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二扇窗
-
2 # 一錘仙人
那麼問題來了,相聲的黃金時代似乎在近代中國的某個時期,一直透過人們的傳說而廣泛流傳至今,但也都僅限於傳說,現代的絕大多數人沒有親自體驗過那個黃金時代的相聲。我曾在有關小品的討論中說過有關問題,相聲的沒落在於娛樂性讓步於藝術的約束,必然被市場淘汰。我們看到一種能夠真正吸引我們的相聲,郭德綱不能說是唯一的,但可以說是被網際網路所推動的最重要力量。
郭德綱沒有所謂經典的教科書式的段子和活兒,他的作品特點大多零散且出於社會底層群體,這種反模板的特徵極符合網際網路時代的資訊碎片化,這才是現代人最容易接受的娛樂形式。另外,德雲社走小劇場演出,如果沒有網際網路,大概它也會只存在於觀眾的口耳相傳,絕不可能到達今天的程度。
這個時代再也不可能出現所謂大師,只有適者生存的道理亙古不變,郭是個超級網紅,但也是引領一個沒落的行業重新開始復甦的創業者。可惜這個行業目前仍然由德雲社佔據大部分份額,相聲復甦後能否真正崛起,目前還遠不能確定。我們應當期待德雲社的競爭者們對它造成真正的威脅,在此之前,德雲社的地位無法動搖,郭於二人有資格俯視後來者。至少在這個時代。
-
3 # 半逍遙101952426
郭德綱在零五年成名之前相聲已經徹底的沒落了,除了老一代的相聲演員,以及一些電視上不可樂的相聲以外已經消聲滅跡的程度,今天相聲圈活躍的演員有哪個和德雲社沒有關係的?王自健高曉攀都是當年德雲聯盟的一員,青曲社是德雲社走紅以後開辦的,更不用說曹雲金何雲偉之類的了,一直到現在為止相聲的商演也只有德雲社市場最好,提到相聲有誰不知道郭德綱?一個人帶動一個行業,真正做到了相聲的中興,郭德綱對相聲的貢獻,絕不小於趙本山對二人轉的貢獻。但是現在郭德綱也很尷尬,後繼無人,下面的一批弟子還沒有能夠撐起大梁的人
-
4 # 一次就好二次更好
我覺得沒有被捧上神壇啊!他們的相聲很接底氣,更多的人喜歡他們的相聲,便會有更多的人來關注,過多的讚譽,更多的掌聲,我覺得很正常,
郭德綱確實有才華,他的文化底蘊太深,太深,所以的創造才不會枯竭。太多的人喜歡,所以才決定的他們被捧上了神壇。
-
5 # 風的影子105869981
他們沒有被哪個行政組織或民間組織捧上神壇過,至於被某個欄目或個人盲目的誇大或貶低那是個別現象,但凡正確的認知人性事故的人都會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會用弱智的思維去評價某件事情,其實啥事就像我們學過的《小馬過河》一樣,不一定像別人說的那麼好,也沒那麼壞
-
6 # stillweekly
郭德綱還是有相聲底蘊的,很多東西都有,能力真的很強。于謙感覺是最聰明的,腦子快,是個天生的相聲演員,應該說他們對相聲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吧,只不過現在沒有時間多思考藝術多寫相聲段子了,被許許多多的東西所擾。相聲的造詣沒有更上一層樓,反而急於提拔接班人和太子,覺得有點急功近利了,忘記初心了。
-
7 # 走丟了的流浪狗
郭德綱和于謙是否被過分稱讚捧上神壇誰也說不清,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他們確實把相聲搞活了。記得小時候看央視,無論是央視主持還是相聲大師們,都特別失落的說相聲沒落了,人們幾乎不聽了。也許誰都沒想到吧,突然冒出個郭德綱,拉著于謙把相聲又搞起來了,而且紅紅火火。可以說如今相聲大火,郭於功不可沒。至於他們是否被過分的讚揚上了神壇,觀眾並不在意,在意的是那些自認為被搶了市場的同行。有一部分華人最善窩裡鬥,相聲行業估計也是如此,所以提這問題的人必然心裡揣著某種目的。最後說一句,我不是郭的粉,我是於的粉,噴子勿擾。
-
8 # 猛將兄請留步
不只是在這個時代,而是從有相聲起,如果排一個《相聲英雄譜》,那麼毫無疑問,郭德綱都是可以排進前三,甚至登頂的人。口齒伶俐,嗓音清澈,捧逗俱佳。從歌頌型霸佔江湖幾十年,到嘮家常式的表演藝術,風氣至郭德綱為之陡然一變。謙兒哥極聰明,試想一下,若是那些“表演藝術家”捧老郭,不但接不著,還極有可能被老郭“虐死”。謙兒哥的偉大,在於不顯山不露水的“絕地反擊”,老郭都驚著若干回。
我承認,我是郭於二人的死忠粉。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每晚聽著他們的相聲笑著入睡。感謝這個時代!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贈郭德綱、于謙兩位大師!
-
9 # 無準星槍手
年輕時聽馬紀先生、侯耀文先生的改革相聲,從聽郭德鋼才知道了傳統相聲的本相,現在真正會說相聲的多數是郭德鋼的徒子徒孫、就是李菁在電視臺直播時親口說進德雲社時不會說相聲、是徳綱師兄親口教的,徐亮回母校第一演出郭德鋼捧著他成功了、第二次自己說一半被哄下臺並被學弟學妹齊罵缺徳徐亮,就是那些罵郭德鋼的也是天天到處不花錢找郭德鋼的相聲聽、聽美了罵人家俗,當然還有一些到處起鬨、胡咬亂罵無口德的噴子、不顧家人安全!
