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環形社
-
2 # 919大總管
最關鍵是生產力逐步增強的同時,社會制度,官僚階級已經跟不上發展需求。就像家庭裡面年邁的父母已經無法很好的判斷社會局勢。。一直沿用老一套經驗主義,註定是要吃虧的。
-
3 # 山裡樹水中魚
湘軍在1864年攻陷天京(今南京)以後,慈禧與曾國藩的相互猜忌問題變得複雜起來。太平天國忠王的“勸曾復漢”事件導致曾剃頭不得不早早結束政治生命。
在1864年至1894年甲午大海戰潰敗的30年內,慈禧在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的傾力協助下,大搞買辦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在客觀上鞏固了清廷本已搖搖欲墜的奴隸制統治,讓歐洲資本主義思潮湧進清廷封閉的經濟枯井。很可惜,30年辛苦費被日本聯合艦隊一舉奪佔,李鴻章與淮軍迅速沒落。
隨後的義和團運動讓慈禧既驚恐又興奮,因為慈禧看上了義和團的反帝國主義侵略、反基督教傳教士與教民的政治價值。慈禧恨洪秀全入骨,洪的“拜上帝教”即源於基督教。慈禧同時又恨帝國主義列盜入骨。安扶義和團穩妥以後,清廷心術不正地借用義和團鈍刀去殺洋教士。義和團的政治價值被清廷榨乾以後,中國資產階級革命運動正式興起。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與袁世凱的政治角逐,本質上屬於世界資產階級革命與狹隘的復漢封建主義革命的決鬥。憲政與民主共和乃世界大勢,袁世凱的短見註定了他失敗的結局。
列寧十月革命的炮聲震醒了沉睡三百年的東方睡獅,華人不要做兔子,堅決不要!
-
4 # 太嗯了
那三隻軍隊全都是屬於新式軍隊,不僅戰術、裝備、訓練方式還是編制全是西化後的軍隊樣子,他們分別是李鴻章、曾國藩、袁世凱的軍隊,我們著重講其中更為成功的北洋新軍!
甲午戰爭後,清政府開始訓練新軍。而袁世凱就是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的一員。袁世凱,的北洋新軍之所以這麼厲害首先和他的新軍標準有關。我們看一下袁世凱的選兵標準。
第一就是能夠舉100公斤以上的東西。說真的100公斤雖然不是非常重,但是能夠舉起來身體質量絕對非常的好。
第二就是年齡在20到25歲之間身高在1.65以上。這一點保證基本條件。因為如果年齡大的話身體素質肯定跟不.上。而身高1.65以上在當年已經算是不矮的了。在飲食條件不好的狀況下,人的身高不會特別高的。
第三就是一小時能夠跑10千米,這一點就是耐力了。
第四就是視力達標,還有就是沒有犯罪記錄。說明你是清白的,不是來混飯吃的。
第五就是不能有傳染病和面板病,在醫療條件不發達的時候有這種病確實難治。
第六就是不能吸食鴉片,不能賭博。說真的當時全國到處都是吸食鴉片的,這一點非常的重要。
只有這麼嚴格要求出來的軍隊才有一戰之力,否則只能被打的落花流水。
-
5 # 阿華大視野
湘軍淮軍北洋新軍
都是民間力量
與傳統的八旗子弟不一樣
戰鬥力彪悍,但屬於私人武裝
-
6 # 海上的日子
清末三支有力的戰鬥部隊,非淮軍、湘軍和北洋軍莫屬。但是說到有能力推翻清朝,恐怕只有北洋軍有這種實力。
湘軍始於太平天國之亂,編制上也屬於地方武裝。這支部隊初期沒有拿過清廷一分糧餉,完全就是以戰養戰的打法,什麼叫以戰養戰呢?就是靠殺死敵軍搶奪對方財物來補充自己,最初湘軍主要殺的還是太平軍,中後期連平民也殺,所以這支部隊還是很兇殘的。但是同時湘軍軍規極嚴,全軍上下嚴令禁止,曾家兄弟對湘軍有絕對的控制權,清廷根本無從插手。但是湘軍的規模並不大,推翻滿清的力量是沒有的。
淮軍一樣始於太平天國之亂,初期模式和湘軍一樣,靠的也是以戰養戰,但是中後期淮軍因為有列強的援助,不但裝備很強,戰場紀律也不同於還在進行血腥殺戮的湘軍,所以名聲要好很多,淮軍的規模還不及湘軍,更別說什麼推翻滿清的事兒了!
最後上場的就是北洋軍了,這支部隊屬於中央直接管轄的部隊,是甲午戰爭失敗後清廷的一項改革措施,用來取代那些老舊的八旗武裝。北洋軍最早其實是京城衛戍部隊,後來逐漸發展到遍佈全國。北洋軍不但數量夠,質量也高,推翻滿清是很輕鬆的。
北洋軍
但是,滿清不是被推翻的,是窮死的,滿清的結束不是換來新的王朝或者國家,而是中華大地的四分五裂!是革命黨推翻了滿清?遠遠不是,清帝退位確實是被逼的,不是因為打仗打輸了,是因為沒錢打仗!和歐洲銀行進行談判,抵押鐵路權和公路權,目的就是籌措軍費給北洋軍去打仗,然而最終失敗後,拿不到錢的北洋軍不肯動,那大清就只能完蛋了。
至於革命軍,即使我們翻開最為他們講話的初中高中歷史課本,你會發現,這幫子人竟然沒打過什麼勝仗,是因為革命軍戰鬥力不行?絕不是,而是因為當時北洋軍戰鬥力太強!
