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度度狼gg

    孫中山早年在廣州組織革命政府時期,主要軍事支柱其實就是粵軍,因為黃埔系軍隊成形很晚並且羽翼未豐。1919年“建國粵軍”就已整編成為兩個軍,以陳炯明為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而第二軍軍長便是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許崇智,1906年加入同盟會的元老級人物。

    (許崇智)

    所以蔣某人在投奔孫中山的早期,始終是在粵軍混事的,並且陳炯明和許崇智也都比較欣賞這個浙江小夥。蔣某人有個習性,特別喜歡用辭職來證明自己和鞏固地位,根據不完全統計,孫中山在世期間,蔣某人總共辭職再復任達到14次之多,特別能折騰,而某次辭職時陳炯明大加挽留:“粵軍可百敗,而不可一日無兄也”,可見對小蔣同志的認可。

    至於許崇智,更是與蔣某人過從甚密,早在1915年他就與張靜江、蔣某人“義結金蘭”,成為了換帖的兄弟。陳炯明與孫中山決裂後,許崇智一躍成為粵軍領袖,對蔣某人也是照顧有加,粵系軍官團一向比較排外,蔣某人能夠在粵軍站穩腳跟,與許崇智的力挺是密不可分的,許經常教導粵軍將士不要排斥蔣。即便是出任黃埔軍校校長時,蔣某人仍然兼任著粵軍參謀長,而總司令當然是許崇智。

    (粵軍蔣參謀長)

    孫中山在軍事上也十分倚重粵軍和許崇智的才能,一直將其視為左右手,而視粵軍為主力軍,那麼追隨於孫中山的蔣某人自然也極力處好與許崇智的關係,大哥小弟甚為親熱。1924年陳炯明叛變,孫中山邀請當時在上海的許崇智返粵出任粵軍總司令,後者曾提出五項要求作為赴任條件,其中的第二條就是必須由蔣某人擔任參謀長,你就說哥們關係鐵不鐵吧?

    哥們雖然好,但其實政治野心更大的蔣某人,骨子裡面是有些輕視這位結拜大哥的,認為許崇智僅僅是個軍人,在政治上比較幼稚,蔣在一封私人信函中曾經提及對許崇智的評價:“辦事無序,重內輕外”。也就是說,在大哥小弟打得非常熱乎的時機,蔣某人已經有了尋找機會取而代之的念頭,而他的這位大哥卻渾然不知。

    (陳炯明)

    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陸軍上將許崇智成為了國民政府軍事部長、廣東省主席兼粵軍總司令,可謂權傾一時,成為當時廣州政府最大的實力派,就連國府主席後來的汪逆,由於沒有兵權和不能直接插手廣東軍政,其實也沒有許崇智的實權之大。然而一件意外發生的事件,終於讓蔣某人抓住機會上位成功,也註定了兩兄弟反目成仇。

    這就是1924年8月20日的廖仲闓被刺案,廖時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政府財政廳長,是廣州政府左派的重要人物,他的被刺身亡立即引發軒然大波。在蘇聯顧問鮑羅庭的提議下,以汪、蔣和許崇智三人組成特別委員會,一方面控制廣州局勢,另一方面全權調查處理廖案。

    (國民政府成立大會上的許崇智)

    蔣某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手段初露,期間涉案被抓的軍官,有多人出自粵軍系統,儘管許崇智未必知情,蔣某人仍然窮追不捨,派親信給結拜大哥捎信一封:“粵軍已有變動,請總司令去上海暫避一下,由我代為安排整頓,6個月後,再請回來共同主持北伐”。言外之意,此事大哥你脫不了干係,我也不方便抓捕你,你還是趕緊跑路吧。

    按理說,許崇智在廣州的軍事實力並不在蔣某人之下,然而其為人的中庸和政治上的不成熟,讓他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首先是感覺粵軍內部有人參與謀刺事件,讓許崇智感覺掛不住臉;其次是判斷蔣在廣州的實力已經超過於他,硬抗估計沒戲;最後是對孫中山事業的所謂忠誠,總之,許崇智在短時間內就提出了辭職,遠避上海。

    蔣某人做事情那是手段毒辣的,其實在派人捎信的同時,以黃埔學生軍為主的武裝力量已經控制了廣州城防,連許崇智的官邸也被包圍,也就是說,如果許崇智不按他的意思出走,“武力解決”也不是不可能的,什麼大哥小弟,到這個時候通通不值一文,攫取權力才是第一位的。不久汪也被逼出洋,蔣某人就此成為廣州政府最大的實權派。

    這一年蔣某人38歲,而許崇智也不過39歲,亦即還未到中年便徹底離開了政治舞臺,什麼“再回來主持北伐”的許諾都是鬼話。30年代,屁股已經坐穩的蔣某人故作姿態,邀請許崇智出任“監察院副院長”,許崇智早看透了自己這位盟弟的為人,始終拒絕赴任,後來乾脆移居香港。

  • 2 # 耕讀醬酒公社

    曹操和袁紹!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裡都有記載,這兩人小的時候,在洛陽城裡,一起玩耍,飛鷹走狗,別人結婚之夜去聽牆根,還有一起去偷人東西,玩耍得很好,就像現在鄰里間的小孩子,一起幹些頑皮搗蛋的事情一樣。從記載來看,袁公子,四世三公之家,玩的時候要斯文一點;曹阿瞞,贅閹遺醜,沒什麼家世負擔,玩得比較開一些。長大後,兩人都在首都洛陽做個小公務員,從董卓進京前後開始,兩人逐漸走上不同道路,十八鎮諸侯討董戰爭失敗後,大家各自開始擴大自己的地盤,最後在黃河以北,最大的兩家,一個是袁紹,一個是曹操,要分個高下啊,官渡之戰,就是兩人的生死之戰,小時候的好哥倆在這裡生死決鬥了。

