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F書香育兒
-
2 # 摩羯藥師
“寶寶,媽媽幫你穿吧。”“我不!”“寶寶,吃飯吧。”“我不!”“寶寶,喝水吧。”“我不!”一大早,媽媽跟兩歲寶寶的對話就這樣開始了,以前乖巧、溫順的孩子現在簡直就成了一個“不不不”先生。
●進入第一反抗期這時,寶寶開始了心理學上所的“第一反抗期”。與一歲多的時候相比,此時的寶寶自我意識增強,各方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他們開始表現出獨立的願望,急於表現“我能行,我長大了”。他們的反抗行為多數情況下都是在力圖表明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是這一時期十分正常的表現。對於寶寶的此類反抗行為,爸爸媽媽最重要的是既要注意滿足寶寶獨立的需要,又要給予足夠的愛與保護。
1、首先大人不能總是在孩子面前說“不”,大人總是對孩子說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我們有什麼權利要求孩子做到不說呢。
2、給孩子點緩衝時間,比如我就經常會跟孩子說,我們在可以玩10分鐘哦,或者你數到10我們結束哈。
3、用更加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來吸引他,比如如果我們表現好的話,媽媽等會會允許你玩一會灑水壺,或者晚上爸爸帶你去游泳。
4、有個辦法我覺得非常有效哦,我們屢試不爽,就是當孩子有某些壞習慣你經常提醒他都不肯改,而且跟沒聽見似的,這時和孩子他爸或者奶奶假裝聊別人家的孩子,舉個例子:我讓寶貝洗手,他說不洗,任憑我怎麼要求都沒用,跟沒聽見似的,這時我會對孩他爸說,爸爸,你們今天同事家的寶寶去醫院打針了吧?他爸就會附和:“恩,屁股都被打腫了,我說:“為什麼呢?他爸說:“因為他不好好洗手,毛毛蟲吃下肚子了,然後他就肚子疼了,只好去醫院了。”我說:“怪不得呢。我們在說的時候其實寶貝一直在聽,這時候孩子就會看著我們說,不洗手是不好的習慣,然後我就說:“寶貝,那我們來洗手吧,他就乖乖的來洗手了。
所以爸媽要調整心態,以平常心對待,因為那個什麼都跟著大人、全部都聽爸媽的小寶寶,開始有了自己的意見,會堅持自己來,也會用“不要”或大哭大鬧來拒絕爸媽的指揮。如果這個時候,爸媽覺得孩子叛逆了或是不聽話了,那只是爸媽以自我為中心的角度來看待。孩子聽話、任何事都順著爸媽,當然會讓爸媽帶起小孩來比較輕鬆與方便。不過以長遠的角度來看,你會希望你的孩子長大後是很有主見呢?還是凡事都是聽他人的指揮呢?我想答案應該是前者吧。不要等到孩子更大了以後,爸媽卻用依賴、懶惰、沒主見去評斷孩子。其實,這或許有可能是爸媽自己造成的喔。所以,爸媽的心態一定要改變,“爸媽要當個協助者來引導孩子,而不是當監督者來判斷對與錯”。
-
3 # 超媽育兒大全
有家長在網上反應,平時跟妻子工作比較忙,有的時候甚至長期在外地工作。
孩子主要是外公外婆帶大的,平時老人也沒有過度寵愛。
現在脾氣非常壞,不聽話而且說不得打不得,甚至用自殘行為來反抗。
夫妻兩個人已經想盡各種辦法,現在沒招了,但是去了幼兒園後老師說她非常乖。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在外很乖,家裡卻是“小霸王”。
1原因:親子關係不完整隔代養育
孩子霸道和隔代養育有很大關係,因為慈愛的祖輩會比父母不自覺的更加縱容孩子。
而父母與祖輩教育觀念不一致,會引起孩子對正確、錯誤的概念混餚。
親子關係不完整,孩子就長期處在不安和焦慮的狀態中。
孩子透過各種霸道的行為來發洩這種狀態,並引起父母的注意。
孩子的心理發展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從“自我中心”到“去自我中心”的心理歷程。
孩子在2歲之後,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懂的區分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別人的;
別人的我可以拿,但我的決不允許別人碰,因此在幼兒時期難免有霸道行為,特別是3-6歲階段,霸道行為尤其嚴重。
孩子是否是真的乖巧
另外孩子在外很乖巧聽話,您要考慮孩子是真的乖?
還是因為缺泛安全感而產生的一種壓抑自己的狀態呢?
