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奔跑的金絲魚

    曹雪芹“補天”之志從未懈怠,直至晚年,友人敦誠《寄懷曹雪芹(沾)》還在安慰他:“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殘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意思是因罪臣之後的身份及其它原因,曹雪芹的個人奮鬥遭遇艱難險阻,敦誠勸他知難而退,專心著書。曹雪芹亦不負所望,在隱居西山的十多年間,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將舊作《風月寶鑑》“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成了鉅著《紅樓夢》。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曹雪芹四十五歲,約在是年南遊江寧。南遊原因不明,可能是去看望離散的族人,也可能為其他家務私事(傳曹雪芹曾於此時前後任兩江總督尹繼善的幕僚)。南遊期間,閱歷山川,憑弔舊跡,聽話往事。張宜泉《懷曹芹溪》一詩當作於這一時期。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曹雪芹四十六歲,初秋,敦敏作詩《閉門悶坐感懷》雲:“故交一別經年闊,往事重提如夢驚。”可能是指曹雪芹南遊、經年未歸而言。此次南遊歷時一年多,於重陽節前後回京。節後不久,敦敏在友人明琳家養石軒偶遇曹雪芹,做《感成長句》以記之。

  • 2 # 嘴痕

    曹雪芹他對政治感不感興趣,要從兩個方面來講,小時候的曹雪芹因該是不喜歡政治以及官場的,雖然他本身是江南威望很盛的家族的子嗣,但他從不喜歡讀書,尤其討厭八股文,但也是比較受祖母李氏寵溺,

    所以曹雪芹的少年時期應該是對政治不感興趣的,就像賈寶玉一樣,後來因為家道中落,他本人對官場有了了興趣,但後來窮困潦倒的時候,對官場有了自己更清晰的認識,本人也就遠離了官場,用了一生的時間寫出了,鉅著《紅樓夢》。

    所以他對政治以及官場有著自己的認識,這和他的年紀,家庭,品性都不無關係。

    熱愛生活又有夢幻之感,入世又出世,這是曹雪芹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曹雪芹並不是者,他並不真正認為人間萬事皆空,也並未真正勘破紅塵,真要勸人從所謂的塵夢中醒來,否則,他就不會那樣痛苦地為塵世之悲灑辛酸之淚,就不會在感情上那樣執著於現實的人生。他正是以一種深摯的感情,以自己親身的體驗,寫出入世的耽溺和出世的嚮往,寫出了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求解脫的共同嚮往,寫出了矛盾的感情世界和真實的人生體驗。

  • 3 # 狼煙一九三一

    首先確定曹雪芹不僅是文學家還是中國少有的傑出人物!一部《紅樓夢》便是一部中國封建社會百科全書式的珍品,這從曹雪芹的身世說起!他的祖父曹寅,在歷史很有名望,他不僅是江寧織造,江淮巡鹽史,更是當朝皇帝康熙的奶兄弟,他又負責江南官吏的巡察,具有獨自上奏摺權力,他本人對文學有特殊愛好,又秉承康熙旨意收集江南書籍,他曾編輯《全唐詩》,他家中有三千四部種書籍的存書量,他交當時名人,與洪昇等多有交集,他曾五次接駕,四次康熙就住在他家,康熙的兒子們與曹寅如同一家人,康熙南巡時曹寅之母孫氏尚在,康熙曾對身邊的大臣及皇子們說:這是吾家老人,在孫氏住的房子上,親自題匾“瑞萱堂”意思是母親住的屋子,很像《紅樓夢》中的《榮禧堂》,用今天的話說,曹寅與康熙是奶兄弟,又是兒女親家,康熙的女兒十六公主,在康熙的旨意下,進入馬家,然後嫁與曹寅之子曹顒,曹寅是最接近權力中心的人物,太子允扔更是與曹寅交集更廣,很有可能曹寅曾參與了九子爭嫡之事,正因此,曹家才被皇家權力之爭被攀扯了進來,曹家的被抄也與此有直接關係,曹寅死後,曹雪芹之父,當朝隱駙馬,曹顒又在康熙指派下任其父織造,不幸的是,不到三年,其父又死,其母先生一子夭亡,後懷曹雪芹才七個月,第二年曹雪芹出生,恰遇康熙指派曹寅之弟曹宣之子曹頫過繼給曹寅為假子,雙喜臨門,故給曹雪芹取名霑,家譜名天佑,號芹溪,雪芹。曹家實際是康熙的小金庫,皇室開支大多來自曹家,曹頫遠沒有曹寅父子聰明,康熙看在兒女親家,外甥的緣份下,指派曹雪芹的老孃舅(曹雪芹祖母李氏之弟)李熙幫助曹頫還虧空,康熙死後,雍正上臺,為把小金庫纂在自己手裡,先拿李熙開刀,曹李孫三家便慌了手腳,投靠八皇子允祀,這便犯了雍正大忌,於是藉口山東冰碳銀事件抄了曹雪芹家,雖說是政敵,但查無實據,又在十三皇子允祥的保護下,曹家二代寡霜及曹雪芹被押解回京,但對曹頫就不客氣了,讓他披枷在身。畢竟曹雪芹是皇家血脈,雍正是他的四舅,再加曹雪芹姑父是鐵帽子王,姑母曹氏是嫡房福晉,曹雪芹的姑表弟福彭與曹雪芹從小在一起,祖母李氏常帶曹雪芹到姑母家玩,由此我想到了劉姥姥和板兒的故事。長大後曹雪芹曾在地方上任州同,後入宗學當老師,在後來乾隆時曹雪芹很可能參與了弘晝造反案,他很可能是幕後人物,受此牽連被貶到西山,因他一直在與政治中心人物交往,與當時權貴不合,政治主張不被採納,積悶成疾,借酒澆愁,在朋友的勸說下,憤而著書,這才有文學CROWN上的明珠《紅樓夢》!