  • 3 # 魔方歷史觀

    利益是衝突的根源。在歷史上,好哥們之間有割席絕交這樣的關係決裂,嚴重的也有反目成仇的情況。

    孫臏和龐涓

    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有這麼兩位人物,一位叫孫臏,一位叫龐涓,其中孫臏是《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的後代,孫臏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

    孫臏和龐涓是同窗之情,師出同門,孫臏的才能龐涓很清楚,所以為了不讓孫臏影響到自己,龐涓就對這位同窗好友用了手段,在龐涓出仕魏國之後,讓人把孫臏也請到了魏國,等孫臏到了之後,龐涓沒有說給這位好朋友找個差事,而且對孫臏用刑加以迫害,想要藉此使孫臏這位人才消沉下去。

    身體殘疾的孫臏認清了龐涓是什麼人,但孫臏並沒有就此沉淪,後來在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了齊國,被齊威王所重用,而後協助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一雪前恥,在馬陵之戰中,孫臏報了仇,龐涓身死,了結因果。

    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曹操與袁紹

    東漢末年的兩位著名歷史人物——曹操和袁紹,他們二人年少時就認識,玩的不錯,但是兒時的關係並沒有保持到他們長大,在東漢末年的群雄並起時期,曹操和袁紹成了兵鋒相對的敵人。

    魏武少時,嘗與袁紹好為遊俠。

    在群雄爭霸的那個時期,袁紹和曹操各自都是一方勢力之主,有著相互之間的利益衝突,而在那樣的年代,利益衝突帶來的就是戰爭,曹操與袁紹也不再是兒時一塊遊玩的好友,而是戰場敵人。官渡之戰是他們二人之間的決定性戰役,曹操勝出,而袁紹在此戰之後,沒有再次崛起,而是退出了爭霸序列。

    參考文獻: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世說新語·假譎》

  • 4 # 歷史吐槽機

    崩潰的拿破崙

    1810年杜伊勒裡宮內的拿破崙痔瘡又犯了,菊花裡又癢又痛的感覺讓他生不如死,尼瑪大家都是穿緊身褲的,憑啥就我得痔瘡啊?比如我親愛的帝國元帥、拐彎連襟、我前女友的現任丈夫(好複雜的關係)貝爾納多特,為了凸顯他讓人嫉妒的大長腿,據說這貨連睡覺都穿緊身褲衩的。

    要說人真的不經唸叨,拿破崙正在一邊想著老朋友一邊扣菊花,貝爾納多特居然來找他了,還帶著瑞典議會大臣爾·奧托·莫爾奈。皇帝陛下趕緊抽出菊花中的手指,正襟危坐顯示威嚴。然而他的皇家威嚴壓根沒有持續多久,聽到瑞典人對貝爾納多特的請求後,他的下巴掉在了地上。

    瑞典大臣表示我們的國王估計馬上要掛了,這老兄別說子嗣,連個外甥都沒有,眼看著咱們國家就的走共和路線,國內人民全都憂心忡忡。鑑於貝爾納多特閣下一直善待瑞典俘虜,我們希望他跟我們回去當王儲,以後好繼承王位。

    拿破崙在辦公桌下找回下巴後表示兄弟你是騙子吧?你這騙術可真不太高明,他!?我親愛的戰友、拐彎連襟、我前女友的現丈夫!貝爾納多特元帥!去當你們瑞典的王儲?他是法華人哎?他是我的蓬特科沃親王哎?你就不怕他去了瑞典後你們整個國家都姓波拿巴了?瑞典大臣告訴拿破崙,瞧陛下您說的,現在整個歐洲都快姓波拿巴了,咱們只不過是先走幾步。

    拿破崙還能說啥?只能表示兄弟你無恥的樣子真的很有老夫當年的風範,但是現在請你出去到大廳享受法國糕點,我要和我的元帥、拐彎連襟....好吧,我承認我有點貧,總之,讓我和貝爾納多特單獨聊聊。

    送走瑞典大臣後拿破崙開始詢問貝爾納多特的意見,帝國元帥表示自己沒意見,一切都大哥說了算。拿破崙也動了感情,他跟貝爾納多特說,別看我成天橫踢豎踩的,其實哥們是個挺重視親情的人。你看我哥哥約瑟夫,我讓他當那不勒斯國王,我弟弟路易,我讓他當荷蘭的國王。

    雖然最近幾年我經常噴你,但那是因為我對你的期待更高,你娶了我嫂子的妹妹,也就是我真正的親人,所以即使你戰敗我也讓你當親王。而你媳婦還我初戀女友,後來我實在窮的不行才追現在的媳婦的,她的一血也是我拿的,我對她一直很愧疚。感覺帽子開始草原化的貝爾納多特趕緊打斷國王陛下的抒情,大哥你就說咋辦吧!

    拿破崙也覺得浪大過勁兒了,趕緊說正事,他認為這事兒不靠譜,瑞典人不可能二到這份上,這一切應該都是那個大臣的個人決定。但這事情不是沒法操作,有法蘭西帝國做後盾,我再找人撒點錢,這個瑞典王儲你當定了!帝國也確實需要在北歐有個立足點,那將是威脅俄國的橋頭堡。我同意你去瑞典,不要有任何擔心,其他的事情都交給我來擺平!

