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遼瀋晚報
-
2 # 簡妙作文尚昊
遼代有“三彩”,確切來說,不是“唐三彩”,而稱之為“遼三彩”。“三彩”一詞最早出現於清末,清末寂園叟《陶雅》曰:“西人以康熙黃、茄、綠三色之瓷品為素三彩。”這裡其實指的是唐三彩。遼三彩並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只不過是依照唐三彩,將其作為遼瓷的一個種類被人們所瞭解和熟知。遼三彩製作工藝分為粗胎和細胎,主要由黃、白、綠三色釉色組成。依據器物的不同,釉色深淺不一。遼代能夠燒製陶器的窯廠主要有赤峰缸瓦窯、遼上京南山窯、北京龍泉務窯、遼陽江官屯窯。這些窯廠主要集中在遼五京附近,如此一來向朝廷運輸陶器的距離大大縮短。可見遼代皇家貴族對於遼三彩的喜愛程度,這也正體現了遼彩的藝術之美。下圖即為遼三彩鴛鴦壺。
-
3 # 閆保軍說紅樓夢
有!有可能是唐代遺傳下來的“唐三彩”。但是遼代也生產三彩瓷器,唐代三彩瓷器後,遼代又把三彩瓷器推向了另一個高峰,我們把遼代生產的三彩瓷器叫做“遼三彩”。遼三彩有一下幾個特點。
第一是遼代三彩瓷器的三色。遼代三彩瓷器是用“黃、白、綠”三種基本彩釉為格調,把“黃、白、綠”三種釉色施於同一器物上,其中白色釉子多作為底色,作為黃色和綠色的襯托,黃釉多施於各種花卉,綠色多用於各種花卉的花葉。
第二是遼代三彩瓷器的釉子。遼代三彩瓷器釉色絢麗,黃白綠釉子之間,鮮豔耀眼,非常漂亮,遼代三彩瓷琢器楞角掛釉較薄,在凹陷之處又掛釉較厚,但盤碗元器則相反。釉面有明顯的小芝麻開片。
-
4 # 悟瓷悟史
你好,這個問題問地還是比較有趣的,首先可以肯定地講遼代有“唐三彩”一樣類似的三彩器物,而且悟瓷本人對遼金三彩是特別熱衷的,可以說用痴迷來形容都不為過,因為帶有典型異域風格的美在裡面,每時每刻讓很多收藏家如痴如醉,那麼下來我就帶大家走進遼三彩的前世故事。
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遼代易縣三彩羅漢像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遼代三彩羅漢像
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遼三彩羅漢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遼三彩羅漢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遼三彩羅漢
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藏遼三彩羅漢
首先悟瓷問大家看到上面一組精美絕倫類比人物大小的遼代藝術瑰寶、遼代三彩國之重器心裡有什麼感受?可以說是痛心疾首來形容都不為過!所有幾尊遼三彩羅漢像都被西方藝術博物館收藏,而國內竟然沒有一尊,可以說真是遺憾萬分,國寶流落海外如果賦予他們生命,我想他們遠在海外會一直在想什麼時候能夠回到祖國懷抱,日日思念吧。提到遼三彩不得不提到上面一組三彩羅漢像重器,這組遼三彩造像總共有十六尊,其中兩尊造像下落不明估計是被私人藏傢俬藏了,三尊在民國時盜運出境時運壞,還有十一尊全部收藏與外國博物館,而且每個羅漢像栩栩如生,形象生動逼真,關鍵都是類人大小一比一製作,可謂是稀世珍寶。而且對研究遼代宗教文化信仰有深刻的意義!希望祖國越來越富強,早日讓國寶們迴歸祖國懷抱!
其次,現在在國內各大博物館,包括民間也收藏一些遼代三彩器物,多以罐子、盤子、小型瓷塑玩具為主,可見遼三彩之珍貴稀有,雖然不如唐三彩那麼耀眼奪目,但是也算是三彩文化的一個代表作和高峰期了。希望朋友們跟著悟瓷以後有機會學習一些遼三彩的特徵和辨別方法,還是能夠在市場上買到遼三彩真品的。
-
5 # 正陽隆興
不知哪位大神提的這個問題,首先這個問話有語病,唐代是唐三彩,遼代是遼三彩,一創造了輝煌,一個將輝煌發揚和持續!
