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依米的一米陽光

    在育兒過程中,我也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很多育兒理念都在提醒爸爸媽媽對於有情緒中的孩子應該先共情、同理。那個時候我就很困惑,如何共情?如何去同理?

    如果我自己都沒有同理心,我又如何教育孩子要有同理心呢?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8個字:換位思考、以身作則。

    第一:換位思考

    所謂同理心,就是感受他人的感受。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評價他人,而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他人。

    其實每個人做每件事的出發點,肯定是好的,只是方法的對錯而已。因此,我們可以帶領孩子去試圖嘗試從自己的角度、他人的角度等多角度去分析一件生活所見的事情。

    比如,前一陣有一位媽媽因為沒錢給孩子買吃的,在超市偷了雞腿被抓住了,我們就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思考這件事,從媽媽的角度、超市管理員的角度、警察的角度、孩子的角度等等各個角度來看這個事情,我想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還可以引導孩子正確的三觀。

    第二:以身作則

    很多時候,家長的身教勝過千言萬語的言傳。家長能不能同情他人、能不能與人為善都能透過生活的細微處表現出來。孩子會做他們觀察到的事情,而不是他們聽過的所謂的大道理。

    我是依米,陪娃成長的喜歡學習喜歡探索的職場媽媽。育兒,有你更精彩。

  • 2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同理心,大意就是換位思考的能力。如果父母能夠以身作則,並能用同樣的姿態對待你的父母和周圍的人,那麼,你的孩子長大後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以同樣的方式和態度對待你,這是一樣的道理,都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家庭和學校環境非常重要,當然,整個社會的輿論導向和教育氛圍也非常關鍵,宣傳的內容也會讓孩子耳濡目染,並內化為自己的一種習慣,進而形成自己的個性。

  • 3 # 優愛諮詢

    對自己的情緒越開放,越有同理心。同理心的基礎是自我意識,那些意識不到自己情緒、不知道自己感受的人對他人的情緒也一無所知。

    我們經常發現,當你和一些人傾訴煩惱的時候,有的人會給你相應的迴應,再差勁的也會說一些聽不懂的安慰。但是當你發現有些人完全沒有任何反應,沒有關心,或者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教訓,那麼這個人很可能就是不具有同理心的人。

    同理心是一種瞭解他人感受的能力,無論是在工作、人際、戀愛、教育子女等等,任何領域都離不開同理心。一個沒有同理心的人是非常可怕的,比如精神病罪犯、強姦犯和戀童犯身上都看不到同理心,甚至和他們完全無法溝通。

    因為其實人的情緒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的真的很少,情緒更多的是透過聲調、姿勢、面部表情、人際距離等等非語言形式傳達出來的,又有研究表明90%及以上的資訊都是非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的。

    那我相信這時候有些人已經開始慌張了,因為自己幾乎從來沒有注意過這些非言語的資訊。

    而我還要告訴你,如果一個人的言語資訊和非言語資訊出現了想反的表現,那麼他的語言是不可信的,因為語言是理性腦在控制,而非言語的肢體等資訊是由情緒腦控制的。所以當他們出現矛盾的時候,往往是理性腦對你撒了謊。

    如果你都是還在驕傲自己的邏輯思維,認為自己不會被騙的話,聽到這應該開始懷疑人生了吧。

    尤其是男性,他們更多的只是聽對方的邏輯語言,不僅不瞭解對方的情緒,對自己的感受也不清晰。曾經我告訴一個男生:“你生氣了,你的動作表示出了你在生氣。”但是他給我的反饋是:“我沒有生氣,我幾乎不生氣,沒有什麼事能讓我生氣。”語言中的抵抗,還有對自己情緒穩定的驕傲,因為他們把沒有情緒波動誤認為是高情商的表現,所以經常忽略自己真實感受,甚至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感受。

    由於生理結構的問題,的確女人的同理心比男性更強,並且他們還擁有自動學習同理心的天賦,所以這對於維持親密關係、促進愛情生活有很大的好處。所以曾有人說:“一段感情裡,如果女人想結束了,那麼這段感情就真的完了。”其實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女人處理感情的能力強於男性,而男性由於無法理解女人的感受,如果女人不滿了,男人沒有這種能力維持情感生活和獨自挽回對方。

    所以男人自認為沒有漏洞的謊言,女人卻能一眼看穿,只是有的女生選擇秋後算賬,所以那些男生們還開心的認為自己可以瞞天過海。

    不過如果你缺乏同理心也不用怪自己,這其實和幼年時期的親子互動有很大的關係。

    你也許會發現,孩子們從小就會看到別人哭、自己也哭,其實這就是同理心一開始的萌芽,他們一開始也許還沒有感受到哭的小孩痛苦的感受,但是當他們模仿對方哭、笑的時候,共同的感受就出來了。