    就這樣,貝爾納多特和莫爾奈去了瑞典,一切也如拿破崙預料的那樣。他們到達瑞典後整個王國都被莫爾奈的無恥嚇到了,於是趕緊把這貨以叛國的名義抓起來,準備拒絕貝爾納多特做王儲。拿破崙也果然適時的發話,你們該知道侮辱一位法蘭西親王到底是什麼後果!另一邊旅居瑞典的一個法國商人開始拿著大把鈔票遊說議會,並說起碼選擇貝爾納多特可以讓拿破崙放棄對瑞典的戰爭企圖。

    1810年11月5日,貝爾納多特到達斯德哥爾摩並接受議會的拜謁,瑞典國王卡爾十三世將其收為養子,並賜名卡爾·約翰,他成為瑞典的實際執政人。聽到訊息的拿破崙也鬆了一口氣,總算解決了北歐無處立足的問題,然而他萬萬沒想到緊隨其後的訊息就是瑞典宣佈中立。

    我擦!這當真是我拿人家當兄弟,人家拿我當表弟啊!行!卡爾·約翰是吧?我讓你回憶下老子出神入化的戰爭藝術!1812年1月出去找俄羅斯麻煩的拿破崙順便佔領了瑞典的波美拉尼亞,其實皇帝的意思是給你個教訓,別總不知好歹。否則當時法國60幾萬的兵力足夠瑞典滅國三回的。

    拿破崙萬萬沒想到的事情第二次發生了,約翰同志讓人給他捎來一封信,“政治上不存在友誼和仇恨。除命運之神的命令外,對祖國沒有任何義務”。然後瑞典就很愉快的投靠英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時間點也非常感人,1813年初,拿破崙剛剛經歷莫斯科慘敗。

    更感人的事情還在後面,約翰同志給同盟軍出了個主意,咱們別和拿破崙硬剛,那貨雖然人品不好,喜歡拋棄前女友,但打仗確實很牛。可是拿破崙只有一個啊,咱們躲開他直接指揮的部隊,去其他地方猛抽其他法國元帥就行了。

    可憐的拿破崙就這樣悲劇了,萊比錫之戰慘敗後他再無翻身之力,被流放到地中海的一個小島。拿破崙對貝爾納多特最後的評價,“若他協助法國對抗俄國,也許能將世界的命運掌握手中,但自私心和愚蠢的虛榮衝昏了他的頭腦,讓他變得刻薄。”

  • 5 # 悠哉憂在

    1、斯大林和赫魯曉夫

    01、情同父子,知遇之恩

    前蘇聯的斯大林和赫魯曉夫情同父子,且斯大林對於赫魯曉夫有著知遇之恩。當年赫魯曉夫頗受前蘇聯總統斯大林的器重和信任,赫魯曉夫對於斯大林自然是鞍前馬後,是最忠實的擁護者和追隨者。

    而且斯大林一手將赫魯曉夫扶上了總統之位。那麼這對情同父子的好朋友最後為什麼會翻臉了呢?

    02、兩人關係破裂的直接原因

    兩人關係的破裂是有著深層的政治原因和利益衝突,但是導火索是因為赫魯曉夫兒子的事情。

    赫魯曉夫的兒子列昂尼德架飛機飛往德國後被捕後,曾經淪為漢奸,為納粹德國賣命。後來在斯大林的指示下將他解救回國。

    可是當斯大林得知他做過漢奸,毫不留情將他交給軍事法庭處理,最終被判死刑,赫魯曉夫多次求情也無動無果。

    赫魯曉夫對於斯大林自然無比仇恨,斯大林去世後,這個曾經的追隨者開始猛烈抨擊斯大林,甚至將斯大林的遺體從墓地裡拉出來火葬。

    2、秦朝末期的張耳和陳餘

    01、結為刎頸之交

    張耳和陳餘當初一見如故,且陳餘對張耳如同父親一樣尊敬,兩人結下了刎頸之交。

    後陳涉起義,張耳和陳餘立刻前去投奔,陳涉稱王后,兩人分別擔任左右校尉。兩個好朋友變成了好戰友。

    02、兩人產生嫌隙

    張耳和趙王鉅鹿城被秦將王離圍困之時,張耳多次派人向陳餘求救,可是陳餘卻出於自身的考慮,多番推諉,張耳猶如熱鍋上螞蟻,在拍桌子罵娘,可陳餘卻打起了太極。

    陳餘託人帶話:”老哥,現在敵眾我寡,小弟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暫且苟且偷生,日後為您老人家報仇雪恨。“

    最後張耳派出張魘和陳澤親自前往,強令陳餘出兵,陳餘才勉強派出了五千兵力給張魘和陳澤,結果全部被秦軍殲滅了。

    03、棄印信激化矛盾

    危急關頭項羽帶兵解了鉅鹿之圍,張耳從鉅鹿城脫困,在答謝宴上對陳餘直接開炮,聲聲責備陳餘不顧兄弟情誼見死不救,且一再追問張眼和陳澤的下落,言外之意是陳餘因不肯出兵而殺了兩人。

    陳餘惱羞成怒,一氣之下說:“老子不幹了!”看到陳餘推過來的印信,張耳猶豫了一下便順水推舟收下,還接收了隊伍,從此兩人徹底決裂。

    總結語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正印證了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 6 # 唐風宋月

    秦末,張耳陳餘。

    張耳是魏國的遊俠領袖,劉邦混江湖時曾經投奔過他。張耳最開始跟信陵君混,信陵君死了以後自己拉桿子,非常牛逼。魏國滅亡後,張耳被秦國政府通緝,只好跑到趙國給人看大門,期間認識了陳餘。

    陳餘比張耳小十幾歲,兩人是忘年之交,生死之交。有一次陳餘被上司欺負,氣的想拔刀子拼命,張耳踢了他一腳,讓他聽話點。後來張耳說,咱們是幹大事的人,小不忍則亂大謀。陳餘很感激張耳。

    秦末大亂,張耳陳餘趁機起事,張耳被章邯圍住差點弄死,讓外面打游擊的陳餘前來幫助,陳餘覺得派多少都是白給,所以派了幾千人送死之後再沒有訊息。項羽破釜沉舟救了張耳,張耳對陳餘特別痛恨。兩人吃飯,互相指責對方流氓假仗義。友誼的小船從此翻了。