-
6 # 文藏遼三彩造型
龍泉務窯是一處以燒製中原風格瓷器為主的窯口,產品的造型具有典型的中原漢文化特徵,故從造型層面而論,多漢族器型,而雞腿瓶、馬鐙壺等契丹民族風格造型少見。龍泉務窯所產遼三彩主要為粗瓷,供普通民眾日常生活所用,故其造型也多與生活相關,實用性較強。其器型主要有燈、盤、碗、佛像、獅頭等,顏色有綠、黃、白三調,白色較淺,實際為無色透明釉。
三彩方盤
盤:多為荷葉口盤、折腹盤、曲腹盤、折沿盤、方盤、卷沿盤、葵瓣口盤、鋸齒口盤等。以三彩方盤為例,口徑12.4、底徑8、高3.2釐米。器型為方鬥形,荷葉式花邊,斜壁淺腹,平底。粉白胎略疏鬆,內施黃、綠彩琉璃釉,兩色交融處呈黃褐、黃綠,釉厚滋潤,內含細小開片,外施黃釉。
琉璃釉燈
燈:以琉璃釉燈為例,高15.5、盤徑18釐米。上端為敞口卷唇直壁筒狀,中間為盤式燈盞,下為喇叭形燈座。胎質鬆軟為黑灰色,通體綠釉略有光澤。
琉璃釉菩薩像
佛像:分為彩繪和琉璃釉兩種。以琉璃釉菩薩像為例,高32釐米。坐姿,頭戴花蔓冠,面相慈祥,大耳垂下,雙目微啟平視,眉間有毫,隆鼻,頸飾瓔珞,袒胸腹,腕戴鐲,下身著大裙,結跏趺坐,雙手均從腕部殘斷,應施說法印。衣著、寶繒施綠釉,披帛、瓔珞施黃釉、綠釉,肌膚為乳黃釉。
獅頭:為動物飾件,以獅頭殘片為例,殘高5.5、寬5釐米,模製。二目怒視,鼻寬口闊,毛髮和鬍鬚捲曲,施三彩釉。
遼三彩品種黃綠釉盒
龍泉務窯出土遼三彩,色彩以綠、黃兩色為主,其中白色為透明色,黃色略泛赭紅色,施釉較薄,釉色界限分明,不見蠟淚痕,具有明顯的區域特點。成品品種以彩繪佛像、盒、燈、爐及建築構件為主。以黃綠釉盒為例,口徑4.8釐米,胎質白細,以黃、綠兩種色調為主,有細小開片。
琉璃爐殘片
遼三彩裝飾遼三彩
龍泉務窯以生產白瓷為主,遼三彩陶瓷出現於第二期,且裝飾紋樣多流行於遼代中晚期,故遼三彩裝飾較之唐三彩顯得要簡單,但具有北方民族區域特色。裝飾方法主要有刻、印、點彩三種,其中刻花最多。裝飾題材以花葉和蓮花瓣為主,人物、動物圖案較少。其中蓮花瓣多出現於遼代早期,出現數量較少,人物題材紋飾多見人俑或佛像,刻畫嬰戲圖較多。
龍泉務窯遼三彩陶瓷起源遼三彩
遼三彩,顧名思義,指遼朝燒製一種含高鋁、鈉和低矽的呈現黃、白、綠三彩低溫鉛釉陶瓷。其產生背景有三:其一,遼三彩上承唐三彩影響。其二,龍泉務窯地處遼南京地區,自古便是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漢族交匯地帶,“燕京析津府,戶口三十萬。其三,遼統治者對俘虜手工藝人妥善安置,使其能夠專心從事手工業生產,“天祿元年,奪定州城壘,燒焚廬舍,盡驅居民而北”。綜上所述,龍泉務遼三彩瓷器起源受本民族遊牧文化(雞腿瓶)、唐三彩燒製工藝(黃、白、綠)和中原地區定窯(白瓷)影響,而宗教文化(佛教)與域外文化(中西亞)僅是在遼三彩發展期間融入的特色因素,以適應遼朝社會政治經濟發展需要。
遼三彩