    而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他的母親,如果媽媽在孩子笑的時候、哭的時候、鬧的時候都有迴應,那麼他們就知道自己的情緒被人理解了,也知道怎麼表達情緒對方才會做出令自己滿意的迴應。

    但是如果媽媽是一個總是冷漠或者抑鬱的媽媽,那麼孩子無論哭笑,媽媽都沒有心情做出與之相適應的表情和行為,而是依然抑鬱、煩躁的表情。那麼孩子就知道自己的任何情緒都引不起別人的反應,也就是說自己的情緒不重要,別人根本不在乎。那麼漸漸的他們也喪失了感知自己情緒,以及如何正確表達情緒的能力。

    還有的家長不僅無法感知自己孩子的情緒,還對孩子的哭鬧十分反感。所以當孩子鬧的時候就把它們丟在一旁不管,或者粗暴兇狠的罵孩子。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很善於感知他人的感受,知道怎麼做個乖孩子、少惹別人生氣。但是卻很容易情緒緊張、喜怒無常。

    說白了就是有樣學樣。所以如果從小遭受了長期的情緒忽略,那麼這個人長大了同理心是非常差的;而那些總是遭到情緒虐待的孩子,由於創傷後導致對人的懷疑和戒備、以及高度的警覺,他們反而非常善於感知他人,但是由於總是擔心別人會威脅到自己,所以這種警覺反而或過度反應,嚴重的還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這便是一個人同理心好壞的由來。

    說那麼多就是為了幫你找到原因後,能夠透過學習新的互動方式重新建立其同理心,控制自己錯誤、粗暴地表達方式。

    還有任何情感疑問可以關注公。 號:電影戀愛學

  • 4 # 愛妞小格

    任何陪孩子做的正面事情,都以物件為主體給孩子講 如果你是他,同樣的,當孩子遇到困惑消極時,應該以積極的人或事物做榜樣告訴她 如果她是你。。。

  • 5 # 曾敏敏老師

    同理心(Empathy)是從國外引進的一個概念,表示一種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並作出相應情緒反應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能力。

    孩子在很小的年級就產生了同理心,不管是爸爸媽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他們主動張開小小的手臂,以擁抱表示安慰,還是對父母情緒的變化察言觀色,從而小心控制自己的行為,或者給同伴的安慰等,這些都是同理心的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同理心不等同於同情心,同理心是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而不是可憐別人的遭遇。

    ①認識關於情緒的詞彙

    教會孩子認知關於“情緒”的詞彙,是學習同理心的第一步。

    比如,“媽媽今天回家忘記給寶寶買餅乾了,寶寶是不是很失望呀”,“公交車還不來,媽媽非常焦急”。

    ②一起閱讀、看電視

    在閱讀和電視的故事裡,給孩子們分析不同人物的心理狀態和情緒。

    當孩子跟別人發生爭執時,比如為了爭搶一個玩具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理解孩子的情緒和感受,讓孩子也理解別人的情緒和感受,換位思考,輪流玩兒。

    ④家長以身作則

    讓孩子看到家長的親子示範,是最好的同理心教育的方式了。因此,家長自身在各種情況中,應該做好榜樣。

    最後,再好的教育方法其實都不如父母親自的示範更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用你的行動給孩子做好榜樣吧。

  • 6 # 嘉媽育兒經

    所謂同理心就是設身處地去體會別人的感受,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情緒,感同身受地明白及體會身邊人的處境及心情,也就是說“善解人意”。

    同理心的種子早在嬰兒時期就萌芽,但同理心的培養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潛移默化而來。由於孩子的生活經驗與社會認知能力有限,從“覺察”需求、“同理”需求、展現同理“行動”到內化成為孩子能力的一部分,都需要大人一步步地不斷練習。

    1、描述感受,讓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孩子必須先能辨識自己的情緒感受,才有可能“將心比心”,進一步覺察、接納和同理別人的情緒感受。而這樣的能力必須在生活中反覆練習。

    2、實時迴應,讓孩子有被同理的感覺。當爸媽實時、適當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自然會感覺被重視,也會主動地去注意別人所來的需求訊號。

    3、以身作則,做孩子最佳同理心典範。再多的口頭訓誡,都不及爸媽以身示範同理行為來得有效。

    4、提供機會,讓孩子成為熱心小幫手。爸媽給孩子一個任務,他會很樂意當小幫手。在幫忙過程中,孩子會別人的需要,也會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給予最適當的協助。

    5、夥伴互動,學會觀察和關心他人需求。同理心的養成必須從人與人的互動開始,因此,可多帶孩子到公共場所玩耍,多與小朋友交往。

  • 7 #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什麼是同理心?先講個我自己經歷的小故事:

    3歲的小朋友嘟嘟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獨立上課。進教室的時候大哭不止。

    這時,已經獨立上了1個多月課的兜兜走到我的身邊說:“老師,哭不是好孩子,你看我都不哭!”

