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正確攝取孕期營養?
3
回覆列表
  • 1 # only135028594

    孕期肯定得均衡飲食:根據膳食寶塔,食物有五層七類:谷薯類(主食)、水果類、蔬菜類、肉禽蛋類、奶類及奶製品、堅果類、油脂等。其中,谷薯類(主食)中雜糧的攝入量不應低於總量的1/5。以孕中晚期為例,一般要保證每日350-450克的主食量;其次少量多餐:除了每日正餐3次,上下午可以增加一次加餐。

  • 2 # 護士小夏

    一、孕早期

    孕早期是胎兒細胞分化、器官形成的主要時期。因此,這一時期的營養和膳食安排,對孕婦健康和胎兒發育都十分重要。孕早期的膳食以清淡、易消化吸收為宜,儘可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並適當補充奶類、蛋類、豆類、堅果類食物,維生素的供給要充足。

    1.選擇易消化、易吸收

    同時能減輕嘔吐的食物動物性食物中的魚、雞、蛋、奶,豆類食物中的豆腐、豆漿,都較容易消化吸收,並富含優質蛋白質,且味道鮮美,孕婦可經常選用。大米粥、小米粥、烤麵包、饅頭、餅乾、甘薯,易消化吸收,含糖分高,能提高血糖含量,可以改善孕婦因嘔吐引起的酸中毒。酸奶、冰淇淋等冷飲較熱食的氣味小,有止吐作用,又能增加蛋白質的供給量,孕婦可適量食用。

    2.微量元素不可少

    孕早期是胎兒主要器官發育形成的階段,特別是神經管及主要內臟器官的發育。在這個時期,胎兒的器官發育特別需要微量元素,如鋅、鐵、葉酸等。

    胎兒神經管發育的關鍵時期是在懷孕初期第17-30天,此時,若葉酸攝入不足,可能引起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異常,甚至造成畸形。許多天然食物如綠色蔬菜、動物肝腎、豆類、水果、奶製品等都富含葉酸,葉酸還有助於預防神經管缺陷(如腦積水、脊柱裂、無腦兒、腦脊膜膨出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育齡女性應從孕前3個月開始每日補充葉酸400微克,並持續至整個孕期。

    3.攝入充足的維生素

    懷孕初期是胎兒腦及神經系統迅速分化時期,所以,準媽媽要更加註意補充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的攝入)。在飲食調節上應注意各種維生素營養的吸收,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來補充各種維生素。

    4.想吃就吃,少量多餐

    妊娠反應較重的孕婦應想吃就吃,比如睡前和早起時,坐在床上吃幾塊餅乾、麵包等點心,可以減輕嘔吐,增加進食量,可在兩餐之間安排加餐,補充不同生理時期對營養素的特殊需求,做到缺什麼補什麼。可選擇一些富含鋅、鐵、銅豐富的食品,如瘦肉、動物內臟、葵花子、核桃、花生、松子、芝麻等加以補充,要少食多餐,以滿足營養素的需要。

    5.進餐時保持愉快心情

    吃飯時保持愉快輕鬆的心情、良好的精神狀態,要善於自我調整,想到早孕反應會很快過去,這些是正常的反應,機體會很快適應,對平安度過早孕反應期十分有益。

    二、孕中期

    孕中期由於胎兒生長髮育迅速,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會相應增加,所以準媽媽需要補充豐富的營養,如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等。因此,必須適量增加這些物質的攝入,多吃一些蛋類、奶類製品、肉類、五穀雜糧、蔬菜及水果,葷素兼備,粗細搭配,食物品種多樣化,以保證胎兒的發育。避免挑食、偏食,防止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的缺乏。避免進食過多的油炸、油膩的食物和甜食(包括水果),適當注意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血和牛肉等,預防缺鐵性貧血。同時補充維生素C也能增加鐵的吸收,多食用含鈣較多的食物,如奶類、豆製品、蝦皮和海帶等。

