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制導小龍蝦
-
2 # 魅影79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確實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艦之一(以前可以算唯一,目前只能算之一了),它的作戰場景的設計與當前美國所面對的敵人,是存在很大差異的。由於一艘如此先進的戰艦其研發時間很長,因此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當年美國戰略家對未來世界的估算,然後朱姆沃爾特從30艘的生產計劃降低到3艘,基本上可以認為是美國戰略的失敗體現。
朱姆沃爾特當初的作戰場景,是設定在美國已經完全掌握世界霸權,在海空間已經基本不存在對手的情況下,主要作戰目的是由海向陸,起到低成本的打擊沿海淺縱深之敵的作戰效果。這個戰略的形成背景,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後,美國認為自己已經基本掌握全球霸權和軍事絕對領先。當時的假想敵,中東的伊朗和遠東的中國,基本已經無力在海空與自己對抗,只能夠利用陸上優勢兵力,抵抗美國的登入打擊。
由於美國基於精確制導武器的空地打擊,雖然優勢顯著,但明顯成本太高,尤其是作戰平臺的任務成本太高,例如B2的一個架次的飛行需要幾十萬美金的維護費用。因此,亟需一種有高生存能力,能夠隱身執行任務,卻又能夠低成本的發射制導武器的軍艦,尤其是任務成本要低。
朱姆沃爾特級的特徵就如此戰場設定,首先有155炮和80坑的MK57垂直髮射系統,提供低成本的制導炮彈和戰術戰斧導彈的發射。其次全艦隱身設計,全電推進提供短時間的高航速,實現高生存能力,同時也裝備了宙斯盾系統(聲稱要裝備雙波段雷達,但最後只裝備了一個波段)。再次,透過全電推進,可以節省能源降低任務成本,同時本身軍艦的航行成本和武器投射數量就大於飛機,因此成本本身就比較低。最後,朱姆沃爾特沒有搭載類似於福特級的雙波段雷達,也是因為美國認為假想敵沒有打擊能力,並不需要,而且成本太高。
但朱姆沃爾特具備戰鬥力的時候,中國的武器裝備水平已經大大提高,在這種背景下,美國艦隊更重要的作戰任務是在大洋海戰中戰勝中國的艦隊和飛機,而不是輕鬆就可以抵近中國近岸進行炮擊。因此這種作戰背景已經基本不存在,同樣,伊朗這幾年的武器裝備水平也提升了很多。尤其是,美國的戰略態勢已經不能再執行這種完全前壓打擊對手的戰略。
更重要的是,由於美國軍工體系本身的為,朱姆沃爾特無論是本身造價還是作戰任務成本,也大大超過預算,這就使得美國希望獲得一個廉價精確打擊平臺的期望泡湯。否則,對於朱姆沃爾特來說,改進潛力還是有的,讓其具有艦隊決戰能力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太貴是硬傷,而且可靠性問題也很多,當小白鼠總是要麻煩的。這就導致了美國海軍不願意支付更多的成本去大量建造,反而更希望基於低成本成熟可靠的伯克級平臺,增加新的電子和武器裝備建造伯克3型。
-
3 # 利刃號
朱姆沃爾特的排水量高達1.4萬噸,可以說是目前國際上排水量最大的驅逐艦了。其外形科幻,艦身設計成了向內傾斜的的形狀,可以把雷達聲波反射到各種位置,從而讓發射源無法接收到雷達訊號,也就形成隱身的能力。
而艦艇搭配了一門200多噸的AGS大炮,可以實現40公里的目標攻擊以及180公里外目標的GPS引導攻擊,但是由於這門大炮的體積巨大,幾乎佔據了大半個艦身,所以前半部分幾乎都被這門AGS大炮佔據,造成可以裝備的垂直髮射系統也僅有80個單元,所以雖然身軀龐大,但是戰鬥力卻略低。
