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海春

    童年記憶裡的好吃的,未必有多珍貴、名貴,之所以過了很多年還沒有忘記,是因為裡邊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憶。

    我的童年在京郊農村度過,記憶裡有這麼幾樣好吃的。

    1.油渣烙餅

    油渣兒,就是用豬脂油、水油和腸油等煉取油以後,剩下來的渣滓。把油渣兒先用熱水發一發,再剁碎,放入小麥白麵,共和成硬一點兒的烙餅面,再在大案上將其用麵杖擀開,儘量擀得薄些四為了增加其鹹味和層兒多些,在餅上塗一些花生油,再撒上些細食鹽,然後卷好,再盤成圓盤兒,再輕輕擀開,使之成餅形,放到柴鍋中去烙熟,即可供食用。

    其餅香而有肉味之美,層兒又多;油在其中,露其外則更美。豬油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是一種高檔的食品,價格超過瘦肉,也非常搶手,經常是需要預定才能買到,當然現在豬油沒人要了,油渣烙餅也極少有人家做了。鄰居曾經調侃:“這30年裡,除了大油沒漲價,其他都漲。”

    2.芝麻醬糖餅

    芝麻醬糖餅可算得是家常主食中的佳品了。相聲《釣魚》裡,“二他爸爸”說:“二他媽媽,給我烙倆糖餅,我到那兒閉著眼拿個百兒八十條來!”可見,這糖餅非比尋常啊!

    芝麻醬糖餅的做法很簡單,與制普通的烙餅差不多:把小麥白麵和成烙餅面,先醒一醒,然後將面在面板上擀成圓片兒,上面塗上芝麻醬,在醬上灑上黑糖,從下到上捲成卷兒,再盤面捲成圓形,撒上薄面,擀成餅,放於柴鍋內烙,隨烙隨往餅上刷些花生油,至熟,即可供食。其餅鬆軟可口,就粥食用甚美。現在有些主食廚房也出售芝麻醬糖餅,但我還是覺得我媽烙的最好吃。

    3.崩雞蛋

    這個都找不到貼切的配圖。崩雞蛋又叫“鐵勺蛋”,是鄉村老太太給小孩子們常做的一種小吃。俚語常說:“頭疼腦熱得發汗,身子不舒坦給你崩個鐵勺蛋。”舊日,在鄉村,遇有小孩“鬧魔”或饞了,老太太就在碗內打個雞蛋,加點鹹鹽,往燒熱了的鐵勺兒裡一放,翻個個兒再熥熥就可以吃了。也有直接往鐵勺兒裡打蛋的,但是,勺必須熱,翻個兒要快,不必在勺內加什麼油。這種崩雞蛋,保持了蛋的天然香美,略帶一點鹹味,很合胃壓口。特別是用農村小雞才下出的鮮蛋,則更饒有風趣。現在物質豐富了,雞蛋也都是超市買的,雞場裡的雞下的,也沒人這麼吃了。

    4.榆錢

    春天,有的榆樹在未開花之前就先長出了一串串的淺綠色種子,其形小而圓,中間有圓形的凸起,這就是榆樹的種子,也就是榆錢。榆錢,口語裡讀作“榆淺兒”。因其外形圓薄如錢幣,故而得名,又由於它是“餘錢”的諧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錢可有“餘錢”的說法。

    春天正是此物好吃的時候。過時,則老了,就不可吃了。小夥伴們就乘此時爬上樹,一籃一籃地將榆樹錢兒捋下,帶回家中去做許多吃食。如:榆錢粑落兒,榆錢飯、榆錢窩頭、榆錢烙餅······最簡便而拿手的好戲就是在樹上先揀大的好的鮮榆錢兒吃個夠,然後才往籃子裡捋。那些上不去樹的小孩子在樹下要吃鮮榆錢時,樹上的孩子就揀榆錢長得密的地方,撅上一兩枝兒扔下去給他們搶著吃,這是一種令人回味起來猶感甜蜜的兒時樂趣,而今天已經不能爬樹,也享受不到這種樂趣了!

