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神爺
-
2 # 融合安心
掌故這個典故的溯源:原為古代官名。唐代《官職志》中即有“內侍掌故”、“州郡掌故”等官名,此類官員主要負責分掌宮廷及各地流傳的軼聞、考證等,唐代的翰林學士有兼掌歷史沿革之職的亦稱作“掌故”。意思為: 現泛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
典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典故的解釋有三:
1、典制和掌故;
2、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
3、泛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
掌故和典故雖然有區別,但它們又同宗同脈,同根同源。一般來說,適合於掌故的分類,典故也適合。譬如,我們把掌故按內容分為文學掌故(如:《西遊記》掌故)、文化掌故(如:飲食掌故、佛教掌故、民族掌故、服飾掌故等)、人物掌故(如:《中國十大名曲》掌故)、歷史掌故(如:三國掌故)、地方景點掌故(如:中國十大風景名勝的掌故)等等。因此典故也可以分為上述型別,但無論掌故和典故都是為文學創作服務的,它們的使用都具有侷限性。此外,掌故和典故還可以按國別分類,外國文學中也有典故,由於國外不像中國古代重文不重理,因此典故涵蓋的範圍更廣,分類也更多,如數學典故、物理典故、科技典故等等。
-
3 # 荊郢豪客
一般來說,文章、詩詞以及其他文字表達中,引用或化用經典文籍的歷史人和事、章句,叫“使用典故”,簡稱“用典”,也就是“引經據典”。詩句“不問蒼生問鬼神”,用的就是一段漢帝與賈誼故事。典故,往往來處和用處都比較高雅。“掌故”,可以包含“典故”,但比“典故”的取用面要廣,不光經典,街坊里巷古往今來的軼聞趣事,也都可以包括在取用之中。如把“從來未聞屎有稅,而今只有屁無捐”的故事拿出來講,就只能叫講的是“掌故”。因為來處並非經典,時代也是近代。近代的“掌故”,還要過去很多很多年,才有可能成為“典故”。
-
4 # 書家集
掌故和典故同根同源,同宗同脈,基本上都是指舊制、舊例。
但是,二者也有明顯的區別,相比之下,典故的內涵和釋義,要比掌故寬泛得多。
掌故往往與軼聞、佚事密切相關,成雙出對,它比典故更加口語化、俚俗化和民間化。
典故中的“典”是典籍的意思,它也可以解釋成典籍中的故事和詞句,因此,它更加書面化、正規化。
典故屬於正統文學的範疇,掌故卻是泛泛文學的一部分。如果把典故比喻為正史,那麼,掌故就更像是野史。
人們習慣地把古文中的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稱之為典故;而把一些古代老人口口流傳下來的話語或詞句,統括為掌故。
掌故給人以長篇累牘之感;而典故則是用很精煉的文字或語言,概括了整個故事的大概,進而以成語等報告固定模式或短語約定俗成。所以,典故通常與成語聯絡在一起!
-
5 # Sunny0221
一、掌故:
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官員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遺聞軼事。
二、典故:
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典故的解釋有三:
1、典制和掌故;
2、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
3、泛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
三、區別:
掌故和典故雖然有區別,但它們又同宗同脈,同根同源。一般來說,適合於掌故的分類,典故也適合。譬如,我們把掌故按內容分為文學掌故(如:《西遊記》掌故)、文化掌故(如:飲食掌故、佛教掌故、民族掌故、服飾掌故等)、人物掌故(如:《中國十大名曲》掌故)、歷史掌故(如:三國掌故)、地方景點掌故(如:中國十大風景名勝的掌故)等等。因此典故也可以分為上述型別,但無論掌故和典故都是為文學創作服務的,它們的使用都具有侷限性。此外,掌故和典故還可以按國別分類,外國文學中也有典故,由於國外不像中國古代重文不重理,因此典故涵蓋的範圍更廣,分類也更多,如數學典故、物理典故、科技典故等等。
-
6 # 使用者言午澤群
掌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官員的官名。後來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遺聞軼事。例如:蘇東坡做環餅詩。(民間故事)
宋朝紹聖年間,蘇東坡被貶在海南島儋縣。當地有一位賣環餅的老嫗,她的手藝好,環餅質量高。可是,因為店鋪偏僻,少為人知,生意一直不好。老嫗得知蘇東坡是大文學家,便請求為店鋪作詩。蘇東坡憐憫老嫗辛苦,環餅手藝委實不錯,就寫下了一首七律:
纖手搓來玉色勻,
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
壓扁佳人纏臂金。
典故,基本解釋為:1,典制和掌故;2,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3,泛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例如:成語典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文學典故“大江東去”、文化典故“牛郎織女”、“嫦娥奔月”等。
