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服堂中醫

    首先感謝邀請!這個問題不難回答,首先要看孩子患的什麼疾病,對於一些急性病變,例如急性腸胃炎等一些急性病變,最好選擇西醫治療,等病情得到緩解或者控制病情後,再還用中醫調理或者食療調養。但如果孩子因為素體虛弱,或者因為某種原因誘發慢性疾病,例如長期的消化不良,吸收障礙等等,最好直接找中醫調養。

    至於選擇中醫還是西醫,這個問題不在於孩子本身,也不在於醫生,而是在於大家對中西醫的瞭解來定的。如果大家瞭解中西醫的特點,自然就會做出合理的選擇了!

  • 2 # 手機使用者愛天下

    首先要區別是哪一類的病。一般的受涼、拉肚子,自己注意一下就解決了,無需就醫。如果發高燒、腸胃嚴重問題,就要就醫,一般先去社群診所,或者直接去兒童醫院。至於看中醫還是西醫?還是要根據病狀的情況,尊重前面醫生的意見。

  • 3 # T哥孃親

    如果是普通的流感發燒,我會選擇中醫,當然,前提是,必須是靠譜的中醫。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對抗生素的使用,越來越氾濫,一般孩子發燒去了西醫院,必有的一項就是驗血,這驗血下來,抗生素是一定開了(頭孢啊,阿司匹林啊等等),抗生素使用過多,會使身體產生耐藥性。

    西醫講究哪病治哪,中醫則是找根源,從根源下手,從根剔除。中醫也是咱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技術不比西醫差,我還是很相信的。有些接骨的中醫,醫院都沒辦法搞定的病人,在這個中醫那裡就把骨頭接回來了。醫術精湛的中醫,咱大中國的歷史上有華佗,扁鵲等等。所以,對於這個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般的小病小痛,我會選擇中醫。

  • 4 # 和暢慧風

    直接到附近市公立二甲以上醫院掛兒科號,透過檢查確診病因,接受治療,並接受醫生的護理建議。中醫沒有兒科。中醫院或有兒科,但坐診的是中醫嗎?有人說孩子得病只看中醫,要麼是撒謊,要麼他自己得趕緊去看醫生。有人顧忌西醫用抗生素,但恰恰是抗生素挽救了很多兒童的生命。有人擔憂抗生素導致細菌抗藥性而致一些病無藥可治,這恰恰證明了抗生素目前無可替代的作用。

  • 5 # 糕糕老爸的童話

    肯定是西醫!絕不讓中醫禍害孩子,碰到西醫開中成藥直接告知不吃中藥!去年秋孩子腹瀉馬上留便上就近醫院掛號化驗,確診輪狀病毒。一看到結果,醫生問都不問一下子開了7種藥。我看了一下說請把中藥去掉!他說這些中藥是抗病毒的,我說這可能嗎?他回答那就只剩下補液鹽和益生菌了沒藥了!我答到對就要這兩樣!回家後去麗家寶貝購腹瀉奶粉喝,加上及時補液和益生菌,三天後孩子基本痊癒!

    另外若孩子感冒症狀,低燒血相不高,就是醫生開抗生素也不取!抗病毒藥利巴韋林不要!達菲超36小時就無效了。基本的醫學常識一定要好好學習。

  • 6 # 多少中醫黑水平低下

    要看生的是什麼病。如果是感冒發燒,最好看中醫,如果是急性病,先看西醫,檢查清楚,確定無大礙,無必要輸液或者使用抗生素手術還是選擇中醫。比如小兒黃疸,西醫除了用藍光,就沒有辦法了,中藥治療效果明顯比西醫好。小兒肺炎,如果不是白細胞很高,輸液一週小兒的免疫力降低很多,而且很多小兒會有反覆的肺炎,動不動只能輸液。治這個病中藥明顯比西醫要好的多。眾所周知的中藥比輸液副作用低。還有小兒病毒性腹瀉,西藥只能糾正水電解質平衡,之後完全靠病人自愈能力。中藥在這方面也是很明顯的勝於西藥,甚至一些獨門偏方像焦小米蟠桃葉之類就可以止瀉。中醫黑們如果不相信,可以去醫院瞭解,然後回來噴我。

  • 7 # 奇蹟媽媽育兒

    有多少家庭最後贏在中西醫的選擇上?

