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熱愛生命的桐醬

    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難說是對是錯。有的孩子被逼的功成名就,有的孩子卻被逼的痛苦不堪。就我看來,孩子還是要逼一下的,尤其是在現在的社會中,現在的社會對人的要求太高了,這就讓人不得不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你想要的體面的生活,與其說是父母逼你不如說是社會在逼你,你的父母現在逼你也只不過是讓你成人後的生活過得體面些,我們的父母早嘗夠這社會的酸甜苦辣,出於本性她想讓她的孩子少走些彎路,但唯一一點難以把握的是每個人的人生必須得自己走,有些彎路避都避不開,只求我們不要養成一個執拗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等到年紀越來越大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這句至理名言。鋼琴家郎朗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有一點要格外注意,在逼孩子努力的時候,最好不要配以棒棍打罵,而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孩子對我們的愛來激勵孩子的學習慾望。還記得高中語文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你們現在之所以努力學習,就是為了在父母年邁多病時,你不用因為囊中空空而四處奔走籌款,甚至因為沒有錢而眼看父母垂死掙扎。我永遠忘不了這句肺腑之言。

  • 2 # Julian資訊

    這個問題論情況而定!一些家長覺得不逼孩子,孩子將來會沒有出息!所以論情況而定!作為一個成年人,我覺得孩子應該多方面教育,該逼著孩子做的還得上心,

  • 3 # 不屈的熊貓大俠

    逼孩子學是本能,懂得如何“逼”才是本事

    前段時間,孫莉在微博曬出一組照片,透露黃多多和呂思清兒子在2019新加坡國際西洋樂大賽(中國選拔賽)中包攬了鋼琴獨奏、鋼琴四手聯彈、小提琴獨奏,共 5個一等獎!

    其實多多不僅僅是在鋼琴方面得獎,她在其他方面也是很優秀的。8歲的時候,黃多多已經翻譯3本英文小說;10歲的時候開始多次給英文動畫電影配音;12歲就自己設計衣服,在巴黎高定的時裝週上走T臺秀。去年還出演了著名話劇導演賴聲川的《水中之書》。

    我們看到的多多,是如此優秀,卻沒有看到,即便資優如多多,也和尋常孩子一樣,常常倦怠疲懶不願練琴。

    看著雖然時常不願練習,卻被“逼”出傲人成果的多多,不由得想起此前微博一則讓人啼笑皆非的新聞。

    5月28日,無錫10歲男孩與逼他寫作業的父親發生爭執,不但罷寫還爬到屋外6層樓高的空調外機,經消防員輪番勸說,才平復情緒返回屋內。

    同樣是為了讓孩子堅持學,孫莉把多多“逼”出了成績,而很多父母卻像無錫父親那樣,把孩子逼得意興闌珊甚至厭學。

    要知道,逼孩子是本能,懂得如何“逼”才是本事。聰明的父母,懂得引導孩子,把“要我學”逼成“我要學”。

    1

    “逼”的目的是激發學習動力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老師,分享過一個故事:

    她孩子讀初中時,要學習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四大悲劇。那是英文的古文,等同於外華人學《論語》,難度很大。她兒子一度苦惱到不想上學。

    某天,孩子突然對鑽研莎士比亞劇充滿動力。原來,老師把學生分成8組,每組將一出莎士比亞劇改編為發生在現代的故事。學期末各組彙報演出,互評選出第一名。

    這個巧妙安排激發了孩子的動力。

    動力得到釋放的孩子,學習潛能巨大。做事有動力的孩子,表現常令人驚歎。

    一個小學生,怕假期放鬆學習,制定滿滿的學習計劃。

    一個琴童,在高鐵站候車,忍不住拿出琴來練習。

    凌晨五點的圖書館,不少大學生已開始一天的自習。

    尹建莉老師說:“如果沒有喚醒孩子本身的內驅動力,如果沒有讓孩子自發地努力,家長做再多也是越俎代庖,做再好也是拔苗助長。”

    “逼”孩子一把,不是耳提面命定下條框,不是步步緊逼不讓放鬆,而是用心想辦法,激發孩子的動力,讓孩子對熱愛的事不輕言放棄,對不喜歡但有意義的事堅持忍耐,從而心智得到鍛鍊,變得更堅韌強大。

    2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北師大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邊玉芳老師,在《讀懂孩子——心理學家實用教子寶典》一書中指出,孩子的學習動力分為外部學習動力和內部學習動力。

    想要孩子自主自覺的學習,激發內部學習動力才是長遠之計。

    具體的做法有三種:

