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剛剛開始讀海權論, 被吸引到了
8
回覆列表
  • 1 # 童說

    馬漢是美國傑出的軍事理論家。

    他曾兩度擔任美國海軍學院院長。

    他在1890年-1905年間相繼完成了被後人稱為馬漢“海權論”三部曲的《海權對歷史的影1660-1783》、《海權對法國革命和法帝國的影響:1793-1812》和《海權與1812年戰爭的聯絡》。

    馬漢的有關爭奪海上主導權對於主宰國家乃至世界命運都會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觀點,更是盛行世界百餘年而長久不衰。

    馬漢“海權論”的核心思想及影響有以下3點:

    1.海洋的主要航線能帶來大量商業利益,因此必須有強大的艦隊確保制海權,以及足夠的商船與港口來利用此一利益。

    2.強調海洋軍事安全的價值,認為海洋可保護國家免於在本土交戰,而制海權對戰爭的影響比陸軍更大。他主張美國應建立強大的遠洋艦隊,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峽附近的水域,再進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進一步與列強共同利用。

    3.對日後各國政府的政策影響甚大。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控制中美洲的“巨棒政策”,受其影響。

  • 2 # 梅西塢文化

    《海權論》是由一名名為馬漢的美華人所著。馬漢也正是因為這本鉅著被譽為美國生活中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作者有一個貫穿全文的理念——海權的壯大隻能建立在自己國旗下的大批商業活動中。美國的島鏈也許能在軍事上封鎖著艦隊,但他絕不能封鎖住世界各地為了金錢來往的商船,對於各國商船來到中國進行貿易,他的島鏈只能乾瞪眼。如果我們建立起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海上貿易,中國理所當然的需要建立起一直強大的艦隊來為這些貿易保駕護航。這隻艦隊擔負著為來華各國商船護航的任務,完全是和平發展和平崛起的產物,他國不能為此非議什麼。而這隻艦隊處於中國海洋貿易大發展的背景下。無論是經濟上的支援還是更為長遠的全球性眼光上來看,都一定會有更大的優勢。

    可以利用海上貿易來成為海上經濟強國,同時在順理成章的建設出一隻強大的海上力量。眾所周知,如今中國提出了一路一帶的政策,講的就是建立海上絲綢之路,可見當今中國在國家層面已經開始重視海洋,要大力發展它。一旦這條商路建成,中國海軍必定要走出去,有經濟的地方就得有軍艦,不光有軍艦,還得有海外軍事基地。除此外,南海是一帶一路的起點,一帶一路要想做成,南海問題必須得到控制,一路一帶要想做大,南海問題必須得到解決。這兩個問題應該放在一起統籌策劃,或經濟先行,或軍事先行。

    發展海運事業,對我們還有一大好處。我們的經濟重心處於沿海與長江一帶,對於沿海地區,海運的優勢自會毫無保留的發揮出來。對於長江流域一帶,我們應開發出長江的航運潛能使商船可以直接駛入長江流域的經濟帶,甚至可以直接駛入中國的內陸地區,從而使內陸地區的經濟隨著航運的發展而煥發出更大的生機。這就如同德國,德意志帝國崛起的原因之一,就在於他得天獨厚的國內河道,眾多的航道使他的航運發達,來自海上的貿易不需中轉就可以直接到達內陸中的任意一處,這就刺激了德國的海上貿易,推到了德國的發展。

    中國正處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期,我們有成為海上強國的夢想,併為之制定道路,使夢想最終實現。

  • 3 # 史不說

    19世紀中期,海軍這個軍種在美國倍受冷落,其戰力僅居世界第12位,但到了20世紀初期,美國海軍實力居世界第二,僅次於英國。

    美國海軍的發展主要歸功於馬漢與他的《海權論》,馬漢被美國尊為“海軍之父”。在海戰史上,馬漢是第一個把制海權提高到海軍戰略高度並進行系統論述的人。

    他在廣泛研究歷史特別是海戰史的過程中發現,所有帝國的興衰,幾乎都與“海權”有關,可人們從來沒有把控制海洋作為一個歷史要素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考察。他感嘆道:“海洋的控制,實為重要歷史因素。”

