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直到十幾頁我根本不知道作者在說什麼。讀過這本書的朋友能給點建議嗎?
8
回覆列表
  • 1 # 歡樂衛映廳

    你不瞭解毛姆的主題,毛姆的書一直談誰上人生了意義,他的小說大部分表達了反對藝術追求的人生,反對追求形而上的人生追求而支援實際的現實享受,這部小說同樣作家是否定畫家放棄六便士而去追求抽象藝術的說人生選擇。

  • 2 # 跟雲一起看世界

    讀完《月亮和六便士》受益良多。不僅為我們在夢想和金錢的選擇中提供了選擇的教材,還為我們在未來路上可能遇到的很多事情做了探討。這本書是在教人做人,也告訴我們不要迷失本心。帶著面具固然可以,可是別忘了摘掉。更別忘了面具是面具,我們是我們。追求夢想的過程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因為追逐夢想的過程也是個苦難的過程,能否克服苦難還是個未知數。最終,我們要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因幸福而高貴。無論是選擇月亮,還是選擇六便士。做好自己,而不是成為千篇一律的別人。我們是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是公式化的符號。保持自己的獨特性,才能讓自己永遠認識自己:這還是我。

  • 3 # 谷盈君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故事劇情很簡單:

    思特里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愛慕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按理說,他應該滿足於這種人世的快樂才對,儘管這種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靜。但是,就在他們婚後的第17個年頭,他突然離家去了巴黎,拋棄了在外人看來很好的事業和家庭。就在人們以為他的出走是因為有外遇的時候,人們發現的事實卻是:他原來只是為了畫畫。

    這時的思特里克蘭德沒有任何的繪畫基礎,他只是愛好畫畫而已。在外人看來,他簡直瘋了,他的生活開始變得窘迫,幾次險些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他畫的畫也完全不像個樣子,總是在原有的事物上進行破壞,除了有個蹩腳的畫家伯朗士-施特略夫把他當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會買他的畫,事實上他也從不輕易賣畫。

    他不停地流浪,最後來到了塔西提島,與一個土著姑娘愛塔結了婚。這時的他看起來似乎很知足,他有了一個土著人做妻子,他們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他每天都在那裡作畫。但不幸的是,不久他就感染了麻風病,在他病逝的前一年,他成了瞎子。愛塔一直照顧著他,直到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畫,身體潰爛而死。他的妻子依照他的遺言焚燬了掛滿壁畫的屋子,甚至沒有留下一根木頭。

    其實每次讀完這本書,都無法提煉一種非常明確的東西,只是感到一種既模糊有確切的認同,繼而是感動,彷佛有一個人,他或許穿越了空間,或許打敗了時間,用一種只有我們兩個才能懂得的言語譜寫著生話、藝術、文明、夢想、愛情、孤獨……

    一直以來,我們都活在一個叫“文明”的集體認知中,我們以約定俗成的制度過生活,認同來自傳統、環境、媒體所定義的價值觀,追逐時代造就的夢想。然而,《月亮和六便士》卻試圖告訴我們:在文明之外還有一個維度,在那裡生活的人們痛苦也好幸福也罷,他們不需遵從任何秩序,只要誠實面對內心。

    小說匿藏著一個無所不在的主題——自由。這或許也正是無數讀者為之著迷的主要原因,主人翁思特里克蘭德用自己的行動,證實了無論處在怎樣的境地,無論年齡、受教育程度、外界環境如何,我們都有選擇一生中最想為之努力的東西的自由。這種自由不是沒有代價的,故事裡到處充滿了矛盾與膠著:自由的代價是捨棄家庭;藝術的追求是以背叛愛情為代價;以文明標榜自身的人往往做著越軌的事情;所謂信仰,不過是聖徒愚蠢的作秀;人性不是一元的,“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裡的”。

    ——毛姆寫愛情:

    “在愛這種感情中主要成分是溫柔…愛情中需要有一種軟弱無力的感覺,要有體貼愛護的要求,有幫助別人、取悅別人的熱情——如果不是無私,起碼是巧妙地遮掩起來的自私;愛情包含著某種程度的靦腆怯懦。”(174,第三十章)

    “愛情要佔據一個人莫大的精力,它要一個人離開自己的生活專門做一個愛人。即使頭腦最清晰的人,從道理上他可能知道,在實際中卻不會承認愛情有一天會走到盡頭。愛情賦予他明知是虛幻的事物以實質形體,他明知道這一切不過是鏡花水月,愛它卻遠遠超過了喜愛真實。”

    “它使一個人比原來的自我更豐富了一些,同時又使他比原來的自我更狹小了一些。他不再是一個人,他成了追求某一個他不瞭解的目的的一件事物、一個工具。愛情從來免不了多愁善感…”

    ——毛姆寫孤獨: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

    “因此我們只能孤獨地行走,儘管身體互相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瞭解別人也不能為別人所瞭解。我們好像住在異國的人,對於這個國家的語言懂得非常少,雖然我們有各種美妙的、深奧的事情要說,卻只能侷限於會話手冊上那幾句陳腐、平庸的話。”

    ——毛姆寫景色:

    “天空仍然呈現出黎明時分的蒼白,環礁湖上籠罩著死一樣的沉寂。十英里之外,莫里阿島佇立在海面上,像是一座聖盃形狀的巍峨要塞,深鎖著自己的全部秘密。”

    “我的住家是在珊瑚島上,是環抱著鹹水湖的一個低矮的環形小島。那地方的美是海天茫茫的美。是湖水變幻不定的色彩和椰子樹的搖曳多姿。而思特里克蘭德住的地方卻是另一種美,好像是生活在伊甸園裡。…與人寰隔絕隔絕的一個幽僻的角落,頭頂上是蔚藍的天空,四圍一片鬱郁蒼蒼的樹木。那裡是觀賞不盡的色彩,芬芳馥郁的香氣,蔭翦涼爽的空氣。這個人世樂園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他就住在那裡,不關心世界上的事,世界也把他完全遺忘。”

    “海濱上有一千種小動物發出的窸窸窣窣的聲響。各式各樣的帶甲殼的小東西永遠也不停息地到處爬動,另外還有生活在陸地上的螃蟹嚓嚓地橫爬過去。有的時候你可以聽到鹹水湖裡魚兒跳躍的聲音,另外的時候,一條棕色鯊魚把別的魚兒驚得亂竄,弄得湖裡發出一片噼啪的潑濺聲。但是壓倒著一切嘈雜聲響的還是海水拍打礁石的隆隆聲,它像時間一樣永遠也不終止。但是這裡卻一點兒聲音也沒有,空氣裡充滿了夜間開放的白花的香氣。這裡的夜這麼美,你的靈魂好像都無法忍受肉體的桎梏了。你感覺到你的靈魂隨時都可能飄升到縹緲的空際,死神的面貌就像你親愛的朋友那樣熟悉。”

    ——毛姆寫生活:

    “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裡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我們過著老一套的生活,平淡無奇,再也引不起我的好奇心了。有時候我們見了面,不待他們開口,我就知道他們想要說什麼話。

    就連他們的桃色事件也都是枯燥乏味的老一套。他們的人生就像從終點站到終點站往返行駛的有軌電車,連乘客的數目也能估計個八九不離十。”

    《月亮和六便士》是翻譯過來的,如果讀不下去,可能跟譯者的語言風格有關,個人比較推薦傅惟慈先生的譯本。

    此外,這本書的男主人翁,在實際生活中的原型是保羅·高更(1848—1903)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梵高、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如果您想更好地讀懂這本書,瞭解高更本人的生平事蹟會有很大的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體出現哪些異常時,需要趕緊去做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