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油緣來聚
-
2 # 走進伊拉克
我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生活了一年,這裡是新聞媒體上經常所說的土豪帝國的首都,那住在這裡的平民生活是怎樣的呢?
一直以來,沙特都是土豪的代名詞,在過去的幾年中,憑藉石油,這裡的居民的確過著非常富裕的生活,但近幾年來,隨著石油價格的持續下跌,沙特當地人的生活也開始變得拮据,儘管如此,由於社會福利好,他們的生活依然也比較好的。
然而,沙特居民的生活成本卻遠遠低於其他國家,因為大部分商品都有國家補貼,小到水果,蔬菜,汽油,奶粉,大到教育,醫療,購房等等。
例如:沙特的汽油摺合人民幣每升是0.75元,當地的汽車也非常便宜,所有大街上的豪車特別多,而且購車根本不用考慮油耗,我當時在沙特的時候買了一輛8成新的奧迪A6,摺合人民幣是五萬元。
此外,由於較好的社會福利,很多人即使沒有工作,也會每個月能領到一筆錢,儘管不是很多,但用於普通生活還是夠用的。但近幾年來,直接發現金的情況比較少了,甚至很多公務員都出來兼職,我認識一個當地的法醫,工資每個月大約有4萬人民幣,但他還是學習了一項維修手機的技術,在市場開了一家手機店,下午4點下班後,在店裡維修和銷售手機。
他告訴我,儘管工資高,但是家裡只有他一個人工作,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還有,沙特王室對當地人的就業非常重視,比如近幾年來由於沙特經濟不景氣,沙特王室就將一些比較容易上手的工作拿出來,只允許沙特當地人去做,比如手機配件這個行業,所有的外華人是不允許做的,沙特王室將在沙特所有運營手機配件店的外華人都視為非法,查到後將面臨鉅額罰款和驅逐出境,這樣的行業還有很多。
沙特當地人想賺錢的話也非常容易,沙特的外籍人非常多,但這裡有一個被稱為奴隸制度的保人制度,就是到沙特的每一個外華人都需要當地人擔保才能入境,工作等。
很多沙特人給外華人當保人,名下數十個外籍人就可以保障他富足的生活。
如題,迪拜,汶萊,沙特,這些石油資源豐富,在被我們的媒體稱作是“土豪”的國家,真實的它們是什麼樣的?公民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的?
回覆列表
就說汶萊吧。去之前,我對汶萊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很好奇,因為富裕國家也分四類,第一類是先發制人富,例如英國,荷蘭;第二類是地大物博富,例如美國,加拿大;第三類是奮發圖強圖,例如日本,南韓;第四類是上天眷顧富,例如阿聯酋,巴林。前三類的中位數生活水平,以及可支配收入,其實並不比中國一線城市有房無貸的本地戶籍中產高;當然,居住面積可能會大些。第四類會搶眼點,但還是那個道理,來的快的,去的也快。透過買樂透發家的,15年後九成五破產。
但汶萊和這四類都不同,汶萊雖然靠資源,但汶萊和中東那些暴發戶並不同,汶萊強盛的歷史有七八個世紀了,在西班牙人未踏足之前,汶萊是主導“風下之地”貿易的。汶萊現在看著小,是因為丟失了沙巴和沙撈越,在英統之前,汶萊還是很大的。汶萊最早是中國史書所說的婆利,後來我們稱其浡泥。南京的王墓,據說埋葬就是汶萊的二世蘇丹。只不過汶萊自己的記載上,這段歷史空缺,所以他們有點將信將疑。
從基礎設施來看,汶萊是發達國家的模樣,人少且整潔,但可能因為人太少了,很多細節上是空缺的。從建設上,它的發達是遠不能等同新加坡的。如果新加坡是上海,汶萊大致就是華西村。
汶萊的管理是不錯的,處處都很整潔。但建築的設計,多數都是醜醜笨笨的,感覺設計的人沒什麼文化,一張圖紙反覆用。用的建材,也都是比較廉價的。門窗的型材,就是典型的例子。汶萊的門窗型材,都是國內安居工程才用的。
以我當時住的青旅來說,室內陳設還是很現代,現磨咖啡機,帶烘乾的洗衣機,自動洗碗機這種非生活必須電器都有。發展中國家還是很少用烘乾洗衣機的,結果就是住宅前總是彩旗飄舞,視覺感很差。
我和前臺女孩聊了會。汶萊大學很少,多數人都是出國上大學,基本就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國家補助)。當地的人工資不高,例如她,月薪就是三千人民幣。工資這事,我和青旅幾個朋友聊了好久。汶萊屬於家長福利制國家,住房看病上學國家都管,確實花錢地方不多,但是你要出國玩總需要錢吧,我們問了好多汶萊人,他們和發達國家最不像的地方,就是他們普遍沒去過幾個國家,多數人去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少數去過泰國,極少數去過日本。去過歐洲的沒問到,可見比例不高。
