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小馬哥聊農業

    這個問題有點籠統,秸稈利用有很多方式,但樓主的問題是“給農民一畝地增收多少”,是不是問的秸稈還田的好處呢?還是說“秸稈綜合利用”?

    咱們慢慢地說,有這麼幾點:

    1、先說秸稈還田:

    目前我們這裡秸稈還田質量並不算高,顯著的效益並沒有凸顯。秸稈可以轉化為肥料的確是真的,但秸稈下面的病蟲害也確實增加了。下一步最佳化農機具配置、推廣秸稈還田新技術,才能提高秸稈還田質量的水準。

    2、其次是秸稈基料化利用,確實能讓農戶增收:

    在我們省這邊,環京津和邯鄲,有食用菌核心產區,推廣秸稈基料化利用很有價值,大致流程是:秸稈處理—食用菌種植—廢棄物利用—有機肥生產—農作物種植的生態迴圈農業生產。這個專案可以幫助秸稈生產食用菌基料示範園區、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比如農村合作社】、種植大戶等等,以食用菌規模化發展帶動秸稈基料化利用。

    3、秸稈轉化飼料,也可以給農戶增收:

    其實,秸稈和養畜本是一個產業,秸稈微貯就是飼料化利用的一種模式,或者是模式之一。其路徑是“種植—養殖—種植”,也就是生態迴圈農業。完善秸稈飼料化利用技術的技術整合與配套服務體系,也是國家和社會推動三農領域發展的一個好方法。

    其實,秸稈利用還有很多方法,比如秸稈煤呀,比如用於沼氣呀,比如用秸稈製作板材呀等等吧。

    好了,咱就不一一說了,希望這些能幫到你。

  • 2 # 河南焦作李香雲

    簡單回答你,隨著農村農民種田基本都是機械化,有收穫花生機,摘果機,收玉米機(一次就收成玉米籽的)犁耙地,打埂機種小麥機,凡是農村農民種地的機器應有盡有!有的還自制打井機,挖山藥機等等!隨著機械化的實現,現在農民在秋季種植的玉米,在收穫後,大多用桔杆粉碎機把玉米杆全粉碎在田地,一改往日的抱玉米杆現象,就是收完玉米後,要人工清除田裡很多的玉米杆!現在即節省了勞動力又肥了農田,更省一些化肥,又提高了產量,畝產可提高五十到一百斤,但是,在種小麥的時候,有個別的小麥種子蓋的不是太嚴實,可人工用腳踢或耙齒蓋一下,影響不大的!總之,桔杆還田還是好!

  • 3 # 北大荒莊稼人

    第一,莊稼秸稈也是一種資源。利用秸稈還田,減少了環境汙染,避免了資源浪費。秸稈利用不能立竿見影,不能馬上就見效。

    第二,利用秸稈還田,增加了土壤養分的含量,減少了農田養分的流失,能培肥地力提高農作物的產量。經過多年秸稈還田的土地,土質疏鬆,土地肥沃,減少了化肥的食用量,提高了產量。沒秸稈利用秸稈還田的土地,土壤板結,化肥越施越多,產量也上不去。

    第三,還可以利用秸稈喂牛餵羊,增加畜牧業的收入。

    總之,長期利用秸稈還田的土地,一畝地最少增收四五十元。

  • 4 # 龍江玉輝

    大家好,秸稈利用給農民一畝地增收多少?我就我們這裡秸稈的幾種處理方式來分析一下到底能為農民增加多少收入。

    一,大型機械秋翻深埋,糧食秋天用收割機收穫完後的土地,用大型的機械將土地深翻,把秸稈埋在地裡。這種大型機械翻地國家有補貼,不用農民自己花錢,農民既節省了清理秸稈的人工,又節省了來年的翻地打壠錢,秸稈腐爛成有機肥還能節省一部分肥料錢,每畝地大約在一百元左右。

    二,機械打包,秋收後,專用的機械打包機會將地裡的秸稈打成包運到指定地點存放管理,不用農民花錢。這種秸稈處理方法直接將地裡的秸稈清理乾淨,農民節省了處理秸稈的人工。每畝地在二十元左右。