    我跟兜兜說:“嘟嘟太想他的爸爸媽媽了,所以才哭的。你去幫忙拿張紙巾,給他擦眼淚好嗎?”

    兜兜想了想,去拿了紙巾,回來坐在嘟嘟旁邊,還很體貼地拍拍嘟嘟。

    從那以後,再有小朋友哭,兜兜就趕緊去拿紙巾,回來安慰小朋友。

    她越來越擅長這件事,除了擦擦眼淚,再拍拍人家,還會對小朋友說:“你是不是很想媽媽?媽媽一會兒就來接你了,我媽媽就是這樣,我媽媽和你媽媽待在一起的。”

    即便是成年人,也不一定比兜兜更有同理心。

    同理心不是生來就會,而是爸爸媽媽和孩子日常的互動中,幫助孩子培養起來的。

    比如:有時候孩子一不滿足,就大哭大鬧;

    比如:孩子想要的東西立刻就要,一分鐘都等不了;

    比如:孩子一言不合就打了對面的小朋友一巴掌……

    這是因為孩子一開始,只能從自己的角度考慮。

    至於這樣會不會讓媽媽很生氣?讓對方難過?孩子暫時考慮不到。

    如果沒有家長的有意識地引導,2、3歲的小孩子是很難去考慮別人的感受。

    能夠想象別人如何感受,並作出合適的迴應,這是一個非常難的技能。

    能具備同理心,這意味著孩子:

    1、已經理解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

    2、理解別人可以和自己擁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

    3、對人的各種情感有認知:驚奇、憤怒、悲傷、失望……

    4、有良好的想象力,看到一個情景,能想象如果是自己處在這一刻,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5、能夠想象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做什麼反應,會讓對方好受一些,能安慰對方。

    孩子能具備同理心,爸爸媽媽和孩子間的溝通會更順暢,孩子也能更好的和別人交流、溝通。

    而良好的溝通,也能給孩子帶來更心滿意足的人際關係,讓孩子更容易獲得真正的幸福感。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培養孩子同理心?

    1、儘量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自己也保持平和的情緒。

    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爸爸媽媽接受和理解的。這有助於孩子學習理解他人。

    2、接納孩子的負面感受和情緒。

    有時候我們會脫口而出“不要怕”、“這有啥好哭的”?

    雖然爸爸媽媽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勇敢,卻否認了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認為自己難過、悲傷、害怕,是錯誤的。不敢承認自己的情緒,自然也不懂得接納和理解別人。

    不如承認孩子此時此刻,有這樣的情緒“有道理”:

    “你是不是覺得那隻狗狗很可怕?它是一隻很好的狗狗,它只是叫聲有點大,你可以抱著媽媽,它一會兒就走了。”

    3、引導孩子關注別人的感受:

    因為你拿了弟弟的玩具車,弟弟很難過,他都哭了。你可以把車還給他,我們玩那個小陀螺吧。

    4、當孩子已經關注到別人,給他一些具體的建議來表達他同理心

    小妹妹很傷心,你要不要把你的玩具車給她玩一下?

    小妹妹哭了,你去給她拿張紙巾好不好?

    簡介:喬希生氣時,他會扔玩具、破壞玩具,甚至打他的小弟弟。媽媽說,喬希應該學會用更好的方式來表達他憤怒的情緒。透過一張笑臉圖,喬希開始用語言表達他的情緒,與他人相處融洽,他的臉上也出現了更多的笑容。

    簡介:莎莉任何事都喜歡是第一!在學校排隊要第一,課間要第一個衝出教室。她甚至要第一個吃完乳酪通心粉!不幸的是,莎莉討厭輸,而這些讓她性子火爆還傷了感情。

    懂得合作,有體育精神不是與生俱來的,孩子們需要學習無論輸贏都互相尊重、體貼、寬容。

    簡介:當家裡有了新寶寶時,大孩子的世界會因此而改變,雖然他們也會興奮和喜悅,但同時也會感到憤怒、嫉妒、恐懼和怨恨。他們需要明白爸爸媽媽愛每一個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他們也需要調整自己的心理,學會耐心和分享。

    我們會開心、會傷心、會憤怒、會悲傷……這是情緒。

    可是我們看到別人傷心,會感同身受,盡力理解他們,提供讓人舒服的幫助,而不是嘲笑或鄙視,這是同理心。

    不知道你看到這樣的情景是什麼樣的心情:

    人家才失去親人,記著拿著麥克風衝上去:“請問你有什麼感受?” 學校裡的孩子欺負弱小的同學:“哈哈哈,笨死了”、“胖豬”……

    不論是被嘲笑、被言語攻擊,還是嘲笑別人、攻擊別人的那一方,都沒有獲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感情。即便自己看起來是個強者,內心也很難體驗到真正的幸福感。