    後來張耳跟了劉邦,陳餘跟了項羽,兩人處在對立陣營,更是水火不容。劉邦策反陳餘,問陳餘有啥條件,陳餘說,只要張耳的人頭。劉邦給了陳餘一顆張耳的假人頭,陳餘得知真相,跟劉邦徹底鬧翻,一條道走到黑。最後被韓信殺死。

    司馬遷評價這兩貨,別看也曾同生共死,但是終究利益之交。

  • 7 # 我是趙帥鍋

    歷史上有這樣兩個人,他們被司馬遷稱之為刎頸之交,更是曾經生死與共。但最後卻反目成仇,恨不得砍下對方的頭顱解恨,並且最終他們中的一人也成功砍下另一人的頭顱。這兩個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張耳和陳餘。

    張耳和陳餘都是魏國大梁人,也就是現如今的河南開封人。在秦始皇還未統一天下之前,張耳曾經到信陵君魏無忌那裡做過門客,並因為賢能被信陵君奉為坐上常客。

    後來,張耳傍上一個死了丈夫的富婆,在她的資助下,張耳還在魏國謀了一個縣令的差事,小日子也還過得去。

    在這段時間裡,張耳經常混跡於黑白兩道,還大肆招攬四方門客,名氣也是越來越大,就連後來的漢高祖劉邦都特意跑來追隨張耳,給張耳當小弟,還在張耳家一住就是幾個月。

    這個時候,還有一個人也跑來追隨張耳,他就是陳餘。 陳餘要比張耳的年齡小許多,但兩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找了一個富婆做老婆,靠著老婆家裡的資助,在黑白兩道混出了一點名聲。所謂惺惺相惜、臭味相投,兩個人自然而然就混到了一起。

    當時,陳餘就像對親爹一樣對待張耳,於是兩人不僅成為忘年交,還建立了刎頸之交的深厚情誼。 後來,秦始皇滅掉魏國後,他為穩定統治,就在魏國境內搞起了轟轟烈烈的“嚴打”運動,作為常年混跡於黑白兩道的的大小頭目,張耳和陳餘都在通緝之列:捉到張耳賞金一千,捉到陳餘賞金五百。

    在這種背景下,張耳和陳餘就改名換姓逃到陳縣,也就是現如今的河南淮陽縣。他們兩個來到陳縣後,為維持生活,就去給官宦人家看門,兩人經常在大門口相對而站。

    有一次,陳餘在站崗時打瞌睡,被小吏發現後用鞭子抽了他兩下,陳餘年輕氣盛,打算出手反抗。 這時候張耳跑過來用腳踩他,示意陳餘不動,接受鞭打。小吏走後,張耳就把陳餘帶到桑樹下,責備說:“當初和你怎麼說的?如今這點小委屈都受不嗎?你跟這種人鬥氣,弄出人命值得麼?”陳餘認為張耳說的對,便連聲道歉。

    沒多久,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張耳和陳餘聽說後,就前去投靠陳勝,陳勝聽說過他們兩人的大名,便讓他們和自己手下的大將武臣一同前去進攻趙國故地。由於張耳和陳餘對趙國這個地方很熟,所以他們經過一番煽動,隊伍馬上壯大,很快趙國就被他們完全控制。

    這時候他們看隊伍已經頗具實力,便開始鼓動武臣自立為王,於是武臣便脫離陳勝的控制,自立為趙王,並封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

    但僅僅過去不到一個月,武臣的下屬李良突然謀反,一舉殺掉武臣,其後張耳和陳餘聯手擊敗李良,復立趙歇為趙王,陳餘仍然為大將軍,張耳為丞相,截至目前為止,這是兩人同患難共富貴的友情歲月。

    但是,兩人的友情很快開始出現裂痕。

    在趙歇被立為趙王后,秦國名將章邯就率領大軍打到了趙國,並將張耳和趙歇圍進了鉅鹿城。當時陳餘領兵在外,手上還有個幾萬人馬,但和章邯的大軍相比,根本不堪一擊,所以只好把軍隊駐紮在鉅鹿的北邊,伺機而動。

    其後不久,秦將王離(名將王翦之孫)也率大軍來到鉅鹿城下,眼看形勢越來越危機,張耳只好多次派人從城中潛出來通知陳餘來解圍,但陳餘不敢去拿雞蛋碰石頭,便一直躊躇不敢向前。

    這幾個月下來,張耳由期盼到大怒到怨恨,最後他派出最得力的大將張黶和陳澤一道前往責備陳餘,總而言之,當年我們約為刎頸之交,現在我和趙王馬上就要被秦軍殺死,你有幾萬大軍卻不肯相救,你我同生共死的交情究竟還在在?

    於是,陳餘就對張耳的兩個手下說:我現在去進攻秦軍,不但救不了你們,反而會讓我軍全軍覆沒;況且,我不想和你一道去死的原因,是打算儲存實力為將來給你和趙王報仇。現在,如果我和敵人同歸於盡,拿以後就沒有人幫你和趙王報仇。總而言之,如果你們不信,我就給五千人去試一試。

    結果,張黶和陳澤帶著五千軍隊嘗試著進攻秦軍,很快就全軍覆沒。秦軍的氣勢,不僅陳餘裹足不前,齊國、燕國的救兵也不敢出擊,甚至連擁兵一萬多人的張耳之子張敖也和諸侯救兵一樣,駐紮在陳餘大營旁邊觀望。再後來,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破釜沉舟”和“鉅鹿之戰”,我就不用再細說。

    等到打敗秦軍後,張耳出城去找陳餘,兩個老朋友在軍帳中相見,見面就是一頓責罵。張耳先是責怪陳餘不來救自己,接著又追問張黶、陳澤的下落。陳餘就告訴張耳,他們兩人攻打秦軍時都已經陣亡。

    但張耳不信,他認為是陳餘把他們殺了,所以不斷追問陳餘。陳餘一氣之下,就解下腰間的大將軍印信和綬帶,丟給張耳,氣哼哼地出了軍帳。當然,陳餘並不是氣跑,他只是被張耳死纏爛打地罵了半天,尿實在憋住,所以便趁機離開營帳上廁所。

    等他拉尿完後,又奔回大帳,準備輕裝上陣繼續和張耳吵架。結果他回到大帳一看,頓時傻了眼。原來張耳已經接收他丟過去的印信綬帶,坐在了原來屬於他的位置上。陳餘心裡那個恨啊,總而言之,老子只是做個樣子,你卻真收繳了我的大印,看來果然是眼紅我的兵權!

