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負債人在路上

      1號位,組織後衛(Point Guard),也被稱為是核心後衛,是球隊的大腦。這個位置的球員一般都是一個球隊進攻戰術的核心,在進攻中需要透過自己的傳球和接應帶動整個體系的運轉,讓球隊的進攻變得流暢有序。也就是場上教練的作用,那個球都要經過他的手進行排程分配。

    2號位,得分後衛(Shooting Guard),顧名思義,在這個位置上的球員最重要的就是得分能力。他們也是球隊開啟進攻局面的頭號利器,現在的籃球理念更加註重球員的3分能力,射手類2號位也是各球隊的標配。

    3號位,小前鋒(Small Forward),這個位置的球員一般都是具有十分全面的能力,他們也是介於後衛和內線之間的球員,功能性機動性更強。在戰術體系中他們需要串聯內外線球員,又得打出自己在側翼的進攻或防守,這個位置的重要性也奠定了當今籃球理念下3號位的強勢。

    4號位,大前鋒(Power Forward),也被稱為是強力前鋒。這個位置上的球員一般會承擔球隊中的苦力活,比如籃板、防守、卡位、擋拆等等,他們大多是藍領型球員。現在也多出了一種空間型4號位,適用於小球戰術打法中進行外圍投射。

    5號位,中鋒(Center),球隊陣容中的中心位置,一般都由隊中身材最高的球員擔任。身高優勢讓他們在籃板球和防守上顯示出重要性,但是當今越來越快的籃球節奏和越來越講究空間的小球炮轟,中鋒球員顯得越發的尷尬。

    圖片為我比較喜愛的球員,可以幫助理解。

  • 2 # 體育亂彈琴

    安踏KT系列可以說是安踏實戰球鞋中的代表之作了。安踏KT系列都擁有著不差的顏值和較為強勁的實戰效能,作為中國產球鞋,其價效比也較高。那麼安踏KT1~5代各有什麼不同呢?在實戰中有哪些細節可以對比呢?趕快來看看今天的安踏KT全系列對比吧!

    ANTA-KT1怎麼樣

    湯普森的第一代算是變革性的一代,之前推出了朗多和加內特的一代以及之後的戰靴,但是名號並沒有能夠打起來,關注度也是並不高,慢慢也退出了大家的關注範圍。

    這雙安踏克萊湯普森戰靴——KT1,安踏設計團隊給出”流暢、精準、實戰“的設計理念,宣傳語中也是與湯普森球場上的風格契合。而關於官方銷售宣傳中的五驅掌控科技,相對來說還是噱頭大於實際用處。在增加耐磨性方面還是有一定作用,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對於中底的科技,中國產球鞋大多數都是採用緩震膠來作為緩震材料,KT1採用的是全腳掌的EVA,好處在於全掌採用能夠無死角,但是對於緩震的感覺並沒有多大提升。中底慣用TPU的抗扭轉片,在行業中應用廣泛。

    總結:

    KT1是一個好的開始,在球鞋領域的關注度慢慢的變高,但是實戰感覺相對單薄,大家也可以從網上的測評中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一方面是EVA的厚度和設計方式,導致沒有整個腳掌的緩震部位差異,還有一方面是內襯結構需要加強。而中國產球鞋的一大優點就是支撐性很好,在追求設計風格的改變的同時不忘記支撐能力,KT1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ANTA-KT2怎麼樣

    KT2的設計相對於KT1的變化不是很大,還是內斂的防側翻設計,還有KT系列從頭開始的PP膜當作球鞋表面的“保護膜”但是KT2的PP膜在眾多的反饋中破壞比例要比1代要嚴重一些,但從整體來看設計還是讓人耳目一新。

    KT2的後跟也是像一代一樣採用了後跟TPU保持穩定性,不同的是TPU採用了褶皺的設計與之前的光滑有著顯著的對比,更大程度的增加了支撐性。鞋底還是人字紋路,耐磨性還要看具體配色的外底材料,總體的耐磨性還是可以的。

    相對於一代的不足,二代設計師也是意識到了,這次的中底的厚度在增加的同時,採用了前後掌獨立的泡棉作為緩震核心區域,前腳掌採用高回彈泡棉(透過增加材料密度),後掌低迴彈泡棉吸震,緩震效果也是相對於一代有了很大的提升。這也是人們對於湯普森二代的呼聲越來越高的原因之一。

    總結:

    KT2的出現跟隨著勇士一起把湯普森帶到了巔峰的時刻,實戰水平的提升大大的提升了口碑和關注度,外媒更是說出了這是best Chinese shoes ever的評價,可見KT2的反響非常之大,而安踏也因此在籃球領域地位有所提升。

    ANTA-KT3怎麼樣

    KT3的宣傳相對於以前完全換了一個畫風,我想大家的感覺應該比我更加強烈,而這次的設計也是相對於前兩代大換血,這和一些國際大牌的設計風格接軌了,在下一代的球鞋設計上看得到上一代的影子,又看不到。這次的設計是由Robbie Fuller帶領團隊操刀,KT3的設計也是讓人眼前一亮。