    關於我

    南方醫科大學(原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博士,執業中西醫結合醫師,執業中藥師,國家二級健康管理師,康復理療師,小兒推拿師,高階催乳師,現為全職媽媽一枚。

    今天的重磅級話題開幕,胖友圈刷屏了一系列激勵人心的美圖,作為一個日常帶孩子的少女(我年年十八)還是被這春風采迷倒,趕緊開啟手機接收最新訊息。

    今天大會又重申“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這個內容,我姑且笨拙地認為,那些反中醫的言論,麻煩你們都先讓讓,滾一邊去吧。

    回顧今年醫學界的一些動作,包括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提出,建立完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鼓勵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攻讀中醫專業學位,鼓勵西醫離職學習中醫。就是俗話說的“西學中”,國家再次鼓勵西學中,對社會意味深遠。還有關於給予確有專長的民間中醫正規開業的機會,這無一不在提示,在往後這些年的中國裡,中西醫並重是一個持久存在的事實。

    而作為普通的家庭,“堅持中西醫並重”,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在往後可能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自己或者帶孩子就醫的過程中,會充斥著中西兩種不同的醫學服務、藥物、治療供我們選擇。

    接下來問題來了,

    孩子生病了究竟帶去看中醫還是看西醫?

    看了西醫又開了一堆中成藥,到底該不該吃?

    上網百度吧,這幫老是開中成藥的西醫又總是在反對兒童使用中成藥,這讓我們這些困難群眾究竟該怎麼選擇?

    其實對於一個家庭,我們想看到的最終結果是每位家庭成員都健康平安,這兩套醫學都有各自的特長,都曾經幫助過無數的患者,這些口水戰對我們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反正也看不懂,不要過分自我代入。

    但確實這個中醫的領域魚龍混雜,我們怎麼能從中分辨並找到合適的醫療支援?

    我認為第一步應該做的,是去正規的醫療機構找正規的中醫看病,正規地做治療和吃藥。

    為什麼這麼說,

    比如就中醫在使用中成藥這件事上,跟西醫就有很大的不同。

    中醫非常重視成藥的藥物組成,相對沒那麼重視下面歸納的所謂“主治症狀”,因為中醫講究的是“辨證論治”,意思是,當一個人感覺不適的時候,這個狀態可以總結歸納成一個病證,同一個病證可以出現在不同的病種中,所以中醫實際在使用中成藥的時候,可以不受所謂主治症狀的限制而圍繞“辨證”這個根源去使用。

    西醫在使用上會更重視“主治症狀”裡提到的不適症狀,而不看組成成分和功效,畢竟也看不懂,只能靠後面提示的症狀表現去用藥,所以也就相對容易出現用藥不對證的結果。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孩子咳嗽,可能看西醫時因為醫生看到咳嗽,所以一概開出小兒肺熱咳喘顆粒;去看中醫時,中醫在使用中成藥上就顯得很謹慎,告訴你需要分清寒熱,因為同樣是咳嗽,熱咳的小孩吃小兒咳喘顆粒可能就會藥到病除,但寒咳的小孩如果使用小兒肺熱咳喘顆粒就會雪上加霜。

    第一,如果要看中醫,開中成藥,首先還是應該去正規醫院找正規的中醫大夫諮詢。要看西醫,開西藥,去正規的醫院找正規的西醫大夫。

    第二,對於各種打著純天然中藥成分旗號的保健品,長期服用應該先諮詢正規中醫師,再天然的中藥也是藥,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時間裡都適合。