    三,養殖,秋收後,搞養殖的農民會把秸稈收集起來捆成捆,垛成垛,留著喂牛、餵羊,做粗飼料,這種秸稈處理方式既能清理乾淨土地,又能節省一部分養殖的粗飼料錢,每畝地大約八十元左右。

    這就是我們這裡秸稈利用的幾種方式。

  • 5 # 張家烤鴨

    你是農村人嗎?你這個牛逼,吹的太大了吧?水家的玉米收四五千斤,誰家的小麥收8000斤?一證即是胡說八道,一點證據都沒有,農作物的秸稈,放在地裡,一年他不會爛掉,只會給地裡增加蟲害,減少農業豐收,根本就不能徵收,你到農村去調查調查,這給還甜,是不是有好處?你正在這裡是胡說八道,純粹是放屁

  • 6 # houzn1

    秸稈還田與燒秸杆各有利弊,還田成本高,且不易腐爛,影響農作物生長,蟲害還增強,好壞相抵得不償失。最好的方法該是回收利用,如做飼料等。若無法回收利用,堆放田頭又影響農作物生長,以有一燒了之。可燒了害蟲病菌,還可增加土壤肥力。若說汙染空氣,是有一點的,但是很小的。所以在無更好方法處理秸杆時,燒是實踐證明了的最好方法。

  • 7 # 貼請張晉芮

    秸杆回收關鍵解決秸稈利用問題,如果利用解決得好,秸稈的實質問題就解決了,千萬不要虎頭蛇尾,那即不利國更不為民。

  • 8 # 田園創意

    秸稈成農民增收“金條”

    青貯是將切碎的新鮮、青綠秸稈放在青貯裝置內緊密地壓實,在密閉缺氧的條件下,使青綠秸稈自身攜帶的乳酸菌利用秸稈含有的糖分生長繁殖,產生乳酸,抑制其它細菌的繁殖,從而達到長期儲存秸稈營養的目的。

    近年來,東海縣林牧業、農開等部門大力推廣利用秸稈加工青貯飼料技術,由於宣傳到位、技術指導到位、獎勵政策兌現到位,秸稈轉化率達到30%以上。目前全縣170多萬畝農作物有四成以上的秸稈得以“過腹增值”、“過腹還田”,變成農民增收的“金條”,大大緩解了秋季秸稈禁燒工作的壓力,從而走出了一條“秸稈不焚燒,資源不浪費,環境不汙染”的農業迴圈利用發展之路。

    一畝玉米地賣秸稈就能收入2100多元

    雙店鎮農民劉軍給筆者算了一筆賬:“這青貯玉米秸稈是牛羊養殖的優質飼料,是養殖場的搶購貨。現在青貯玉米秸稈的收購價格為每噸260元,平均一畝玉米地能夠產出1噸多秸稈,每畝就是300元,我家種的7畝地玉米,光賣秸稈就能收入2100多元。”據瞭解,東海縣作為農業大縣,隨著畜禽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草料的食用量也相應增加,花生秧、山芋藤、玉米秸稈、黃豆秸稈自然成了養殖戶爭搶的“香餑餑”。秋收時節,農戶邊收糧邊收草,把秸稈曬乾、鍘碎、儲存好,為規模養畜備足草料,做活“過腹增值”文章。

    每畝獼猴桃可增加收益600元

    在獼猴桃地面覆蓋秸稈等作為,可有效防治雜草生長,還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減少獼猴桃施肥數量。四川省蒼溪縣歧坪鎮天新園區,幾個獼猴桃種植業主正忙著搶購麥草,將一車車小麥秸稈拉進他們的獼猴桃基地。

    “獼猴桃園鋪了秸稈,減少了雜草,增加了土壤肥力,每年一畝獼猴桃鋤草可以少用6個人工,少施肥料7.5千克以上。”園區鄭雄說,秸稈逐年覆蓋園區,還可以減少水土流失,防旱防澇,提高水果品質,每畝獼猴桃可增加收益600元左右。

    歧坪鎮36個村所有農戶都應用了秸稈還田技術。除引導農民將秸稈還田覆蓋增肥增效外,該鎮還加大宣傳力度,透過向貧困戶傳遞企業業主收購資訊、向各村下達收購任務等方式,解決貧困戶缺勞不能集中收集秸稈的矛盾,讓貧困戶增加收入。