汶萊人人有車,但是好車都在蘇丹家裡,據說500+勞斯萊斯,勞斯萊斯過來過去就那麼幾個車型,買這麼多,可能是為了召喚神龍吧。斯里巴加灣街上能見到的車,幾乎都是歐洲那種兩箱代步車,當然,它們國家也小,基本也夠了。汶萊二手車很便宜,而且可以首付0成。汶萊計程車很少,全國就幾十輛,但也別擔心,因為汶萊雷鋒多,要去哪說一下,有人會要錢,也就一兩汶萊幣。
汶萊被世界知道,就是因為水上村落,現在依然有人居住。水上村落家庭陳設很一般,和泰國差不多。
斯里巴加灣吃飯的選擇不多,快餐多就是這種,炒泡麵。人民幣二十一份。如果月收入三千,那也不算便宜。汶萊保護本地人工作機會,外勞很少,所以吃飯別去人多的店,不然有的等。
汶萊有抽獎,頭獎土耳其遊兩名,一獎迪拜遊兩名,可見去土耳其對一般的汶萊人,還是不容易的,容易就沒必要四處貼海報了。
汶萊的零食,包裝都比較簡陋,和印度一個水平,多是馬來西亞進口。可見他們國家雖然指數高,但生活水平其實很一般。論生活,還是泰國好。
去淡布隆雨林玩兩天,二人團包全程兩個地接跟著,收費才一千,換算單人單日,才二百多,可見當地旅遊從業者收入不會超過五千。
水果和泰國差不多。汶萊全國好像就兩個夜市,每個夜市幾十個檔口。我就奇怪,他們的老百姓,一輩子逛兩個夜市不悶嗎?換我絕對瘋了。
汶萊也有自己的籃球聯賽,我看了幾場,好像沒見有比我高的球員。
除非是專門研究東南亞,否則汶萊不值當專門來一趟,旅館不少朋友都定了四天時間在汶萊,結果第二天後就發現,已經沒事可幹了。只能乾等兩天。或是看看DVD。
我去雨林有點誤打誤撞。我原本只計劃去一上午,一位朋友建議我去兩天。事實證明,這朋友絕對摯友。中國也有許多未開發的密林,但不同之處是,汶萊的密林裡有河道,你很輕鬆就可以抵達密林很深處,但去最深處還是不行,最深處可能也沒什麼人抵達過。未經開發的密林其實行動很難,因為它特別不平坦,一直是在上上下下,最關鍵的是,裡面確實也沒什麼。這一點類似登月,最終放棄除了成本,很關鍵也是因為月球上確實沒什麼。
密林裡有觀景平臺,基本屬於一個巨型腳手架。感覺站上去,隨時會被風吹落。
汶萊的文化基礎差了些。我個人關注馬來文化比較少,我主要是研究泰文化。總體來說,馬來文化有很大特殊性,一來它時間很短,基本不用考古,它最初始的部落,直到現在都還在。二來外部對它的影響太大,從中國,印度,到波斯,阿拉伯,英國,大家就像文化扶貧一樣,不間斷滲透影響馬來文化。這點不像泰國,泰國就是一個受印度化國家,其它文化潑不進來。汶萊是馬來文化的重要組成,有不同,但更多還是相同。馬來西亞人喜歡喝美祿,汶萊少一些。
總得來說,汶萊百姓沒什麼可操心的,因為蘇丹全包了。但是收入不高,可能蘇丹也不希望老百姓總是滿世界溜達吧,去去馬來西亞得了。畢竟這國家也有過人民黨內戰。
中國對汶萊的瞭解還是太少,只有中山大學和雲南大學在研究,還是應該多瞭解;一來,人家曾經是東南亞伊斯蘭世界的中心;二來,汶萊是全世界為數不多,和英華人打交道過程中,總體來說沒吃虧的;至於沙巴和沙撈越,說實話,你這國家的目的如果不是稱霸,適當甩甩包袱不是壞事,耐克這麼大的公司,它自己也不生產鞋。加上那哥倆,汶萊說話底氣興許能足點,但發展指數,可能就奔印尼了。幾千人暴動,你可以求助女王陛下,派蘇格蘭山地步兵和廓爾喀人來戡亂;幾萬幾十萬人如果站出來,那估計女王也沒轍。所以對一個小國,其實對上對下未嘗不好。傳達史觀的人還是應該對世界歷史有充分全面的瞭解,這樣才能避免,幾十年後再次拿出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去科學評價某些事某些人。但從現在呈現的資料,我們不像充分了解過汶萊歷史。國內的博物館通常喜歡從文化時期講起,然後商周秦漢六朝隋唐五代宋遼金,但東南亞的博物館,例如汶萊國博,感覺就是剛講完良渚文化,立馬就鴉片戰爭了,你以為走錯了,其實沒錯,發展的方式本就是多樣的,有人自力更生,有人四海拜師。殖民主義是對是錯,是好是壞,不是我能評價的,但好學生可以自己學,差學生需要找老師補課,這個必要我認為是有的,如果完全脫離外力,我很擔心南島朋友能不能發明出自行車,更別說手錶和縫紉機了。瑪雅是擺脫了外來的影響,結果成了出門基本靠走的文明。西方的殖民史觀有問題,但完全搞民族主義史觀也不行,世界還是要交流,交流才能進步,雖然過程中會有摩擦。
我們行走幾十國的一些感悟,馬克思兩百年前就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