    第三,對於各種花樣百出的養生調理機構,首先選擇正規醫療機構提供的傳統療法服務,至少在治療安全性上得到保障,畢竟江湖騙子不少。

    當然,如果能找到靠譜的中西醫結合醫師,對困難群眾來說是更好的選擇,我們中西醫結合這個專業也應運而生。

    在這個時代的號召下,我的導師曾經教導我們,中西醫先不管能不能結合,首先應該並重,所以開設了西醫跟中醫各自完整的一套課程,各自使用自己專業的權威教材,供學生學習兩套專業的教材,兩套專業的理論,兩套獨立的思維。

    跟隨號召,下午整理了下本科的部分教材,呃……其實我也不知道我當時是怎麼活過來的

    不難看出,這些在醫學教育領域深耕的老一輩教師們對下一代的傳承有著獨特的眼光和由衷的希冀,在這樣一個大時代背景下,我輩應該加倍努力,更廣泛的接納,和更獨立的思考,堅守我們的事業,一味的抱怨並不會讓生活變得更好。

    “機會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貴在堅持,持之以恆、永不放棄!同心、同德、同使命!”

  • 8 # 猊禛竇

    優先中醫。小孩一般就是感冒發燒積食受涼,這類的病中醫效果也很快,並且副作用小。疫苗什麼的肯定西醫。一般孩子手術的可能很小,這樣西醫這方面的優勢又少了很多。俺家孩子是能針灸不吃藥,能吃中藥不吃西藥,能吃西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比方說積食引起的發燒,扎幾針積食消了燒自然就退了,基本不用吃藥,就算要吃也是吃一些調養脾胃的。

  • 9 # 晴月浩新雪

    沒有十足把握的話,還是優先去正規大型醫院看西醫吧。

    兒童抵抗力低,病情發展快,萬一得了大病或罕見病,一旦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對病情有一定把握又傾向於中醫的話,務必去正規的中醫院就診。儘量避免去看那些廣告很響亮但底細不明的所謂祖傳老中醫之類的,以免追悔莫及。

  • 10 # 蛋仔嘛嘛成長館

    在我看來,如果孩子生病了,最重要的一點肯定是遵照醫囑。

    在我的印象中,中醫一般都是調理。所以,如果孩子生病了,我可能會更多地選擇西醫,因為西醫的見效快;而中醫重在平時的休養調理,增強孩子的抵抗力,效果不會立竿見影,所以一旦碰上生病,我覺得選擇中醫的機率會比較小。

  • 11 # 懶爸爸育兒日記

    想孩子沒的比例高請找標準中醫,現在很多中醫中藥都是摻的西藥,所以一定要現熬的那種中藥。這樣孩子的死亡率應該會不比康熙大帝的孩子的夭折率更高,去查查史書吧!順便百日咳糖丸什麼的免疫都別用,那都是西醫。古時候小兒早夭很大原因就是那些病。選中醫的能夠體驗這些病,畢竟現在能得這種病的基本沒有了,也是個稀奇事了。

  • 12 # 杏仁健康

    這個首先是選擇西醫,比如感冒,發燒等等,如今的兒童醫院就是以兒科為主,很多家長孩子一生病就會跑到兒童醫院去,為啥?更專業呀,那裡的醫生更擅長兒科。

    當然,如果西醫沒有好的辦法,比如小兒斜頸,小兒腦癱等,也可以選擇中醫,這個時候是西醫沒有好辦法的情況下才來看中醫的,試問,有幾個家長直接帶孩子去中醫院看病的,有,但是不多,為什麼?孩子是心肝寶貝,不能一拖再拖,耽誤了病情咋辦?孩子一生病,當父母的最著急了。

    因此,我想說大部分家長在孩子生病後會首先西醫,原因大家心知肚明,看中醫的屈指可數,你說呢?

  • 13 # 瑪嗒嗒

    如果是普通感冒,不是特別嚴重的話,我建議大家先不用藥。如果非選不可,那就選中醫。

    為什麼選中醫?

