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夏巔峰
-
2 # 起叔
猛如李斯的人不在少數,結局悽慘過李斯的人亦不在少數!
其實李斯並非鬥不過趙高,而是他壓根兒就沒能進入同趙高角鬥的圈子,所以李斯的失敗從沙丘之變之後就已註定…
而這注定的失敗從淺層次來看是源於他的貪婪,從深層次來講還是源於他官居高位後那種本能的恐懼…
趙高也正是準確地摸到了李斯的這個死穴…
當年秦始皇病死沙丘臺後,身邊的皇子只有少子胡亥一人,對於這個放蕩不羈紈絝子弟,李斯並不是不瞭解,且其和趙高的關係,也並非不知道。然即便如此,倘不立此人,那就只能奉始皇遺詔而立長子扶蘇…
那麼,為什麼李斯不敢立扶蘇呢?
因為彼時扶蘇已與蒙恬駐守上郡兩年有餘,蒙恬為將軍,扶蘇監軍,二人配合相得益彰。如此一來,倘扶蘇即位,那麼取代李斯相位的人必是蒙恬或其弟蒙毅…李斯也就自然得讓出大秦王朝男二號的位子…
然而,如果僅僅是這樣,李斯估計也不會鋌而走險,協同趙高篡詔。而之所以向趙高妥協的另一方面原因是扶蘇從中央被調往邊疆正是拜他李斯所賜。兩年之前,焚書坑儒這事兒正鬧的厲害,扶蘇念天下初定,多次犯顏上諫,因此而惹惱了始皇,從而將這位作為儲君機率最大的皇子從核心政治圈調往邊疆戍守…
而焚書坑儒這檔子事兒正是他李斯提出來的…
所以一旦扶蘇登基,他李斯丟的就不僅僅是頭上的那頂帽子,可能連頭都得卸下來…而他一旦倒了,他的整個李氏家族都得塌…基於此,他從了趙高…
而自從二世登基之後,就基本委政於趙高,雖然李斯依舊是大秦丞相,但他見二世一面都頗為艱難,更架不住趙高這貨時時在二世面前進讒…所以,下獄已成為必然,被處死亦是必然…
-
3 # 一分鐘瞭解一段歷史
李斯歷史上很令人迷惑的人物。李斯的成功,有著如此奪目的光輝。但李斯在歷史上最引人注目之處,卻不是他的成功,而是他的失敗。李斯的失敗,兩千年之後,還令人浩嘆。
他是當時最有名的政治哲學家荀子的高徒,也算是在當代大師那裡拿到了政治哲學博士學位,但最後卻敗於一個宦官之手。
作為一個外華人,不遠千里,來到秦國,他奮鬥達到了人生所能達到的最高地位。如果秦始皇因為統一六國而被稱為“千古一帝”的話,李斯被稱為“千古一相”也毫無愧色。秦始皇對他基本是言聽計從。就君臣際遇和取得的成就來說,可算得國史第一。功高而未震主,秦始皇直到死都沒有懷疑過他,對他的信任可以說是無以復加了。李斯對少主還有擁立之功,但二世皇帝居然會懷疑他謀反,最後居然相信他謀反,少主繼位一年,擁立的功臣就身敗族夷,也是史上罕見。
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算得上是一個大政治家,但很多時候,他的作為又跟最無恥的政客差不多。
李斯的才學、手腕,都是歷史上第一流的,他的沒有好下場,也在歷史上有其特別的代表性。
李斯為什麼會敗於趙高?
如果我們瞭解了以下幾點,對這個問題就不再會感到不可理解。
第一,李斯沒有把趙高作為敵手,而趙高把李斯當做了敵手。
第二,趙高掌握了跟皇帝的聯絡權,李斯想見皇帝一面都難,更談不上在皇帝面前剖白自己,揭發別人了。
第三,還有一個不是那麼不重要的原因:趙高用威逼利誘的方式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勢力集團,而李斯始終沒有自己的勢力集團。
先說第一點。
在始皇時期,李斯的地位已經達到了最高一級,不可能再升高了。而趙高,雖然身份是宦官,品質是小人,也懷有升官掌權直至位極人臣的心思。這也不能說是錯誤。李斯要保,趙高要爭,要鬥,這個李斯是知道的。李斯不知道的是,趙高的野心,並不像李斯估計的那樣小。也就是說,李斯低估了趙高。趙高的最終目的,至少是獨攬朝廷大權。這樣子的趙高,李斯根本就沒有想到。李斯“知己不知彼”。
李斯之所以在沙丘與趙高合作,是信服了趙高的分析。他把蒙恬作為最重要的對手,聯合趙高,矯詔除掉扶蘇與蒙恬。這樣,李斯就以為,在大秦帝國政界,自己就沒有分量足夠的對手了。
-
4 # 帝國的臉譜
說到李斯的能力,單單從一篇上秦王嬴政的《諫逐客書》,就可堪稱歷史最佳政論文,尤其是以下一段:“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其治國理念、用人胸懷、富國謀略、卻敵技巧,盡在其中矣。就能力上而言,李斯足當“亂世之能臣,治世之幹吏”。然而,這樣一位厲害的治國能手,後來怎麼就被趙高給算計了,落得個梟首、夷族的悲慘結局呢?
