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安之

    奴隸制朝代夏商周。

    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朝代;一般認為夏朝是多個部落聯盟或複雜酋邦形式的國家,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器及其玉製的禮器,截至目前為止並無顛覆性的大規模遺蹟或文物直接證明夏王朝的存在。

    而商朝有大量的文物及其遺蹟直接證明其存在。

    商朝,約公元前十六世紀~約公元前十世紀,存在將近六百年,是中國奴隸社會的第二個朝代,由於到現在為止沒有發現第一個朝代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商朝也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是史書上記載最早的朝代。

    商朝是有直接證據證明的實際上第一個朝代。

  • 2 # 雄安藏寶人

    謝謝邀請,我認為,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朝代,應該說是殷商。有自己的文字傳承下來了。也有相關的物證,比如,甲骨文,青銅器。傳說中的夏代,至今,連國都都沒有找到,也沒有自己的文字流出傳下來。如果,想證實夏代的存在,需要有更多的物證。不喜勿噴,個人觀點。

  • 3 # 仰望星空119661691

    從歷史記載看,應該是夏朝,應該確信我們的歷史記載是真實的,古人無論從口口相傳或是文字記載,都是十分較真的,沒有謊言和水份。因為古代人認為“虛”,和,“謊言”是誤人大事,是最缺德的品行之一,因此不會假的。不要說是夏朝,就是更為古遠的軒轅皇帝,伏義時代都不會是假的,這是因為華夏民族崇高的品德所決定的。至於考古界,發現了“殷墟”,而沒有發現“夏址”這個問題是因為夏朝之前堯王訪舜王,舜王訪禹王,都是聖賢級別的人治世,崇尚美德,生活簡樸,體恤民情,而不大興土木。不象商紂時,酒林肉海,窮奢極欲,大興土木,以致民怨鼎沸,諸侯紛爭,以致亡國。再者夏與商前後一千多年的時間,夏必竟落後,沒有商進步。

  • 4 # 南山陽

    估計這條問題的問主原本想問的是中國吧。那麼,中國最早的皇朝按說是夏朝,時間大概是公元前2150年至前1675年左右。皇朝意味著有國家性質了,作為國家,它有都邑,有王畿,地方有行政中心,有行政機構,有制度,有軍隊,有外交,有徵戰等等。考察一個國家的形態,大概有幾種必要的基本組織部分,實物、建築、文獻、出產、宗教,同時代鄰近的或有交往的地方,有材料佐證,後代有材料佐證。若再加上歷史地理、自然條件、天文現象等方面對勘研究,材料越多,層面積累越厚實,這個國家存在形態的還原程度就越高。這是史學常識。可是,關於夏朝,到現在我們所知的少之又少。

    夏朝的存在原來自周朝至清末民初,數千年來,並無疑問。一批偉大的先人著作,如《尚書》《詩經》《左傳》《國語》《楚辭》《逸周書》《竹書紀年》《戰國策》《史記》等等,都記載了它的存在。但這百年來卻因現代考古學、文字學等新興學科的發達,運用到有關研究上,對照古書上的記載,人們發現,古書上寫的在出土文物裡沒有對得上號,於是各種的質疑紛沓而至。粗略講,主要有那麼一些地方:

    一、甲骨文卜辭中沒有“夏”。否定夏朝存在的最早一批學者都是華人,如顧頡剛、陳夢家、楊寬等,他們在釋讀和重組上古史時,發現,甲骨文中沒有“夏”字,沒有標記表示這一個國家一個朝代政權的詞彙。近二三十年國際學界的質疑大都繼承他們質疑的觀點。在現今出土的數以十萬計的甲骨文作品,超過4000多個字形符號中,“夏”竟然一次也沒有出現過。商周甲骨文按其性質,其書均為國、王、候重視的大事,筮卜問神的結果,殷滅夏而有國,如此眾多的原始甲骨中怎麼居然沒有夏的痕跡?這的確有點讓人不解。

    二、“二里頭文化”是否就能證明夏的存在,有爭議。二里頭遺址是新中國以來發掘出土的與夏朝關係最密切且最具規模的遺址,我們國內考古學界一些主流意見認定,這就是夏朝存在的最佳證明。但不斷遭遇到國內外同行們的質疑,主要是二里頭文化的年代就真的對應了夏朝了?(因為二里頭遺址的時間在傳說中的夏朝末期,夏商交際)目前出土的東西中只有大型的建築的夯土地基址,沒有墓葬群,沒有文字標記,能證明這裡就是夏最後一位君王居住過的宮殿群?