    因為中醫安全,副作用少。

    我們在給寶寶用藥的時候,一定最先考慮的是安全第一。所以,中醫首選,可能效果會沒有西西來的快,但是副作用絕對小。

    為什麼不選西醫?

    因為西醫主要就是不良反應大,會引起其他副作用。

    而且寶寶一生病就用西藥的話,以後每次都要用藥。這樣長期下來,寶寶的抵抗力也會下降,也會產生耐藥性。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能不用藥就不用,是藥三分毒。更何況是小孩子,除非迫不得已,比如病毒性感冒,就必須要用西藥。

    綜上所述,我的用藥原則是:能多用就少用,能少用就不用。

    孩子還是有一定的抵抗力,不要把孩子想的太虛弱。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寶寶生病了,千萬不能急,急中生亂。只要大家理智地對待問題,不盲目,不慌張,該喝水喝水,該保暖保暖,普通感冒一般一個禮拜就會痊癒,所以不要擔心,寶寶很快就會好起來的。

  • 14 # 營養中藥師瑞雪

    這個問題非常具代表性,孩子生病到底選中醫還是西醫?

    中西醫的優劣勢對比

    孩子生病看情況,一般來說,孩子的常見病指寶寶感冒、腹瀉、積食等,這些病症,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免疫力低,很多媽媽其實還不知道,像感冒其實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西藥基本上是治不好的,一般小寶寶是不提倡用藥的,除非寶寶發燒38.5度以上或者咳嗽厲害影響到睡眠啊使用一下,也不建議多用。因為這些藥物大都是抑制中樞神經作用來控制症狀的,我前面就有一個恰當的形容,當你的脖子被手掐住氣上不來時,西醫給你送來氧氣吸氧。

    當然我不是在這批駁西醫,只是說明下目前西藥對病毒還是無可奈何的,但是西藥的推廣導致藥物濫用,比如感冒是由病毒引發的,如果合併了細菌感染才用藥物治療。西醫抗生素針對細菌效果明顯,而且西醫的檢查,更側重微觀、側重資料,對疾病的診斷更加直觀精準,在急搶救方面也是有著比較顯著的優勢。

    那麼中醫的話在民間還是紮根很深的,中醫講究整體調理,所以在服用一頓時間中藥後,你會發現自己的抵抗力似乎增強了,疾病也自然痊癒了。但是中醫效果慢,很多人在治療過程容易失去耐心。而且中醫生的培養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需要較長時間的臨床摸索,不像西醫那樣開藥比較單一,一切憑化驗單說話。由於目前經驗豐富的中醫醫生比較少,導致很多人對中醫產生了誤解。

    營養學的出現

    在這裡,還要提一下營養學。俗話說疾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那麼這個養其中日常的飲食佔了很大一部分。現代人因為吃得不當,很多疾病就出現了,比如糖尿病啊、高血壓啊、脂肪肝等等,都是吃出來的疾病。特別是寶寶,如果餵養不當,孩子過度餵養容易出現積食;飲食不均衡容易菌群失調,免疫力降低;不注意遵循餵養原則,寶寶很容易出現過敏、溼疹的現象……

    由於因為吃得不當引發了一系列疾病,所以現在營養學也應運而生,營養學的誕生並不是用來取代西醫學或中醫學,而是作為一種強力的彌補手段。西醫學和中醫學只是二環,單靠這二環很多健康疾病問題,你無法清晰解釋解決。直到第三環營養學的誕生,但是,如果沒有中醫學和西醫學的基礎,是發展不出營養學的。

    營養學與中西醫的聯絡

    西醫學、中醫學、營養學,各自有各自的理論體系和手段,互相促進和彌補的。單一西醫學在摸象中,單一中醫學也在摸象,單一營養學也是在摸象,如果能把這三者聯絡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應用到常見病中,不僅能大大縮短病程,而且還能減少疾病的發生。目前,還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在我認識的範圍內,就有一個老師已經用十幾年的時間融匯貫通。