究其原因:一是李斯不該被趙高蠱惑改詔立胡亥,因為胡亥當了皇帝后,趙高以主謀而功勞第一,地位自然也是第一,李斯在新朝的地位便下降於趙高之後;二是李斯這個人更多地關注於治國理政,對於同僚間的權謀和傾軋關注得少,沒有警覺和防範之心;三是趙高長期在帝王身邊服務,善於揣摩和算計,善於“窩裡鬥”,其佈局之周密、算計之精準、手段之狠毒,足以“傲視古今”。比如,他收拾李斯,便只幾個回合就將李斯打入了地獄。
胡亥當上皇帝后,幾乎不理政事,任由趙高把持朝政。但因李斯擋在其間,有些礙手礙腳,加上當起義四起之時,李斯建議胡亥用重典,嚴刑罰,他擔心李斯藉此可能會收拾自己,決定先下手為強。一天,趙高拜見李斯,嘆息說盜賊紛起,告急不斷,皇帝卻一味玩樂,你作為丞相,應該進言。
李斯覺得很對,只是皇帝居於深宮,除了你誰也不見,如何能見到皇帝呢?趙高忙說,只要皇上得空,我立馬向你報告。但趙高並未向胡亥報告李斯要進見,他三番五次說胡亥要接見李斯,當李斯去宮中後,胡亥屢屢拒見,後來甚至為此怪罪李斯。這為後來下手,埋下伏筆。
在胡亥對李斯產生不好的印象後,趙高順勢進讒言,說沙丘矯詔,李斯雖參與了謀劃,但期望封王,沒能實現願望,有謀反動向。陳勝與李斯的家鄉不遠,陳勝叛亂後,李斯的兒子李由作為三川郡的將領卻不去剿滅,這是他們謀反的證據。必須速除李斯。
鑑於李斯畢竟曾經是功臣,胡亥沒有操切,先派人到三川郡去調查李由。為此,趙高特意召見去調查的官員,作特別交待。
欲加之罪,自然就順理成章了。李斯被下獄,屈打成招。最後,李斯被推出市曹,刺字、割鼻、梟首,落得個碎屍萬段的下場。
-
5 # 東方霧曉
一個人的身體健康與否,心臟血管是否良好,與遺傳基因有很大的關係,李斯聰明絕頂,當然得益於遺傳因素。但是,人的大腦思維是否良好,卻與心臟血管供血的充足與否有很大關係,血容量不夠,血壓低的話,智商肯定會下降。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的古話,也充分說明了再精明的人也會有愚蠢的時候,而智者愚蠢的時候,就是發生在他身體的心臟血管,暫時供血不良好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會有如此體驗,有時頭腦很清醒,有時就很糊塗愚蠢,就是心臟血管供血充足與否的道理。
李斯的身體再好,頭腦再利害,他總會有病的時候,他總有心臟血管供血不良的時候,他總會有糊塗的時候,所以,最後再看李斯的結局就不奇怪了。
-
6 # 張不叄讀秦史
中國歷史上一個基本規律是,知識分子但凡捲入政治鬥爭,很少會有好下場。原因在於,政治鬥爭都是“人”的鬥爭,人心是最變幻莫測,也最講究隨機應變的,這恰恰是知識分子最大的弱點,他們普遍缺乏實踐經驗,缺乏準確判斷形勢、隨之進行變通的能力。
李斯鬥不過趙高几乎是註定的,身為知識分子,他缺乏趙高那種市井潑皮特有的,什麼事都能豁出去的狠勁,知識分子都是這樣,顧慮太多、盤算太多,又要保全自己,又想挽救帝國,什麼事都想謀劃出一個萬全之策,目標太多的結果就是什麼都得不到。胡亥在位期間各種倒行逆施,幾乎沒見他有過什麼反對的舉動,他缺乏對趙高野心的警覺,也缺乏對“局勢到底會惡化到什麼程度”的準確預見。推測他當時的心態,恐怕就跟《驢得水》裡的校長一樣,總是心存僥倖,總是幻想著“也許這事過去就好了。”“也許忍一忍就過去了。”所以:
扶蘇死了,他不說話;
蒙恬死了,他不說話;
皇族公子公主都死了,他不說話;
大臣們一個個被整倒,他不說話;
各郡縣官吏來求援兵,都被下了獄,他不說話;
馮劫、馮去疾被下了獄又自殺,他不說話;
……
身邊可能團結的盟友一個接一個倒下,他只是悶聲當縮頭烏龜。到了最後,屠刀終於落到自己頭上的時候,已經沒人為他說話了。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待百年身。