2奇媽支招扔掉手機,多陪孩子
父母要儘量調整一下自己的工作狀態,有固定的時間陪伴孩子。
一定和孩子在一起時“扔掉”手機電腦,全身心的陪著孩子。
當孩子出現霸道行為
父母即使內心波濤洶湧也不要表現出來,而是冷靜。
不論孩子聽不聽,都要給孩子講清楚道理,溫柔地陪在他身邊。
如果孩子冷靜下來就輕輕的抱抱他,例如說“爸爸媽媽很愛你,你現在心情好些了嗎?”
學會觀察孩子的心理狀態
和孩子在外邊玩時觀察他的那種乖巧聽話是一種輕鬆的狀態還是壓抑的狀態。
如果是壓抑的狀態,父母就要多引導。
例如“寶寶,你喜歡玩什麼爸爸可以陪你去,你想說什麼就跟老師說”等等。
最重要的還是陪伴,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沒有經常陪伴孩子的話。
孩子的世界裡就沒有“爸爸”“媽媽”這幾個詞,對於他們來說,你完全就是一個陌生人。
一個陌生人的話,孩子自然就不會聽。
珍惜每一個你能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因為等孩子長大後,分離的時間會越來越多。
-
4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姜瑩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社工師、中科院心理所婚姻家庭專業研究生、INHMA國際認證催眠師、華人民大學社工系實習督導;具有紮實的心理學功底和較豐富的心理諮詢經驗。整合精神分析、敘事、催眠、繪畫、沙盤等流派技術,諮詢範圍涉及青少年升學壓力管理、婚戀家庭、創傷療愈、職場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等領域,諮詢風格溫和抱持而有力量。多次自主開發課程,為學校、企事業單位、社群普及心理學知識和方法,被譽為震撼心靈的課程。
孩子不聽話,大部分是家長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
一般來說孩子不聽話,有這樣幾種情況
1、孩子沒有聽懂家長的話
受年齡限制,孩子的認知能力達不到成人水平,所以對家長囑咐的要求無法充分理解,或者因沒有自身體會,重視不夠,到時就忘了。因此在處事時,仍按照自身的體驗去行動,產生了孩子不聽話的表現。家長若不能理解孩子的認知有限性,可能會對孩子非常急躁,“我都對你說過,你怎麼還是不聽話?”
2、孩子自己有主見,家長想幹涉。
即使是兩三歲的孩子,也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穿哪件衣服,如何玩玩具,都可能有自己的主見,如果家長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也可能會不聽話。這種情況下家長要更加包容孩子,允許他有自己的想法,在不會造成傷害的情況下,給孩子選擇的權力,不要硬要求孩子按自己的來。
3.孩子逆反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有幾個逆反階段,包括兩三歲左右,六七歲左右,以及青春期。在逆反期,可能以前很聽話的孩子,忽然會專門跟父母對著幹,變得不聽話。
逆反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建立獨立感的嘗試,他們以此把父母推開,根據自己的判斷來生活,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對於逆反的孩子,家長要理解孩子所處心理狀態,理解這是正常現象,鼓勵孩子的獨立選擇,多和孩子溝通和引導,不要強加命令。
總之,孩子不聽話,背後可能有各種原因,家長要分析具體原因,採取開放包容的心態與孩子平等交流,保護好孩子的獨立嘗試的積極性,同時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多用一些心,引導孩子順利成長。
回覆列表
孩子不聽話真讓人頭疼,但是解決起來卻也不難。
小“魔王”們轉起性來其實也很快,只要用對招,我的總結有以下幾點:
1、聽其訴說。一定要聽,這是最快知道和了解孩子們不聽話的原因。孩子慢慢在長大,他有自己的主見,他不想聽話,有時是表現反抗,比如父母說話不算數,他以不聽話的方式反抗;父母的安排不合心意,他要反抗;父母做的飯菜不好吃卻被逼著吃,要反抗;等等,這點想請父母們先了解原因,然後換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感受一下,應該就能知道怎麼解決了。
2、說話有術。比如孩子挑食,不愛吃西紅柿,我會對女孩說:吃了西紅柿會長漂亮;對男孩子說:吃了西紅柿會變強壯。意思就是看她想怎樣,會撿個她聽得懂的詞去說,而不說西紅柿有豐富的維生素等原因,這個原因等她大了,能理解的時候說比較好。
3、規矩要早。無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孩子一定也要講規矩,從小就要開始,不然等孩子大了養成了習慣再講規矩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