    1

    讓孩子覺得學習知識有趣

    《遊戲力》書中說:孩子可能不願意學,但只要愛玩,就有辦法。

    看過一個新聞,一個女孩是數學困難戶,爸爸趁雙十一,“斥巨資”讓她結合各種優惠,計算如何用同樣的錢買更多喜歡的東西。

    後來,爸爸又設計尋寶遊戲,每天出30道題連同小禮物藏在餅乾盒,拖鞋櫃等地方。

    孩子常常被出其不意的藏寶點逗得哈哈笑,每次一找到題就痛快刷完,有時爸爸忘了藏寶,女兒還不樂意。

    2

    讓孩子覺得學習知識有用

    一位朋友的孩子,從小抗拒學外語,報了很多補習班都沒有效果,朋友一度認定孩子是沒有學語言天分的。

    直到後來,朋友帶小孩到國外自助遊,孩子內急卻因為英語不好,費了很大勁都找不到洗手間,憋得特別難受。

    幸虧一位熱心遊客幫忙問路,領著孩子在酒店找到洗手間。

    那次之後,孩子突然明白多學一門語言的好處,學習外語有了動力,成績很快有了長足進步。

    3

    讓孩子覺得學習知識很有成就感

    著名學者馬斯洛曾說:“成就感是人的最高層次需求。”

    聽說過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沒有文化的農民父親,把兩個孩子都送進了清華北大。

    有人好奇,請教他有什麼秘訣。

    答案出人意料,這位父親說“我沒文化,也沒啥絕招,只不過讓孩子教我罷了!”

    原來,父親雖然沒法教孩子,但他想了一個辦法:每天讓孩子把老師講的內容,跟自己複述一次。

    孩子做作業,他也在旁邊讀孩子的課本,不明白的地方就請教孩子,孩子不懂,就讓他第二天問老師。

    孩子當父親的老師,特別有成就感。一來二去,對學習充滿熱情。

    別人家孩子玩耍,他家孩子潛心學習。就這樣,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好,最終考上了大學。

    為人父母,比逼孩子學習看得見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看不見的熱情和動力。

    唯有在熱情和動力的驅動下,孩子主動去吃苦流淚經歷挫折,感受快樂滿足與成就感,養成堅毅果敢忍耐的品格,才是決定他一生能走多遠能走多高的素質和能力。

    吳軍老師曾說:“教育只有一件事:引出潛藏在孩子內心的智慧,讓他擁有持續一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教育,就完成了。”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會狠心“逼”孩子堅持,也會耐心引導孩子的熱情,更會用心激發學習的動力。

    願你我,都成為這樣的父母,最終收穫春華秋實的孩子。

  • 4 # 天降雙寶送福奶爸

    父母逼孩子沒有錯,因為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方法要用對!

    所有的父母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都希望將來能出人頭地,更希望孩子以後能過上好日子.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實社會,能立足與天地之間.

    我們不僅要逼,還要堅持逼!並且是要有方法的,否則只會事得其反.

    孩子還小,他們的認知和人生閱歷都是有限的,所以孩子們並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什麼是應該堅持的,為什麼要努力.作為父母,有責任教導孩子分辨是非,把握方向,放任只會害了孩子。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見意你可以看下,是個很有教育意義的影片。

    影片中的爸爸決定把兩個女兒培養成為摔跤運動員,逼著她們進行了殘酷的訓練:每天早上五點鐘開始起床訓練;兩個女兒被逼著穿男孩兒似的短褲;逼著女兒剪掉心愛的長髮......這些都是靠逼的.哪個女兒是自願的?這段時間,女兒會有埋怨和淚水,但是在父親的堅持下,這種苦累會讓女孩兒越來越勇敢,堅強,自信。

    正是父親的強迫讓她們愛上了摔跤這項運動,最後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並取得了很多驕人的成績......如果爸爸不逼,他們就不會更努力,爸爸不堅持,他們就更不會愛上這項摔跤運動了.

    著名的主持人董卿接受採訪時曾經說,自己得益於爸爸從小的教育:不許她多照鏡子、不能穿新衣服,每天抄誦成語古詩,每天晨跑一千米,15歲開始打雜工,在家承擔家務。爸爸的嚴厲和無情,曾讓董卿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

    我們必須在孩子沒有足夠的能力為人生把握方向的時候,給一些建議、引導和鼓勵,讓孩子懂得學習和堅持的意義,懂得從時代飛速變化中,吸取必要的能量,並牢牢牽著他的手,帶他去摘取成功的果實。而不是聽之任之,把撒手不管當成靜待花開。

    當他寫作業當他寫作業累了,上補習班累了的時候,他有沒有告訴你?你有沒有發現他已經很累?有沒有告訴孩子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東西等著他去探索,如果他累了就可以歇一歇?你有沒有在孩子寫作業累了的時候允許他停下來,幫著他放鬆一下精神?

    所以用什麼方法方式去逼孩子更需要父母去用心.

  • 5 # 奶爸講故事

    必須要逼迫。因為誘惑太多了,手機電腦電視等的誘惑,好多大人都不能自持,通宵刷劇打遊戲,鬧得去了醫院,何況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居正為何就是不用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