  • 2 # 麵點師耿彪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時美味回憶,這回憶中的美味才是最美味的,有人懷念媽媽的味道,也有人懷念兒時飯館的美味,我想一方面是因為那時候的食材比較原生態無汙染,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那時候比較窮油腥也不是特別的多,偶爾吃一頓好吃的就會記住好久,我小的時候生活在北京的郊區,那時候家裡條件也不是特別的好,一年四季幾乎都是土豆白菜蘿蔔這一類的菜品,很少能夠吃到肉,所以每吃一次都能夠記住好久,下面我就說幾樣最令我不能忘懷的幾種兒時美味吧,不知道有沒有和我一樣大的朋友們也喜歡這些美味吶?好了話不多說上菜譜

    第一種:延慶新風飯館的肉包子,這是我印象中最美味的包子了,這一頓包子吃光了我爸爸口袋裡所有的錢,然後我們走路回家的,純手工剁餡的豬肉包子,長大後我從事了麵點工作,一直懷念當時的味道,遍尋名師尋找配方想做出原來的味道,終有一天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認識了我現在的師傅,從他那裡我學到了老北京包子餡料的做法,按照師傅教的做法,我果真又吃到了當年的那個味道,師傅說老北京做包子餡要選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和豬的前尖肉相結合,用刀在案板上剁碎,然後加入雞湯攪勻,淋料酒胡椒粉去腥,幹黃醬用水洩開加入肉餡裡攪勻,生薑去皮切碎融入其中,一定要用醬油著色(不能用老抽),不要新增味精(因為湯已經很鮮了)最後用鹽碼味,淋香油即可。

    第二種:農村紅白喜事上的紅燒肉,這是我從小到大最喜歡的一道菜,還記得我第一次吃的時候是在一家親戚辦喜事的喜宴上,肉一上桌,大人們都閒肥不願意吃,於是我一口一塊的把肉全吃了,可以說是入口即化,好吃極了,那味道至今還令我流連忘返,後來我才瞭解到它好吃的秘訣其實在於肉的選擇和糖色的調製,肉要選擇上等的五花肉帶皮切成大的四方塊冷水下鍋焯水撇浮沫撈出,顏色要提前用糖在鍋裡炒成糖色才能好看有食慾,千萬不能用老抽來上色。

  • 3 # 衫雨欲來花滿樓

    不知道是記憶在修飾過去,還是童年滋味確實美好,小時候吃過的零食都是回憶殺。

    糖是每個小孩子無法抵抗的誘惑,吃的最多的喔喔佳佳奶糖。一則重名相親,二則滿滿甜蜜。把奶糖放進嘴巴里,是捨不得用牙齒嚼的,為了回味更久,慢慢吸溜著砸吧嘴。等吃完了一顆,還要把包裝袋留下來,小心翼翼的剪下來封面的大公雞圖案,貼在窗戶上。在慢慢吃完一整包的糖以後,大公雞也逐漸褪色,開始磨著爺爺奶奶撒嬌,討要下一包奶糖。

    我想,這樣的糖之所以難忘,不僅僅是獨有的滋味,更是寄託著一段回憶,一番情誼。

  • 4 # 李敏159884959

    小時候家裡很窮,除了一日三餐,家裡基本都沒有其他的吃的,那時候走親戚的時候,都會送一樣禮品就是月亮牌泡麵,別人給我們家送的,每天就眼巴巴的看著,就希望家裡大人能給我們吃了,但是,通常我們都吃不上,因為又送出去了,所以,那時候就是盼望長大,一定買好多泡麵吃個夠,如今長大了,泡麵再也吃不出小時候的那種味道了。

  • 5 # 老商

    小時候在黑龍江雞西市下面的一個建國前老煤礦度過,算是鄉下東北孩子的典型代表,最好吃的東西都是伴隨著美好回憶被定義的,要麼是不常吃到所以珍貴;要麼是在特別餓的時候偶然吃到便沒齒難忘;要麼是吃的時候有特別幸福,那種感覺綿延難忘;要麼是它是某個你深愛的人為你悉心烹製,味道獨特,我就來說說我自己的幾樣最好吃的——

