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言五平平淡淡

    語法的性質主要包含:1.抽象性(從詞和句的個別和具體的東西中抽象出來);2.層次性(都能切分出兩個直接成分);3.系統性(語法一個嚴密的系統網路);4.穩固性(語法很難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而改變);5.民族性(在同其他語言的比較中得出)。

    以上所說各語法性質分述如下:

    1.  抽象性:語法的抽象性指語法不管詞、短語和句子的具體意義而只管其中的語法意義、語法形式和規則。例如“鮮花、房屋、飛機、油畫、冰雹”這些詞的詞彙意義雖各不相同,但語法形式和意義卻有共同點,即指它們有常做主語、賓語、定語的功能,能單獨受數量短語修飾,都有事物意義。又如“成熟的心態、透亮的窗戶、樹木的顏色、兩匹馬”這些短語的具體意義不同,但是語法不管這些。語法只注意到每個短語都是有修飾關係的偏正結構。

    2.  層次性:語法從表面上看是線性排列的東西,但是語法結構卻是有層次性的。除了聯合短語外,主謂,述賓,述補,偏正等短語都能切分出兩個直接成分。直接成分還可以進一步切分出更小的直接成分,這樣複雜短語就可以由大到小分析出若干層次。這是由語音符號的線條性而來的,例如“他喜歡打乒乓球”這個句子構成順序為“打乒乓球——喜歡打乒乓球——他喜歡打乒乓球”。

    3.  系統性:語法是一個嚴密的立體的開放的系統網路。所謂“嚴密”,是指系統的內部是相互制約的,要受到一定的規則的支配,不是可以隨心所欲的。所謂“立體”,是指語法系統包括了句法結構,語法意義,語言運用這三個交叉的不同平面。所謂“開放”,是指語法系統是發展變化的,一直在不斷地自我完善,舊的成份被逐漸淘汰,新的因素在不斷產生。比如“網”,過去指的的是漁網、蜘蛛網、情報網這樣的意義,現在增加了“網路”這樣的意義,比如“網校、網友、網民、網站”等等,意義發生了變化,語法組合功能也將發生變化,比如“上網”,這樣的組合在10年前恐怕要看作是病句,但是現在完全是一種正常組合了。

    4.  穩固性:語法規則經歷一般都會經歷多年而不變,舊的語法規則的變化和新的語法規則的產生都是比較緩慢的。例如漢語表達語法意義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語序和虛詞,從古到今都如此;主謂結構中主語和謂語是一前一後直接組合的,不用語法成分來連線,但是主語後頭停頓處,有時可以出現語氣詞,這些結構特點也是古今一致的。又如在上古,名詞可以作謂語,到了現代,名詞一般不能直接作謂語了,這可以看出舊規則雖有變化,但是變化很緩慢。

    5. 民族性:每種語言都有明顯的民族特點。不僅表現在語音和詞彙上,也表現在語法上。漢語的語法比較隱蔽,漢語語法的民族性特點是在同其他語言的比較中得出的。比如,一些西方語言的名詞有“性”的範疇,如“太陽”屬於陽性,而“月亮”屬於陰性,“上衣”屬於陽性,而“褲子”則屬於陰性等等。而對於這種現象,東方人或者具體說華人就有些想不通,因為在漢語裡,甚至在華人的觀念裡,名詞的“性”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 2 # 開門說事

    【一】語法總概

    [1]語法也稱“文法”,是語言內部結構中的詞、片語、句子的組織規律 。

    [2]語法包括詞法和句法 。

    [3]在語言中,語素構成詞,詞構成片語,片語構成句子。

    [4]語言中的詞、片語、句子的內部構成具有極強的規律性。

    例a:“說頭”、“奔頭”、“看頭”,這三個詞都是由詞根加上詞綴構成的名詞,這裡就有一條構詞規律:動詞性語素、形容詞性語素的後面加上詞綴“頭”,就能構成名詞。

    例b:“解答了難題”、“完成了作業”,這兩個短句的共同特點是動詞在前,名詞在後,是發生支配關係,就構成述賓片語;而名詞在前,動詞在後,就發生陳述關係,構成主謂片語,例如,“難題解答了”、“作業完成了”,這就是這兩個片語的組織規律。

    例c:“老師”和“學生”這兩個名詞,中間加上助詞“的”就構成偏正片語,即“老師的學生”,雖然“老師”和“學生”是兩個名詞,但是指一個人;中間加上連詞“和”則構成聯合片語,即“老師和學生”,這時“老師”和“學生”是兩個名詞,也是指兩個人,這也是詞構成片語的組織規律。