    而同理心,不僅能夠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納,也能幫助對方理解我們自己,這樣良好的溝通,更有利於雙方消除誤會,解決問題,建立起讓自己心滿意是的人際關係,獲得真正的、滿滿的幸福感。

  • 8 # 青音約

    如果你這裡所說的“教育”,是指口頭講道理,那麼,我想說,孩子的同理心,不是教育出來的,是培養出來的。

    我們人類的大腦中,有一種叫做映象神經元的細胞,當我們看到別人進行某種動作時,我們可以做出相同動作。當一個嬰兒看到別人在哭的時候,他也會很快做出悲傷的表情。孩子的同理心,最早可能是在跟母親或其他主要撫養人的互動時就逐漸形成的。當孩子一顰一笑,能快速得到母親的迴應,孩子就很容易感受到跟周圍環境的一種連線,孩子也很容易對他人產生興趣。所以一個共情能力強的孩子,通常也許有一個在他年幼時能給他及時迴應的主要撫養人。所以,同理心的培養,有賴於生理基礎——映象神經元,也有環境基礎——跟家人親密互動。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同理心,也許我們要考慮他的生活環境,情感交流是不是太少了?比如父母跟他缺少平等對話,或者孩子負面情緒壓抑太多,沒有心情去感受自己的感受,更沒有心情去照顧別人的感受。

    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首先家長要示範,常常對孩子“同理”,也就是能站到孩子角度看問題,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他也會逐漸對理解他人產生興趣;其次,家長可以透過飼養寵物的方式,給孩子提供有生命的陪伴,長期玩電子產品的孩子,長期生活在虛擬世界裡,也逐漸會喪失“同理心”;幫助孩子多角度看問題,如果家長固執有偏見,以自我為中心,孩子也會學習這種方式生活,也很難對他人有同理心;一定要注意幫孩子疏導負面情緒,如果孩子因為學業、生活、交友等方面問題,負面情緒過大,也很難有“同理心”。

  • 9 # 暖心理

    歐文.亞隆在他的回憶錄《成為我自己》一書中的第一章名為同理心的誕生,講述了他在十一、二歲時經歷的一件事情。那時的亞隆每天都會騎車經過一個叫艾麗斯的女孩子家,艾麗斯儘管滿臉的紅斑點,人卻滿好看。亞隆每次見到艾麗斯就會衝著她喊:“哈羅,麻疹。”直到有一次艾麗斯的爸爸有著一副超級魁梧強壯體格的男人,在他的腳踏車前一站,吼道:“嘿,你,叫什麼名字來著。你給我好好想一想,要是你還能思考的話,然後回答我的問題。想一想剛才你對我女兒說的話,告訴我,艾麗斯會怎麼想?”亞隆嚇得答不出話來。“說呀,回答我。你是布魯明岱爾家的小孩吧(亞隆父親開家雜貨店,店名布魯明岱爾商場)怎麼看你也是個聰明的猶太人。所以呀,說呀,猜猜看,你那樣說,艾麗斯心裡會怎麼想。”

    亞隆發抖,怕得舌頭打結。“沒事,沒事,別怕。我們把它弄簡單一點,你只要告訴我:你對艾麗斯說的那些話,會讓她對自己覺得好過還是難過?”亞隆無言以對,只能咕噥著說:“不知道。”“不能將心比心想一想嗎?這樣吧,我來幫你。現在我們假設,你有某些不好的地方,我每次看到你就把它拿出來說你。”他緊緊盯著亞隆說:“你鼻子裡有點鼻涕,嗯?‘鼻涕仔’,怎麼樣?你的左耳比右耳大,如果我每次看到你就說,嘿,‘肥耳’,嗯?要不然就說:‘猶仔’,嗯?你會開心嗎?”

  • 10 #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同理心在心理學上的解釋是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有同理心的孩子未來在情緒的自控、傾聽能力、換位思考等情商方面的發展會比一般孩子更為明顯。那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首先,幫助孩子認識情緒。

    孩子的情緒發展是先於表達的,從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就開始有了情緒,只是他不知道怎麼表達。平時我們可以在家裡張貼一些情緒的圖畫,對應的詞語,時不時的和孩子一起來認識這些情緒都代表了什麼樣的意思,這可以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彙,有的情緒詞彙表光是積極的情緒就有40多個,消極的50幾個,這些都能讓孩子明白原來情緒有這麼多的角度。

    有的成人即使到了現在覺察自己的情緒也只會用那麼幾個詞,比如高興、生氣、討厭翻來覆去只會說這些詞,讓他們再多想幾個詞,他們很難表達出來。

    其次,透過語言幫助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表達。

    孩子一起開始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的時候,我們大人就可以幫助他們表達和識別自己的情緒,比如孩子有的時候會很難過,我會跟孩子說:“哎呦,寶貝你現在好像感覺傷感,沮喪”;孩子很快樂的時候,我會說“媽媽看到你很興奮,是不是因為拿到了小禮物”,幫助他們把情緒明確化,因為有了這些情緒,他們只是需要學習怎麼去表達出來這種情緒。

