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阿宇vlog
-
2 # 一件衣服x
首先所有的事情都有雙面性。我們要從父母和孩子這兩個角度來看待這個關心與忽略的問題。
站在父母的角度,每個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擔心孩子吃不好喝不好,有沒有磕到有沒有生病。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在父母看來都是為了孩子好。
而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無時無刻不被父母關心著。他的生活的思想失去了自己的獨立性。孩子在父母的過分關心下,養成了對父母的依賴。孩子到了青春期,再在這種過分關心的狀態下大機率會產生逆反心理。
我們看一看關心本身的問題,有些表面上的關心行為背後還隱藏依賴或控制。比如外婆細心的照料孫子,替代孫子完成了很多應該由他自己來完成的事情,比如幫他穿衣穿鞋,幫他整理書包,不斷地提醒他別忘了這個那個。我們不免會有這種這種過度照顧的行為的危害在於剝奪了孩子的自我勝任感,進入學齡期之後孩子會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幹,因為以往這些事情都是外婆替他做的。這樣的孩子容易在同伴競爭中落後而產生自卑感,難以適應社會要求。
-
3 # 醉詩文—牧謠
非常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過於關心孩子會不會出現忽視孩子感受的情況?但我不認為關心存在過度這個問題。先是長輩社會乃至國家對下一代成長的一種愛的表現。做任何事情,只要為這個孩子的發展生活有益,就不能算作是過度。那麼,會不會出現忽視孩子感受的這種情況呢?是會的。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急功近利呀,矯枉過正呀!這是在操作層面的,就我們教育手段不夠科學,教育者的心態不夠穩定往往導致教育效果不好,甚至是招致孩子的逆反。天下的爸爸媽媽不要擔心自己對孩子的關愛有過於的行為。但是前提一定要弄清楚這樣做是正確的,既要起到教育的效果,又儘量的避免副作用的產生。有的家長他採用了一種和平的理性的商量式的口吻和孩子交流。看起來冷冰冰的,你能說家長不關心嗎?有的家長呢,採取一些疾風驟雨式的教育,幾乎是全天候的監控看起來對孩子熱情備至,可是這樣真的是。合適的嗎?大家心裡都很清楚。當然了,沒有任何一種教育方式能夠把所有的孩子都合理的管控起來,因為人是複雜的。如果一套理念能夠把所有的孩子教育好那人的多姿多彩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也不要太糾結於自己的方式方法,只要它是恰當的合理的,不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就可以去嘗試嘗試的過程中再慢慢改進。
-
4 # 倆寶鬧心記
過度的關心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壓力,讓孩子自我缺乏安全感。
給孩子一片自我的天空,父母會得到更加廣闊的天地。
-
5 # 志在育兒
適當的放手才是最好的愛,育兒需有方,愛也要有度。
問這個問題的時候,證明你已經開始反思,你的關心,你的愛,到位了嗎?是不是太過了,孩子真的需要嗎?
你以為你愛孩子,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卻接收不到。怎樣愛孩子才恰到好處呢?
一、讓孩子學會感恩。
獨生子女性格上最容易出現的一點是,過於自我,“唯我獨尊”。現在,這種性格在孩子身上普遍存在。
這是家庭溺愛的結果。因為現在的孩子都很值錢,家裡的長輩都捨不得打罵,事事順著孩子,就養成了孩子自我的性格。我們的愛,我們的謙讓,給了孩子一種訊號:“所有的資源都是我自己的,每一樣東西我都有優先權。”
這個點我深有體會。我大女兒在我二胎之前,享受的就是這種待遇,水果切了之後最好的部分是給孩子吃的,孩子嘛,總該吃最有營養的;蛋糕打開了,孩子先吃,挑最好最漂亮的,瞧,孩子吃得多開心!好吃的菜放在女兒的面前,爸爸都不敢夾一口,生怕孩子不夠吃。
這些細節看起來沒什麼,慢慢地累積,我發現,孩子會忽然因為沒得到一塊餅乾而生氣,會因為大人的一句拒絕而哭泣,因為,你今天沒順著她了。
愛孩子,給她最好的,沒毛病。但是愛她,更要教會她,愛也是相互的,在接受的同時也要學會付出。心懷感恩,才可以得到更多的愛。
二、愛孩子,就讓孩子學會獨立。事事為孩子做主,孩子就會缺乏自信,缺乏主觀能動性。
爺爺奶奶帶的孩子最容易出現的情況是,書包太重了,爺爺幫你背;孩子吃飯不好好吃,長不大的,來,奶奶喂。媽媽在邊上吼:"讓孩子自己來!"
我們一起看著短片,在欣賞山河風光的時候,我問女兒,想要出去旅遊,要準備什麼呀?
女兒撓撓頭,說,“衣服、食物、水壺、錢、相機,還有,努力學習!”