    所以寶寶生病選中醫還是西醫?我的建議是看寶寶的個人情況,無論是看中醫還是西醫,營養調理一定要跟上,否則,你的孩子就永遠都在往醫院跑。

    很多媽媽說孩子一病我就帶去醫院,孩子還是老是生病,我覺得你不是合格的媽媽!你平常懂得科學餵養孩子嗎?你懂得給孩子均衡飲食嗎?你懂得根據你寶寶的情況制定個性食譜嗎?中藥西藥能治病,但是不能吃一輩子,營養調理才是你細水長流讓寶寶免疫力增強的方案。比如蛋黃油可以用來治溼疹、消化不良?維生素c配合感冒治療?紅棗木耳粥可以通便?這些知識你在中西醫那裡是學不到的。

  • 15 # 祥雲舞月

    一般孩子生病,看是生的什麼病來選擇西醫還是中醫!

    首先,如果孩子的病比較急,比如發燒,我就會選擇西醫。這樣使孩子的病情得到很快的處理,不耽誤病情。

    其次,如果孩子那病是比較慢性的,比如說感冒過後咳嗽不斷,鼻涕不斷,這種不會嚴重威脅到生命的,我會選擇中醫,而且中藥對這些慢性疾病療效是非常好的,而且長期吃藥對身體的影響要比西藥小得多。

    還有一些病,我覺得采取中醫治要比採取西醫治療效果更好一點,比如小孩的積食,中醫可以用針灸扎小孩的手指尖出去淤血,這種對身體真的一點害處也沒有,而且治療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還有就是小兒的推拿用於小孩的退燒處理,作用也非常明顯,最關鍵是一點副作用沒有,而且還強身健體;另外還有治未病方面:我就經常給孩子貼敷,來預防感冒氣管炎。

    現在的醫院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大多數也採取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來治療,治療效果是相當的不錯的。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身體也不是很好,有時候半夜生病發高燒,我都是第一時間趕到西醫那去看;孩子後來嗯,由於長期感冒落下的鼻炎和咽炎的毛病,這種病西醫治療真的效果不是特別好,後來採取中藥治療效果還是不錯的。

  • 16 # 阿文之葡萄

    寶寶生病了,當然首選西醫。

    寶寶生病,最常見的就是感冒,小兒腹瀉,扁桃體發炎化膿,支氣管炎,過敏性哮喘,各種面板病等。我們選幾個來對比一下。

    第一,小兒感冒,輕微症狀的感冒多喂水對症治療即可,這裡要說的是重感冒,併發高燒的感冒,西醫的話,38.5℃以上,布洛芬等退熱藥,用藥後半個小時,退燒搞掂!中醫呢,嗯,灌湯藥,慢慢來。遇到高熱驚厥的更是非西醫搶救不可,此時找中醫就是找死!

    第二,小兒腹瀉,更應該看西醫,因為小兒腹瀉嚴重的時候非常容易導致水鈉電解質紊亂及脫水,此時小兒無法進食進水,這時西醫的補液輸液技術就成了救命的法寶!嚴重脫水的小兒去看中醫必死無疑!

    第三,過敏性咳嗽,喘息型支氣管炎,必看西醫,西醫的抗過敏藥物有 極其快速的,穩定的療效,有的小孩來就診的時候不用聽診器都可以聽到她喘息的聲音,嚴重的哮喘,往往一用上抗過敏、平喘的藥,做個霧化,立馬能把哮喘控制住,這個是中醫無法辦得到的。誰經歷過誰知道!

    第四,化膿性的扁桃體炎在,小兒也非常多見,往往伴隨發高燒,而且有時候是幾天連著燒,扁桃體化膿是屬於細菌感染,沒有抗生素幾乎是極難治癒,一樣得選西醫。

    還有特殊感染性疾病,比如說支原體感染、衣原體感染性眼炎,肺炎,不使用經過培養的,敏感的抗生素來治療幾乎是不可能治癒。

    還有一些先天性的缺陷,比如說小孩腹股溝疝氣、心臟室間隔、房間隔缺損,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等,更是隻有西醫能透過手術治療治癒。不會有人說吃中藥能夠治癒疝氣吧!