    馬漢認為,制海權不僅能夠決定海上和陸上戰爭的勝負,而且可以決定歷史的程序。為了說明制海權的“至高無上”重要性,馬漢深入、詳細、細緻地剖析了17世紀到19世紀期間英、荷、法、美等海軍強國爭霸海洋的歷次海戰。

    透過對歷史的考察,馬漢把制海權理論視為海戰的基本法則,並認為這是取得整個戰爭勝利的一個決定性條件。

    馬漢分析了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的拿破崙戰爭,認為由於英國強大的海軍掌握了海峽的制海權,對法國海岸實行了嚴密的封鎖,從而使拿破崙不僅不能進攻英國本土,而且切斷了法國的海外資源,致使法國財源枯竭而終致失敗。

    而英國則依靠海上實力,始終保持了制海權,保持了國家的物質力量和士氣,從而取得了戰爭勝利。

    馬漢指出,所謂制海權,就是在海上集中優勢兵力,在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略位置摧毀敵人艦隊主力,持久地、牢固地控制一條交通線或全部交通線、一個戰區或一個戰區的某一部隊水域,以達到限制敵方行動,保障己方行動的自由的目的。

    強大的艦隊是理論的決定性因素,是海上實力的主體。在發生國際爭端時,強大的海軍艦隊“是一種較為經常起作用的威懾因素”,它能使敵方艦隊絕跡海上,而且能使中立國的船隻也無法為敵方所用,從而打破敵人的海上封鎖,保護自己的海上交通線。

    至於龐大的商船隊,是海上實力的輔助力量,是供應和補給艦隊的“浮動基地”,是海軍的直接的後備力量。發達的基地網則是海軍艦隊和商船隊的支撐點,是海上實力的可靠依託。

    馬漢的這一系列主張深得美國當權者的讚賞。其《海權論》出版後,第一個對其進行讚頌的是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

    他說:“馬漢上校清晰地寫出了一部有關海軍歷史最好的、最重要的、尤其是最有趣的著作。如果它不成為一部海軍聖典,那將是我的極大錯誤。”

    羅斯福很快將馬漢的主張付諸實踐,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第一次大戰期間德國公海艦隊的敗績又從反面更進一步地證實了馬漢的理論。

    馬漢因此獲得了更高的地位,被當作美國海軍主義首屈一指的教士,他的戰略教導就是美國海軍的聖經!

  • 4 # 彡亻亠

    《海權論》其實還是地緣政治學的延續,說海上戰爭是很重要的戰略,有的時候比陸上戰略更重要。除了戰略之外,也描述了海戰的戰術。

    從1660年到1783年,英國的海洋戰略和各個海戰的過程。想論證海戰很重要,甚至比陸戰更重要。舉例子,就是法國,荷蘭,西班牙。裡面穿插了陸戰戰略,結合海戰戰略,如果有海權,戰爭勝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

    擁有海權的國家戰勝後,一般會更容易簽訂很不公平的協約。

    自從海權興起後,世界富裕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臨海的,因為對外貿易方便,沿海地區可以整合全球資源,所以發展得比內陸好。既然是沿海地區,都受到美國強大海軍的威懾,這是美國海權論的精髓。而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則會開發內陸,聯通內地。這自然會使得歐亞大陸內部的經濟聯絡更加緊密,這是一種趨勢。這是陸權論的精髓。老美乾的事情,就是要阻斷大陸的經濟聯絡,可是內陸地區美國海軍又控制不了,那就只能利用矛盾來分化。問題是內陸聯絡緊密對大陸國家都有好處,所以老美就搞得很吃力。可以預見,陸權興起後,老美想阻斷俄羅斯向歐洲出口能源是不靠譜的,內陸那些跟著老美混的國家,會弄得兩頭不是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客家人與廣府人在文化和血統上有哪些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