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真的只是在電視劇裡看過,在現實生活中這一職業真實存在嗎?它的起源是什麼?
24
回覆列表
  • 1 # 納蘭行者

    這個職業現在很少了,在城市裡基本上消失了吧,有也就是在農村那邊,比較落後的地方還是有的。一般的就是家裡子女比較少的這樣的才花錢喊人來哭喪。畢竟傳統文化在那擺著啊。而且哭喪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

    現在葬禮都流行什麼歡樂頌...葬禮搞得比婚禮還熱鬧...

    我見過一次,是在一個人的婚禮上......怎麼說呢,農村嘛,男的把女的拋棄了,孩子要走了,然後再婚了。女的當然氣不過,於是在男的婚禮上,找了一幫人去哭。總共哭兩個,一個是哭那男的死去的爹,另一個是哭自己命苦,被人拋棄了...然後我一個吃瓜群眾表示:這個婚禮沒白來...

  • 2 # 鳶記

    哭喪是一種古老的喪葬習俗。筆者搜尋相關資料顯示,輓歌入禮,起源於漢武帝時期,流行於南北朝。不同的民族、地區有不同習俗。改革開放後,表演形式的哭喪又悄然盛行起來。業內人士認為,儘管這個行業一直處於尷尬境地,但市場的需求很大。也有人認為,僱人哭喪實際上是一種虛情假意,是對孝道的玷汙。對老人盡孝不在乎豪華葬禮,而應當倡導移風易俗、厚養薄葬的孝道觀念。

    筆者來自山東農村,偶爾也回老家參加過葬禮並跟朋友們談論過現在農村的殯葬習俗。農村葬禮之“熱鬧”程度不亞於婚禮,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各路人馬粉默登場,吹拉彈唱一應俱全,只要肯掏錢不怕熱鬧,肯定給你折騰到天昏地暗。僱人哭喪在我們這裡沒有,據說在南方此舉甚是流行,我去過南方但沒遇見過發喪的場面,所以無從考證,但我對這些習俗沒什麼態度,誰愛鬧騰誰鬧騰去,咱管不著這一節,不過對於僱人哭爹這種現象,多少還是有點看法滴,感覺不吐不快。

    華人有句俗話,叫做一拃不如四指近,現實生活中,除了一些英雄們的壯烈犧牲會讓眾多人們掩面而泣,還有一些確實是感人的故事情節讓人淚眼迷離,再就是看到生離死別的場面,悽慘的確實不行的,才掉幾滴眼淚,大多時候我們誰也不會為了一個不認識的人去落淚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讓你落淚了,十有八九是我們的親人或者朋友。我不知道那些職業哭手們趴在一具陌生的棺材前面如何讓自己眼淚滂沱,是假戲真做,藉著替別人哭爹的機會哭一下自己離世的親人,還是用什麼先進的技術或者手段讓自己能讓眼淚源源不斷,這還真讓人佩服,就算是錢鬧的,這眼淚來的也沒這麼容易吧。

    席間聽他們談論這事,說的繪聲繪色,在此給大家白活白活。

    據說根據哭喪水平高低,一個小時20至少200元酬金不等。僱來哭喪的人以女人居多,不知這與生理特點有無關係。一般是進得門來先領孝衣孝帽,穿上之後就成了孝子,掏出手帕捂著嘴,幾乎連情緒都用不著醞釀,一嗓子:我地那個爹呀......直奔靈前,匍匐在地,直哭到滿座動容、梨花帶雨,那些孝子賢孫們被這情節一感染,也都跟著大放悲聲:我地爹呀......我地爺呀......我地叔呀......頓時是哀聲遍地,一片形勢大好,無論是外人內人,都無不嘆息:唉,這家人孩子真TM孝順。

    高明的哭手就如職業的演員,哭的比唱的還好聽,那水平不亞於一位京劇名旦,我們常形容:你看這人哭的和李三娘似的,職業哭喪人的水平簡直比李三娘有過之而無不及,使著勁的哭,變著花的哭,不溫不火、張馳有度,哭出來的詞也是合轍壓韻,一氣呵成,而且哭詞絕無重複。哭畢,到帳房處領賞金,這時候,如果有親戚或者朋友掏錢捧場,再拿一份紅包出來,那哭手們會再接再厲,毫不吝嗇的再揮淚表演一番,一般農村人喜歡湊熱鬧,所以觀眾自然不少,時不時引來眾人鬨堂大笑,巴不得這場面越大越好,不過受人錢財,就替人哭爹,誰愛笑誰笑,幹完活拿錢走人,人家該幹什麼幹什麼去,哭完了自己該哭的那部分,剩下的那些爹,孝子們自己哭吧,88了您。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真的是至理名言,如果哭喪也算一種職業,那這職業的從業難度也是夠高的,首先,這些人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不然的話在眾目睽睽之下,趴在那裡光打哆嗦了,怕是連氣也不敢喘。其次,是要有一種忘我的精神風貌,要完全超然於事外,不懼怕任何人異樣的目光或者不屑,我賺的是錢,付出的是自己的淚水,哭我的爹,讓別人去笑。再次,就是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收人家錢了,就要哭出個樣子,讓哭爹就哭爹,讓哭媽就哭媽,全聽安排。

