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陸麒麒

    李時珍出生在明代一個醫學世家,祖父、父親都是醫生。他自幼也喜歡醫學,長大後當上醫生,並鑽研醫學,成為中國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

    早在青年時代,李時珍一邊行醫,一邊研究藥物,立志要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1551 年,明宗室武昌楚王聞知他醫術精湛,聘他到王府主管祭祀禮儀和醫務。他為了重修本草,於是就打點行裝進了王府。不久,便因治癒楚王世子的暴厥和其他不少人的疑難雜症而名揚朝廷,被舉薦擔任了太醫院的醫官。這太醫院,是明王朝的中央醫療機構,院中擁有大量外界罕見的珍貴醫書資料和藥物標本。他在這裡大開眼界,一頭扎進書堆,夜以繼日地研讀、摘抄和描繪藥物圖形,努力吸取著前人提供的醫學精髓。與此同時,他多次向院方提出編寫本草的建議。然而,他的建議不僅未被採納,反而遭到無端的譏諷挖苦與打擊中傷。他很快便明白,這裡絕非自己用武之地,要想實現畢生為之奮鬥的理想,只有走自己的路。一年後,他毅然告病還鄉。

      1552年,34歲的李時珍著手按計劃重修本草。由於準備充分,開頭還比較順利,後來在寫作的過程中,發現藥物是那樣的多種多樣,對它們的性狀、習性和生長情形,很難全部心中有數。比如,白花蛇,同竹子、艾葉,本是蘄州的三大特產,可以主治風痺、驚搐、癩癬等疾病,是一味貴生藥品。但他從藥販子那兒買來的“白花蛇”,有時是另一種蛇冒充的,跟書上描述的大相徑庭。那麼,真正的白花蛇究竟是什麼樣的呢?為了解開這個謎,李時珍曾跟著捕蛇人親自上山,捕捉到一條白花蛇,仔細一看,果然和書上講的一模一樣。

    從此,李時珍走出家門,深入山間田野,實地對照,辨認藥物。除湖廣外,先後到過江西、江蘇、安徽、河南等地,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行程達兩萬餘里。他閱讀了大量的古代醫學書籍,一邊讀,一邊認真做筆記,他認為哪些對,哪些錯,哪些需要驗證,哪些應該補充的地方,都一一記錄下來,並且到處訪問醫生、老農、漁民和獵人,收集民間治病的驗方、土方,還親自去荒僻的深山裡採藥。他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產藥材的名山。他有時好幾天不下山,餓了吃些乾糧,天黑了就在山上過夜。許多藥材他都親口品嚐,判斷藥性和藥效。就這樣,他歷盡了千辛萬苦,積累了大量的醫藥資料。

    李時珍從30多歲動筆,到54歲才把《本草綱目》初稿寫出來。以後又連續修改了三次,到了61歲,這部190多萬字的大書才全部寫完。

    《本草綱目》全書52卷,收錄了藥物1892種,分為16部、60類,其中有374種是過去沒有記載的新藥物。該書對每一種藥物的名稱、效能、用途和製作方法都做了詳細說明。書中還附有1100餘首藥方,1160幅藥物形態圖。

    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中國珍貴的醫藥文化遺產。這部書17世紀初傳人日本和北韓,以後又陸續翻譯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流傳到世界各地,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直到現在,《本草綱目》仍是世界醫學的一部重要文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醫學發展做出的偉大貢獻。

  • 2 # Flower視界

    我們要先了解李時珍,進而瞭解他在什麼環境下編纂《本草綱目》。

    明朝年間醫生被稱“鈴醫”地位低下,生活艱苦。父李言聞希望李時珍考取功名,李時珍無心科舉熱衷醫學。與父親表明:“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學醫決心。此後李時珍隨父親學醫,名聲大噪......李時珍41歲在上京太醫院任職一年,太醫院被一些庸醫搞得烏煙瘴氣。本無心官場殘酷、黑暗與阿諛奉承生活,便辭官回鄉潛心研究藥物。任官期間,李時珍閱讀大量古醫籍(認真仔細比較、鑑別各地的藥材,蒐集了大量的資料,同時飽覽王府及皇家珍藏的豐富典籍,為編寫《本草綱目》奠定基礎)結合自己數十年行醫經驗,發現古代本草書中存在著不少錯誤,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時珍著手開始編寫《本草綱目》,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參考了800多部書籍。從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多次離家外出考察,足跡遍及湖廣、江西、直隸許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許多疑難問題。

  • 3 # 土唐

    李時珍是明代著名醫藥學家。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伕、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鉅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