    而且我們也要提高在生活溝通中使用的頻率,這樣他們就會對自己的感受越來越敏感,對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敏感。爸爸媽媽會說,他們能理解嗎,這不是成人的詞麼?我想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的智慧,他們真的可以理解。只要我們說多了,他們就一定可以理解。

    最後,做給孩子看成人是如何處理情緒的。

    不斷的在事情發生的時候展示給孩子看到,我們是如何處理情緒的,他就知道以後當他有這樣的情緒的時候,他可以做怎麼做。

    有個測試對10歲前的孩子做了一組試驗,測試內容是;“媽媽回到家對孩子說,你最心愛的玩具被隔壁的小朋友拿走了”這時候就發現3歲左右聽到就大哭,哭好久才好停下來,4-6歲的孩子雖然會難過但會先思考,有的孩子也會哭著說“為什麼呀?為什麼呀拿我的東西啊”再往大一點的孩子就會觀察媽媽表情說:“媽媽你有沒有騙我呀,我去找一找”。還有的孩子會:“說他拿走了我的玩具,那他有沒有留什麼東西給我交換”還有孩子會很認真的說:“媽媽我要跟你談一談,你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讓別人拿走我的玩具,你沒有尊重我。”

    6-8歲的孩子之所以會跟媽媽用理性的方式來溝通解決情緒上的問題,就是他在小的時候還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他的媽媽來做的示範,來幫助他來解決和緩解現在的情緒,所以不管現在孩子能不能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他的內在是有這樣的機制和閥門的,需要我們去引發它。

    這個過程中,就是要遵循原則問題,先共情,再同理孩子的感受,反覆的實踐,真的去展示給孩子看,知道孩子現在是什麼情緒,幫孩子說出來,讓他知道這些情緒不是無理取鬧,不是沒有人理解,不是總被人否定,不是錯誤的,那麼他就能尊重自己的情緒,並且學會處理這種情緒。

    當我們在家反覆的教孩子認識情緒、識別情緒、並同理孩子的心情的時候,孩子的情感識別能力就會增加,自然同理他情緒的能力也會增加,同理心就會無形中被培養出來。

  • 11 # 自在人生wub

    同理心屬於情商範疇,它既是個社會學概念又是個心理學概念。所謂同理心,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也就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培養孩子同理心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讓孩子善解人意、討人喜歡,對孩子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會有莫大的幫助。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

    首先、應從生活常規入手,培養孩子換位思考的好習慣。兒子小的時候特別喜歡小動物,通常比較富有愛心,對我家養的小兔子,多數時候會疼愛有加;但是也有膩煩的時候,偶爾情緒不穩,就會有虐待小兔子的行為。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抓住機會,扯住兒子耳朵左扭右扭,問他“疼嗎”?他當然會哭喪著臉大聲嚎叫著喊“疼”。然後我就會啟發性地問他,“你那麼擰小兔子的耳朵,它會不會疼啊”?兒子流著淚心疼地說,“小兔子也會很疼”!

    其次、要從學習基本功入手,養成孩子站在他人立場上看問題的好習慣。兒子上了小學,寫家庭作業的時候,總愛歪斜著身子,字寫得非常彆扭,寫完的作業看起來就像一團亂草,媽媽說他,還犟嘴不服氣。後來,我想到了一個辦法,把兒子帶到鏡子前,用他的顏料筆,在他臉上胡亂塗抹,整的非常難看,然後要帶他去外面的人群中玩耍,兒子哭鬧著說啥也不願意;我就問他“為什麼不願出去跟其他人一起玩呢”?兒子說“太醜了,沒臉見人”!然後我就接著誘導他思考,“作業本會不會嫌你寫得太醜,也沒臉見人呢?老師會不會嫌你寫得太醜,沒有心情批改你的作業呢”?從此,孩子每次寫作業,都變得非常認真了!

    再者、須從挫折教育入手,培養孩子善解人意的好情商。上了中學,處於青春期的兒子,自信心有點爆棚,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有點翹尾巴!有次月考,我找到他的幾位任課老師,希望他們能夠嚴格把關,把兒子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答案都給他打錯扣分,我想治治他的驕傲自滿情緒。作為同行,老師們都很配合,成績出來後,兒子的成績排名直接滑倒了班級10名開外;我專門找兒子談心,兒子向我抱怨說“老師們太不公平了,專門針對我,同樣的答案,別人得分,我卻扣分”!我鼓勵兒子道“想一想,老師們為何要專門針對你?他們是因為討厭你,還是因為喜歡你?是想讓你更好,還是想讓你更差”?靜下心來後,兒子認真反思自己的不足,從此在學習上變得更加踏實、嚴禁、虛心了。

    總而言之,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就是要從點滴小事做起,努力讓孩子養成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的好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同理心,有助於孩子養成高情商;在智商相近的情況下,高情商是學習致勝的關鍵性因素!

