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拆na
-
2 # 毛驢講三農
根據資料記載,全世界紅蘑屬共有317種(含變種),大多數可以食用,其中不少種含有抗癌的活性物質和抗生素等,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還有一部分吃有毒的不可以食用,經常食用的品種有:正紅菇、大朱菇、大紅菇、紅菇、綠菇、煙色紅菇、變色紅菇、美味紅菇、血紅菇等,可以食用的紅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粗蛋白、氨基酸、多種礦質元素以及多種脂肪酸、味道鮮美、食用又十分方便,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紅菇分佈範圍十分廣泛,在中國主要分佈在雲南、廣東、廣西、河北和東北三省等地區,紅菇是一種語數物共生的外生菌根菌,能與多種樹木形成外生菌根,構成共生關係,與共生的樹種不同,因而分佈在也不同,如煙色紅菇與松科植物共生,主要發生在針葉林上;正紅菇、大紅菇主要與山毛櫸科樹種共生,大多發生在以山毛櫸科為主的林地上。紅菇生長條件:
一、植被;
共生樹種不同,紅菇的發生和品質也都各不相同,生長在青岡櫟樹、苦椎樹下的紅菇品質最好,大紅菇、正紅菇、大朱菇等主要生長在以山毛櫸科為主的常綠闊葉林中,植被上層喬木以米櫧、栲樹以及青風櫟,中層以杜鵑花科、譚雲科、五加科等灌木植物為主,下層以草本植物和蕨類植物等為主;這些樹木和草本植物,路下的枯枝落葉增加土壤的腐殖質,為紅菇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並形成一個遮光,保溫、保溼、通風性良好利於紅菇生長的的環境。
二、土壤;紅菇只發生在土壤上,大紅菇、紅菇多發生在有較厚的落葉腐質層森林棕色、黑色以及黃沙微酸性土壤上,土壤的氮、磷、鉀含量豐富,有機質含量高;正紅菇、大朱菇多發生在溫帶冷灰土壤、山地紅棕土壤中,地表覆蓋有較薄的落葉層,上面土層含有富含豐富的的腐殖質,土壤下層有風化碎石,土壤營養成分含量高、通風透氣、保水性好;多發生在一般緩坡地帶,紅菇的生長以及發生除受土壤因素影響外,也會受到光照,水分,溫度等綜合因素的影響。
三、氣候;
紅姑子實體的發生與氣候條件息息相關,氣候的變化直接影響著紅菇子實體的發生;夏秋季陣雨之後,森林中保持一種潮溼和悶熱的氣候,陣雨過後必須又是晴朗的天氣,適宜子實體發生,如果連續的陰雨或長期乾旱天氣,不利於子實體發生,還會導致菇蕾黴爛或者枯萎;樹林中土壤的溫度在26℃、含水量在23%、空氣溼度在90%、溫度在27℃時最利於紅菇子實體發育。
四、子實體栽培;截止到目前,人工栽培紅菇尚未獲得成功,野生紅菇資源匱乏,為了使這一珍貴的野生食用菌能源源不斷地滿足市場的需求,除繼續研究人工栽培方法外,必須著重進行以下兩方面工作:
1、採用半人工栽培;像在陪松口蘑那樣,把已經長有紅菇的土壤移植到於虹膜生長的土壤中,不僅移植紅魔的菌絲體,而且還帶去了利於紅菇生長的微生物,如果僅僅加入虹膜的菌絲體,則不會成功。
2、加強保護野生資源不被破壞;保護紅菇賴以生存的森林資源是當前必須要做的事情,特別是保護紅菇共生樹種不受破壞,著力改造共生樹種林區的生態環境,有計劃的砍伐並及時栽種樹苗,土壤肥力不足,要及時追施有機肥和化肥,促進樹木茁壯成長,適宜個環境下野生的紅菇自然發生就多。歡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討!
-
3 # 鄉里阿金
菌紅菇,一般生長於原始天然林,是一種野生稀有珍貴的野生菌。 菌紅菇的品種有多種,上等的野生紅菇到目前為止還沒聽說有人工種植,這幾年來價格一路走高。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就是這種紅菇營養好,數量少。其對生長的環境是很特殊要求。只能生長在原始的闊葉林中(只要人們把樹一砍了這裡就不會生長紅菇,因為紅菇菌絲是和樹木的根系共生的,並且兩種菌絲不能分離,樹死了,菌紅菇也就不再長了)。
大自然中的紅菇喜歡生長在沉積了很多年的腐植葉中。紅菇每年只生長在高溫高溼熱的炎夏。 我們這裡大約在農曆的六月至七月間開始有紅菇採摘。各地出菇時間不同,會出出菇的時間大約是十幾天。紅菇生長對地理環境周邊生態要求非常嚴格。一些雜品野生菇只要樹林下都會長。 可紅菇就大不相同,其非常有選擇性。同一座大山,同一片原始的寬葉林中。這邊長的紅菇好,而另一片的紅菇就偏次。只限於某一塊地會長。離開了這地就不長。而且會長的地方年年會長,只是生多與生少不同,不會生的地方永遠不生。
-
4 # 山丘生活會
紅菇最喜歡生長在常綠天然闊葉混交林地,最常見的共生樹是殼鬥科的東南錐、絲慄栲、東南栲、羅浮栲、甜櫧、米櫧、菸斗石櫟、水青岡;其次是杜鵑花科、芸香科、杜英科、樟科、山茶科的植物;再者是蕨類植物、五加科、小檗科、松科植物。能出菇的植被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林下有1~3cm厚的枯枝落葉層,林木鬱密度0.7以上,中下層灌草較少或無。如植被遭砍伐或發生森林火災的林地,幾年內都不會出菇,但植被恢復後經過多年時間,原有的“菇位”又會長出正紅菇子實體,說明正紅菇的菌山坳較少發生正紅菇子實體,中下坡是發生正紅菇子實體最多的地方。海拔一般在200~700m,超過700m正紅菇子實體較少發生。