每次我們出行,即使是到樓下轉轉,我都會給女兒準備一個小包包,讓她自己準備東西,自己打理頭髮(挑選自己喜歡的皮筋和髮夾),自己挑選出門的鞋子。女兒做主的地方多了,慢慢有了小大人的風範,還會主動幫我看好妹妹。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輕鬆了,孩子也從中獲得自信。
你只需在邊上提醒,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有充分的準備,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自己能做的事情。
三、尊重孩子的意見。我們經常會因為孩子不聽話生氣,著急。有時候,我們該靜下心來,瞭解下,孩子需要什麼,孩子在想什麼,孩子希望怎麼樣。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會獨立思考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人生道路,我們能做的只是陪伴,多給孩子選擇和嘗試的機會,而不是把控孩子,為孩子做主。
媽媽總是對我說,爸爸媽媽最愛我,
我卻總是不明白,愛是什麼,
爸爸總是對我說,爸爸媽媽最愛我,
我卻總是搞不懂愛是什麼,愛我你就陪陪我
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誇誇我
愛我你就抱抱我,愛我你就陪陪我
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誇誇我
……
就像這首兒歌唱的,家長的愛到底是什麼?孩子到底懂不懂,到底需不需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耐心和孩子溝通,不要端著家長的架子,一副我為了你好,你就該這麼做的樣子,和孩子建立平等的親子關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迷茫過,也警醒過,家長們,總結經驗,努力前行吧!
-
6 # 影片英語60秒
我是二寶奶爸,在這裡吐槽一下,如下的文章希望孩子他媽看到!
父母雲的觀點是讓孩子學會自己長大!我所理解的過度關心,必然會忽視孩子成長中的感受,表現在:
過於擔責好孩子必須有擔當!本來是孩子自己的責任,父母應該教育孩子自己承擔責任,面對錯誤和困難,而不是替他們去解決。
嘮叨過頭但是不停地嘮叨也可能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很煩,產生逆反心理。對孩子的這種過分的擔心會讓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企圖掃平一切坑避免孩子發生任何錯誤,是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關心,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小時候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更加受不了外界的打擊,更容易向困難低頭。不掉進坑,孩子永遠不知道有坑!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需求,有對世界發出的聲音,發出聲音需要他們自己去思考,去迴應;父母的過度干預恰恰是阻止了這種反射和回聲,它的負面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智慧的父母請一定要給孩子喘息的時間!用一句經典的話,loveme,release me!愛我,適當的放手!
我是父母雲,二寶奶爸,教師一枚,專注輸出兩種乾貨,親子育兒+個人成長!
-
7 # 鐵路講師小白
是呀!我們當父母的深有體會,看不慣現在的孩子的懶散、貪玩、攀比,但回過頭來看,我們小時候也有過這些吧,那時父母管我們,我們也不舒服,現在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也要換位思考,考慮考慮孩子的感受,和他們做朋友吧!
-
8 # 小雯小雯要暴富
是的,過分關心過分操心,有時候就會產生一種控制慾。當這種控制慾產生,你就相當於是監獄長。你的孩子就相當於是犯人,你覺得犯人會喜歡監獄長嗎?
-
9 # 胖哥老崔
在現代家庭中,孩子往往被當做了家庭的重心,家庭中的所有人都把關注投射到他的身上,都擔心自己沒有盡到一個長輩對孩子愛的責任。於是,常常造成孩子無所適從,出現非常典型的關注焦慮。
的確,把一個家庭的快樂放在一個孩子的身上,這太沉重了,很多孩子因此產生了問題。 實際上,當我們關注孩子的時候,很容易對他們產生一個“表演預期”,這等於在暗示孩子:“你應該有所作為”。所以,有一些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表演行為”, 當然,隨著他的年紀長大,隨著他接受的否定和批評增多,他可能不再有這些表演行為,但卻可能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對一切漠然。這要求我們及早對孩子有一個正確的引導,用智慧的方法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
關注焦慮是指由於養育者或者旁觀者的過度關注,使孩子們或表演者處於一種不自然的表現, 由於家長的過度關注,孩子本該在他年紀裡應該有的快樂喪失了,從而忽視了孩子的真正感受,作為家長的你不應該剝奪孩子的成長感受和成長快樂!不能剝奪孩子對成長過程的自我認知!你說對嗎?
回覆列表
一、共情:在孩子學習壓力特別大的情況下,好多家長都遇到了你現在遇到的這個問題,孩子認為是在幫父母學,這讓人很焦慮,我非常理解。
二、具體化:在哪些情況下孩子就特別容易有這樣的想法出現呢?你可以具體講講嗎?
三、探討原因,並具體分析:
a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可以回憶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不喜歡學習了,找到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小升初沒過度好?或者是不喜歡某科老師?等等。
解決:找到原因,對症下藥。重新發掘孩子對學習的主動性。
b家長對學習成績太過關心,勝過關心孩子。
解決:多關心孩子的心智發展,而不是一味地盯著孩子的成績。和諧的親子關係才是第一位。多安排一些家庭時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c孩子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
解決:根據孩子的天賦及愛好,讓孩子自己設定未來的目標。然後協助孩子制定達成目標的路徑及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