    在該鎮寨保村五組,貧困戶藺懷明今年已經賣了550元的秸稈。最近,趁著晴好天氣,他忙著對餘下的小麥秸稈打捆,過稱。目前,寨保村全村已集中銷售秸稈32噸,有60餘戶農戶獲得200至600元不等的收益。

    歧坪鎮積極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不但有效阻止了秸稈焚燒,保護自然環境,還充分利用了秸稈附加值,增加了貧困戶收入。

    岐坪鎮將秸稈變廢為寶增加農民收入的做法,反映了蒼溪縣就地利用轉化資源,既保護環境又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務實舉措。

    2017年,蒼溪糧油播種面積132.63萬畝,其中,小春糧食麵積35萬畝。

    全面推廣應用稻草覆蓋免耕小麥、果園秸稈覆蓋防草抗旱、小麥或油菜秸稈還田拋秧、秸稈“三貯一化”(青貯、黃貯、微貯、氨化)、秸稈養殖等技術,配套建設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設施,透過秸稈發酵製造有機肥;引進扶持一批秸稈收貯企業、專業組織、種養大戶,加大對購買農作物收穫及秸稈還田收集一體化農機、聯合收割機粉碎刀具、秸稈打捆收集機等機具補貼力度。

    到2020年,全縣農作物秸稈利用量達到50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90%,在改善環境的同時為農民增收致富帶來更多福音。

  • 9 # 自由天使879

    秸稈是寶!問題是:多了就是賤貨了!

    物以稀為貴!用一部分秸稈入田:一,可以使土地鬆軟,不結板;二,可使土地增加肥力。這麼說吧:土地是飯,農家肥就是菜,化肥是油,鹽,味精!

    如果秸稈適當入田,增收100到200斤是沒問題的!

    當然,多了就不行了:稻田秸稈發酵使田裡的泥巴下面盡是氣空洞,稻穀不能著根;如果管理得好,稻穀著根了,就會瘋長:瘋長的稻穀是沒產量的!!!(至少減產百分之七十以上,我們這裡叫“飃”了)

    種田人千萬別把稻田等搞飃了。

  • 10 # 千莊秀苑

    秸稈返田由於不能及時融於土壤,首先給播種帶來極大麻煩,種子被草裹住,和土接觸不良,且易乾旱,如果種後不下雨很難順利出苗,造成出苗不齊或死苗,影響產量。再者由於秸杆在田間不是發酵腐爛,沒有經過高溫,產生病種和蟲害是常有的事。另外由於秸杆裡面的草種沒有被清理,草害也逐年加重!秸杆返田的好處主要就是增加了有機肥,使土壤變鬆軟,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土壤。總的來說秸杆簡單返田,不經科學處理,蔽大於利。

  • 11 # 數字使用者58687901659

    短期可以忽略不計 長期可以改善土壤板結 增加土壤 透氣性 透水性 如不深翻會對春耕造成麻煩 深翻之後又要 耙地 起壟 增加成本 所以大家才選擇 焚燒

  • 12 # 使用者104370707116

    座標內蒙古赤峰市農民,一直從事農業種植,對於這個問題說一下利魚弊!秸稈還田確實能改良土壤,但是給農民造成不利影響太大了,首先還田的利用農機作業,粉碎後翻地埋在土壤裡到春季秸稈不會腐爛,而且秸稈裡面的蟲卵安全越冬,造成莊稼來年病蟲害高發,秸稈在土壤裡腐爛過程中會滋生細菌產生很多地下害蟲!現在都是精確播種,秸稈粉碎在土壤裡造成土壤不保商從而影響種子發芽率,其次在耕耘時農機作業粉碎秸稈在田裡跟不方便!這些問題造成農民要施農藥預防地下地上害蟲!機器重複作業給農民造成不便,同時加大種植費用!呼籲專家教授不要紙上談兵,到實地農田作業看一看,幫助農民解決實際性問題!

  • 13 # 使用者2745115088013

    座標地,聊城地區,沒秸稈還田以前是衛生地,光用化肥,小麥澆水四次到五次,產量一千斤左右,20多年來秸稈還田,這些年小麥澆水兩水一千二百斤左右,玉米也有200斤左右的增產,秸稈還田土地肥沃,疏鬆不板結,保水性好,抗旱耐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防低溫凍害葉面肥什麼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