-
10 # Predator曷
捧上神壇不至於,過分讚譽是有的,其中有些原因,且聽我慢慢道來。我是天津人,從小聽相聲長大,而且接觸過一點老一輩相聲演員的那些不能上大雅之堂的相聲本子。其實說到底,相聲起源於市井,目的是博人一樂,本沒那麼多功能,後來人們人為地過度地加入了諷刺、讚揚、時事等各種元素,導致相聲不好聽了。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說不能加入上述元素,其實加入得好反而能成為好作品,許多傳統相聲也塑造人物,諷刺人品差的人,比如《揭瓦》《託妻獻子》之類的作品,《夜來麻將聲》《糾紛》《虎口睱想》《著急》之類的現代作品,也都以諷刺或時事的因素為主線,成為一時經典。但是無論加入什麼,都不能違背相聲的規律,或以犧牲笑點強加功能,讓人發笑是相聲作品的前提,聽完之後觀眾不樂的相聲,本身就是諷刺。郭、於之前的相聲,盲目地強加了過多功能,導致沒什麼笑點,或者觀眾心理並不認同作品的內容,相聲發展停滯倒退。郭、於的相聲,雖然內容上有些上不了檯面的東西,有的作品風格確實市儈化、低俗化,為了逗樂出洋相、耍花活、裝傻充楞,但是他們突出了搞笑,迴歸了相聲本質,相聲在他們的嘴裡變得好聽愛聽了,觀眾也熱捧了起來。不可否認的是,觀眾的熱捧,是因為和前期不可樂的相聲對比的結果,存在矯往過正的現象,是在作品內涵不堅實的基礎上的捧,也就是所謂的相聲市場“虛火”,這種情況雖說不上捧上神壇,但說過分讚譽,確實是有。看得出,郭、於二人自己心裡也明白,他們總說自己不是大師,就是兩個普通說相聲的,從作品上看,他們也在力求創編有內涵的段子,不過有時不怎麼成功,作品格調總體上還不高,沒什麼能讓人回味良久,越琢磨越可樂的段子,這可能和他們的文化積累還不到位有關。總之,確實有過分讚譽的現象,他們自己也有所查覺,也明白早晚有一天“虛火”的勁會過去,作品跟不上會很困難,就看他們,也包括整個相聲界,有沒有人能成為大師級人物,在逗樂的基礎上,提高作品的內涵了。否則,熱捧之後,最好的結果就是變得平淡,不溫不火。
-
11 # 三萬英尺5068
無論如何,再也找不出郭德綱于謙這樣有本事的相聲演員能把相聲這種藝術形式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形勢,仔細想想應該沒有誰了。解放後到文革前和文革後到九十年代末,是中國相聲發展到政治角度演出的高峰期,以後的相聲佳作不多了。郭德綱一干人尤其是他個人對相聲表演的鑽研尤其精湛,推動了這門傳統藝術的發展;聯合于謙的完美表演,影響了大部分華人對相聲的重新重視和喜愛。這麼捧他們其實還不夠,國家層面應該把德雲社和郭德綱的相聲定位為純民族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物件,大力支援,延續他們的表演風格,多寬容不放縱!請各位拍磚!
-
12 # 堅強如鋼65891101
我的確瞧不起郭和於,太愛吹牛B了,說什麼相聲四門功課,說學逗唱,還說啥不會太平歌詞就短一門手藝,吃不上全活,屁,相聲有嘴就能說,只需在攝像機前穿一身畢挺西裝,梳大背頭,照稿子念就行,無非就是兩個人你說上句我接下句,人多了就一人一句,再唱一個北京呀北京,祖國啊我愛你,人民幸福萬年長就完了。郭和於就愛吹自己,一會又調侃對方,搞得觀眾在小劇場裡起鬨狂笑,亂糟糟的不像欣賞演出!
-
13 # 子在吾上曰
不是一個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人,聽慣了新相聲,剛開始聽郭的相聲很彆扭,有些看到作假的古董,造假人就是這個郭德綱。後來越聽越有趣味,逐漸就討厭矯揉造作的新相聲。郭的理論相聲是娛樂人的不是教育人的,相聲帶給人的是開心一笑而不是講什麼大道理。還感覺郭是一個真正的手藝人,如果他不說相聲的唱是太平歌詞,還真不知道
-
14 # zxm19691022
郭德綱和于謙是不是被捧上神壇不知道,不過那些相聲藝術家們江郎才盡鬧著反三俗,讓國家養了幾年都不見拿出什麼像樣的東西來。郭德綱說的沒錯,一些人沒學會相聲就出了名,還真以為自己了不得,自己沒東西,就說別人的東西是三俗,道德有瑕疵,怎麼看都是一群披著藝術家外衣的小人。
-
15 # 七彩惟英
這叫愛者奉其神,恨者咒其鬼,觀眾喜歡捧,同行咬牙恨,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愛捧的捧,愛恨的恨,郭德綱于謙不被捧昏頭,不被罵走樣,依然故我,在捧和罵聲中的德雲社不斷壯大,新生代崛起,十年磨一劍,劍劍有異彩。岳雲鵬橫空出世,郭麒麟少帥巡演,張雲雷孟鶴堂張鶴倫燒餅陶陽等一大批相聲新秀破繭而出,都能獨擋一面,老郭于謙可喜可賀。在神魔之間遊刃有餘!
回覆列表
郭德綱及德雲社的相聲藝人靠實力而不是炒作或其他原因而紅。就算所有電視節目都不播,所有網站都不報道,也不會影響他們的名氣和收入。多少人因為郭德綱于謙的相聲陪伴入眠,多少人為了德雲社購買影片付費會員。所以德雲社不在乎人家捧不捧,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他們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