    1.保證充足的熱量和蛋白質

    熱能和蛋白質與胎兒生長關係十分密切,孕中期正是胎兒腦細胞數量增長的時期,蛋白質供給不足可使胎兒腦發育不良,出生後也難以彌補。孕中期熱能攝入比孕前每日攝入量應增加200千卡,蛋白質攝入量應增加15克。

    2.供給適宜的脂肪

    孕中期脂肪開始在準媽媽腹壁、背部、大腿等部位存積,為分娩和產後哺乳做必要的能量貯存。此時應適當增加植物油的食用量,也可適當選食花生仁、核桃、芝麻等含必需脂肪酸含量較高的食物。

    3.無機鹽和微量元素

    供給要充分,胎兒骨骼的生長和牙齒的形成與發育需要鈣,孕中期準媽媽應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比如奶類及奶製品、豆製品、魚、蝦等食物。每日應攝入鈣不少於1000毫克;攝入足量的鋅和鐵也是同樣重要的,建議準媽媽每日鋅攝入量為20毫克、鐵攝入量為25毫克。

    三、孕晚期

    孕晚期,準媽媽的營養攝取非常重要,不然對胎兒的腦發育影響很大。而增大的子宮向上頂著胃和膈肌,使準媽媽感到胃有些脹滿,尤其是在進食後。這些都需要準媽媽在飲食上做出相應的調整:飲食保證質量、品種齊全;適當增加熱能、蛋白質和必需脂肪酸的攝入量,少吃水果,以免胎兒長得過大,影響順利分娩;增加鈣和鐵的攝入;注意控制鹽分和水分的攝入量,以免發生浮腫。

    1.蛋白質攝入量比孕期

    每天增加10克,孕晚期是胎兒增長的高峰期,蛋白質攝入量比孕中期每天增加10克,可選擇動物性食品、乳類、豆類食品以滿足需求。牛奶的攝入量應增加到每天500毫升或在孕中期的基礎上再增加200毫升豆漿或1個雞蛋等。

    2.膳食纖維的合理補充

    孕晚期由於胃腸功能減弱,消化能力降低,易出現便秘。為防止便秘,避免早產,應注意攝取膳食纖維,刺激腸道蠕動,有利於排便和毒素的排出。可多吃些芹菜、油菜、香蕉、蘋果、玉米麵、小米、燕麥和全麥麵包等。

    3.鈣供給量比孕中期

    每天增加200毫克,孕晚期準媽媽鈣的需要量顯著增加,缺鈣可出現四肢發麻、抽搐等症狀,嚴重時可使胎兒發生先天佝僂病。應多吃含鈣豐富的食品,如乳和乳製品(鈣的最好來源)、小蝦皮、海帶、豆製品等。在補鈣的過程中既要保證攝取鈣的量充足,還要適當增加戶外活動,接受Sunny的沐浴,促進機體合成維生素D,有利於鈣的吸收。

    4.滿足胎兒鐵、鋅的貯存

    和母體消耗,孕婦及胎兒在妊娠和分娩時總共需鐵1000毫克左右。孕婦的鐵貯存被用以滿足孕後期胎兒對鐵的需要。在孕晚期,胎兒肝臟內每日增加5毫克鐵的貯存,以滿足出生後4-6個月紅細胞鐵的需要。孕晚期每日鐵的膳食供給量為28毫克。鐵的主要食物來源:動物肝臟、畜禽肉類、魚類、紅豆、木耳、菠菜等食品。

    胎兒對鋅的需要量在孕末期最高,孕婦體內儲存的鋅,大部分在胎兒成熟期間被利用,從孕中期開始增加鋅的攝入量,孕晚期應繼續給予補充,以滿足胎兒生長髮育的需要。

    我們一般把食物劃分成幾類,包括穀類、豆及其製品、蔬菜類、水果類、肉類、蛋類、海產品類、堅果類、乳及其製品等。準媽媽每天食譜中儘量每種都選一些,營養全面,花樣品種齊全,注意食物與食物之間的營養搭配和互補,滿足孕晚期母體和胎兒的需求,為小寶寶出生後獨立生存做好準備。