不過它有一個幾乎現代軍艦都難以實現的效能,那就是採用了全電的設計,艦艇的搭配了2臺4.5MW的輔助跟2臺36MW的MT-30燃氣輪機,透過給2臺永磁電動機提供動力,產生電力驅動1.4萬噸的船身,可以達到最大30節的航速,並且還有相當大的電量剩餘。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在海上作業時被發現的機率非常小,低於百分之十。因為它採用先進而全面的隱身設計,所以它擁有潛艇般的隱身性。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艦面上的整個結構與上面的天線設計都由雷神公司負責。它的動力系統產生的廢氣先透過海水和空氣冷卻,然後冷卻以後由排氣口排出,這個排氣口只有從上方才能看到,這樣減少了敵方的紅外線觀測方位。還採用了其他用來降低熱訊號的裝備,比如海水噴霧冷卻,吸取海水沖刷船身的熱點。靜音設計方面,動力系統將裝置於減震浮筏上,以降低被潛艇聲納發現的機率。再加上一些先進的降噪措施,能將水面航行時的噪音降至110分貝左右。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集各種高科技於一身,不過其用途卻只是個大號的瀕海戰鬥艦。中國海軍的崛起徹底打亂了美軍的裝備發展計劃,美軍被迫“重返藍海”,因此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最終只建造三艘。
-
4 # 陝西雨桐
武器裝備首先要看可靠性,其次是實用性,然後還有價效比,最後才是先進性。朱姆沃爾特雖然紙面技術先進,外星科幻,但首先就是可靠性差,沒服役就生鏽,剛下水就因為全電推進技術不可靠而趴窩。然後1.4萬噸的大艦設計為獨立作戰,卻只能帶80枚垂髮,主要火力是那兩門炮彈都用不起的火炮,完全不實用。價格堪比中國航母,美國也裝備不起,又不能不裝備,所以弄三艘應景。
-
5 # 使用者5770541302
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為何只造了3艘?其實嚴格的說是暫時就造了3艘,原因很簡單,太貴了。
朱姆沃爾特的設計定位就是未來型驅逐艦,而排水量更是突破了萬噸的級別,幾乎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驅逐艦之一。其最矚目的就是拿別具一格的外觀,成倒V字形,隱身能力非常優秀,不像傳統的海軍艦艇那樣佈置著密密麻麻的各種雷達天線裝置。
該艦的一個個心之處就是使用了全電動的設計,主要原因是其使用了兩門電磁炮,所需要的電能非常之大,所以使用燃氣輪機帶動產生電力供應全艦的使用,而不是像傳統艦船那樣使用內燃機帶動。而由此產生的巨大電能不僅能夠維持本艦的日常消耗,還能有不少多餘的能夠儲存下來。
不過該艦的成功之處也導致了其失敗之處,不僅可靠性不好,而且導彈攜帶量很少。自從朱姆沃爾特號下水之後,各種故障不斷,首要的原因就是新技術在理論上效能很好,但是在實際使用時總是出現各種問題,其並不成熟。
其次,由於採用了非常規的隱身設計,而且其主要武器是兩門體積巨大的電磁炮,所以其裝載的垂直導彈發射系統不得不佈置在艦體周圍,總共才80個發射單元,導彈發射井佈置在艦體周邊安全不安全都是一個問題。而且這樣的佈置導致該艦雖然有著1.5萬噸左右的排水量,卻只有僅僅80枚導彈,這種水平甚至比不過早期版本的伯克級驅逐艦。而在現代海戰中沒有導彈是肯定不行的,那兩門電磁炮射程最遠可達200公里左右的水平,但是依然比不過導彈。
不得不說,該艦的作戰使用主要是執行非對稱戰爭中對敵執行炮擊任務,但是如今美國海軍的155毫米炮彈問題沒有解決,價格實在太貴,所以實際用處並不大。而該艦由於採用太多新技術新理念,造價高達43億美元,價格實在太貴,所以美軍不得不先造3艘,以後再說。
-
6 # 抹布架
武器不是先進就完了,得看他的作用。老朱的定位是近海偷襲加對岸火力支援,二百海里外安全的作個美麗的ADC,但現實是麼呢?需要美帝偷襲的國家在地球上不說沒有,比如我兔,他隨大部隊來沒了偷襲的意義,他單獨偷偷溜進來裝完13就跑這就不現實了。而其它國家美帝都是堂堂正正現場直播我怎麼削丫的。所以老朱這個艦先進倒是先進了,對著帝來講沒球用了。
-