    隨後,陳餘便和張耳分道揚鑣,他獨自帶著部下親信幾百人到黃河邊的湖澤中打魚捕獵為生。自此,陳餘、張耳的交情也不復存在。

    後來,張耳跟隨著項羽進入關中,被項羽封做常山王。陳餘因為沒跟隨項羽入關,只被封為侯,外加三個縣的地盤。陳餘對此很不滿,所以在齊王田榮造反時,就趁機率軍偷襲張耳,並把張耳打得落荒而逃到劉邦那裡。

    陳餘趕跑張耳後,就趁機收復了趙國的地盤,他還把趙歇從北邊的代國接回來,重新做回趙王,趙歇很感謝陳餘,就封陳餘為代王。這樣,陳餘由侯變成王,並且留在趙歇身邊,輔佐國事,相當於代國國王兼趙國國相。

    第二年,劉邦出關攻打項羽,想聯合趙國一起行動,陳餘便提出一個條件:要趙國派兵相助也可以,但必須把張耳的人頭拿來才行。劉邦捨不得殺張耳,也不願失去趙國這個外援,就找了一個和張耳長得相像的人斬首,然後派人拿著人頭送給陳餘,陳餘這才答應出兵幫助劉邦。

    再後來,劉邦遭遇彭城慘敗,陳餘察覺到張耳沒死,就又選擇背叛劉邦。一年後,劉邦派韓信和張耳率大軍圍攻趙國,井陘一戰,韓信背水一戰,陳餘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陳餘本人也在泜水河畔被斬首。自此,他們兩人的恩恩怨怨終於結束。

  • 8 # 紅紅火火講歷史

    大河向東流哇,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一部水滸,說不盡的英雄。你要說哥們,又有誰敢和他宋江宋公明比。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都是他拜把子兄弟!講義氣,私放晁蓋。殺閻婆惜。兩脅插刀只有一個及時雨,呼保義黑宋江。

    宋江和梁山眾哥們,豎起替天行道旗,聚義廳上講忠義。除暴安良!劫富濟貧。和晁蓋稱兄道弟,與黑旋風李逵兄弟情深。梁山上眾哥們都稱他聲:哥哥。這個是何等的兄弟情誼。但是這幫兄弟都是逼上梁山啊。有的是官府逼的。更多的是宋江與吳用逼良為匪,強搶上山的。一部水滸,半部講宋江拉兄弟們入夥。你說他夠講義氣了吧?

    如此也就罷了,為了奪權,激將晃蓋出戰被一箭傷目,按理說,晁蓋是大頭目一把手,衝鋒陷陣這個事不用他幹,偏偏他中箭了,箭上還有毒,細思真的極恐。還載贓史文恭背個黑鍋。宋江果然長的黑。做了梁山老大後,表面大家哥們共富貴,實質拿哥們命去搏殺個名氣。有了名氣朝庭才注意到他宋江嘛。他好去招安。用自己哥們兄弟的血換了他一個人的忠烈千秋。

    宋江的腹黑還有前面逼哥們作匪成就他威名。後面逼哥們招安成就他自己的忠義。哥們不服從?殺!反臉比翻書還快!臨死還怕李逵壞了他忠義之名,一杯毒酒讓始終相信他的好哥們,黑旋風李逵被毒死了。結果是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做了他宋江哥們,落了個如此悲涼!

  • 9 # 凌煙閣主

    那得要說說成吉思汗鐵木真和好兄弟古兒汗札木合反目成仇的事情了。鐵木真和札木合從小就是安達,也就是結義兄弟。可以兩人的關係非常要好,曾經並肩作戰,後來為了各自的利反目成仇,殺紅了眼,真是“情義如糞土”。

    鐵木真和札木合祖上的關係不一般,說是沾親帶故,卻沒有血緣關係。這還得從鐵木真的十世祖孛端察兒說起了。

    孛端察兒曾經搶了別人的女人做老婆,當時的蒙古部落中搶婚是非常常見的。可是這個女人被搶來是已經懷上了前夫的骨肉,她生下的前夫兒子就是札木合的祖先。她和孛端察兒所生的孩子才是鐵木真的祖先。

    蒙古部落是非常重視血緣傳承的,由於札木合的血統是不純正的,無論札木合領導的札答闌部多麼出色,也難以服眾。這也是鐵木真不選擇朮赤為大蒙古國繼承人的原因吧。

    鐵木真九歲的時候,他的父親也速該被塔塔爾部的人毒死,乞顏部四分五裂,大多數乞顏部的部眾都投靠了札木合。連鐵木真都曾經來到札木合的扎答闌部避難。

    札木合對鐵木真非常好。二人白天一起放牧或勞作,夜晚則飲酒同樂,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同床而臥,如此一年多。

    有一天,札木合與鐵木真商議遷居何地。札木合說:“鐵木真兄弟,如果依山為營,放馬的人有氈房居住;如果與水為臨,牧羊的人將飲食無憂。”

    鐵木真不明所以,就回去問母親訶額倫,訶額倫說道:“素聞札木合喜新厭舊,他一定是要拋棄我們,他剛才所說的,正是討厭我們的話。我們還是早點離開吧,以免被他算計。”

