敗東吳的進攻銳氣,這樣軍心才能穩定,然後才能考慮堅守合肥。最終張遼的建議得到了李典的支援,魏軍最終決定主動出擊,併為此從全軍徵募了800猛士。

    二、張遼率800猛士殺入孫權大營,狠挫了東吳士氣

    第二天破曉,當第一縷Sunny灑在江淮大地上,映出的是魏軍800死土刀劍上冷冽的寒光。張遼身披重用手持長戟,身先士卒,率領諸將士正面突入吳軍主陣。張遼高呼自己名號,一馬當先,手刃數十人,斬二將,一直衝到孫權大帳之下。孫權見狀,大驚失色,慌亂間忙退到山坡高處,只能手握長戟自衛。張遼大聲呵斥,叫孫權下來和他上戰,孫權不敢應戰。

    與此同時,東吳軍隊從最開始的打擊中鎮定過來,發現襲擊他們的只是一支數量極其有限的軍隊,於是吳軍如潮水般向張遼及其部眾湧來。張遼橫刀躍馬,左衝右突,帶著身旁的數十人殺出一條血路,破陣而出。看到主帥突圍而出,魏軍被困的軍士高聲呼喊:“將軍您難道要拋棄我們麼?”聽到將土們的呼喊,張遼再次殺入敵陣,將圍困的魏軍救出。東吳軍隊望風披靡,竟無人敢擋張遼的銳氣。

    這一場突襲戰從清晨一直打到正午,數個小時高強度的作戰之下雙方氣力都瀕臨崩潰。孫權率軍撤退,於合肥城外屯兵駐紮,修築防禦工事。經此一役,東吳軍隊計程車氣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孫權可能根本無法理解手下這支當年在赤壁以少勝多的部隊是怎樣被在數量、質量都遠不如自己的魏軍駐防軍折了銳氣的。

    三、東吳久城不下又遇瘟疫,只能撤軍,卻遭張遼追擊

    魏軍這邊,張遼在合肥城外的戰鬥極大的安定了軍心,提振了士氣。張遼的威望也在守軍將士中達到了高峰,哪怕職階高於張遼的樂進、李典都開始聽從他的排程。在此後的半個月的圍城攻堅戰裡,無論戰況如何激烈,魏軍城中的大旗始終高高矗立在合肥的城頭上。吳軍攻城而不得,士氣日漸消頹。更可怕的是,瘟疫正在吳軍陣營裡蔓延,盛夏的高溫和降雨更是加速了傳染病的傳播。對於吳軍來說,這場戰爭已經徹底打不下去了。

    正如來時一樣,吳軍開始浩浩湯湯的向南撤退,他們知道,撤過逍遙津口上的渡橋到達了南岸,他們就回家了。但是當他們到達逍遙津北岸時,卻發現此前的渡橋早已不在。原來是張遼偵查到吳軍動向後,提前派人毀掉了渡橋。吳軍無奈,只好乘船甚至泅渡過河。只是這一次,江淮地區密集的水網不再是他們的助力。泥濘、暴漲的水位、比平時更湍急的水流都拖慢了吳軍撤退的腳步。

    而在吳軍正一片嘈雜混亂的撤退之時,張遼再次率軍從合肥城內殺出。此時,孫權以及多位東吳高階將領尚在江北,孫權車仗旁更有一千餘名東吳最精銳的近衛部隊——車下虎士。呂蒙、 淩統、甘寧、蔣欽等東吳大將也各率親兵殿後。按照實力,本應該輕易擊退魏軍的追擊,怎奈上天早已不再眷顧此刻的吳軍,低落計程車氣讓哪怕最精銳的戰士都放棄了抵抗的勇氣。面對質量訓練都遠不如自己的魏軍,這些東吳最驕傲的戰士組成的銅牆鐵陣被瞬間洞穿,如果不是手下將領的拼死力戰,孫權只怕也難逃被俘的命運。當逍遙津北岸的兵戈撞擊聲逐漸停止,硝煙散去,一片狼藉的戰場上盡數都是東吳殘破的旌旗。

    結束語

    此次合肥之戰,張遼以少勝多,率領7000二線部隊大敗東吳十萬大軍,挽救了曹魏搖搖欲墜的江淮防線,重新奪回了曹魏對東吳戰爭的主動權。東吳諸將聞張遼張文遠之名無不喪膽,此後20年不敢有大規模北伐舉動。江東六郡如果有小孩子夜間啼哭,聽到張遼的名字居然就會立刻停止哭泣。曹操為表張遼大功,加封他為徵東將軍。一年之後,曹操再次南征東吳,路過合肥逍遙津,每過一處都“嘆息良久”。

    第二次合肥戰役因其最激動人心的戰場發生在逍遙津北,故也稱作逍遙津之戰。這場戰爭讓交戰雙方主要角色張遼、孫權分別獲得了“張八百”“孫十萬” 的諢名。東吳此後更是二十年不敢越過長江向北挺進一步,這場戰爭甚至直接改變了東吳的長期戰略和發展方向,從北伐轉而向西,開始和劉備的荊益集團全面衝突。

  • 4 # 玩遊戲的快樂在於

    你既然知道逍遙津那肯定對故事有一定的瞭解,詳細介紹我就不說了。重點說一下所謂“破”。

    800人肯定是打不過10萬人的,就是伸著脖子讓800人挨個砍也累死了。所以這裡的勝利主要指的是區域性的勝利,也就是張遼將自己的將士們破釜沉舟、置之死地,在最不可能的情況下,將所有部門與孫權碰了個面,然後小範圍戰鬥內直接打敗了孫權,或者說嚇跑了孫權,這樣造成了800破10萬的實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少年看守所發病後死亡,死前身上有多處傷痕,大家對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