    豬油醬油蔥花拌飯,家裡那會兒是兩罐子油,一個豆油一個葷油,葷油是媽媽用豬板油自己煉出來的,煉的時候會放一些鹽,等凝固了,炒菜用。我最喜歡家裡沒菜的時候,把熱騰騰的大米飯上蓋一勺白白的豬油,倒點兒青醬(醬油)再放一點蔥花,不會使刀,如果家裡沒大人,我就直接拿蔥啃著吃,豬油熱米飯的蒸騰下很快融化,把飯粒裹得嚴嚴實實,晶晶亮亮,等不及拌勻就開吃了,吃幾口顏色淺的再兌幾口顏色深的,來口大蔥,唔,太美好了,太香了,感覺豬油和米飯在嘴裡唱起了歡樂的歌。

    小魚醬,東北大醬燜的河溝小雜魚:最好魚已經燜飛了,糊糊的一堆,油汪汪的,刺兒也燉軟了可以嚼爛,辣酥酥的,特別下飯,還不擔心卡魚刺兒。

    受潮的奶粉快兒:因為家裡有人在麵包廠工作,總有一袋子一袋子的奶粉,放久受潮之後,奶粉會結塊兒,我就用手拿著奶塊啃著吃,哏啾啾的特別香,比衝的好喝多了。缺點就是粘牙,得一直舔上牙堂。

    煎鹹魚或蝦米夾饅頭:東北市場裡隨處可見的小“扒皮魚”,也可以是鹹的大馬哈魚或魚皮,扒皮魚不足巴掌大,齁鹹,用油煎了外酥裡嫩的,咬不丁點兒就鹹的要命,得就一大口饅頭,姥姥做的最好吃,因為她老人家摳門兒不捨得放油,所以魚也不油膩,而且她不捨得先泡水,所以也夠鹹夠味兒。

    炸青蛙腿,有一次爸爸在外面應酬給我帶回來一袋子青蛙腿,他擔心我不敢吃,就騙我說是“人魚腿”,這種小魚只有兩條腿呈人字形,讓我嚐嚐,我也二,秒信,一吃果然特別香,一袋子一掃而光。後來長大了,他把整個青蛙夾給我告訴我這是人魚的“母星”,我瞬間整個人都不好了,下不去筷子,從那之後也再沒吃過人魚腿,美好的感覺也就定格在小時候了。

    油炸糕,紅豆餡糯米皮,小時候一塊錢三個,賣油炸糕的人揹著保溫箱子走街串巷吆喝著賣:“油炸糕嘞,天鵝(ne)油炸糕”……我不知道為啥叫天鵝油炸糕,也沒機會問問她,就是覺得這玩意兒太好吃太解饞了還抗餓,吃完都能給臉做個油膜,倆手一氆氌,手膜也有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最好吃的東西,也許在別人看來有些奇葩好吃的很難理解,但其中的故事和情結,只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他能認為這個東西最好吃,就一定有它好吃的道理。

  • 6 # 常青樹

    小時候雖然日子很貧窮,但也有很多好吃的東西永生難忘!就比如“叉子”和“粘耗子”吧!

    不知東北老鄉是否吃過,這可是小時候平日裡最好吃的美味佳餚了!

    每年夏天到了暑伏這天,就是吃叉子的時候。

    媽媽總是早早起來,撈滿滿一盆小米飯,再摻上點白麵,就端到生產隊的碾房裡去排號,很多人家做的。排到了,媽媽就手把著碾杆推起來!要把米和麵壓成粘粘的一體,才能行。大伏天裡,媽媽推著沉重的碾子,汗水一會就溼透了衣裳……因農忙隊裡不給牲口使的!

    壓完了麵餅,媽媽端回家,又挎上籃子去自留地裡摘角瓜,回來洗了叉了,做成滷子。再去借個叉板子,架在放在鍋上,下邊燒一鍋開水,把麵餅一塊塊拍下去,下邊就像麵條似的漏下去了,煮一會熟了,就端上桌來……

    我們開始吃了!盛上一二碗,澆上一飯勺滷子,別提有多香了!能吃兩三碗!一大盆叉子和一盆滷子,轉眼之間就被我們吃光了!