    他是懷才不遇,在書的第一回中有首詩:

    無材可去補蒼天(脂批:書之夲旨),

    枉入紅塵若許年(脂批:慚愧之言,嗚咽如聞)

    此係身前身後事,

    倩誰記去作奇傳?

    也就是說曹雪芹是有深厚的政治背景的人,這首詩用“無才”實是反語“有才”,“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不明明白白告訴後人,有才,卻無人識嗎?

  • 4 # 夏雨風

    曹雪芹是家道沒落的窮酸書生,從繁華的社會跌入窮苦落魄的境地,對昏暗的朝廷和社會早就灰心喪氣。窮一生之心血,傾注在《石頭記》上,回顧貴族生活和大廈將傾的悲哀,萬念俱灰,出家一走了之,換來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舊社會,封建綱常常常束縛人的自由與意志。除了仕途和上山落草為寇,人們沒有政治理想和追求事業,只有沉默丶沉淪。曹雪芹也不例外。曹雪芹別無他法,晚年只有寫小說以抒情懷。在小說裡,他將對社會的一腔怨恨盡洩無遺。爾虞我詐,大魚吃小魚,唯有看破紅塵,遠離一潭汙水,去阿彌佗佛!

  • 5 # 瓊琚品紅樓

    這裡看怎麼定義政治,如果是參與政權,做官撈好處,享受榮華富貴,那曹雪芹不感興趣。如果是治理天下,關於眾人的幸福,那曹雪芹是一個對政治感興趣的人。正是因為感興趣,他才寫出《紅樓夢》。

    《紅樓夢》寫的就是政治與愛情。

    《紅樓夢》主要兩個內容:一寫榮華富貴。二寫愛情。一個處於頂級權力階層的家族的滅亡當然是政治。當然還有一對相愛的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

    甲戍本以前從來沒被人提起,1927年《紅樓夢》甲戍本面世。甲戍本的面世又讓人看到了作品的一些重要方面。最重要的有那石頭變美玉的過程和那石頭的熱望。這四百多字,所有人都猜測是後來人遺失了,或者是刪了。我認為不是,我認為是作者故意抽掉的,加上這四百多字和凡例,就明確了《紅樓夢》是寫政治的。榮華富貴不是政治是什麼?抽去了這四百多字,這書的主線就變成了寫愛情的!

    此本前面有凡例。這凡例相當於現在書前面的前言。

    凡例第一句話就說《紅樓夢》旨意 是書題名極多。一曰《紅樓夢》,是總其全部之名也。就點明瞭《紅樓夢》寫政治的意圖。

    甲戍本凡例裡曹雪芹說:

    此書只是著意於閨中。故敘閨中之事切,略涉於外事者則簡,不得謂其不均也。此書不敢幹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筆帶出。蓋實不敢以寫兒女之筆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謂其不備。

    我們不要被他騙過了,書裡寫朝廷的事確實很簡,往往一句話帶過,但,這一兩句話才是家族方向發生轉變的真正原因。別的很多現象都是這原因的症狀。這叫“字越少,事越大”!

    什麼是榮華富貴?比喻興盛或顯達。形容有錢有勢。出自《管子·重令》。榮華富貴的反義詞是傾家蕩產、一貧如洗。《紅樓夢》的故事就寫這個過程,這不是政治是什麼?

    第一回設定的兩個人物角色:甄士隱和賈雨村都是官場人物。不過是朝著兩個相反的方向執行。一個是辭官歸故鄉,還被逼得在故鄉呆不下去,投靠他鄉,最後出家。另一個是星夜趕科場。科場得意,最後卻致使鎖加槓,啷噹入獄!正所謂是“有人辭官歸故鄉,有人星夜趕科場”,可是都沒有好命運,最後結局都悲慘。一代又一代,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是一種迴圈,惡性迴圈!

    賈府的姑娘們的命運是“原應嘆息”,可是她們的上一輩寶玉的姑姑輩,也是四個,賈敏是最小的一個,在第二回也已經死了。說明那社會土壤特別不適合女子生存。“金陵十二釵”有四個都是孤兒。

    作者已經運用批判現實主義的手法來揭露社會的真相。從而達到在意識領域調整現存權力結構的目的。

    在《紅樓夢》裡,人們夢想不能實現!愛情不能實現!生命不安全!財產不安全!故鄉變他鄉,男女不平等,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美好被吞噬,問題在於這樣的悲劇是個迴圈,一代又一代,悲劇繼續重複著……

    作者的潛臺詞是:這樣的世界還讓它繼續嗎?我們甘心我們的子孫後代都這樣淪落到別人家裡受苦嗎?

    基本就等於說: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喚醒大家看清世界的真相!也是對新世界的呼喚和嚮往!

    所以,曹雪芹本身對政治是很感興趣的!只是沒有了他實現的舞臺,他把注意力和熱情傾注在小說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人可以接受善良的謊言,卻接受不了開誠佈公的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