龍泉務窯陶瓷按照出土物造型演變,胎質、釉色和紋飾的變化,可大致分為四期:第一期瓷器以白瓷為主,另有少量黑釉、褐釉出土,其胎質、釉色多粗糙,夾有雜質較多,器型以大而實用為主。第二期瓷器以白釉為主,伴有少許茶葉釉、黑釉出土,胎質較為緻密,雜質較少。第三期仍以白釉為主,胎質精細,胎色以牙白釉和潔白釉為主,此外還有醬釉、黑釉出土。第四期以白瓷為主,胎質、胎色細膩光滑,器型以精緻小巧為多,此階段醬釉、黑釉增多。而遼三彩陶瓷始於第二期,並在三、四期中大量出現,其造型、品種、裝飾較之白瓷更為簡約,且具有契丹民族風格。
龍泉務遼三彩陶瓷不僅在造型上獨特,而且品種齊全、裝飾精美,其風格粗狂、豪放體現出遊牧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考古價值、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原文:北京龍泉務窯遼三彩陶瓷——姚慶
資源出處:《收藏家》2017年3月刊總245期
回覆列表
唐朝的叫唐三彩,遼代製作的叫遼三彩。遼三彩在遼寧很多地方都有出土。
遼寧的遼代墓地中出土的遼三彩顏色依然豔麗。“三彩”一詞,最早見於清末文獻,專指康熙朝燒造的一種無紅彩的低溫釉上彩繪瓷器(見清末陳瀏在署名寂園叟的《陶雅》一書)。不過這個“素”可不是白色的意思。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中介紹,“茄、黃、綠三色繪成花紋者,謂之‘素三彩’”。
紫茄子,“茄”色是指的紫色。古代認為紅色是“葷”色,所以“素”就是紅色以外的顏色。
民國時期,河南洛陽北邙山一帶陸續發現了大批的北魏、隋唐墓葬,其中唐代墓葬出土大量黃藍綠白色彩相間的多彩陶器,於是古董商們援引素三彩的概念,將這些唐墓出土的彩色陶器稱之為“唐三彩”。
遼三彩最早發現是在遼寧。據介紹,民國初年,日本人在遼寧西部地區、內蒙古地區先後發掘了遼陽冮官屯、赤峰缸瓦窯、遼上京臨潢府故城內窯址。隨著遼代遺址出了類似唐三彩的一類器物,學者們把這類多彩器物稱為“遼三彩”,時至今日,遼三彩成為對遼代所產多色釉陶器約定俗成的稱呼。
遼三彩與唐三彩一樣,並不算真正的瓷器,而是一種低溫鉛釉陶器。其釉色也不以“三”為限定,這個“三”只是為了說明顏色眾多。
據《中國陶瓷史》,中國鉛釉陶器最早的燒造時間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當時生產的各色釉陶主要有深綠、淺綠和黃等多種釉色。其分佈地域,西至甘肅、北達長城、東到山東、南抵湖南、江西等地。
遼瓷最早燒製年代到底始於何時,尚無確切證據可考。但從有確切年代的墓葬出土的器物中,發現在遼穆宗應歷年(951-969)以前就已有了黃、綠單色釉陶器,可以斷定這時已經有三彩陶器。
遼寧博物館收藏了不少遼三彩。遼三彩的傳世之作有三彩釉印牡丹紋海棠盤、三彩釉印蓮瓣紋花口盤、三彩釉提樑雞冠壺、三彩釉印水波流雲紋執壺等,主調是黃白綠三色,兼有黑釉、紫釉、茶葉末色釉、藍釉、紅釉、醬釉等色彩。
從顏色看,遼三彩與流行“黃綠藍白黑”的唐三彩最大的區別是,遼三彩沒有藍色,這是因為藍色的呈色劑是“鈷”,顯然是遼代的疆域裡缺乏“鈷”這種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