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馬雲在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時的講話:“我希望在座的阿里人,未來30年,每年至少向社會輸出1000名十年以上的阿里人”
6
回覆列表
  • 1 # 美食博物

    馬雲曾在阿里巴巴二十週年時提到了未來的一個暢想:「30年以後,我們希望每年向社會推薦輸出至少1000名10年以上的阿里人,他們應該參與到社會的建設。」

    近日,有網友重新翻出這句話並認為這是馬雲換一種說法形容公司「裁員」,對此阿里巴巴官方迴應稱:

    【馬雲首次迴應“每年輸出千名10年以上阿里人”言論】 今天上午,馬雲在重回課堂現場發言講到教育本質的問題時,正好說到,數字經濟時代的教育要更有個性,培養每個人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以這些流言為例,他表示,“如果你沒有獨特思考能力,你就會覺得這句話對的。”

  • 2 # 胡茂克

    馬雲疑是對“裁員”的體面說法。要是真的這樣的話,能把裁員說得這麼清新脫俗的,也只有他了,在眾多優秀企業家中,他最擅長演講,能說會道。

    今年關於裁員,不同的公司各有各的說法。

    華為:員工不能太安逸

    騰訊:結構性最佳化

    百度:鼓勵狼性

    京東:淘汰掉因不能拼搏的員工

    ……

    2019 年,包括網易在內的巨頭們,都在透過一系列業務調整,切斷一些業務鏈、適時融資,整頓裝備。

  • 3 # 黑馬科技匯

    最近有人在社交網站上面發表了一則馬雲的言論,具體內容就是馬雲說,以後每年都要向社會輸出1000名在阿里巴巴工作超過十年以上的人才。乍一看,”在阿里巴巴工作十年“、“人才”、“向社會輸出”,這些表述似乎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特別有社會責任感的好老闆。但是仔細一想,這不就是變相裁員嗎?把裁員說得這麼好聽,是馬雲情商高還是虛偽?

    其實除了馬雲以外,有不少知名的企業近些年都在進行裁員,只是馬雲的說法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來看一下其他的公司在面對裁員的時候都是怎麼說的。

    華為在打算裁員的時候,說法比較直接,他們說放棄平庸的員工。也就是說資質平庸的員工,在華為的前景堪憂,很可能在裁員的時候就會優先被辭退。

    百度公司在計劃裁員的時候,對員工說要鼓勵狼性,淘汰小資。這也就是說員工擁有狼性,對自己有要求,對待自己的績效有著狼性的追求,這樣的員工才是公司需要的。如果員工對待工作沒有積極性,只是想要過小資的生活,那麼想要混日子的員工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騰訊公司裁員的時候說,公司需要做結構化最佳化。也就是說公司為了精簡人手,保留更加有實力和能力的員工,需要把一些能力不足的員工進行最佳化。所以底層員工就會感到很大的危機。

    劉強東的京東公司在裁員的時候就說,需要淘汰一些因為自身原因而不能努力拼搏的員工。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是在抱怨一些員工不夠努力,員工聽到這樣的話肯定會很不開心,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得到認可。既然被裁員還要被詆譭,從這個就可以看出來劉強東和馬雲的差別。

    訊飛公司裁員的時候說,提前吃飯的員工需要被最佳化,被最佳化肯定就是被裁員的美化後的說法。而提前吃飯就說明了員工怠工,還會讓員工認為吃飯都變成了一件錯事情。導致員工都不敢按時吃飯,可能每次都要延遲一點再去吃飯。

    蔚來公司在裁員的時候說,公司內部需要區域性最佳化,因此來提高運營效率。其實言外之意就是公司內部有一些員工是沒有作用的,工作沒有效率,只是白拿工資,對公司是沒有貢獻的,消極怠工。

    縱觀上面幾個公司在面對裁員時候的說辭,就可以看出來這些公司對待員工的態度,也可以看出這些公司老總的情商。就拿大家比較熟悉的劉強東跟馬雲相比,很顯然馬雲的說辭不僅讓大眾覺得裁員也是正常的,但是同時又認可了員工,馬雲可以說情商相當高。

    而劉強東所說的話只會詆譭員工,感覺是一個說員工壞話的老闆,而且也不會自己承擔責任,出了問題就怪員工,讓員工不容易接受。

    由此看來,雖然馬雲也要裁員,但是不得不承認馬雲的情商確實很高。要把裁員說得這麼好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筆者認為,馬雲關於裁員的說辭並不是虛偽,反而就是情商高的表現。對此,你怎麼看呢?