    李時珍為什麼要寫本草綱目?李時珍在數十年行醫以及閱讀古典醫籍的過程中,發現古代本草書中存在著不少錯誤,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35歲開始編寫《本草綱目》,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參考了800多部書籍,其間,從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多次離家外出考察,足跡遍及湖廣、江西、直隸許多名山大川,弄清了許多疑難問題。

    經過27年的長期努力,於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綱目》初稿,時年61歲。以後又經過10年做了三次修改,前後共計40年。

  • 4 # 素黎9

    李時珍是中國明朝傑出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與張仲景一起被人稱為“醫林二聖”。其編寫的《本草綱目》對醫藥界影響巨大。

    李時珍在長期的行醫過程中,發現以往的本草書有不少錯誤,而且有些用藥經驗已不切實際,於是決定重新編寫一本醫書。為了編寫《本草綱目》,李時珍研讀過925種醫藥書籍和有關資料,為了採集藥物標本,行程達一萬餘里。李時珍傾盡了畢生的精力和心血,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並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完成《本草綱目》這部鉅著。

    《本草綱目》是世界醫藥科學寶庫中的一部經典著作。它系統地總結了明代以前的所有藥物成就,全書近二百萬字,共五十二卷。一共記載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捲一捲二為本草序列,卷三卷四為百病主治藥,從卷五到卷五十二,將所收集的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物劃歸十六部,六十類分述,書中附方一萬一千餘個,藥物形態圖一千一百餘幅。每種藥物之下依次分為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項,可謂條理清晰,內容完備。《本草綱目》對醫學的傳承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李時珍和他的《本草綱目》已成為醫藥史上璀璨的明珠,指引著從醫人員。

  • 5 # 火涅國度

    有時候上天為一個人關上了一扇大門,但總也會為他開一扇窗戶。這句話用來形容李時珍最好不過了。

    由於他自己的父親是名醫,出生時家庭條件比較好,他也想走官場之路。 雖然從小到大他都勤奮好學,但是考過來考過去就是考不上。還在20歲左右的時候,生了一場怪病,從那以後好了之後,李時珍便下定決心棄官從醫。

    雖然常話說隔行如隔山,李時珍在醫學這方面還是挺有點天賦的,天天擺弄藥材,看看病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經驗也越來越豐富,醫術也越來越高明瞭。

    他是一個醫術高明而且有道德底線的醫生。他給窮人看病從來不收一分錢,而且還經常噓寒問暖,把窮人當做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就這樣他的名氣傳遍了天下。一不小心還被當時的嘉靖皇帝,給請了過去。

    天下間最難的事情不是你得了什麼病,我沒有辦法。而是你明明沒有病,卻非要說有病,還要給開出藥方,這是最難的。當時李時珍面對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畢竟嘉靖皇帝的病,就只想追求長生不老,為此天天吵著讓李時珍給他開藥方。

    李時珍常常感嘆道,只是一堵牆而已,在牆內,金碧輝煌的宮殿,高高在上的富人,在牆外,是一群吃不飽飯,生病沒錢看病的窮人,有沒有房子對於他們來說都不重要了。

    雖然你時間可以運用自己的醫術為大部分人解決痛苦,但是他死後又該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所畢生所學寫成一本書。而這本書就叫做《本草綱目》。

    寫醫書並不是小說,意味著他將要放棄自己優越的生活,而到山林中去實地考察。曾經有好多次為了弄清楚藥物的功效,他都自己親自口服這些藥物,結果差點中毒而死。但他依然沒有後悔從一個有錢有名的醫生變成了一個流浪漢。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多的人能夠有幸福的生活。

    在300多年以後,有一個和李時珍相同境況的人出生了,他就是魯迅先生,那當時正在日本留學,當他看見自己的華人被殘忍傷害,而旁邊的人面無表情時,他卻放棄了醫學。因為他認為一個人身體上的病痛遠遠沒有心理上的疾病更嚴重,之後作為一個醫生,不是要治病,而是要治心。所以他棄醫從文了。

    不管時代如何發展,我們人只是吃五穀雜糧,總是會要生病的。我們就需要醫生,有可能這個醫生是為我們治療身體上的疾病,也有可能是為我們治療心理上的疾病。畢竟一個人的性格很多情況下,都會根據他當時的情況而改變。