    因此,做好孕期保健,做好孕期合理、充足的營養攝入,對於有效預防孕期併發症,提高母嬰健康水平,保證胎兒健康成長,降低難產率和孕產婦死亡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3 # 生殖不育醫生楊德明

    孕早期補充營養可以多食用綠色蔬果,如菠菜、油菜、蘋果、柑橘等,不過,天然蔬果中的葉酸利用率並不高,孕媽媽除了常吃富含葉酸的食物外,還應額外補充葉酸0.4毫克/天,以滿足胎兒發育所需。進入孕中晚期,孕媽媽要更加註意調整飲食結構,以便從食物中全面攝取營養,當然,孕期營養如果僅僅從食物中補充是不夠的,還應該適當補充營養品。通常認為,從妊娠4個月起,孕媽媽就應該多攝入營養物質,防止營養不良及維生素缺乏。想要透過營養品補充營養,各位孕媽媽千萬不能盲目選擇,如果營養補充不當,反而會導致胎兒發育遲緩,甚至出現出生缺陷。

  • 4 # 辣媽Doris

    孕期營養/孕期什麼不能吃?

    每個懷過寶寶或者正在懷寶寶的人,應該都有過「被重點保護」的經歷,特別是在「吃」這件事兒上,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碰,好像一口吃不對,肚裡的寶寶就會出問題。

    1. 生的或者沒有煮熟的食物

    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半生的牛肉、雞蛋、貝類及生魚片。

    2. 沒有經過消毒的牛奶和奶製品

    容易被忽視的是進口超市賣的那種軟乳酪,有些國家的軟乳酪使用的是沒有經過巴氏消毒的生奶,買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成分表上的牛奶或羊奶是否經過消毒。

    3.酒

    不管你喝的是什麼酒,最好就不要碰。酒精不僅不是孕期所需的營養物質,而且是有證據的致畸物。

    其實,好的孕期飲食,就一個原則

    那就是在孕媽媽能接受的情況下,不

    特別偏向某種食物,能吃啥就吃啥,營養均衡才是最重要的。

    記得少吃多餐

    說到底,孕期飲食,種類要多、孕媽媽要愛吃,但每種都不一定要吃很多,再好的東西你猛吃,也會出問題。

    希望對您有幫助

  • 5 # 註冊營養師姜丹

    孕期飲食,跟正常飲食沒有跟別的差別,保持均衡膳食即可。不過,攝入的量需要根據自身的體重情況進行調節。

    一旦懷孕之後,不管是自己還是長輩,都會開始極度關注營養,彷彿不把平時的飲食來個180°的大轉彎,都無以體現自己的重視,什麼海參、燕窩、大龍蝦統統都加上,其實這大可不必。

    首先孕期,只要不是特殊情況,完全沒有必要進補特殊的營養品或者是傳統補品,好好吃飯就行。主食、蔬菜、肉類、水果均衡搭配,完全就可以滿足孕期的營養需要。對於容易發生的妊娠糖尿病,可以從改變主食開始。

    這裡有個友情提示,那就是不要能量過剩,很不幸現在的孕婦,一孕胖三年,就是從孕期能量攝入過多開始的。

    對於維生素比如葉酸、礦物質、多不飽和脂肪酸,孕期確實比正常人需求多一些,在正常飲食之外,不妨吃點複合維生素作為補充。對於容易發生的貧血和缺鈣,平時定期做好孕期體檢,從食物上或者補充劑上,及時應對。

  • 6 # 蜜桃姐姐

    為了胎兒的健康,母親的每日飲食必須既均衡又營養。但當營養素攝取不足時,該如何選擇孕期營養品?