  • 12 # 林老師講作文

    之前看到過一個影片,在一個幼兒園裡做遊戲,中間擺了一個玩具,左右兩個小朋友聽到哨音,一起搶玩具,誰搶到手誰勝利。其中一個小男生的對面是一個女孩子,結果哨聲響起,小男生迅速彎腰,可是他沒有搶,而是看了對面的小女生一眼,小女孩這才反應過來,搶到了玩具。之後小男生一臉萌地走向站在旁邊的媽媽,媽媽一把抱住了孩子。這真是一個小暖男。相信未來一定是有一個同理心的孩子。

    可是另一方面,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孩子搞一些惡作劇釀成嚴重後果的情況,去年,長沙一名2歲女童被5歲的男孩強行抱回電梯裡,按了18層的電梯。2歲女童踏上頂樓失修的護欄,墜樓身亡。而這一悲劇的始作俑者小男孩兒僅僅是“覺得好玩兒”。

    說得簡單一些,同理心是可以從他人的角度去想,為他人著想,明白“如果我是他會怎麼想,怎麼做”,說得更深入些,同理心決定了一個人能不能善良地做人。

    所以,我們說培養孩子成長,成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孩子具有同理心,這也是情商培養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那麼,要怎樣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我想首先父母要做一個有同理心的人,學會與孩子換位思考。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成長的鏡子、參照物。父母要做出關心他人,關愛社會的行動來。這些都是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家長要以同理心對待自己的孩子,這是一條“黃金教育準則”,孩子的任何問題,家長都要先學會換位思考,放低自己的姿態,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舉一個很小的例子,孩子不小心將湯灑在了衣服上,父母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怎麼這麼不小心,都多大了?如果父母能換個角度思考,多一些對孩子的理解與尊重,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愛,那麼他才能去理解與關愛他人。這樣的孩子才會擁有同理心。

    另一方面,家長要教會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這其中既要多與孩子談論,不論是讀書還是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教會孩子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去想問題,思考結果,感受事中的人的心情。比如讀完一個故事,你可以問孩子,如果你是故事裡的人,你會怎麼做,你覺得他這麼做對嗎?你能理解他嗎?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小動物,或是其他人,都是教育孩子換位思考的好機會。

    這裡面提到了養小動物,我以為有條件的家庭一定要養一個小動物,讓孩子學會藉由動物,表達對他人的關愛,也會促進孩子同理心的建立。

    最後,家長要保護好孩子的同理心。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家長一定要小心處理好孩子的情緒、情感的變化。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要讓孩子一直擁有善良與真誠,我們就要在平時的生活中,與孩子一起,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良待人,學會傾聽,對所有的生命心懷感恩。

    只有這樣,我們孩子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同理心的人,他未來的生活之路才能擁有自己的幸福。

  • 13 # 小馬快跑國際早教

    蘋果CEO庫克曾經說過,我不擔心人工智慧跟人一樣有思維,而擔心人類變得像電腦一樣,失去價值觀和同理心,科技需要人性的光輝。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做換位思考,與人共情。即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同理心並不是一種技巧,而是指真誠一致、感同身受,它與同情心不同,沒有比較,而是感動、接納以及內心的連線。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William Damon對孩子從嬰兒期至青春期的兒童共情能力發展變化進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發展規律:

    嬰兒早期:對自我的情感和需要之間的邊界很清楚,但不能區分自我和他人的情感與需要。

    1-2歲:能夠將辨別他人悲傷的情感發展為真誠的關心,但不能將這種情感真實化地轉變成為有效的行為。

    兒童早期:兒童意識到每個人的觀點都是獨特的,不同的人對同一情境會有不同的反應,會對他人的悲傷做出更恰當的反應。

    10-12歲:發展出對處於不幸困境中的人的共情——窮人、流浪者及殘障人士。等到青春期,這種共情能力將對個體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帶來人道主義的色彩。

    富有同理心的孩子,他會因為一隻小動物的離開而傷心,會因為小夥伴摔倒大哭而嘗試安慰,會捨棄喜歡的冰淇凌將零花錢資助給流浪漢,會體察他人的情緒……

    就如莎士比亞所說:“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

    美國杜克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做了一項關於同理心的研究,他們花了20年的時間,跟蹤、記錄了超過750個孩子的成長過程。

    結果發現,那些在幼兒園時期曾經善於分享、幫助他人的孩子,很多都從很好的學校畢業,並獲得了不錯的工作,他們還會資助那些自己都不認識的貧困孩子。

    而那些不具備“移情”能力的孩子很多中途輟學,沒有正式工作,甚至還需要政府援助才能生活。

    也就是說,同理心比較強的孩子善於解決麻煩,往往表現出積極的社會行為,互相分享、互相幫助等。

    而同理心較差的孩子則時常表現出反常、不可控的激進行為。

    因此,從小就懂得換位思考、富有同理心的孩子,他們的人生也常常受益於此,變得更加成功。這樣一來,培養孩子的同理心顯得十分重要。

    養孩子的同理心從哪裡來?