    鐵木真還是離開了扎答闌部,獨立生存。經過多年的發展,鐵木真將乞顏部餘部打理的井井有條,還娶了弘吉剌部的美女孛兒帖。

    鐵木真大婚的當晚,蔑兒乞人突然偷襲了乞顏部,乞顏部當時不是蔑兒乞人的對手,鐵木真率領族人向山裡逃走。他的孛兒帖卻被蔑兒乞人抓獲,因為鐵木真的母親訶額倫是也速該從蔑兒乞人手中搶過來的,所以蔑兒乞人也搶走了訶額倫。

    鐵木真為了報仇開始向克烈部脫斡裡勒汗,還有安達札木合尋求幫助。克烈部脫斡裡勒汗和札木合答應了鐵木真的請求。一年後,他們共同出兵收拾了蔑兒乞人,孛兒帖也被搶回來,不過孛兒帖回來的時候肚子大了,不久生下了朮赤。

    札木合出兵攻打蔑兒乞部,獲得了巨大的好處,他的扎答闌部不斷髮展壯大。這讓克烈部脫斡裡勒汗心裡非常不爽,當時草原上克烈部的勢力最大,克烈部幫助金朝擊敗塔塔兒部,其大汗被金朝封王,稱為王罕,克烈部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克烈部王罕想起了鐵木真,他希望利用鐵木真來阻止札木合的強大,因為札木合的部眾中有不少乞顏部也速該的手下。只要鐵木真和札木合打起來,那麼克烈部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王罕為了讓計劃順利,向鐵木真開出了許多優厚的條件,比如牧場、馬匹、牛羊、軍隊等等資源。鐵木真答應了王罕的請求,而且還認王罕為義父。

    王罕送給鐵木真的牧場和札木合的牧場相鄰。由於鐵木真有克烈部做靠山,所以乞顏部也逐漸有了起色,以前投靠扎答闌部的乞顏部人開始歸順鐵木真,鐵木真得到乞顏部的推舉成為可汗,那個時候鐵木真才二十二歲。

    札木合看著鐵木真強大,心裡不是滋味,而且讓他更為惱怒的是,好多乞顏部人逐漸離開,投奔鐵木真。札木合逐漸明白了,他和鐵木真的情誼到此為止了。

    兩個部落臨近的牧場發生了衝突,鐵木真的部下有個叫朮赤答兒馬剌的神箭手就在那個牧場放馬,札木合的弟弟紿察兒就搶走了朮赤答兒馬剌的十幾匹馬。

    朮赤答兒馬剌發現後騎馬去追,在追趕路上連射好幾箭,射死了偷馬賊,其中就有札木合的弟弟紿察兒。札木合惱羞成怒,發誓給弟弟報仇雪恨,趁乞顏部還沒有強大起來,就趁機消滅。

    札木合帶領自己本部人馬,還有其他部落的人馬共三萬前去攻打鐵木真。鐵木真得到訊息後,也將部眾分為十三翼,分別應戰。兩軍大戰於答蘭版朱思之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十三翼”之戰。

    可惜的是,鐵木真當時還有啥帶兵打仗的經驗,也沒有能征善戰的軍隊,結果敗給了札木合。這是鐵木真唯一一次敗仗。

    鐵木真戰敗後逃往深山中,收攏殘兵敗將。札木合取勝後得意洋洋,非常殘忍的對待俘虜。他下令在營地支起70口大鍋,將俘虜來的70多個原本追隨自己而後又背叛自己投靠鐵木真的部落首領和族人扒光衣服放在大鍋內蒸煮。

    《聖武親征錄》:“軍成,大戰於答蘭版朱思之野。札木合敗走。彼軍初越二山,半途為七十二灶,烹狼為食。”

    札木合殘忍對待俘虜的做法,讓以前投靠他的乞顏部舊眾對他離心離德。這些人都紛紛帶著家人逃進山裡投靠鐵木真去了。經過這一戰役,鐵木真雖然敗了,卻收穫了人心,而札木合雖然勝了,卻留下了罵名。之後,歸附鐵木真的人反而多了起來,他的勢力更加壯大。

    札木合從此投靠了乃蠻部,而鐵木真和王罕跟隨金朝攻打塔塔兒、合答斤、撒勒只兀惕、弘吉剌等部。在攻打這些部落的同時,接受金朝的官職發展壯大,而金朝攻打這些部落為鐵木真的強大掃清了障礙。

    1202年的秋天,乃蠻部和札木合諸部組成了聯軍,想要攻打鐵木真和王罕。鐵木真和王罕組成的聯軍在闕亦壇的荒野,重創了札木合。

    鐵木真的乞顏部越來越強大,讓王罕為不得不防範起來。這時札木合前來挑事,他極力拉攏王罕的兒子桑昆,企圖離間克烈部與乞顏部的關係。

    桑昆對札木合的話深信不疑,連王罕也開始動搖了。桑昆設下了鴻門宴準備幹掉鐵木真。王罕請鐵木真到自己的營帳喝許婚酒,說是要將桑昆的妹妹嫁給鐵木真的長子朮赤為妻。

    鐵木真準備赴宴,臨行前被一個老人勸阻了。王罕父子見鐵木真沒有赴宴,以為自己的詭計已經洩露,於是索性先發制人,進攻鐵木真。

    雙方在合蘭真展開激戰。克烈部很強大,乞顏部不是對手,鐵木真倉猝迎戰,苦戰不支,全軍潰敗,結果他只帶了兩三千人逃脫。

    合蘭真之戰後,鐵木真知道自己的實力非常弱小,還不是克烈部的對手,所以鐵木真開始服軟,派人向王罕求和。王罕以為鐵木真真的怕他了,於是放鬆了警惕,鐵木真得到了喘息之機。

