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B子彈電影

    泡茶,投茶量是很多茶友關心的問題,當然不能隨隨便便放

    先說最簡單的一種:有獨立小包裝袋的,常見的有烏龍茶,紅茶等

    現在很多茶都有獨立的小包袋,這種就無需考慮投茶量,比如鐵觀音7g裝,都是給你稱好的

    第二種:散裝,常見於綠茶、白茶,黃茶,普洱等

    投茶量沒有固的標準。但一般而言,大多數茶標準的投茶量為1克幹茶配50毫升水,即茶水比為1:50。

    然後,可以根據個人口感可適當增減投茶量,多試幾次,就自然知道了

    有個基本的參考值:

    綠茶、黃茶的投茶量大約為3—4克

    紅茶、白茶的投茶量大約在5—6克

    黑茶、烏龍茶的投茶量大約在7—10克

    ——公號:梳茗敘茶

  • 2 # 楊多傑

    這就好比廚師做菜,你問他,這鹽是隨隨便便放的嗎?

    做菜時調料若是隨便放了,那菜品的口感可就差遠了。投茶量放的不對,茶湯質量就要打折扣了。

    投茶量對於茶湯的表現至關重要。

    首先,可以參考沖泡次數。如果只泡兩次,那不必放太多,溫度不變的情況下,稍稍加長浸泡時間即可。但如果浸泡次數要增加到5泡、6泡,就得多放一些。

    以凍頂烏龍為例,它是球狀茶如果想泡兩次,幹茶可以佔壺的六分之一,如果想泡5、6次,茶量就得增加到壺的四分之一。

    其次,因為泡茶時的“浸泡時間”是依茶、水比例而定的。

    例如:在用保溫杯燜泡時,安全濃度是100:1.5,即100毫升的水,1.5克的茶;

    而用蓋碗或是小壺沖泡時,常規泡法是30:1,即30毫升的水,1克茶。

    不同體積茶葉之間重量差距很大。不同茶類,不同採摘嫩度不同季節、不同海拔的茶重量不會一樣。因此要想熟練的掌握投茶量就需要不斷的練習。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借用到一項工具——“茶則”,遇到新的茶葉時,可以用它來量一下到茶則的哪個位置重量大概是多少。記在心中之後,下一次沖泡,就不易慌亂了。

    另外,“置茶量”還可以浸泡器的“有效容積”佔比為衡量標準,如果壺太大,但是沖泡次數及拼音人數又較少,可每次只衝入七分滿的熱水,這時就以七分滿的體積作為判斷置茶量的基準。

    茶葉沖泡需要有穩定度。若是有時好喝,有時不好喝,那不算專業,只能說是靠運氣。想不靠運氣泡茶,就得先知道投茶量多少適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紫砂壺有升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