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法國大革命期間或前後,歐洲有幾位被判死刑的國王?
12
回覆列表
  • 1 # 歐羅巴足跡

    歐洲歷史上目前可查的被處以死刑的君主有4個,但法國大革命期間被處決的,只有1個。

    第一先要搞清楚一個時間概念,法國大革命是特指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1794年7月27日,法國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

    而在1789年-1830年的41年時間裡,只有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1793年被送上了斷頭臺,所以在法國大革命時間段內,被處死的國王只有一個,就是路易十六(Louis ⅩⅥ,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享年38歲),波旁王朝國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孫,王太子路易·斐迪南之子,法蘭西波旁王朝復辟前最後一任國王。

    路易十六:

    1765年路易十六被立為王儲。擅長拉丁語和英語,對歷史地理知識頗有興趣,才藝俱佳。

    1774年即位。找了個敗家娘們兒瑪麗·安託瓦內特做王后,並且王權被敗家娘們兒掌控,敗家娘們兒進行過數次財政改革,均遭失敗,被稱為“赤字夫人”。

    1789年5月被迫召開中止175年之久的三級會議,因頑固維護教士、貴族的封建特權,與第三等級形成嚴重對立。7月11日解除受第三等級擁護的改革派財政總監內克職務,並暗中調集軍隊,企圖驅散制憲議會,終於激發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1789年7月14日攻陷巴士底獄週年紀念活動中公開宣誓將維護憲法。絕大多數法國民眾相信他誠意支援革命,對他衷心愛戴,將他視為法華人民的國王。伺候因與教廷矛盾激化,外逃布魯塞爾。

    1791年9月批准《1791年憲法》,接受君主立憲制,稱法蘭西人的國王。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革命廣場(今協和廣場)被自己設計的斷頭臺處決。

    他曾有“激進改革家”或“忽然改革家”的名聲,也試圖改革,以挽救國家危亡。法國曆史學家米涅將其評價為“正如一個君主因拒絕改革而遭到毀滅的結局那樣,他是由於嘗試改革而毀滅的。”

    總結起來,路易十六是屬於那種想改革,卻被敗家娘們拖了後腿,擁護憲政敢於向貴族勢力動刀子卻被身後帶領的市民送上斷頭臺的倒黴蛋。

    此外,歐洲還有3位君主被送上了斷頭臺,分別是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與俄羅斯帝國末代皇帝尼古拉斯二世。

    瑪麗·斯圖亞特(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8日)蘇格蘭統治者。

    她出生六天後即位為蘇格蘭女王。為了逃婚在5歲時被送往法蘭西,在法蘭西生活、長大、接受教育,生活奢侈穩定。1558年,與表弟法蘭西的弗朗索瓦二世結婚,兩年後老公掛了開始守寡,因為信仰不同(天主教VS新教)與表妹伊麗莎白一世打的不可開交,並且自己封了自己英格蘭女王。值得注意的是,瑪麗是個大美女,會六國語言,熱愛讀書,交遊廣泛。

    1565年再婚執意嫁給了英格蘭人亨利·斯圖亞特,後來懷孕,生下不知道叫啥的姦夫的孩子(敲黑板,重點)詹姆士·斯圖亞特,這個孩子後來成為了英格蘭和蘇格蘭共同的國王,也就是不列顛的詹姆士一世。此後三年,一直在與叛黨、表妹、丈夫的撕逼之中,期間被脅迫和軟體,並在1568年5月16日,逃出蘇格蘭,踏上英格蘭國土,被表親伊麗莎白一世囚禁於英格蘭本土。瑪麗·斯圖亞特就此開始了長達餘生的囚禁生活,擁有自己的一班侍女,允許她接見來客、打獵出遊。可是瑪麗·斯圖亞特的存在本身對於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的政權而言就是危機,她被英格蘭境內外一批狂熱的羅馬天主教徒視為比伊麗莎白一世更有資格統治英格蘭的人,也被反對新教,希望英格蘭恢復羅馬天主教的反叛者視為靈魂人物。最終她被伊麗莎白一世以叛國罪處決。

    總結一下,瑪麗算是死在了被宗教衝突掩蓋的表親撕逼之戰上……

    查理一世(Charles I,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英格蘭國王

    自1625年3月27日起至1649年1月30日被處死(唯一一位以國王的身份被處死的英格蘭國王)時是英格蘭、蘇格蘭及愛爾蘭國王。

    查理一世在位期間的主要特點就是混亂的宗教衝突。臣民們普遍對他們國王的信仰持不信任態度,一方面,在三十年戰爭中,他的失誤成功的幫助了新教勢力,然而另外一個事實卻是,他迎娶了一位羅馬天主教的公主。查理一世還重用當時具有爭議的教會人物。他的很多臣民都認為這樣做使得英格蘭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的關係太緊密了。此後,查理一世還試圖迫使蘇格蘭進行宗教改革,從而引發了主教戰爭。這一切都使英格蘭和蘇格蘭國會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立場,最終促成了查理一世的滅亡。

    查理一世在第一次英國內戰(1642年 - 1645年)中被擊敗後,國會希望他能夠接受君主立憲制。然而查理一世執迷不悟,他與蘇格蘭結盟,並逃到了懷特島郡,這種行為徹底激怒了國會,從而導致了第二次英國內戰(1648年 - 1649年)。

    查理一世再一次被擊敗,隨後他被捕,審判,定罪,並以叛國罪被處死。君主體制隨即土崩瓦解,英格蘭成立了共和國,名為英格蘭聯邦。

    總結一下,查理一世是標準的宗教衝突的犧牲品,自身也是一個宗教矛盾的代表人物。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羅曼諾夫即尼古拉二世(俄語:Николай II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1868年5月18日-1918年7月17日),俄羅斯帝國末代皇帝(1894年到1917年在位)、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位沙皇。

    他登基之時,沙皇制度已經開始搖搖欲墜,他對外擴張、對內改革卻不盡人意。

    1905年俄羅斯在清朝的租借地旅順被日本攻克之後,首都聖彼得堡發生流血星期日事件,引發了俄羅斯1905年革命。為了穩定國內形勢,尼古拉二世簽署了《整頓國家秩序宣言》宣佈俄羅斯帝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但是又陷入更復雜的巴爾幹問題。之後俄羅斯軍隊在一戰前線損兵折將的訊息加劇了矛盾,其執政末期俄羅斯先後爆發了波瀾壯闊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者推翻了他的統治,後者最終結果了他的性命。

    1918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凌晨,尼古拉二世家族包括和他們在一起的僕人近10人被看管他們的布林什維克秘密警察趕到地下室,使用機關槍掃射集體處決。他們的屍體被澆上硫酸和汽油銷燬,殘餘骨渣被埋藏在葉卡捷琳堡地區的一個廢棄洞穴中。那年,尼古拉二世50歲,他妻子46歲,兒子14歲,大女兒奧爾加23歲,二女兒塔季婭娜21歲,三女兒瑪利婭19歲,小女兒阿納斯塔西婭17歲。

    總結一下,俄國的末代皇帝,死的可比天朝的慘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職場中,需不需要跟領導保持好上下級關係,還是混成“稱兄道弟”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