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老師教育集團
-
2 # 非人哉嗷嗚
語言是交流工具的一種,同時也是情感表達方式的一種,人與人想處有利也有情,重利者多數話到位事到位,重情者,多數話不多事很足。有句古話話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
3 # 小宇堂
非語言交流,是在不使用口頭或書面文字的情況下發送和接收訊息的過程。非語言行為可能有增強某些口頭資訊的作用。
精神病醫生Jurgen Ruesch和作家Weldon Kees於1956年在《非語言交流:人類關係的視覺感知註釋》一書中引入了非語言交流這一術語。
幾個世紀以來,非語言資訊被認為是交流的重要方面。例如,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在《學習的進步》(1605)中指出,“身態的某些方面確實揭示了意識氣質和傾向,但容顏和肢體的運動卻……揭示當前的幽默感,思想狀態和意願。”
上圖:人的表情裡面資訊量有多大?
非語言交流的型別Judee Burgoon(1994)確定了七個不同的非語言維度:
運動或身體運動,包括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聲音或副語言,包括音量、速率、音調和音色;個人形象;我們的物理環境及其中的人造物件;人際距離或個人空間;觸覺。時間。上圖:光看外表就體現了很多。
首先,我們可以使用非語言訊號,強調我們的話。所有優秀的演講者都知道如何透過有力的手勢,發聲量或語速的變化,故意的停頓等等來做到這一點。
第二,我們的非語言行為可以重複並強調我們所說的話。我們可以在點頭時對某人說是。第三種非語言訊號可以代替詞彙。通常,不需要在單詞中加上一些東西。一個簡單的手勢就足夠了,例如,搖頭說不,用豎起大拇指的手勢說“好”等等。第四,我們可以使用非語言訊號來調節語音。某種手勢和發聲可以使我們可以交替擔當說話方和傾聽方的角色。。。。第五,非語言資訊有時可能會與我們所說的相矛盾。這種矛盾的表達會讓人疑惑或者懷疑。例如:一位朋友告訴我們她在海灘上度過了愉快的時光,但因為她的聲音平直,面部表情缺乏情感,讓人難以相信…… “最後,我們可以使用非語言訊號來補充資訊的語言內容。上圖:有句俗語“動作比說話更有力”。
”心煩意亂可能意味著我們會感到生氣、沮喪、失望或有點失落。非語言訊號可以幫助澄清我們使用的詞語並揭示我們感情的真實本質。” (Martin S. Remland,《日常生活中的非語言交流》,第二版,霍頓·米夫林,2004年)根據前面講到的知識,我們可以得出:
自洽的非語言交流可以讓交流的彼此更高效地理解對方,因為許多言語無法表達的感受和想法可以輕易地被對方理解,因此會產生一種“知己”的感覺。而這種“知己感”多數時候靠的正是非語言交流。這樣的體驗是促進人際關係的。
但與語言不自洽的交流,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出現“言行”不一致的情況,就會讓人在交流的過程中疑竇叢生,產生不信任乃至難以交流的情況,尷尬多次發生,這樣就可能讓人際關係“疏遠”了。例如:兩面三刀、皮笑肉不笑、口是心非、礙口識羞、欲言又止等成語都描述了類似的負面的人際體驗。
所以,實際上我們對人際多種交流渠道之間的相互對比和分析來獲得資訊的。
上圖:不要任何語言你都能明白他們大概有些什麼感受。
非語言交流如何影響人際關係?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記得,當母親給我們一個嚴厲的表情時,你就知道情況不妙了——她根本不必說一句話。即使她確實說了幾句,而且即便是溫和的字眼,你也可能仍然會覺得情況不妙,因為大腦會同時處理語言和非語言交流,並注意到某人的話語中與他們的身體肢體語言不符的資訊。這種矛盾反而會加重你的焦慮。
表情,嘆息,微笑或頭部傾斜都可以傳達出豐富的情感。非語言交流不僅是我們展示自己感覺的方式,而且當我們彼此互動時,我們也依賴於這些資訊交流的解讀。
非語言交流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分為正面和負面的兩類,正面的有:
增加親密感
非語言交流可以令人放心。當你為某件事道歉時會發出溫暖的笑容,在遇到困難時會輕撫一下自己的手臂,柔和的語氣甚至朝著對方邁進一步,這都是非語言交流可以增加兩個人之間親密關係的方式。這種非語言交流補充了說話者試圖傳達的資訊。