而更為可笑的是,滿清並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因為窮而滅亡的朝代,也許一切都如黑格爾所說:人類從歷史中所得到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記取歷史教訓。
回覆列表
前言
聽到這個題目可能大家會很奇怪,難道真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嗎?昏庸黑暗的清廷到底還有什麼厲害的招數呢?經歷了太平天國起義,西方的列強的入侵,此時的清王朝已經千瘡百孔,破舊不堪,到底是什麼勢力還能如此強大?
別急,現在揭曉謎底,他們分別就是李鴻章的淮軍,曾國藩的湘軍和袁世凱的北洋新軍。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清末三股勢力,畢竟在當時國力弱小的時代,如果沒有他們勉強充當一下門面,可能中國早就淪為了列強的殖民地了。
曾國藩的湘軍曾國藩可謂是晚清洋務重臣,但在軍事上同樣也是晚清的名將,可以說沒有曾國藩的領導,晚清甚至有亡國的可能,同治中興更是夢想。而曾國藩能夠痛擊太平天國,靠的就是他手底下英勇善戰的湘軍。曾國藩之所以組建湘軍,原因就在於原來的綠林和八旗兵馬因為太平日子太久了,早就腐敗不堪,完全無法使用,所以曾國藩開始在湖南等地招募民間兵勇。
但招兵總得有錢吧?由於湘軍是曾國藩自己招募的,並未納入清朝的正式編制中,所以湘軍的軍餉都是從戰爭中得來,曾國藩初期規定:只要在戰鬥中打敗太平軍,不僅可以把他們全部殺掉,還能搶走敵軍身上的所有財務。這也導致初期的湘軍戰鬥力極高,也極為瘋狂。
由於不在正式編制中,湘軍的武器也是自己籌備,普通計程車兵大多使用的是大刀、長矛等裝備,偶爾有部分簡陋的火藥武器,雖然跟西方國家的裝備比起來不值一提,但在當時的國內環境下已算是很高端了。同時湘軍的軍紀嚴明,可以說是當時清朝僅存的一支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了。
李鴻章的淮軍可以說李鴻章的發家曾國藩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在和太平軍的戰鬥中,李鴻章開始前往安徽等地招募軍士來幫助曾國藩,這隻部隊就被稱為“淮軍”,淮軍和湘軍一樣,都是屬於民間團練組織,不屬於清朝編制,沒有軍費,和湘軍一樣,靠以戰養戰。
由於成立時期比較晚,在武器和裝備上,李鴻章獲得了歐洲部分列強的新式武器,所以說淮軍的戰鬥力甚至比湘軍更強,同時由於淮軍的軍紀足夠嚴明,很少像湘軍那樣傳出屠城濫殺的訊息。
順便說一下,淮軍在鎮壓捻軍和太平天國的時候,清政府給與了部分軍費和武器支援,而且淮軍也是李鴻章晉升之路的保障,只不過甲午一過,淮軍徹底沒落。
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北洋新軍是清政府經歷了甲午慘敗以後,重新建立的一隻部隊。這支部隊最開始的時候不叫北洋新軍,而是叫“定武軍”。但隨著人員編制的逐漸擴大,從開始的天津分佈倒了各地,由於在成立初期得到了部分列強的幫助,所以這隻部隊也被稱為北洋新軍。
曾經有人說,北洋政府導致的軍閥混戰打來打去,其實都是一家人,其實這個說法倒也沒錯,他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北洋軍最開始是袁世凱負責訓練,後來又將其分為北洋六鎮,這六鎮駐紮在全國不同的地方,一共是7萬人的編制部隊,這也就是北洋軍閥的前身。
北洋新軍被清朝寄予厚望,雖然在初期也未清廷立下了不少功勞,但這隻部隊的主導權一直被袁世凱拿捏在手裡,並最後成為了清朝滅亡的催命符。最後袁世凱倒行逆施稱帝失敗後,北洋軍閥分裂,也是中國軍閥混戰的開始。
後來的幾次混戰以及國民革命軍的北伐以後,也就剩下了張作霖的東北軍了。張作霖被日軍在皇姑屯炸死以後,張學良為了全國大局,宣佈東北易幟,北洋軍徹底的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
結語另外,清末時期,作為當時最強悍的兩隻軍隊,淮軍和湘軍加起來的實力絕對不可小覷,同時北洋新軍也確實擁有推翻清朝的實力,事實上他也確實這麼幹了。
清廷的直接滅亡原因就是由於袁世凱麾下的北洋新軍反水,當然這肯定也是袁世凱所主導的,但袁世凱畢竟是北洋軍的頭,賬不算在他頭上算在誰頭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