  • 6 # 諸神的黃昏研究會

    1556年,經舉薦補太醫院之闕,李時珍在京師供職了一年後辭官。回家後他在雨湖北岸構築新居,題名“紅花園”,並在此行醫。在這個過程李時珍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見《明外史本傳》)。特別是許多毒性藥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遺禍無窮。李時珍多次上書朝廷要求重整醫書資料,可惜並無迴音,於是他便利用在良醫所和太醫院閱讀大量醫籍和堅實的文史基礎,整理歷代的藥物學著作。這就是後來的《本草綱目》了。全書是在明代萬曆六年(1578年)定稿,萬曆二十三年(1596年)在南京正式刊行,從完稿至刻印經歷了十多年時間。期間李時珍到過蘄州、黃州和武昌,都沒有書商願意承印。1579年,他前去南京六部尋求出版,但未獲成功。一直到1590年,在獲得南京藏書家兼出版商胡承龍的贊助,得以刻印。然而,李時珍未及三年便卒於家,未能看到自己的著作問世。

  • 7 # 三字故事1

    宋代以來,中國的藥物學有很大發展,尤其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外來藥物不斷地增加,但均未載入本草書.李時珍認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書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補充,所以撰寫了本草綱目。李時珍是一個富有求實精神的醫藥家;為了完成修改本草書的艱鉅任務,他幾乎走遍了湖北省、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萬里.同時,他又參閱了800多家書籍,經過3次修改稿,終於在6l歲(公元1578年)的那年,編成了《本草綱目》.後來又在他的學生、兒子、孫子的幫助下,使《本草綱目》更加完整,更加精美.《本草綱目》包含著李時珍將近30年的心血,記錄著李時珍飽嘗苦辛的艱難歷程.

  • 8 # 飛奔而來的橙子

    李時珍能夠編寫《本草綱目》,原因有很多。

    第一,家庭背景。李時珍出生在醫藥世家,其父李言聞在太醫院就職,李時珍從小就耳濡目染,為以後編寫《本草綱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在李時珍編寫過程中,他的兒孫們也是全力支援,許多書稿及繪圖都得到兒孫們的幫忙。書成後, 其子李建元進獻皇帝, 為《本草綱目》推廣做出了貢獻。因此,家庭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李時珍是個知識分子。若只是受家庭影響,李時珍也不可能編成鉅著。本草需要中華文化為載體, 民間很多有價值的本草經驗因缺少文化知識, 無法收集整理而廣為傳播。李時珍參加科舉為日後創修本草奠定了堅實的中華文化功夫, 李時珍編著的《本草綱目》文風純樸, 語言簡練, 讀起來朗朗上口, 本草有此載體, 更利於廣為傳播。

    李時珍在數十年行醫以及閱讀古典醫籍的過程中,發現古代本草書中存在著不少錯誤,因此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耗時27年,終成《本草綱目》,可以說,李時珍用了一生的時間來做這件事,不是在編書就是在準備編書。

    關於李時珍為何要編《本草綱目》,還有一則小故事。

    有一天,明代醫藥家李時珍出診回來,漁民老龐焦急地把他請去。老龐說他的妻子得了急病,讓一位走江湖的醫生開了方子,不料服下藥後,病勢反而加重了。

    李時珍攤開江湖醫生開的藥方看了一遍,覺得方子上並沒有開錯什麼藥,他隨即倒出藥罐裡的藥渣,再看方子上有“漏籃子”,藥渣裡卻沒有。這就是說,藥鋪發錯了藥。

    老龐氣得破口大罵。李時珍說:鬧出這個亂子,要怪那本舊“本草”書,上面說“ 漏籃子”又名“ 虎掌”。實際上這是兩種不同的藥。藥鋪老闆熟讀舊“ 本草”藥書,誤把“虎掌”當成“漏籃子”了,因此就配錯了藥。

    李時珍回家後,心裡總放不下這件事。他對父親說,自己要編寫一部新的“本草”書。父親說,重修“ 本草”,只靠私人的力量是辦不到的,許多舊“ 本草”都是由歷代皇朝官家修編。李時珍知道,消極等待官府是靠不住的。他沒有再說什麼,暗暗下決心,一定要編寫出一本新“ 本草”,使百姓少受些苦。

    後來,李時珍一面行醫,一面親自到各地去採藥,深入民間向農民、漁民、樵夫、藥農、獵人等請教;同時參考了歷代醫藥書及有關書籍800多種,對藥物一一加以鑑別考證,糾正了舊“ 本草”書籍中藥名、品種、產地等多種錯誤,並收集整理了宋、元以來民間發現的很多藥物品種,充實了內容。經過27年的艱苦勞動,終於編寫成一部著名的醫藥鉅著———《 本草綱目》,為中國的醫藥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這部書已被翻譯成日文、北韓文、拉丁文、法文、英文、俄文、德文等十多種文字,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遙古城為什麼能夠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