    可是,如今想想,單說如何做就這麼費事,媽媽當年可受了多少累呀!那可是三伏天哪!坐著都出汗,媽媽還要人工推碾子,在開水鍋上忙碌……多累,多苦,多熱有誰知!

    再說粘耗子,伏天還沒完就立秋了,家鄉有立秋吃粘耗子的風俗。

    媽媽頭幾天就把大黃米泡上,然後撈出瀝水,去碾房壓成面,再活勻發好了。然後烀豆餡,懟碎了,包成像耗子的形狀,故名“粘耗子

    ”,再包在塗了油的玻璃葉裡邊,上鍋蒸熟了,就可以吃了!

    想想吧,我們一幫孩子,一人手裡捧個粘耗子,燙的嘶哈的,直倒手,卻捨不得放下!還要跑到大門口去炫耀,家沒做的孩子饞得直流口水!

    我敢說,媽媽做的粘耗子是村裡最好吃的!這也是嘗過的鄰居們給的讚譽!就連派到家裡吃飯的工作組,吃一頓都沒吃夠,下頓不上別家吃飯又來了,媽媽欣然端上粘耗子,還要煎個雞蛋,認為這是榮耀,沒有一絲的不捨……

    這就是我小時候最好吃的東西!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那麼香甜!不僅因為食物好吃,更因為它蘊含著深深的母愛!所以說今生再也吃不到那美味的東西了——想我親愛的媽媽……

  • 7 # Zlf

    1999年,9歲的我跟著親戚去深圳歡樂谷玩,親戚在入口處買了一份披薩,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那餅叫披薩,人多餅少,我只分得很小塊,卻覺得很美好!進去歡樂谷,看到了冰沙,直流口水,10塊錢一份,那個時候覺得超級貴,買後超級後悔了,因為就是一杯索然無味的冰渣澆上色素草莓汁,吃了幾口,扔了!

  • 8 # 劉一招豬蹄花

    我是七零後,母親老家是四川省簡陽縣(現在是市)在兒時的記憶中,很多東西都很好吃,記憶中最深刻的有,烤紅薯,記得一年級的時候放學後回到家,母親從柴灶的爐堂的灰中 刨出兩個燙燙的紅薯,我一個妹妹一個,十分美味,香糯可口。農村的每次趕集,母親都會到集市買上一斤五花肉,在自家地裡扯上一些蒜苗,回到家裡給我和妹妹炒上一次“回鍋內”,我記得那時豬肉都是糧食豬,回鍋肉的味道和現在比,只能說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上!

  • 9 # 湘惠2018

    幾毛錢的甜筒,綠豆冰,那會正是收稻穀季節,超熱的夏天,週末的日子基本沒有懶覺睡,早早就被老媽叫起來,吃了早飯就往稻田裡去幹活,金燦燦的一片望不到邊,手上的鐮刀不能停,一直要割稻穀,那會都是人工的,割了一堆堆擺放整齊。然後又要人工一堆堆的拿給大人去脫谷,來來回回,就盼望著賣冰棒的哥哥過來,揹著個泡沫箱,裡面是一件冬天的棉襖,裡面堆滿了兩毛一根的綠豆冰和甜筒,都超級好吃,賣冰棒的小哥哥就在田間走動,一般人家都會買幾根吃,過過癮,因為天氣太熱。而且人家賣冰棒不是天天來,所以機會難得。孩子們也好吃這口。想想都流口水。◕‿◕。

  • 10 # 黃今今

    不得不說80、90年的小時候得吃的零食水果並不多。

    小時候吃的零食其實是桑甚果,那時候農村裡面的桑樹桑果特別多,不用錢隨便吃,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而且桑葚果的營養價值很高,比較全面,含有多重維生素,、可以生津止渴、排毒養顏、烏髮明目、補血、促進消化、增強免疫力。

    不過現在捏!很少見有生的桑葚果,都是桑葚乾的,想買那種無色素、無防腐劑的還是蠻貴的99一斤,小時候不值錢現在死貴了,不過可以拿來泡茶喝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女兒已經5歲了,想給她分床睡了,有什麼好的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