    親人去世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我總感覺僱一位哭手來辦這事,真有點令人啼笑皆非,誰的爹誰哭,就算哭不出來,掉不下淚,只要不是興高采烈,別人也說不出什麼。眼淚並不是心情難過的唯一表達形式,活著盡孝,總比死了折騰強的多。我想幹這活的人,天天弄個爹媽換來換去,就算賺到錢了,心裡肯定也爽不了,主人家估計心情也好不到哪兒去,自己的爹死了,人家哭的比這親生的還悲痛,多沒面子。

    真是吃飽了的撐的,這年頭。汗!

  • 3 #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在農村裡還有,據說哭喪是一門學問,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不懂得如何哭喪,在喪禮辦得很隆重的農村,哭喪是一種禮儀,年輕人不會哭,會請專業哭喪人員,哭喪的說詞有一套,有節奏,能調動悲傷的氣氛,是一門傳統技術,但現在懂這個的確實很少了,做這一行的基本上年紀都大了,記得小時候人家辦喪事,必定會請嗩吶匠和哭喪人員,現在辦喪事的,基本上是軍樂隊,哭喪人員比較難請,會的人少了,會漸漸消失。

  • 4 # aaa130417466

    當然有啊。哭喪這個職業聽上去挺奇怪的,實際上就是有人去世了,家人請一些人在葬禮的現場不停得哭。乍一聽感覺很奇怪,其實在我看來覺得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挺正常的。

    首先哭喪這個職業在一二線大城市確實是蠻少見的,所以很多城裡人聽見居然還有專門的哭喪這個職業肯定會覺得奇怪,其實在一些偏遠的山區或者落後的農村,甚至一些四五線小城市,哭喪這個職業還挺普遍的。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哭喪這個職業呢?尤其是近年來,好像小時候從來沒聽過還有哭喪的,家中如果有老人過世,後人們哭得本來就很傷心。我覺得這個首先是個面子的問題,家中有人去世,喪禮上聽不見哭聲,這個家庭應該也會覺得尷尬,臉上掛不住吧。那麼為什麼不子女們來哭呢?我認為是因為計劃生育的原因,很多家庭的後人越來越少,不像以前,一個家庭十來號人,哭起來自然顯得像那麼回事,現在子女那麼少,有的後人還哭不出來,所以才會有人想到請人來哭吧...

    哭喪這個職業說白了也算是一個陋習的體現和市場經濟的作用吧。

  • 5 # 一片紅與紅樓夢

    哭喪這一職業在中國的大江南北是存在的,俗稱哭喪女。

    哭喪女是帶領老人走陽間最後一段路的人,有的地方也稱為哭婆。她們在死者靈前,淚如雨下的放聲大哭,用此情來帶動寄託親人對上天的哀求。哭靈女主要哭兩方面的事,一方面是子欲養而親不在。另一方面是老人無女兒,讓哭靈女在靈前放聲大哭,使死去的老人在天有靈,自已雖無女兒,但也有人在靈前充當自已的女兒。在小編的家鄉,誰家要是死去了親人,生活條件好的家庭一般都要花錢僱一個哭靈女在親人的靈前哭一哭,以表自已是個孝子。哭靈女都是因農村人辦喪事而成立的歌舞團<婚姻喜事一般不用>裡的主要頂級成員,一場喪事為期2天,在舞臺上是優秀的歌唱家與藝術表演家,在靈前是一位哭得死去活來的孝心女兒。哭靈女在靈前大哭一場,其個人工資為800元再加一條價值100元以上的香菸。在舞臺上演藝和靈前哭一場,其個人工資收入1000多元。

    她們很忙,一個月平均參加這樣的演出活動在10場以上。

  • 6 # 使用者6051408094

    哭喪職業,也是一種美德。因為當事人孝子女,懷有一果悲傷心情,無法表達出來自己的親人失去,不知道從那裡來向自己客人訴說,所以每戶都想借這個職業哭喪人。讓她來替自己表白,人,人不傷心淚不流,因為職業人當然與眾不同,作為孝子,都想在大眾合以哭喪著臉,唱歌來熱鬧孝堂,送走親人最後一晚,自己也倍親人即將入土的人了,這也是留傳後人佳話

  • 7 # 叫俺小鬧鬧

    現在還是有的,去年8月姥爺去世,第三天火化,祭靈。哭靈,看的人都哭了。披紅。然後去下葬。可能因為老人去世,都難過。然後唱的那個人真的唱的很好,大家不自覺的都落淚了。到現在還記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名圖這車怎麼樣?家用空間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