    三、除了偃師二里頭遺址外,中國目前還沒有發掘出土更多與傳說中的夏朝直接有關的發達古文明。傳說中夏階段的出土,有也是聚落性質,偏小型的原始文化遺址,不能直接證明夏朝是有,還是沒有。

    四、有關夏的說法,只見於書,而書離夏時間頗遠。《尚書》中有多篇提到夏朝,如<多士><多方><召誥><立政>等,這些作品學界主流相信是周朝早期的官修史志作品,不是春秋戰國時期增加的。即使周人以非常認真的態度說“殷革夏命”的故事,並且說殷商的冊記中有載。但這些冊記一本原始的都沒有留傳下來,不知何時就成了傳說了。周人這些文字成書的時間離夏之亡少說也有幾百年,隔了一個取夏成王的殷商,等於是在轉述對方留下來的傳說。

    從上面幾點看,有關夏的質疑涉及的東西夠多夠複雜的了。關於歷史的書寫和鑑別,現代人所能佔有和使用的材料,有著孔子、司馬遷們無法比擬的一些優勢,出土文物,以及橫跨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的多學科多層面多維度的綜合研究,手段和材料,方法和理據的組成,為真相而真相的旨趣。在此稜鏡下,現時呈現出來的中國最早王朝——夏,還大部分停留在傳說階段,直接的證據,可以說,還沒有。

    由於歷史研究本身不是大眾文化的事業,是專門專深的學問,從孔子時代開始就一直是這樣,是少數人有資格有條件承擔的學問,故不宜對“夏”採取當下的大眾意識形態立場。不宜先入為主,找個道德感情的制高點來進行處理。儘管具體的歷史研究中,人的感情傾向也會起作用,不過真正的學問家,自然明白哪些是他的感情傾向,哪些是硬體材料。學術的終歸只能學術,只能認信證據,服從證明過程中“必然得出”的鐵律。感情可以有,但不能扭曲正常學術範圍內的討論與質疑。夏的問題如此專深艱難,專家都莫衷一是,普通讀者宜虛心學習聆聽------你不具備探討言說的材料和方法,不具備必要的研究條件,說什麼好呢?

    有興趣瞭解一下國內外說法的朋友,我推薦下面這本書。先宣告,我也不是專家,也是讀者,只是讀了幾本專著而已:

    《中國古代國家起源與形成研究》,沈長雲、張渭蓮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兩位作者都是上古史研究專家,沈先生更是當代先秦史研究的名家。本書先大篇幅疏理了現今世界內流行的幾種有關人類上古社會形態的理論,討論了上古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再討論了夏商周三代國家的形態和研究中的存在問題,還特別標出他們認為四川的三星堆文化可以算是一個國家形態的文化,也就是說三星堆所在地曾經是中國最早的國家之一,文化和文明與中原不一樣,中國早期國家並非全部是中原文明的事兒。這是一個很獨特的判斷。本書作者認為,夏,不僅是傳說,同時也是可信的歷史事實,但同時也承認目前夏朝研究,直接的材料佐證嚴重失席,也客觀地承認有不少批評意見是道理,書本中疏理迴應了有關夏研究中的種種說法。全書把專業的理論說得比較透切明亮,可讀性較強,並把不同立場的觀點羅列評述,有大量材料索引,可幫讀者深入瞭解,是可以一觀的好書。

  • 5 # 換個名字繼續懟

    夏沒發現,但比夏更早或差不多夏早期的遺蹟卻有了,西安楊官寨都城遺址佔地八十萬平米,距今大約六至七千年。還有距今五千年的石峁古城遺址,面積為425萬平米,是目前發掘最大的遺址,遠大於同一時期的其他遺址,內城,外城,烽火臺,宮殿,作坊,祭祀臺,陪葬坑等一應俱全,還有4000件出土玉器。

  • 6 # 唯王初壅宅於成周

    國家對二里頭遺址早已經有定論了,不知道網路上整天炒作這個的都是些什麼人?要把中國的文明起源給抹殺?目的何在?值得警惕!

  • 7 # 江蘇高考諮詢導師

    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朝代應該是商。並不是說商之前就什麼都沒有了,肯定有,這塊土地上一直都有我們的祖先生於斯長於斯,自最後一個冰期結束後一直都有,所以我們有大量7,8千年前的遺蹟發現。只是,我們討論的是“朝代”,朝代代表著社會發展的階段,有它的評判準則,比如文字,比如大型城址和祭祀建築,比如大量的金屬工具,代表著生產力發展水平(由此才能養活國家機器)。二里頭沒有文字發現,金屬器具只在二里頭晚期才有少量發現,而晚期就是商。所以,二里頭是商早期的可能性更大,它有另一個名字:龍山文化。

  • 8 # 漂飄12

    如果是說中國歷史,那麼目前公認的是商朝或者叫殷商,因為發掘了殷墟,證明了商朝的存在。至於夏朝,史學家比較質疑。夏,是不是一個朝代?也許只是一個氏族。記載夏朝的史料,已經過了上千年,這麼漫長的時間,經歷了商和周,為什麼沒有記載?一切有待考古學家的發現,發掘出文物文字等有力證據。

  • 9 # 佩榮

    三皇五帝,倉頡造字,然後堯舜禹,大禹治水。夏商周至今一共才4000多年。由於中原地區一直人口稠密,幾經戰亂,幾乎不可考證。我們從中原周邊的考古,就可以推斷出來這些朝代的存在。比如陝西的石頭堡壘,已經有真正城堡的雛形,可以推斷他的敵人必然十分強大,必然是中原的夏朝。至於再往前的唐虞,似乎是夏的諸侯國,比如有記載夏王少康逃亡到虞,得到堯的後代的幫助,打敗叛亂,並討伐了東夷。那麼是不是說其實堯所治理的時代就是虞,舜治理的時代就是唐呢?另外古代常有以地方為姓,堯舜禹也是一個地方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0平米的小三房,缺一個書房,應該怎樣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