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勁逸
-
2 # 手機使用者6937527238
以現今人的說法,黃庭堅書法肯定是“醜書”,在當時就被譏為死蛇。應該說他是背離大眾欣賞習慣最遠的,似乎無一字合規,我小時最接受不了就是這字,隨著對書法認識深入,現在眼中的黃庭堅理該是宋代尚意書法的最傑出的代表。他用篆書筆法入行、楷,一波三折,結體古拙率性,收放自如有度,自然天成,細品精到華彩,妙不可言,只是不適後初學,是高手學習借鑑的必看之書。
-
3 # 使用者思緒87
自然中顯現自己的風格。就象五獻之字三年整,只有一點象羲之,這一點還是羲之點的。但是造就了王獻之自己的風格。
-
4 # 王廙
黃庭堅的風格早在宋代之前的五代時期就有了萌芽,下面這個圖片即敦煌遺書五代殘紙,那種長槍大戟的藝術美感可謂民間早已有之而非黃庭堅一人之力可為。還有種說法黃庭堅學瘞鶴銘,他給瘞鶴銘的評價“大字無過瘞鶴銘”,可見他對瘞鶴銘也有所取法,長畫伸張,一波三折。以上即黃的風格的兩個來源,還有他楷書的底子是學柳公權的,中宮緊密,透過比較黃與柳的特點還是能清晰看到其中的淵源。任何一種書體都不是獨創,都有他的風格來源,所以說不要盲目創新,不要太刻意去創,而是向古人學習符合自己性格的作品。
-
5 # 春雨無眠
書法風格的形成,一是來自取法的物件,二是來自個人性情包括審美取向、黃庭堅的書法,取法於柳公權,形成了內緊擴張的架勢、然後從摩崖石刻上汲取蒼茫的氣質,行筆時有時用了些顫筆、但他自己說是從逆水行舟的划槳上領悟了行筆的力度、由此可知,一開始,風格當然是學習書法者按照自己的審美來可以追求,然後,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就變成了無意識的動作了……
宋人書法尚意……黃庭堅也是宋四大家之一、米、蔡、蘇、黃、宋人書法成就最高的是米芾、因米芾書法早年基礎都說是集古成今、至到後來才形自己獨特風格……如果說宋人書法藝術走向變態的話、我個人認為要以蘇東坡書法最為傾向……尚意吧、個人庸俗的理解為投入的感情內涵更深入些……
-
6 # 神韻軒書法
黃庭堅的書法風格具有哪些特徵?是否刻意為之?
黃庭堅書法遒勁有力,樸拙遲澀,如他書寫的行楷《劉明仲墨竹賦》,(見下圖)。
一,此帖有禪意。
二,奇正互補。
三,清勁偉岸。
四,主筆誇張延伸較長,中宮緊。
五,黃庭堅主張"凡書拙多於巧″,這是他的審美趣味,在此帖中有這一特徵。有自然氣息,刻意成分少。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下圖為黃庭堅行楷《劉明仲墨竹賦》區域性。)
-
7 # 蒼山書童
任何著名書家在其書法風格完全定型成熟之後,必然有區別於先賢的特殊筆法和書法體式,它既繼承了傳統書法之精髓又融入了自己的偏好和人文情懷,並形成了牢固自如的肌肉記憶,從而達到了自然舒發之境界!