    這次的湯普森3的發售也讓我想到了韋德之道當時的王朝配色的發售一樣,配色的限量發售和居高不下的售價,真正想要入手的還是得等到熱度下降。

    KT3的鞋面採用一體式成型高韌性織物鞋面作為鞋身,有點類似襪套鞋的樣子,前兩代的PP膜也是因為它的弊端退役了,鞋舌採用A-WED的呼吸科技,也就是將平面織網窩形立體化,提高球鞋的透氣效能,立體可拆卸鞋舌可根據需要自行選擇,這個倒是很贊。

    KT3的鞋底紋路摒棄了之前的人字紋鞋底,而採用水波紋路,一方面是反映水花兄弟的身份,另一方面提供防滑強度,而KT3的配色基本上都是搭載了漸變色的水晶外底,耐磨性可能未必有宣傳中的那麼好。

    這次的拆解圖並沒有讓外部媒體先手一部發出,安踏的官方自己在自己的宣傳照中貼出了這張詳細的球鞋拆解圖實圖,算是國內首例吧,不難看出來,中底的配置相對於二代還是換湯不換藥,還是前掌高回彈泡棉,後掌低迴彈泡棉還有中底的緩震中底,在緩震方面和二代的腳感還是沒有什麼區別。

    總結:

    KT3的出現相對於二代來說整個設計方式都是大換血,不論是鞋面的變化還是鞋幫的創新設計都是讓人感到意外和驚喜,緩震的配置也沒有什麼改變,大家如果想入手還是可以等到風頭過去降價了再入手。

    ANTA-KT4怎麼樣

    優點之一 抓地力很強,縱向橫向都很棒,防守橫移急停跳投,想走想停做各種動作不拖沓。

    另一個就是運用了新科技的緩震,包了半邊的flashfoam前掌軟硬適中,在落地吸震和場地感個人是覺得達到了一個不錯的平衡。後掌的回彈爆炸,一度錯覺踩在了zoom上,就跟網上買的全掌氣墊鞋墊的感覺一模一樣。總之這雙鞋的緩震絕對是意料之外的驚喜

    缺點也很明顯,支撐有點差,鞋面軟,後跟沒有TPU。不過中底抗扭還是穩的,外底的防側翻角不太明顯,但是做成了外底的延伸,很大程度增強了支撐,是很成功的設計,在ZK11上也有類似的設計。

    最大的槽點還是在包裹,安踏43對應US9.5,下一碼直接變成44.5對應US10.5,我44碼的腳去實體店試43頂腳趾,買的這雙44.5前掌空的一批,腳趾可以隨意滑動,大幅度變相腳會滑動,這也間接導致支撐有些小毛病。穿厚襪子甚至兩雙襪子應該可以緩解一些吧

    ANTA-KT5怎麼樣

    kt5包裹是目前KT系列最強,綁帶拉緊效果十分明顯。高幫支撐也很強,我穿短襪實戰沒有出現磨腳,裝鞋袋的小袋子很實用,一來鞋帶再也不會鬆掉,二來保證了綁帶的貼合有型。細節見真章,贊一個。

    還有就是走路兩天,塑膠場打了一小時,基本沒磨損。祖傳底花和KT3一樣,釋出會上說沒換底花的理由是KT很喜歡這個底花的抓地力。但是5代的底花明顯比3代和4代粗,所以更耐磨。

    總結

    KT5相比前一代實戰效能提升了不少,但是有類似於悶腳、鞋底反饋,鞋型設計等等毛病。不出意外,這依然會是雙很香的投手型實戰鞋,但作為當家簽名旗艦款,除了靠配色拯救,如果安踏在外形設計上再下一些功夫,也許能給到消費者更多期待。

  • 3 # 街頭靈魂

    個人觀點還是4和5。後衛的話注重的場地感要多一點,緩震個人觀點次之。場地感會讓鞋子更加的貼地,對於小個後衛來說會有更好的助推作用,啟動速度不會拖沓。

    湯普森系列來到第4代之後,安踏對於緩震的調教已經算是相當可以了,搭載了當家科技A-flash form,對於緩震方面有相當大的提高。

    最後包裹感以及防側翻方面我認為4代要更強一點,5代整體性會好一點。

  • 4 # 哦PPS

    kt系列是實話不太適合空位,1,2,3代科技太差不說,設計也是偏射手溜,控衛打法比崴腳,而且一丁點緩震都沒有,防側翻也很差,四代緩震有了,防側翻也還行,但是中心高,前掌設計也不適合控衛,崴腳神器,5代緩震,防側翻,足弓支撐都有了,中心也不高,但是前掌還是射手設計,變相差,而且鞋幫太高,很不靈活,硬要選一個當控衛,5代吧

    不過我還是推薦威少3,科比3,歐文6,pg 3等等專門為控衛設計的鞋,kt是射手鞋,真不適合打控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考為什麼要考很高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