-
7 # 月滿青山
關於(掌故)及(典故)的書面解釋,在這裡就不做贅述了(百度可查),接下來就它們的區別淺談下個人觀點,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1.是它們的涵蓋範圍。典故明顯要大於掌故,它不僅包含了文學,文化,人物,歷史,也包括物理,數學,甚至科技,可以說涉及到社會中存續的各行各業。而掌故則不同,它更多的是指人文(文學,文化,人物,歷史)
2.可追溯性
典故的可追溯性更強,凡是典故皆能從史冊中找到佐證,能夠較為真實的還原了當時的情景。
3.趣味性
說到趣味性,典故則要弱於掌故,它不會摻雜過多的個人感情,宗教信仰等修飾色彩
4.精準性
精準性也是典故的又一明顯特徵,所以典故會有更高的參考價值
簡單的舉例說明下,掌故類:曲藝累掌故(漢宮秋月)(十面埋伏)。稱謂(稱呼)類掌故公主,駙馬,方丈。
典故類:
物理類典故三國時期的(曹衝稱象),宋代的(舟浮牛出)。科技類典故,影響深遠的四大發明,(蔡倫-造紙術,畢昇-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數學類典故《孫子算經》中記載的“雞兔同籠”。文史類典故,除了上面隸屬於掌故的,書本中記載的戰國時代廉頗於藺相如的(負荊請罪)。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等等
寫在最後,不管是典故也好,掌故也罷,歸根結底它們同出一脈,都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不僅是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更重要的是它開拓了我們的視野,陶冶著我們的情操,增生了我們的智慧。
同樣,在不可盡數的典故(或掌故)中我們從中得知偉大的祖國一路 風雨兼程,我們更應該繼往開來,為祖國的強大在這片大地上深耕。
謝閱!
-
8 # lxy開心就好68
掌故和典故是我們經常聽說的兩個文化詞語,典故大家聽說的較多一些,因為稱得上是一些經典的歷史故事。而掌故聽說略少一些,因為它只是一些遺聞軼事。它們有區別,但也有聯絡,屬同宗同脈,同根同源。
典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著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現在多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典故也是包含著典制和掌故。典故在古典詩詞中引用較多。
比如,唐朝杜牧《赤壁》詩中"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就用了一個典故"銅雀",即"銅雀臺",是曹操在鄴城(今河北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立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相傳曹操滅袁紹兄弟後,夜住鄴城,半夜見到金光騰地而起,次日掘之得銅雀一隻,荀攸說過去舜的母親夢見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也是吉祥之兆。曹操也很高興,於是決定將銅雀臺建在漳水之上,以彰顯平定四海之功。
掌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指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官員的官名。現在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遺聞軼事。一般適合掌故的分類,典故也適合。如人們把掌故按內容分為文學掌故、人物掌故、歷史掌故、文化掌故、地方景點掌故等。
比如吳梅村的《圓圓曲》中有一句"衝冠一怒為紅顏"說的就是吳三桂因陳圓圓而背叛明朝,投靠清朝。所以"衝冠一怒為紅顏"就是一個歷史掌故。
回覆列表
一、掌故:
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官員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遺聞軼事。
二、典故:
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
但它們又同宗同脈,同根同源。一般來說,適合於掌故的分類,典故也適合。譬如,我們把掌故按內容分為文學掌故(如:《西遊記》掌故)、文化掌故(如:飲食掌故、佛教掌故、民族掌故、服飾掌故等)、人物掌故(如:《中國十大名曲》掌故)、歷史掌故(如:三國掌故)、地方景點掌故(如:中國十大風景名勝的掌故)等等。因此典故也可以分為上述型別,但無論掌故和典故都是為文學創作服務的,它們的使用都具有侷限性。此外,掌故和典故還可以按國別分類,外國文學中也有典故,由於國外不像中國古代重文不重理,因此典故涵蓋的範圍更廣,分類也更多,如數學典故、物理典故、科技典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