-
8 # 翰墨香一查茂泉
黃庭堅藝術性很高。書法而言講究,沉著穩健造形側式美。擅長線條忽長忽短,字型險絕有力有神。故作品神也意也會寫字,有意之。
回覆列表
中國傳統文化提倡"中庸之道",延伸到書法審美講究"中和之美"。正如孫過庭《書譜》所言"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其內涵就是"寧可不足,不可過了"。
以此類推於黃庭堅的書法,這位宋代書法前三甲的大師,由於過度的誇張 還有刻意的筆法。歷來有褒有貶,這劍走偏鋒的筆路成就了他的美名; 同時也成為其書法的致命傷,使其無法晉級中國書法史上一流書聖的殿堂。
何以說黃庭堅書法備受爭議,又為何說他的作品刻意多於無意?下面分別從三個方面來欣賞和展開介紹。
一 不拘成法,刻意創新的審美追求在書史上,黃庭堅屬於銳意革新派,所謂"尚意"就是在提倡個性前提下,不斷創新。正如他在《題樂毅論後》言:"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他還在蘇軾那句名言"我書意造本無法"上, 來了個升級版的"老夫之書本無法"。當然必須明確,他的刻意創新的"無法",還是建立在繼承傳統基礎"有法"上的。
幼安弟喜作草,來求法於老夫。老夫之書,本無法也,但觀世間無萬緣,如蚊蚋聚散,未嘗一事橫於胸中,故不擇筆墨,遇紙則書,紙盡則已,亦不較工拙與人品藻譏彈,幼安然吾言乎? (選自宋·黃庭堅《餘家弟幼安作草後》)
我們如果把宋四大家的創新意識做個排序 ,那會毫不猶豫看到蔡襄是最古典傳統一派, 而另一端最前衛的非黃庭堅莫屬。他的書法具有一種羈傲不訓的叛逆色彩。比如下圖
"筵" "夜"等字線條呈鋒利大戢般的衝擊狀態 。與正統圓潤,敦厚中和的審美標準毫無掛礙。他的風格完全區別於王羲之的"中和", 顏魯公的"沉穩"。儘管歷代書法家評價他取法於《瘞鶴銘》《石門銘》一路碑刻豪放結體,但我們還是能感覺到他筆法結構強烈的自我展露,毫無顧忌的刻意創造意識。以至於並不在乎別人的指責與不滿。
對自己的書法探索,黃庭堅自信寫詩道:"人得交遊是風月,天開圖畫即江山"; 又曰:"書當快意讀易盡,客又可人期不來,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回升"。
二"奇與正" " 拙與巧"的筆法結體的恣意如果說"二王"系列的行書與晉韻書風是中和與自然的欹側,那麼黃庭堅則是以勢來不可擋 勢去不可遏的氣力,決意追求超欹側新奇的書法特點。
啟功先生有詩讚:"字中有筆意堪傳 夜雨鳴廊到曉懸。要識涪翁無秘密 , 舞筵長袖柳公權" 。認為黃書用筆極盡筆心之力 ,結字極聚字心之勢,縱筆所極,不免延伸略過 取勢要過於柳公權更甚。但勢必也有控引不如柳公權的地方。
下面我們以黃庭堅代表作《松風閣帖》 ,來對其書法刻意之處作一番探尋:
1 從結體上看其藝術特色。最主要是"中宮收緊,四周擴充套件"的特徵。被後世稱為"輻射體"。主要就是根據字型的筆畫 加以有目的的處理,加強每個字中主筆開張的趨勢。
一般規律是橫畫為主筆時 左邊多於右邊;豎畫向下延伸 ,撇捺多是左右縱橫捭闔,從而與緊湊的中宮部位形成強烈對比。其特點依然"如快馬入陣,然縱放得體,放得開收得住"。
由於字心穩重,雖然長筆開拓,仍然能保持整體的平衡 也就是《書譜》所說"務追險絕"。而"務"即為刻意之處。
2 在用筆上 黃書是以對線性的厚重感 筆法的生辣 樸拙的意境美為目的
起筆不見尖頭 。無論藏鋒還是露鋒 皆以圓渾為要。而出筆則相反 有意聚鋒銳利 少散漫狀。如下圖"看,相"字的長橫,已經伸展到左邊的行列。
轉折處用筆特徵更是敢於斬釘截鐵的斷筆而意連。如"夜""雨" "鳴"字。
點畫,是黃書得意之處,或濃墨重點,連筆緊點,穿插在長勒波磔之間,平添了幾分空靈之氣,如下圖《諸上座帖》這一行字點畫的筆法變化。
捺畫曲折多澀感 ,往往在每個字的運筆速度上,刻意追求快慢的節奏變化,照應了整體字的筆韻 。如下圖"飢"字之斜勾。"能"的右捺,"曉"字豎彎鉤。
3 歸納這些點畫的結構的微妙筆法。還會明顯清晰的體驗到黃庭堅在創作中執意又無意,舉重若輕而又不失散漫的"抖擻"筆法,來達到其運筆效果。在後世的諸多典籍的評論中,時常會看到對黃庭堅書風的留言評價,"輻射體,抖擻氣" 。以至於你很難分辨們是在褒還是貶低其書法。這也從另一面凸現出黃庭堅書法的刻意筆法所起的波瀾效應。