    後來王罕的部族發生了叛亂,他的一部分人馬投靠了鐵木真,鐵木真強大起來,打敗了王罕。最後王罕父子在逃亡路上被人殺死。克烈部也蕩然無存。

    克烈部的覆滅讓乃蠻部也感到了陣陣涼意。乃蠻部的太陽汗聯合札木合組成聯軍,在1204年初,攻打乞顏部鐵木真。

    這個時候的鐵木真已經兵強馬壯,而且用兵出神入化。交戰不到兩天,乃蠻軍隊完敗。太陽汗死於重傷,乃蠻部被鐵木真收服。札木合見大事不念,臨陣脫逃。

    札木合走投無路,帶領五個侍衛逃到唐努山中。沒想到札木合身邊的五個侍衛背叛了札木合,他們將札木合五花大綁交給了鐵木真。

    1205年,札木合被鐵木真抓獲,鐵木真心裡對這個早年的安答仍懷有舊情。所以他認為這五個侍衛賣主求榮。他當著札木合的面,殺了寫五個侍衛。

    鐵木真要求札木合繼續做他的安答,而且提起了過去札木合幫助他的事情。但是這個札木合還是一條漢子,他在臨死前的表現非常英雄。

    他慷慨激昂地說:“咱們在少年時代做安答,不能消化的食物一起吃過,不能忘記的話語都曾說過,後來因為被人離間,所以分開了。我想起以前說過的話,羞愧得都不敢和你相見。如今你想要留下我做伴,可是該做伴的時候不得做伴,如今你將百姓收服,大位已定,已無需我做伴了。你要不殺我,就好似衣領上有個蝨子,被窩裡有根刺一般,反而會日夜不安。”

    於是,鐵木真答應了札木合的請求,對札木合保留貴族的死法“不出血死”。具體就是把札木合的身體整個地用氈毯裹實,讓馬匹或人踐踏,直到毯子裡的札木合完全死去。

    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了蒙古部落,召開了庫裡臺大會,在會議上被蒙古貴族推舉為“成吉思汗”。

  • 10 # 聞仁

    古人也和我們一樣,有七情六慾,有愛恨情仇。

    世界歷史上,反目成仇的名人們其實不在少數。

    魯迅兄弟絕交

    我們都知道魯迅原名周樹人,其哥哥名叫周作人,按理說這二位都是新文化運動的佼佼者,應該有流傳千古的佳話才對。

    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突然給魯迅寫了封信。

    魯迅先生:

    我昨日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我不是基督教徒,卻幸而尚能擔受得起,也不想責誰——大家都是可憐的人。我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的,現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裡來,沒有別的話。願你安心,自重。

    沒有人知道這二人之間發生了什麼,但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知道魯迅逝世,兄弟二人再沒聯絡過。

    盧梭和狄德羅反目

    這倆人一開始關係挺好的。曾聯手合編過《百科全書》。

    期間二人親密合作,一派情深意重的模樣。

    也是在編制《百科全書》的時候,狄德羅被抓走坐牢了,而盧梭呢,則是到處找人求援,把狄德羅撈出來,也算是情意綿綿了。

    直到1756年,狄德羅出了本新書《私生子》,卻遭到了好兄弟盧梭的抨擊,言辭之激烈,簡直讓狄德羅氣的七竅生煙。

    狄德羅作為當時家喻戶曉的哲學家,也有著自己的驕傲和骨氣,自然就和盧梭交上了火。

    直到著名的戲劇之……

    關於戲劇問題,盧梭已經和伏爾泰大戰過幾次,在這個問題上,盧梭乾脆把啟蒙陣營裡面所有人一起拖下了水。

    盧梭藉由達朗貝爾為《百科全書》撰寫的關於“日內瓦”條目大發雷霆,乾脆親自操刀寫了一封信,把啟蒙陣營裡面的其他人,都噴了一遍,包括狄德羅。

    可以說,盧梭的這一手不可謂不絕,他不光徹底終結了和狄德羅的友誼,也順便得罪光了啟蒙陣營裡的所有人。

    割袍斷義,又稱“管寧割席”

    管寧學識淵博,見識超群,是三國時一位名士。十六歲時候父親早逝,年幼的管寧立志出人頭地,愈發勤奮。

    在管寧的同學當中,要數華歆和他最要好,兩人情同手足,不分你我。學習的時候,他們倆同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勞動的時候,他們倆又一起翻地種菜,挑水澆園。

    有一天,管寧和華歆並排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忽然,外面傳來一陣喧鬧聲。

    原來是一個朝廷命官從外面的大路經過,這位大官乘坐八抬大轎,前呼後擁鳴鑼開道,一派威風八面的樣子。管寧依然目不斜視,正襟危坐地專心讀書。

    可華歆就不一樣了,他不時把目光離開書本,從窗戶偷看那大官的威儀。最後終於忍不住,拋下書本跑出去看熱鬧了。過了好半天,華歆才從外邊走進來,他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道:“做大官真是過癮啦,你瞧人家,呼風喚雨,威風八面。唉!要是有一天我能夠混到這份上,也就不枉此生。”

    管寧本來就對他的浮躁和虛榮十分不滿,現在看到他六神無主、羨慕不已的樣子,不禁深深地為他慚愧起來,同時也後悔自己看錯了人。

    他知道如果再和華歆交往下去,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於是管寧站起來,拿起刀把兩人同坐的席子劃開,然後說:“你不是我的朋友。”從此以後,管寧和華歆再也沒有交往過。

  • 11 # 鬼馬2010

    哈爾西和金凱德二位將軍應該可以算,早年二人關係非常鐵,但後來二人退役後一直到去世前,反目成仇,原因自然就是萊特灣之戰。

    簡要說說萊特灣之戰及那封舉世聞名的電報。

    萊特灣海戰日本的行動部署是,小澤治三郎將率領他的機動部隊作為誘敵的誘餌,將美軍哈爾西第三艦隊的主力從他們本應該保護的登陸地區吸引走,以便於參戰的另外三支艦隊,尤其是慄田健男的第二艦隊能夠進入萊特灣消滅美國的運輸船隊。誘餌的任務由小澤治三郎的機動部隊擔任。