7 # 區域拒止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先進?嗯,在紙面上,在美帝自己的宣傳理念上,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確是非常非常先進的,只不過,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在宣傳冊上想要實現的先進理念一個都沒實現,自己只能安裝落後的裝備湊合,甚至還淪落到落後的裝備都沒法湊合的地步,再加上這玩意兒又太貴,美帝海軍能造三艘不全部砍了大概還是海軍給了軍火商一個面子。否則以國會山那種摳門性格,海軍肯定會把這筆經費砍乾淨。
在美軍的計劃書上,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主要是為了執行由海到陸戰略的一款隱身先進驅逐艦。這款驅逐艦以只有漁船的雷達反射面積,偽裝成漁船混到近岸,以先進的電磁炮攻擊岸上縱深目標和水面目標,為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提供支援。由雙波段雷達,更大的防空導彈和鐳射防禦炮保護自身安全,從而確保美軍能夠在全球任何地區都保持高強度高烈度作戰能力。
因此,從理念上講,美軍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除了偽裝成漁船混到近岸為登陸部隊提供支援這個理念實在是過於智障之外,其他的理念都是十分先進的。然而呢,美軍的電磁炮實驗了十多年,依然沒能裝艦實驗。至於鐳射炮,目前也只能攔截無人機和炮彈這種小型目標,對反艦導彈這樣的大型目標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至於專門為大型防空導彈設計的MK57型垂髮系統,嗯,垂髮系統設計的很成功,就是導彈計劃被砍了。雖然MK57垂髮系統依然能夠發射戰斧,標準3這種防空導彈,但是,這些導彈MK41也能發射。而MK57和MK41的價格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最後,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可靠性和綜合作戰實力實在是太差。兩門巨大的AGS型155毫米的先進艦炮,彈藥價格達到80萬美元一發,射程雖然在117千米左右,可是,這樣的炮彈卻沒有反艦能力,宛如智障。至於MK57垂髮,14000噸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總共就塞了80單元,還不如伯克3。所以,美國能造3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已經是很給軍火商面子了,換成別的國家這種工程早就被砍的渣都不剩了。
-
8 # 海事先鋒
因為他思路錯誤了,不符合現在美國海軍的要求了。
DDG1000艦炮射擊假想畫面,背景就是瀕海地區,可見陸地就在畫面上方,也就是說DDG1000誕生的原因就是由海向陸。
美國海軍的作戰理論,在冷戰後,經歷了3次修改,而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隻是第一次修改時的產物。美國海軍在蘇聯解體後的第一次戰略修改,也是到目前為止,美國冷戰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代戰略,就是從1990年代開始的由海向陸戰略。這一理論以當時的國際環境為背景,即在蘇聯解體後,美國在大海上已經沒有了挑戰者,美國海軍可以不用過分強調製海權,直接發展海上發起,返回海上的作戰平臺就可以了。
以此為設想,誕生了瀕海戰鬥艦、DDG1000驅逐艦等新一代美國海軍主戰艦艇,這些艦艇大都不強調反艦和防空、反潛作戰能力,僅僅要求具備強有力的從海上發起的,對陸地打擊的能力。DDG1000因此攜帶了大量的巡航導彈,並且配備了兩門先進艦炮,用以執行對地打擊任務,號稱世界上最先進的炮艦,並且取消了對空搜尋雷達VSR,僅僅具備有限的對空自衛能力。
裝備的先進性,並不能等同於作戰思路的先進性。