    首先,需要父母富有同理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示範,父母就像孩子的一面鏡子,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關於這一點,霍思燕就給我們做出了最佳的示範。

    在《媽媽是超人》的一期節目裡,嗯哼不小心被玩具紮了腳,便開始嚎啕大哭,並且憤怒地把玩具扔了出去,這時候霍思燕上去給了嗯哼溫暖的擁抱,並且表達理解孩子為什麼覺得疼。

    嗯哼不斷痛哭,霍思燕並不是與其他父母一樣,對哭鬧的孩子置之不理或者不停地責罵,而是很有耐心地給出了擁抱,並且給嗯哼吹吹腳掌,嗯哼體會到了媽媽的關心和安慰,情緒上很快就得到了有效的安撫。

    在嗯哼逐漸情緒穩定之後,霍思燕開始與嗯哼講道理,告訴他不能再把東西扔回地板上,否則以後還會受到傷害,同時,霍思燕還去踩一下這個玩具,告訴嗯哼別人踩到也會疼,所以更不能將玩具扔在地板上。

    對於犯錯的孩子,很多父母總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替孩子考慮問題,用自己的感受來代替孩子的感受,甚至還會不停地指責孩子不懂事。

    這隻會大大傷害孩子的心,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的行為。

    我們不要急於評判他的行為,而是應該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足夠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其實,孩子只需要一句“媽媽理解你”“我懂你”這樣的話,就可以讓“小惡魔”立馬變成“小天使”,如果連父母都沒有同理心,孩子絕對也不可能擁有,因為他們的感覺被否認、願望被否定、情緒被忽略、還總是被貼上”無理取鬧“的標籤。

    曾有一個哈佛醫學院精神學科的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分享了自己坐飛機的一次經歷。

    她說,有一次她坐的飛機剛起飛,大家都開始準備休息、或者看書的時候,有一個小嬰兒突然地哭鬧起來,打破了機艙的安靜氛圍,這個場景相信大多數人都經歷過。

    她繼續分享:在飛機上看到過人們各種各樣的反應,有的給小嬰兒的父母投去了同情的目光,有的顯得很不耐煩,如果孩子繼續哭下去,估計就有人要站起來發脾氣了。

    但在那時,一個3歲的小男孩做出了她意料之外的舉動,讓她對研究人類的“同理心”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那個小男孩從自己的座位上爬下來,蹣跚地走到小嬰兒的旁邊,把自己的奶嘴遞給了對方。

    “這個小男孩真正聽到並且感受到了小嬰兒的苦楚。”

    這樣的被看見、被聽見,和需求得到迴應,不正是我們每個人在人際關係中最希望的嗎?這也就是同理心的表現。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進行換位思考,幫助孩子認識和解讀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從而讓孩子懂得接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傾聽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對方進行真正有效的溝通。

    讓孩子明白同樣一件事情,對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

    閱讀書籍和看動畫片都可以鍛鍊孩子的移情能力,當你和孩子一起看一個故事時,可以與他們分析故事裡人物的情緒和感受。

    就像“今天是豬爸爸的生日,佩奇非常開心,他看到了自己喜歡的甜甜圈,他們也給豬爸爸準備了驚喜,豬爸爸看到了會有什麼感受呢?”

    ━ ━ ━ ━ ━

    想走進孩子的內心,首先要看到孩子的情緒,聽到孩子的心聲,不壓抑孩子的感受,不否認孩子的需求,不漠視孩子的處境,而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認可孩子的決定。

    我們的處事方式、思考維度,都會投射在孩子身上,甚至延續到孩子的未來。

    孩子懷有同理心,將能夠更加自信地應對社交問題,更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更容易獲得成長路上的成功!

  • 14 # 才少情感

    身教大於言傳,作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換位思考,考慮自己的同時不要忽略了別人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受到影響!

  • 15 # 美式學習零距離

    生活中很多時候都可以創造機會來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當然,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父母可以先關注兩點:

    首先,父母自己要懂得理解他人,能夠換位思考,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因為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著很深的影響,孩子會模仿家長的做法去與人相處。

    其次,家長可以和孩子玩角色互換遊戲。孩子有時候不理解大人的做法,家長也不懂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只要角色互換一下,或許大家都會有新的體會,從而更好地理解對方。

    有些家長可能還有些困擾,就是孩子似乎對一些社交訊號並不敏感。比如孩子在學校被同學嘲笑,但孩子自己卻並沒有什麼感覺;或者跟孩子一起玩的小朋友已經不開心了,孩子卻還是自顧自的,沒發現任何不妥。

    針對這種情況,這裡我給家長提出3種方法,幫助孩子改善觀察力,提高孩子的同理心:

    ·一起觀察人們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看看它們到底傳達什麼樣的情緒。你可以這樣問孩子:“你認為那個男的是幹什麼工作的?”或者:“你認為那個人要去哪兒?”