    常見的孕期營養品服用須知

    媽媽奶粉:

    媽媽奶粉中常含有葉酸、B群與益生菌等。不宜用太燙的水泡奶粉,以免影響到營養素的吸收,尤其益生菌忌熱,熱水也容易破壞奶粉中的益生菌。建議溫水泡比較適合。若以一杯240ml來計算,每天飲用1~1.5杯即可。

    喝奶粉的好處之一為補充鈣質、避免骨質疏鬆;如果額外想以吃乾酪來補充鈣質,每天可吃1~2片低脂高鈣的乾酪片。

    鈣片:

    每天建議服用1顆鈣片即可。市售的鈣片有很多種,最常見的為檸檬酸鈣與碳酸鈣,兩者皆可服用,不過碳酸鈣較易造成便秘及容易脹氣,建議飯後再服用可減緩胃部不適感;檸檬酸鈣較無脹氣的困擾,建議飯前服用吸收率較佳。

    綜合維生素:

    建議每1~2天吃1顆綜合維生素即可,整個孕期皆可服用。

    DHA

    懷孕第2~3期時,可補充DHA來促進胎兒的大腦發育;不過懷孕第3期接近預產期時,要小心魚油可能會影響到生產時的凝血功能,建議產前停止服用,或可改服用卵磷脂。

    維生素C:

    整個孕期皆可服用維生素C,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的功能,有助於促進細胞的生長與發育。

    維生素B群:

    維生素B6有助於舒緩懷孕初期的孕吐症狀,B群也有助於熱量代謝,整個孕期皆可服用B群,一天一次。

    益生菌:

    如果有便秘可以服用益生菌,每天一次,整個孕期皆可服用。益生菌最好連續服用3個月以上。倘若3個月之後仍有便秘問題,建議更換嘗試其他廠牌的益生菌。

    葉酸:

    葉酸最好每天服用一次,建議懷孕前每天可攝取400微克的葉酸;懷孕後則每天可攝取600微克的葉酸。由於懷孕初期需要攝取比較大量的葉酸,僅由綠葉蔬菜中攝取的葉酸仍不太足夠,建議仍須補充葉酸錠劑。不過由於服用葉酸會抑制維生素B群的吸收,可能導致B群攝取不足,所以服用葉酸時,建議選用合併維生素B群的錠劑。

    關於孕期營養品的知識&選購指南

    1.多數的孕期營養品最好分開不同時段服用,不要並服,吸收效果會比較理想。

    2.最好以白開水服用營養品,其他飲料可能會影響到營養素的吸收。

    3.如果想要飯後再服用營養品,建議飯後間隔半小時再服用,以免影響吸收率。

    4.有些人會將魚油與魚肝油搞混,其實兩者不同。建議孕婦服用魚油(含有Omega-3。建議購買DHA含量較高、EPA含量較低的魚油),而不要服用魚肝油。魚肝油萃取自魚肝,雖然富含維生素A、D,對眼睛有益處,不過可能有導致畸胎之虞,因此不建議孕婦服用。

    5.選購孕期營養品時,應以信譽良好的大廠品為優先,不要購買或服用來歷不明的營養品。如果不清楚營養品的成分與服用劑量,應詢問營養師、藥劑師、醫生或廠商。

    6.要注意產品包裝的完整性,以及製造日期、儲存期限、劑量與成分等說明是否完整;並且商品內必須附上中文的食用說明書。

    7.孕期營養品應放置於乾燥的陰涼處。

    8.即使服用營養品,孕期飲食仍要注意均衡與健康,天然食物所提供的營養素才是最好的孕期營養品。

    9.如果既有服用綜合營養品、又有服用單一種類的營養品時,應留意同一種營養素是否攝取過量,攝取過量也無益於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村的孩子翻牆進來偷吃我家柿子,摔斷了胳膊,要我賠錢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