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Vista211

    這個時期一般需要滿足基礎監控需求,我們主要考慮的是簡單易用、 穩定執行、 監控報警三個方面。

    雲幫手資源監控系統全程視覺化介面,一鍵傻瓜式操作,新手小白也能快速上手;能夠從CPU、記憶體、磁碟、網路四個方面對伺服器進行24小時不間斷基礎監控,並可自主設定告警規則,在狀態異常時第一時間產生告警,幫助使用者快速定位問題解決問題。

    可以跳轉這個連結去官網看看https://www.cloudx.cn/?utm_source=wu-wk

  • 2 # 小誇大誇

    機器數比較小的話,你可以用雲的伺服器,這樣可以節省好多錢。找一個專門的運維,還不如讓開發自己來搞,因為機器少運維他也應付得過來。現在都在搞雲計算了,把你的機器放上阿里雲或者騰訊雲,你自己維護好很多,包括網路貸款都很容易擴容。上面這個我說到的只是說建議你如果你已經是自己的機器了。我建議你從我下面所說的來搞。

    認為的整個過程的話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的話是手工階段,什麼東西都是手工搞。

    第2個階段就是指令碼階段了,本來手工搞的東西全部指令碼化。

    第3個階段就是平臺化了,平臺化了之後,所有東西都在頁面上完成系統完成,不需要人工來干預,甚至不用運維來搞。

    有一些人說既然認為就是最後的一個階段,但是這個很不成熟。所以我就不說了。

    針對你這個機器數少的,你可以手工認為,或者說用指令碼認為都沒問題。

    在合適的階段做合適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所以我建議你手工運維或者指令碼運維。

  • 3 # 急速馬力快de原始碼控

    題主沒有詳細說明具體應用系統的功能,比如是否單一的Web服務?有沒有微服務、分散式、叢集化擴充套件的潛在需求?

    通常來說,建議使用雲服務自動化運維。雲服務已經成為IT技術的核心基礎設施,充分利用雲服務帶來的彈性和分散式優勢,賦能自動化運維。

    一,自動構建系統

    如果需要構建應用,那麼就建議配置使用CI/CD持續化整合和自動化部署,比如常用的Jenkins,配置Git程式碼提交時觸發構建,然後自動部署。

    二,日誌收集處理系統

    1,ELK是常見的日誌收集管理系統,包括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三個服務,架構示意圖如下:

    2,在ELK系統中,Kibana是一個圖形化展示工具,配置查詢條件,運維人員隨時可以搜尋指定日誌資訊,分析處理故障。

    三,服務監控

    1,雲監控CloudMonitor

    主流雲服務商都將監控功能整合到了基礎架構中,以阿里云為例,雲監控提供了多種配置,多維度全方位監控。

    比如配置CPU使用率到達80%時,自動觸發動作,增加伺服器例項,同時郵件通知運維人員。

    2,應用監控

    以監控寶為例,配置服務地址,選擇分佈在不同地區和運營商的監測點。當監測點不能正常呼叫配置的服務地址時,將收到警告資訊,可以選擇郵件、簡訊、電話等通知方式。

    四,潛在的系統擴充套件需求

    1,是否叢集化部署?需要AutoScaling自動伸縮嗎?

    小型化和叢集化並不衝突。如果採用叢集化部署,可以配置觸發條件,滿足時自動增加或者釋放伺服器資源。比如當CPU使用率達到75%或者記憶體佔用率達到75%時,根據配置好的伺服器和數量,自動觸發。

    2,是否使用Docker容器技術?

    Docker將應用以及依賴打包到一個可移植的映象中,可以實現虛擬化,有助於快捷高效的交付應用,結合Docker-compose資源編排,快速實現自動部署更新,不再需要常用的Jenkins構建伺服器。

  • 4 # 木訥大叔愛運維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開展我們的運維工作:

    1.應用伺服器

    我們可以從當前伺服器中找出至少2個節點裝Vsphere虛擬化,建立一個數據中心、叢集;如果你的伺服器有多網絡卡和SCSI,還可以做一些更高階的應用,如vmotion、負載均衡、高可用等。當虛擬機器或伺服器故障,可以實現故障自動轉移,有效的避免了單節點的故障,提供伺服器的容錯率