    小澤治三郎的機動部隊有四艘航空母艦和兩艘航空戰列艦,這幾乎是日本最後的航空母艦了。哈爾西如果能夠摧毀小澤治三郎的機動部隊,那麼日本就再也沒有了航空母艦,最後一次航空母艦對抗的戰果也自然會落入他哈爾西的手裡。哈爾西無論如何也是不想放過小澤治三郎的,因此他在1944年10月24日發現小澤治三郎之後,立刻殺了出去。

    哈爾西追的固然痛快,小澤治三郎也被他追了一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但是哈爾西不知道的是不光是他和他的第三艦隊,隔壁的金凱德和第七艦隊也已經被日本人給耍了。慄田健男的“中心艦隊”雖然在之前被哈爾西用航母暴打一頓,並且損失了武藏號戰列艦。可是美國海軍卻錯誤判斷撤離的慄田健男已經退出戰鬥,但實際上慄田健男殺了一個回馬槍又回來了,更要命的是此刻已經沒有任何一艘戰艦去阻攔慄田健男了。

    而南邊的西村祥治率領的第一遊擊部隊第三部隊,被轟了一個粉身碎骨,隨行的四艘驅逐艦也有三艘完了蛋。但是這個時候第七艦隊的主力戰列艦也已經遠離了他們本應該保護的位置了。

    此時第七艦隊的指揮官金凱德已經預料到大事不妙,急忙對哈爾西發報尋求支援。但是哈爾西本人因為通訊混亂而沒有完整的收到電報,所以錯判了第七艦隊面臨的局面。再加上哈爾西本人對於第七艦隊的實力頗為自信,因此哈爾西沒有立刻展開對金凱德的支援,而是繼續追擊小澤治三郎。

    哈爾西不知道登入地區的美軍差點面臨滅頂之災,慄田健男的的“中心艦隊”在25日凌晨突破了聖貝納迪諾海峽,輕鬆地殺進了美國運輸艦和護航航母匯聚的薩馬島。此刻能用來保護這些運輸艦和護航航母的,就只有呼號為“塔菲3號”的護航航母大隊。

    接下來,哈爾西就收到了那封特別的電報——第34特遣艦隊現在何處?重複一遍,現在何處?全世界都想知道。”這封電報的署名,則是哈爾西的好友尼米茲。

    事實上,這封電報確實是尼米茲發出來的,因為薩馬島局勢已經惡劣到了極點,尼米茲坐立不安,授意發出了一封電報。電報的內容為“Where is Task Force Thirty Four?”,翻譯過來就是“第34特遣艦隊在哪?”這本來是一份很普通的電報,意思是詢問哈爾西現在的位置。但是尼米茲的助理參謀長伯納德·奧斯汀在傳達電報內容給報務員的時候,奧斯汀把Where is 讀的太重了,報務員以為這是要強調這件事,於是就加上了“RPT”,意思是重複。

    美國海軍傳送電報有個習慣。為了保密,在每段電文裡都會添油加醋地在正文的前面和後面都加上一些無關緊要的句子。這個報務員在句子前面寫上了“TURKEY TROTS TO WATER”,意思“火雞掉進水裡”。緊接著他又在末尾加了一句“THE WORLD WONDERS”,意思是全世界都想知道。

    現在這句話就變成了了:“火雞掉進了水裡,第34特遣艦隊現在何處?重複一遍,現在何處?全世界都想知道。”看起來就是尼米茲正在對哈爾西發出尖酸的斥責。而且那個手欠的報務員不僅寫上了尼米茲的署名,還擅作主張地加上了第七艦隊司令金凱德,美國海軍總司令歐內斯特·金的署名。這就像是尼米茲罵哈爾西還不夠,還得找來歐內斯特·金和金凱德一起看他的笑話。

    可憐的哈爾西哪裡受過這個氣,這和在他臉上抽耳光有區別嗎?哈爾西當時就把自己的帽子摔在了甲板上,捂著臉開始痛哭流涕,整個人都要絕望地昏過去了。差不多哭了一個小時之後,哈爾西才下令高速戰列艦折返南下去支援“塔菲3號”。事實上,這個時候他距離小澤治三郎的機動部隊已經不遠了,而往回走也幫不上“塔菲3號”,更不能消滅慄田健男的“中心艦隊”,對薩馬島的戰局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這件事對哈爾西的打擊非常大,儘管尼米茲為此特意向哈爾西做出解釋,但哈爾西本人仍舊是耿耿於懷。哈爾西本人也因為戰爭中的錯誤命令,而受到了較多的抨擊。不過哈爾西戰後就試圖把責任都推給那個給電文添油加醋的報務員,並將薩馬島海戰的責任推給了金凱德,結果導致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兩個人從此餘生勢同水火。

    另一件事就是海軍有不背後非議同事之過的潛規則,如果你的某個同僚還在世,那接受各類採訪,或是退役以後發表專欄文章一類提及相關時,通常不會作出太負面的評價。結果哈爾西退役後,在47年左右(應該是)報紙上發表的回憶類專欄文章裡狂噴金凱德,於是兩人徹底不相往來。

    本質問題就是前者從來不認自己在萊特灣之戰中有任何真正的“錯”,那就沒法聊了。

  • 12 # 神勇劍

    這個數不勝數,每個朝代都多,有的是為了私利,有的是為國家,有的是為了政黨,象國共兩黨的將領及戰士,有的同窗,有的是戰友,有的甚至是親兄弟,為了解放事業,最後兵戎相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小兒書連環畫沒落了?還能重振雄風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