  • 17 # 心平若水1

    主張看中醫!我兒子直到長大,基本都看中醫。兒童基本上的病是,感冒喉痛引發燒,看西醫用錢多,要吊抗生素對身體副作用很大。中醫有很多中成藥可看家,如 保嬰丹 紫雪丹 七釐散等。本人建議:少用抗生素。

  • 18 # 丹讀

    寶寶生病必須看西醫!別拿寶寶的健康開玩笑!

    中醫的望聞問切還問題不大,但所有的中藥都不要給寶寶吃,所有的針灸、艾灸、拔罐這種手段都不要給寶寶用!

    劃重點,重複一遍:所有的中藥都不要給寶寶吃,所有的針灸、艾灸、拔罐這種手段都不要給寶寶用!

    中藥不是沒有毒副作用,而是毒副作用不明。中藥裡可能會一兩種成分對某些疾病有一些幫助,但更可能會有一兩百種成分,對人體的影響未知。

    所有的藥物,最後要麼透過肝臟代謝、要麼透過腎臟代謝,成年人也許還好(其實也會累積傷害)、但嬰幼兒的肝臟、腎臟功能都沒有發育完全,非常嬌嫩,很容易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這麼說吧!對於六個月以下的寶寶,過量的食鹽都會成為毒藥,寶寶腎衰竭的例子很多,自己去查。

    這也是為什麼大醫院的醫生對於嬰幼兒用藥都非常謹慎的原因。

    中藥能讓人感覺好轉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安慰劑效應。

    但是,安慰劑效應對不懂事的寶寶完全不!存!在!

    而象針灸、艾灸甚至拔火罐這種,也不是寶寶嬌嫩的身體能夠承受的。

    寶寶拔火罐造成面板大面積潰爛的很多,不相信的同樣自己去查。

    所以,寶寶生病務必去看西醫,這絕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 19 # 摘葉飛花

    根據我的生活經驗,認為中醫,西醫都合適。關鍵是要對症下藥。

    我小的時候生在農村,環境比較艱苦。患有傷寒,春秋季多發,會出現低熱反覆發作的現象。西醫根本治癒不了,好了又犯。

    那時我們村有一個老中醫,他幫我把脈,看我的眼皮,看我的舌苔。給我開了中藥,三天要下去病症全消。那個老中醫當年過80歲,每天時不時的還要吸氧。

    我還有慢性的支氣管炎,吃的是川蛇膽川貝口服液,外加蜂蜜保養,去的病根兒。

    小時候曾經發過高燒,0.2元一支的慶大黴素,是迅速有效的退燒藥。就是注射的時候非常非常痛,至今都怕打針。

    因此,在治病用藥的問題上,西醫和中醫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病症對症下藥。

  • 20 # 中醫研習社

    我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工作於你們認為的三甲大醫院,搞過西醫,搞過中醫。目前一直致力提倡推廣中醫育兒。當然,不排斥現代醫學。我們提倡中醫育兒,反對過度治療。單獨的去評價哪個好,哪個壞並不準確。如果,你反對中醫中藥無用論,其實本身就很可笑,因為感冒顆粒,雙黃連,四磨湯,附子理中丸等等。這些藥,都是建立在中醫理論基礎上。我一般不願與這些人爭論。你覺得中醫不好,你和你家人不吃中藥就行了。然而,你根本做不到。一邊享受著中醫,一邊罵著中醫很是可笑。而現代醫學藥學的發展,也是給社會帶來很大的好處。但同時,西藥的壞處也顯而易見。總結一下就是,各有優勢。西醫簡單直接,中醫晦澀難懂。西醫講物質,中醫說功能。比如,肺炎,西醫說有細菌有痰,我要殺菌,化痰病就好了。而中醫說,這是肺氣不宣,津液不能佈散,才積在肺裡生痰,我宣散肺氣,痰,咳嗽就沒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苗裡的三葉草如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