    ·留意那些幫助我們理解他人感受的訊號,然後問他,“你認為那個男孩為什麼哭?”“從那個阿姨的表情中,你能看出她的心情是怎樣的?”

    ·告訴孩子,透過觀察人們行為舉止就能知道他的感受。“注意看她的臉通紅,聲音也提高了,咬牙切齒的樣子,她一定很生氣!”

    美國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在美國,孩子們從小就會被灌輸一個理念:沒做過義工,就得不到社會尊重。家長會鼓勵孩子去感受他人的生活,並對他人的困境施以援手,幫助他人解決問題。

    所以,美國的孩子從幼兒園起就開始做義工了,而且做義工這件事,能讓孩子感受到不同的人的生活情況,讓他們真切體會到什麼是生活,有效學會換位思考。

    圖/網路

    記得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加拿大女孩過生日,去買新衣服的路上看到街上有個流浪漢,裹著一條破舊的毛毯縮在斑馬線旁的電線杆底下。當時,冬夜室外溫度能達到零下20℃,小女孩看到了心裡非常難過,就說服媽媽用新衣服的錢給這個流浪漢買了帽子和棉衣。

    事情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女孩的媽媽為了給孩子留下這個特殊的回憶,組織了一群小夥伴一起到社群裡回收舊衣服,清洗乾淨之後,再一起回到街道上,把一件件防寒的棉衣綁在電線杆上供無家可歸者自由取用。

    這些小孩把所有衣服都處理好後回到車上都凍壞了,他們也更加理解那些流浪者的心酸。而女孩的媽媽在Facebook上貼出了這次小活動的照片,結果,這場愛心分享從一個市擴散到了整個加拿大。

    而這場送溫暖的開始,僅僅是源於女孩一個簡單的舉動——我能對你感同身受。

    同理心,它不僅可以幫孩子與人和諧相處、友好協作,也可以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

    01《一聲尖叫》

    【法】芬妮·羅賓 著

    【法】夏洛特·科特羅 繪

    這本書是兩位年輕的法國繪本作者聯袂奉獻的佳作。故事從一個小女孩的視角出發,用略帶誇張的口吻講述成人面對突發事件的種種表現,而且小女孩每一次在觀察與聆聽不同人物講述的時候,都會化身為對方的模樣:偵探、醫生、少婦、銀行家、小嬰兒……

    故事裡,女孩會一次次體驗對方的言行舉止、所思所想。這一點設計非常巧妙,也是作者的用心所在:啟發孩子在觀察與接觸他人的時候,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體驗與思考,逐漸在人際交往中產生同理心。

    02《一半?一半!》

    【波蘭】伊娃娜·奇米勒斯卡

    這本書可以告訴孩子一個道理:因為時間、空間和立場的差異,我們看待事物會有不一樣的態度。書中的故事從生活的現象出發,教會孩子運用同理心。

    比如房子,對有的人來說是大,但對另一個人而言是小;爬樓,對有的人而言很簡單,但對身體不便者來說卻很困難。

    讀過這本書,孩子會明白,世間萬物本沒有絕對的標準,事物所呈現的差異,是因為不同的人看待問題的視角以及評判的標準不同。

  • 16 # 子夜抒

    在《媽媽是超人》的一期節目裡,嗯哼因為不小心被玩具紮了腳嚎啕大哭,並且憤怒地把玩具扔了出去。

    霍思燕並沒有對哭鬧的嗯哼置之不理或者不停責罵,而是給了嗯哼一個擁抱,並且溫柔地給他吹吹腳掌。

    霍思燕沒有以大人的視角來認為這只是小事,而是站在嗯哼的角度,理解孩子為什麼覺得疼。而嗯哼體會到了媽媽的關心和安慰,情緒上也很快就得到了有效的安撫。

    父母以身作則,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教育。

    比如:在公共場所幫他人開門。

    不論是到圖書館、餐廳還是商店,你可以順手幫需要的人開門。如果有人走過來了,你可以扶著門等後面的人進來後,再關上門。

    很多生活上的小細節,都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曾說:“認知同理心,就是理解他人處境的能力;情緒同理心,就是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

    其實就是將心比心,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並調整自己的處事方式。有這樣一個關於同理心的小影片,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

    要讓孩子試圖理解別人的想法與心情,學會分享他人的快樂和痛苦,透過情感的聯結,來感受他人的感受。

    記住,孩子的同理心不是教育出來的,而是模仿出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摳門不懂得浪漫,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