-
5 # 遇見婷婷
適合在潮溼陰涼的環境下生長,我爸每年到了紅姑季節都會背上行囊和乾糧上山等候時間採摘,因為現在野生的價格比較高,為了多賺點也是不容易的呀
-
6 # 初始農人
紅菇,也稱紅蘑。儘管紅蘑菇大朱菇大紅菇、大紅菌、月子紅等也叫做紅菇,其實個體間都存在差異,只是紅菇的同屬,只是都叫紅菇罷了。
紅菇的所含的營養成分及藥用價值是公知的,也是經過實際應用證明的。其富含蛋白質、維生素、活性多糖、各種礦物質元素、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及甾類化合物,味道鮮美,風味獨特,“菇中之王”的美稱當之無愧。但是,紅菇的種類中也有具有毒性的個體,食用時,千萬注意。
紅菇,在中國分佈很廣,雲南、四川、江西、福建、遼寧、吉林、黑龍江都有它的身影。但北方生長的紅菇紅色較淡,一般近似於褪色的粉紅。
紅菇的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高,所以,生長數量不多,這也決定了它的價值。
一,土壤。
紅菇,在東北三省,一般都生長在多年生針葉林下,林下土壤腐殖質豐富、團粒結構好,疏鬆、透氣、保水、有機質含量較高,呈弱酸性。
二,氣候。
【1】溫度。
在北方,伏天過後,氣溫轉涼。一般白天氣溫在22~25℃左右,晚上氣溫在15~18℃左右,晝夜溫差5~10℃,體感微涼時,紅菇開始出現。
【2】溼度。
在北方,近秋雨後,且雨後天晴溫度較高時,土壤溼度70%左右,林間相對溼度80%左右,破土而出。或雨後天晴多日,有霧出現的天氣,出現較多。立秋之後,生長質量最佳。
【3】光照。
林間有散射光照射的地塊,出現較多,一般發現一株,仔細搜尋附近,肯定會多株出現。
【4】空氣。
有紅菇生長的地塊,均通風良好,沒有密集灌木叢生,無枝繁葉茂遮蔽嚴實,可見其喜氧,在含氧量較高的環境下,利於其生長。
目前,紅菇的人工栽培,還沒有成功案例,南方,少數品種半人工栽培,成功率也不是很高,技術積累很不成熟,效果更不明顯。北方,人工栽培根本就不存在。本人採用多種方法,進行無數次實驗,菌絲體離開原生長基,千分之一秒,即刻死亡,子實體組織分離後,菌絲體任何環境下均不能生長。可以說,紅菇的人工栽培還任重道遠。
紅菇,是珍貴的,是的的確確的珍稀菌類,如何切實有效的保護好現有資源,應該是目前最重要的措施。
-
7 # 廈門童哥
紅菇目前都是野生的,無法人工培植。都是在野生的環境中生長的,紅菇一般都是生長在溫暖溼潤的稠木林中,每年端午節前後紅菇就開始生長了,每批生長期都不是很長,大約一個月不到,一年一般出兩批,所以產量很有限。現在這麼多的食材中,其實也是比較有名的。種植環境也非常挑,所以說看似簡單的一種菇類,但是它對於生長環境也還是相對比較挑的。
-
8 # 鄉村裡的小馬
溫暖溼潤的氣候環境,陰坡
紅菇:層菌綱,是一種真菌,身含有5種多糖、16種氨基酸和28種脂肪酸。多糖含量約為2.47%,其中單糖和寡糖佔總糖的33.9%,氨基酸含量14.7%,其中人體必需、半必需氨基酸佔氨基酸的54.4%。
食療價值:養血、補血、活血化瘀、祛水腫、補精神、強身體、有益腎虛腰痛。經常食用有益腸胃,可防感冒、消化不良、肝硬化、抗癌和兒童佝僂。其風味獨特,香馥爽口。有滋陰、補腎、潤肺、活血、健腦、養顏等功效,經常食用,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回覆列表
紅菇人工栽培難度極高 ,具體表現在 :紅菇孢子在人工條件下難以萌發 ,依存生態環境過於複雜 ,導致出菇受各種因子的調控 。
完全人工栽培與半人工栽培是紅菇子實體培植的兩種途徑 ,其中完全人工栽培是完全透過人工技術來營造紅菇生長的適宜外部環境條件 ;
並經過透過人工接種完成栽培 ,半人工栽培則是運用接種手段 ,將紅菇菌種轉接到紅菇生長的適宜林地 ,從而實現仿生栽培.
紅菇適合生長於紅棕壤或赤紅壤坡地上,土質富含腐殖質,,疏鬆、通氣性和保水性都較好,且有機質豐富。生長處土壤pH 值為弱酸性。土壤溫度為5~7°C。
氣候條件是紅菇發生的重要影響條件,它直接影響著每年紅菇子實體發生的時間,而且還關係到產量。年均氣溫為8~10°℃,年降雨量為700~900mm,相對溼度為60%~85%是紅菇比較適宜的氣候條件。
紅菇子實體發生前需要降雨,且雨後需要晴天,降雨量的多少與雨後是否天晴直接影響紅菇產量。 降雨和天晴的交換;
可為紅菇子實體的發生提供如下條件:適宜的溼度、溫度,及為共生植物創造適宜的代謝條件,從而為子實體的生長提供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其它營養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