黃庭堅開始學書,追隨當時的大家周越學書法,周越的字雖然姸巧,但筆法軟弱無骨力,以至於數十年後黃庭堅還在為糾正這段時間誤入歧途學得筆法而懊悔惆悵。"予學草書三十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
就是說他筆法的抖擻之氣,看似刻意,其實也是早年無意之弊。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米芾形容其筆法是"描"筆。突出了一個刻意的過程;蘇東坡曰"黃魯直近字雖清勁,而筆勢有時過瘦,幾如樹梢掛蛇",還是指出來其用筆刻意的抖筆的整體形態。
三"尚意,重韻,惡俗"是其書法刻意追求的風神蘇東坡曾說:"魯直以平等觀作欹側字,以真實象出遊戲法,以磊落人書細碎事,可謂三反"。作為一生的知音和師友 ,可謂一語道破黃庭堅書法藝術之路的執著追求。
"尚意"是其純理論的探索和思考;"重韻"是其對晉人的追慕,這一點帶有刻意的感情成分和審美取向; "惡俗"則是滲透到他全部人生,從靈魂到做人,從為文到書法全部的核心。
他最膾炙人口的書法格言就是"餘嘗為諸弟子言:士生於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以醫"。這種刻意避俗,貫穿其一生的書法藝術實踐中。
黃庭堅晚年行書代表作《黃州寒食詩跋》,其中這樣說:"東坡此書似李太白,兼顧顏魯公,李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如此。他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如下圖,
《寒食帖跋》表現了“黃書”的"尚意"的基本書風特點。老筆紛飛,鋒利爽截而富有彈性。其字寫得藏鋒護尾,縱橫奇崛,其長筆畫波勢比較明顯,此帖我們可以看出筆意是黃庭堅刻意追求的重要方面。由於黃庭堅善於把握字的鬆緊,常從欹側中求平衡,於傾斜中見穩定,因此變化無窮,曲盡其妙。從區域性看,一行字忽左忽右,但從整體看,呼應對比,渾成一體。給人以神情飽滿的意境,正如他的書法感悟道:"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書字便如人意。"
他在《元佑間大書淵明詩贈周元章》雲:"觀十年前書,似非我筆墨耳,百事不進,惟覺書字倍倍勝"。字字都表達了他對書韻的刻意求工。
黃庭堅另一不同尋常的書風,是他草書中呈現出的雋永的"意和韻"。這種意韻,受之於禪宗思想的影響。反映在書法情調上,就是蕭散簡遠,神閒意穠;
恰如清 笪重光所說"黃書如散僧入聖,無裘馬輕肥氣,視海嶽眉山別立風格"。黃庭堅總結書法體會曾說"筆中有字,如禪家句中有眼,非深解趣者不易言"。
這正是黃書之超然意態理念上的刻意詮釋。
再一個,黃庭堅同時也是位詩人,他的詩風與書法有著水乳交融的關聯。如《畫氣燻人詩帖》。詩句感情平和,其書法也沉著靜穆,天真爛漫,徑直參用了繪畫線條的筆法情致,整幅作品如梅似蘭,若石比山,或崢嶸,或清絕,或青雲卷舒,書融畫裡。正如他的《畫氣燻人詩帖》 :
"花氣薰人慾破禪,
心情其實過中年。
春來詩思何所似,
八節灘頭上水船。
寥寥28字,氣勢蒼勁,拙勝於巧,姿態縱橫,勁若飛動。前半段引而不發,到"中"字卻一筆直下,痛快淋漓,似釣竿點水,心胸坲然。
還有《諸上座帖》前人評價"如飛鳥出林,靈蛇入草"。"或連或絕,飛花亂飛"極具畫面感。甚至許多或大或小字形不一 粗細各異的絞轉使轉筆法處,彷彿明代唐伯虎的白描梅朵,天真爛漫,清新宜人。字的大小,長短,粗細,濃淡,俯仰皆有變化。
這同其"詩文皆用逆法"。刻意追求奇拗硬澀的詩風極為一致。黃庭堅的草書正是透過刻意的張馳,疏密,來造成字勢的欹側,所謂"以平等觀作欹側字,以真實相出遊戲法"
黃庭堅終其一生都在刻意反思自己的"不俗"。
都在檢討自己以前的"舊書多可憎";
都在追求"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豈易言哉"的尚意達韻的書法意趣上,
晚年有一次,他驀然回首,看到蘇東坡贈給他的翰墨評價:"至於天然自工,筆圓而韻勝"。他感嘆道:"見東坡老人題字,低迴其下,久不能去"。他對自己恣意縱橫,刻意逞才使氣的書風似有檢討與反省。但是,對黃庭堅來說,山有多高,谷就有多深;誇張,恣肆的黃山谷才是震撼千年書壇的率真性情的黃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