    例d:“教室門被風吹開了”、“作業本被老師拿走了”、“老鼠被貓抓住了”都是構成句式,這是因為它們符合“x被y怎麼樣”這一造句組織規律,如果不按照這個固定規則而無序排成“風被吹開教室門了”、“老師被作業本拿走了”、“貓被老鼠抓住了”這三個句式,就不符合造句規律,就講不通,就成為病句了。

    【二】語法的主要特性

    語法是語言的要素之一,僅有語彙不能形成語言,只有運用語法規則把片語織起來,語言才能成為真正的交際工具。

    [1]語法具有概括性。

    語法不是說明具體的詞、片語和句子的含義,而是說明存在於具體的詞、片語和句子中的結構規律和格式。

    例a:“瞧瞧”、“說說”、“研究研究”,這三個片語,反映出一條詞的變化規律:動詞能重疊,表示動作短暫,這就是語法。

    例b:下面四個短句:

    (1)操場寬闊

    (2)教室整潔

    (3)感情深厚

    (4)要求嚴格

    上面這四個句子,雖然意思各不相同,但是在結構上都有共同點,就是都符合一條造句規則:名詞在前,形容詞在後,兩者有主語與謂語的關係,構成一種主謂句式。

    所以,語法就是從詞和句的個別和具體的東西中抽象出來,研究作為詞的變化和用詞造句的基礎的、一般的東西並以此構成語法規則、語法規律。

    可以形象的來說,語法規則就象數學課的定理、物理課的定律一樣,是經過悠久、漫長的歷史時間總結概括出來的。

    所以,一種語言裡具體的詞和句子雖然極其繁多,但是它們的結構規則卻很少,這是因為語法規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2]語法具有穩固性。

    與語音、詞彙相比,語法變化比較緩慢,很多語法千百年沿用而不改,如“主—謂(述—賓)”這種格式,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而且常見。

    一些語法舊規則的衰亡也是逐漸實現的,例如名詞或名詞性片語直接做謂語這種句型,在古代就很常見,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後來逐漸改變為加“是”的句型,即“陳涉是陽城人”。

    新的語法規則也是逐漸發展起來的,例如:在“我,作為一位語文教師,有責任促進漢語的規範化”和“我們不能也不應該這樣責罰學生”這兩句話裡,類似“作為……”、“不能也不應該……”這樣的句式的說法,在“五四”以前的白話文裡是沒有的,“五四”以後,才慢慢的在書面語中逐漸應用開來。

    [3]語法具有民族性。

    各種民族語言都有各自的語法系統,彼此有同有異。

    例如,漢語裡說“兩本書”,英語就說“twobooks”,這個時候,漢語、英語兩者有相同的地方,就是數詞都在名詞之前。

    但是現代漢語的數詞和名詞結合,中間必須要有相應的量詞相連線,例如“兩”和“書”這兩個字結合,中間就必須要有量詞“本”來連線,否則就講不通,就是病句;

    而英語則沒有這種規則,例如“two”和“books”這兩個字結合,就不能在中間加上量詞,如果加上,就講不通,就是病句。

    在藏語、傣語、英語、法語等語言中,詞形變化表示詞的句法功能,語序比較自由 ;漢語就根本不同,漢語的詞在句子中擔當什麼成分,主要靠特定的語序和虛詞來表示。

    同樣是運用語序,不同種類的語言表達同一意思所用的語法格式(語序)就不同。例如,漢語說“兩個蘋果”,傣族語就說成了“蘋果兩個”;漢語說“我寫字”,藏族語就說成了“我字寫”。

    所以,漢語的語法與各民族、各國語言的語法有同、有異。

    【三】語法之中詞法與句法的關係

    語法內部分化而成的詞法、句法兩個部分,關係非常密切。

    詞法,研究詞的結構規律、詞的語法類別和特徵。

    句法,研究片語、句子的組織規律,即片語、句子的結構和型別。

    例如,以“喝羊肉湯”為例:

    [1]先從詞法上分析,“喝”是動詞,“羊肉湯”是名詞。

    在這裡,定為動詞、名詞的依據是,“喝”可以帶賓語,作述語;“羊肉湯”經常作主語、賓語。

    而“喝”能否作述語,“羊肉湯”能否作賓語,正是由詞的句法特徵所決定的。

    由此可見,詞法、句法二者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誰也離不開誰。

    [2]從句法(句子成分)上分析,“喝羊肉湯”是述賓片語,這是因為動詞“喝”直接放在名詞“羊肉湯”前面,名詞“羊肉湯”放在動詞“喝”後,“喝”(動詞)與“羊肉湯”(名詞)兩者之間有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即述賓關係。這種詞類的定名正是詞的句法功能的具體體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睡前喝乾紅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