增進了解
當使用非語言交流來強調一條訊息時,它可以增進理解。如果你正在與同事進行協商,並且看到他在點頭,這可能暗示著你可能走在正確道路上。如果你的老闆聲調提高,並且表情嚴肅,那麼你就應該認真地對待他的談話了。如果你的伴侶告訴你他/她週末出門玩得很好,但聲音發抖並且皺著眉頭,那你可能需要進一步探究一下真相,因為這些事情告訴你,他/她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在大多數情況下,非言語交流都不容易偽造,因此,我們潛意識地更多會信任非語言交流的資訊。
上圖:如何增進非語言交流。
負面的影響諸如:
造成衝突
非語言交流包括肢體語言、語氣和麵部表情等等,所有這些都可能會被曲解。當非語言線索被誤解時,會在關係中產生衝突。例如,如果你與最好的朋友分享了一個深奧的秘密,而他卻皺著眉頭,你可能會認為這是不贊成的表示,但實際上有可能是他真沒搞懂或者不感興趣而已。如果你在與老闆交談時雙臂交叉,可能僅僅是因為你衣服穿少了,但你的老闆可能會認為你不同意他的觀點。如果你以諷刺的語氣與愛人說話,他/她可能會變得具有防禦性,即使說出的話並不具有說服力。
引起不適
非語言交流也會使你在另一個人的周圍感到不舒服,即使交流沒被誤解。例如,如果你的朋友離你很近,能夠聽到你講話,你可能會覺得他在侵犯你的個人空間。如果你親近的伴侶的語氣似乎很刻薄,即便她/他實際上並沒有那個意思,你可能仍然會覺得他/她在取笑你。要記住的重要一點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表達都不是故意的。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無心快語”帶來的誤解。要知道,我們的許多非語言交流都是無意識的。在某些情況下,我們不是故意這樣做的,但我們又不能沒有非語言交流,因為沒有它們我們就無法真正有效地溝通。
上圖:錯誤的人身距離也會引起不適。
總結非語言交流是一把我們丟不掉的雙刃劍,它是本能的不總是受我們控制的。因此對人際關係可能有正面也可能有負面的影響。
回覆列表
我是一個最害怕衝突,也最害怕疏離的人,所以這個問題我特別想思考和分享:
1.非語言是什麼?是走心
你的肢體,動作,眼神都是最走心的表達,從心裡流出來的,這樣的交流更真實,更體現你本人的性格特質。懂你的人更懂你,與你合拍的人更合拍。這樣你吸引過來的人,自然是比較貼合你心意的,所謂心照不宣,那種扔掉語言能交流的朋友,是天生的知己,你若遇到了,值得一輩子擁有。
但凡事情都有反轉。我讀懂了你的內心,看穿了你的本質,我不喜歡,則不需要浪費語言再交流了,慢慢疏遠也是必然。我的背影你也肯定不會看,你如此細心,早就看穿了我的不喜歡。
2.非語言是什麼?是行動
你直接去行動,用行動去表明你的價值,用行動去證明你的"重要性",用行動表明動機和心機。可能有些許強勢,但也必然有優勢。
在關係中,如果對方吃你這一套,自然是越來越融洽。如果不吃你這一套,那必然是疏遠。正所謂如果方向選錯了,越努力錯的越離譜。
3.非語言是一種默契
你看我們不經商量,就會在許多意識上、反應上、行動上、理解上、方向上、情感上相同或不相同,表明什麼?
要麼三觀一致;要麼三觀相差懸殊。這種極端型,不糾結,更好去統一意見了。
對應的結果,必然是融洽和疏遠。
做人不需刻意去討好誰,也別存有"讓所有人都喜歡你"的念想。不合適的人,就應該理智遠離,各自安好。在安全距離的條件下,也許你們的關係才最安全。有一首歌《最遠的你是我最近的愛》,這麼近那麼遠,好好掌控,與人與己都有利,對你們的關係維繫也更好。因為距離產生美,與其互相都美,何苦讓對方看穿你的醜呢?
4.非語言交流,是暗示。
你懂得,有些小暗示,別有用心,別具一格,別有情趣。
對方懂,是成全,是圓滿,是和諧。
對方不懂,是木,是蠢,是不值得。
對方會錯意,則是災難。
有些事暗示是風情,明說則是風騷。
暗示是分寸,明說則失了分寸。
5.語言容易起衝突,語言容易不過大腦,容易產生歧義,也容易帶情緒,容易不冷靜,因為語言太快,也太直接。
你有沒有說過一些自己都頗意外的話?在生活中"演別人"演久了,容易戲上身,迷失真我。容易言不由衷,容易包裝自己。容易說假話。
雙方關係中都演起來,都累,都假,都難,自然難相處。
非語言交流,真的挺難的。因其難,所以更上價值,更值得用到交流上,然後互相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