    我們可以在新建的虛擬機器部署Web、API等各種應用,而且虛擬機器可以在vCenter圖形化介面下統一管理。這一般是中小公司的在伺服器方面的解決方案。

    當然,我們對docker比較熟悉,可以使用一套docker解決方案,這比Vsphere更能節省一部分資源。當然這個需要的技能要求也比較高,需要我們不斷積累。

    2.資料庫伺服器

    資料庫伺服器在此我們單獨拿出來,是因為資料庫對伺服器效能、磁碟IO要求比較高,不太建議使用虛擬機器,當然這需要根據業務的實際情況來做選擇。資料庫我們需要透過一主一從、一主二從的方式實現高可用,來避免資料庫單點問題,我們還可以選擇合適的proxy來進行讀寫分離、讀負載均衡等。另外還要考慮資料的本地備份、異地備份,來確保資料可恢復。

    3.系統監控

    當我們在應用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上線一套系統後,我們需要透過監控掌握從伺服器硬體、基礎狀態、應用、資料庫等從下到上的執行狀態,以便我們能夠對告警及時做出響應。考慮到報警的及時性,我們需要監控接入多種報警渠道,如微信、釘釘、郵件、簡訊等。監控的目的是發現問題、解決訪問,因此我們需要踏實的做好這一步,才能為我們的業務保駕護航。

  • 5 # 李福春

    伺服器數量比較少,比如10臺伺服器,基本可以不設定運維崗位了,後端開發人員 或者架構師就能搞定。

    我就是那種曾經在創業的小公司待過的開發人員,開發,運維我都幹了。

    但是想想如何更科學更高效的運維還是很有必要的。

    運維的目的

    軟體系統的執行時環境:即公司的業務產線,靠它創造業務價值,這個是最核心的功能訴求。

    實時監控系統: 任何時候都要對當前公司的產線的壓力一清二楚,有問題功能隨時解決,有效能問題及時擴容或者回收資源

    降低伺服器成本:在業務萎縮的情況下,準確評估哪些資源可以回收,降低伺服器的支出

    這個是當時我認為的運維的三個主要目的。

    運維方案

    開發半路出家,當時採用的是shell+python+ansible+jekins+elk的方式

    首先,我會及時的更新業務產線的物理架構圖,根據架構圖來規劃伺服器的資源使用。

    比如多少個web服務,資料庫多少,zk,kafka,redis叢集怎麼分佈。

    叢集部署一般是放在多個伺服器上的,這個時候ansible就派上用場了。

    jekins主要用來自動釋出更新程式已經做定時回收磁碟的任務。

    elk主要用來做應用的日誌系統和監控告警; 可以透過看板隨時知道產線的請求數量和併發數量;

    以上的運維方案適用於小公司。運維工程師看到了可以補充

  • 6 # 校園小亦vlog呀

    運維人員的工作每天基本上都是在檢查問題,枯燥但又重要,要是你的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並沒有及時發現問題,對於企業來說損失可能非常大,基本上運維人每天的工作我羅列了下,有這幾種:

    1、負責伺服器的硬體配置、軟體安裝、機房上下架等技術維護工作

    2、負責虛擬化技術產品物理機配置、管理和日常執行監控和維護

    3、負責獨立主機或虛擬應用產品的開通使用、日常維護、故障診斷和排除

    4、提供獨立主機或虛擬應用客戶產品操作和應用方面的技術支援

    5、監視分管的伺服器,及時發現問題,並積極解決問題

    現在資訊化數字時代,單靠人工去檢查出現錯誤機率會很大,而且有的運維人還不只管理兩臺伺服器,像我們公司的運維每人至少要管理30臺伺服器,這樣子單靠人工運維耗費的人工成本和時間是非常大的,所以還是推薦你用運維工具吧,比如雲幫手()

    1.支援跨雲商批次管理伺服器

    2.相容性強大,相容市面基本所有的雲商雲主機,相容作業系統;

    3.操作簡單,視覺化介面預覽資源、一鍵修復、一鍵部署;

    4. 可以遠端登入雲主機FTP桌面,處理雲主機上的檔案;

    5.監控和資源還有告警功能,這個是挺好的,不用盯著看;

    6.系統修復功能,這個是挺實用也比較必須的;

    7.免費使用。總得來說功能還是挺全的,不存在需要又要另外找軟體的尷尬。

  • 7 # 徐三刀gg

    我們專案用的wgcloud運維監控系統,它前身是開源專案,後來推出的商業版,也有免費版

    wgcloud執行很穩定,效能很好,部署和上手容易

    wgcloud支援主機各種指標監控(cpu狀態/溫度,記憶體狀態,磁碟容量/IO,硬碟smart監控,系統負載,網絡卡流量,硬體系統資訊等),資料視覺化,程序應用監控,大屏視覺化,服務介面檢測,DOCKER監控,自動生成網路拓撲圖,埠監控,日誌檔案監控,web SSH(堡壘機),指令下發執行,告警資訊推送(郵件釘釘微信簡訊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想繼續學業,但又迫於壓力,咋整?線上等,特急。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