  • 4 # 慕容吃菜

    社會應該達成這種共識,人才也應該激流勇退,馬雲自己已經做到了,也起到了帶頭作用。十年阿里老員工,已經實現財富自由,能力上能勝任一鄉之長,或者以上。

    回到鄉下,就是烏雞變鳳凰,人中龍鳳,利用自己在阿里的人脈,帶領鄉親們利用網際網路致富,發揮自己最大的餘業,為社會創造最大的財富,真正做到先富起來的人帶領後來人致富。

    總體來說,我支援馬雲,大局觀念非常重要。

  • 5 #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馬雲不是做慈善起家的,他靠經營和追求效益起家

    在某一特定崗位上沒有能力創造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工作效益等種種正向效益的人,就會成為別人或單位等各種社會小單元的負累。從各個小單位或個人或私企老闆的角度出發,他們老闆每天醒過來都有賺更多錢的責任,否則,他們也難以為繼,萬一他們破產或倒閉,世界上也沒哪個人有義務包養著他們過一輩子。這是社會很無情的現實。對所有人都一樣,無一例外。

    所以,真正從這些表面很光鮮的所謂私企、民企大老闆內心來說,他們不想養著那些養尊處優又再也沒有多少創造效益能力的人,這是理所當然的,也是不少人認為的人之常情。所謂的首富馬雲也不例外。但法律不允許這種對員工這樣用過其黃金年華的努力而超負荷付出之後就不想負責任一扔置之的做法。

    但如果是一些不是面向市場經營和管理的一線的人員,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又面臨更新換代的考驗,他們無論從體力成腦力均已衰退,他們已沒有更多的選擇,將他們面向社會大量輸出,這是不是包裝得很堂皇的藉口?誰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任何人靠別人都靠不住,就算是馬雲也一樣靠不住

    事實上,真正有能力而又創造很多價值和效益的員工,哪個老闆願意放?沒有能力而又沒能創造多少效益的員工,哪個老闆不想處理掉?

    天下誰也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人靠別人是靠不住的。就算靠馬雲也靠不住!任何人都得靠自己,都得靠自己練就真本事!暫時沒有,就得努力學!加緊學!或者從頭再學!

  • 6 # 肇俊武

    如何看待?馬雲已經迴應了,如果認為這是"裁員″的另一種說,就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阿里巴巴也已經迴應:是“歪曲″,感到了意外。

    馬雲臨退休前,在阿里巴巴二十週年慶時提及:"30年以後,我們希望每年向社會推薦輸出至少1000名10年以上的阿里人,他們應該參與到社會的建設″。

    這是原話,到底是什麼意思?肯定不是裁員的另一種說法。

    1 時間:30年以後

    不是當前,也不是後幾年。當前就有裁員,後幾年也會有,也就是說這明明不是特指裁員。

    而且,還是可能會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的事。

    2 性質:希望而已

    這是馬雲的希望,或者叫建議,恰恰符合馬雲即將有的新身份——退休。

    3 頻率:每年一次

    想想吧,哪裡會有等到30年以後再實行每年裁員的事。

    4 方式:推薦輸出

    哪裡會有對要裁掉的人員進行對外"推薦″的奇葩事!哪裡會有專門對外"輸出″裁掉的人員這樣的好事!

    第一道程式一定是考核,第二道則是遴選,然後才會有推薦,推薦成功了才會有輸出的完成。

    5 數量:尚不確定

    "至少1000名",也許多於1000,也許少於,馬雲說得不肯定。馬上要退休了,暢想一番、建議一下,馬雲也用不著、還不適宜給出個確切的數字。

    即便給的數字是確切的,馬雲無論如何也不會給出一個每年裁員多少的意見或者建議。馬雲沒有那麼低階。

    6 標準:十年以上

    在阿里巴巴一類管理和培養規範化、體系化的現代大型企業中,工作十年不被裁掉的員工一定是優秀的,全面優秀,而僅僅推薦輸出1000名左右,那就一定是優中選優了。

    如馬雲在迴應中所說,經過阿里巴巴的嚴格訓練,這些人對數字經濟、執行力、管理、文化的理解已經超越了很多其它公司,是寶貝。

    如阿里巴巴在迴應中所說,這樣的人很寶貴,是坐在年會內場前排的人。

    是啊,按常理說,推薦輸出不能選劣等的,也不能選中等的,不選送最拔尖的,也應該是優等的。

    馬雲在迴應中講到了,在阿里巴巴熬上3年就是非常難的。

    7 任務:社會建設

    馬雲在迴應中具體回答了,是送到社會上的政府部門、大學以及其它地方。

    馬雲在迴應中還說了,生存能力是十年以上阿里人不太在乎和關注的。

    本文結束語:

    對馬雲說的這個話無需怎麼思考,獨自就能準確理解,因為本就通俗易懂、本就直截了當。

    他人進行解讀,按常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拐到裁員這個事上去。拐到了,倒是令人費解!

  • 7 # 產品經理MICH

    保持團隊年輕化,真的是企業基業長青的必要條件,因為人在不同的年紀就會有不同的需求,年輕時喜歡拼搏,然後會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大多數人還是迴歸家庭,人性使然。雖然這很殘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蘭特是上賽季總決賽MVP,為啥領戒指時被安排在倒數第五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