2006年,美國發現由海向陸已經走不通了,美國需要首先經歷一次海戰,才能掌控到制海權,至於這個國際環境的變化原因,相信瞭解中國海軍發展歷程的人都會心裡有數的,由此美國海軍進入了第二次修改,也就是空海一體戰戰略時期。空海一體戰時期要求美國海軍和空軍聯合,在海上消滅強有力的敵人後,再進入濱海區域作戰,這一思路已經宣告了DDG1000的失敗,然而那個時候DDG1000也只是從30多艘砍到了10多艘,美國還是認為自己有能力奪取到完全的海上優勢,進而發動對一個大國的縱深打擊的。
然而僅僅4年後,2010年,美國戰略學界經過仔細分析證明:美國已經無力在一場面對第一假想敵的作戰中,取得想要的完全制海權了,美國海軍需要在大洋上執行機動作戰任務,就像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場那樣,透過反覆的機動作戰戰役,來逐步壓縮敵人的制海能力和範圍,然後海軍陸戰隊需要奪取關鍵的島嶼和據點,來為海軍機動贏得空間。這一思路已經迴歸到了二戰時期的美國海軍戰略,也就是海上機動作戰戰略時期。這一變化已經持續到了現在,原因當然就是東方某國已經不是吳下阿蒙了。
作為美國海軍制海權思路迴歸的代表,美國重啟了伯克2和伯克3型驅逐艦的生產計劃,就是對由海向陸思路的拋棄。
所以說,在全新的戰略理論下,以由海向陸、對地打擊為主的“炮艦”DDG1000,已經完全落伍了,即便其裝備系統是世界上很先進的,但是其作戰思路是完全過時的,有時候武器先進與否並不在於其究竟是否在物理裝置上,硬體裝置上多麼先進,還要看他誕生的思路和作戰的使用是否是先進的。
正如騎兵雖然沒有戰車兵先進,然而在歷史上的某個時期,把馬從戰車上解放出來成為短小精悍的騎兵,卻比戰車更加先進一樣,DDG1000可以說是世界上對地打擊能力最強的驅逐艦,然而這改變不了他對空對海作戰極為落伍的事實。這不,美國已經開始為DDG1000加強反艦了,反艦導彈據說是標準6防空導彈改出來的,效果怎麼樣,留待以後檢驗吧。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回覆列表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只要原因是貴。採用了過多的新技術,研發成本高昂,就算按照美帝原來的建造計劃,建造費用也比伯克級要貴的多。又趕上減軍費的年代,所以就砍了。
但從作戰環境來說,朱艦已經不符合美帝現在的海軍戰略了。朱艦的立項是在冷戰結束後美帝如日中天的年代。美帝的海軍可以輕易入侵任何國家領海並把對方海岸線以內的500公里的縱深範圍納入到航母打擊範圍。這就讓美帝提出了“由海到路”的戰略。可是基於冷戰大洋決戰的美帝艦隊在近海也就是通常說的“黃水”內因為體型大吃水深機動能力受到限制,容易被小型常規潛艇、導彈艇、和藏密在洞庫中的岸基反艦導彈襲擾,再加上艦載機出動費用不低,如何能降低對岸目標打擊成本、又能很好的滲透入敵方近岸地區對淺近縱深高價值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就成了美帝當時迫切的技術需求。在這種戰略理論下,以圍繞先進艦炮為核心,超低可探測性的“DDX”專案就應運而生,最後的產物就是朱艦。但由於技術先進性太高,造成研發時間過長,再加上美帝的戰略誤判,朱艦研發結束時整個國際形勢和當年“由海到陸”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朱艦所針對的國家近海防禦力量已經非常的強大。而主點近海炮戰的朱艦,防空反導能力甚至不如伯克級,所以在遠洋作戰體系中又沒有太大的價值,這樣就造成了朱艦在美帝新的作戰體系裡的地位非常尷尬。
以往說:要打什麼樣的仗就去研發什麼樣的裝備。冷戰後美國處於無敵境地,造成國家軍事戰略搖擺,再加上對潛在敵對國的戰略性誤判,使之很多軍事戰略跟不上潛在對手的實力提升。這樣的情況下,按照誤判結果制定的戰略所研發的裝備很可能就無用武之地。這就是朱艦悲劇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