-
7 # 青年史學家
公元前208年。秦朝丞相李斯被腰斬於咸陽街頭,罪名是“叛國謀逆”,李斯是法家思想的繼承者,李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秦國到秦朝時期,李斯曾經擔任丞相長達30年,一度是僅次於秦始皇的二號人物,但是在秦始皇駕崩後不久,李斯也被誅殺。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李斯做過一些壞事,比如焚書坑儒實際上就是李斯建議的,而在秦始皇臨終前,曾經立下遺詔要求長子扶蘇到咸陽為其大辦喪事,但是李斯卻和趙高一起擁立胡亥為帝。同時李斯還和趙高沆瀣一氣,假傳遺詔,致使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自殺。
不過,秦二世繼位後,暴戾無道,在準備修阿房宮的時候,李斯良心發現,極力上書勸胡亥不要修阿房宮,不過趙高為了剷除異己,卻向二世進言說胡亥及其門生意欲圖謀不軌,二世相信了趙高所為,所以下令將李斯逮捕下獄,不過李斯在獄中也進行了積極的申辯,但是李斯的申辯書都被趙高給扣留了,而且每申辯一次,李斯都會得到更加嚴厲的拷打。李斯最終落得個身死的下場也是咎由自取。
李斯曾經參與設計的秦朝的刑罰,比如腰斬、割鼻等最終都用在了自己的身上,不可不謂是一種諷刺。不過一朝宰相,死相如此之慘卻是非常罕見的。
公元前208年,已經73歲的李斯和家人、族人們一同赴死。直到死,李斯才明白了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才說出了“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這樣悲壯的話。李斯的死告訴我們,為人一世,當多做好事,方可善終。
-
8 # 一個人的歷史
倉鼠之悟,逐利之人
李斯是楚華人,曾拜在荀卿門下學習諸子百家的學說,和韓非子是同門。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在縣裡擔任小官,看到辦公場所附近的廁所裡有老鼠在吃髒東西,一旦人和狗來了,就嚇得驚慌失措。但是在糧庫裡的老鼠就大不相同,他們吃著粟米,住著大房子,還不用擔心人和狗對他們的威脅。李斯有此感慨道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和老鼠是相似的,是他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我要成名,名動天下李斯看到戰國後期,六國都萎靡不振,只有秦國經過變法圖強,蒸蒸日上,統一六國是大勢所趨。因此他離開了楚國,去秦國謀求更大的平臺,以便於自己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他先到了文信侯呂不韋的門下做了一名郎官,這讓他有了遊說秦王的機會。他對秦王說平庸的人往往會坐失良機,而又能力的人會抓住機會。以前秦穆公貴為春秋五霸,為什麼沒有消滅六國一統天下呢?那是因為周朝的氣數未盡,諸侯還很多,還沒有到發動滅國戰爭的時候。而現在六國對待秦國就像是郡縣對待主人,不趁現在的機會消滅六國一統天下,等到他們恢復過來就沒有機會了。 秦王認為李斯說的很有道理,就任命李斯為長史,用他的計謀暗中派人帶上金銀財寶去遊說諸侯國的著名人物,對於接受財物的,就拉攏為我所用,對於不接受的,就派人暗殺。利用這個方法分化瓦解諸侯君臣,然後派精兵強將去攻打,因此封李斯為客卿。
口吐蓮花,妙筆生花這個時候南韓的一個叫做鄭國的人以修築渠道的名義來到秦國,其實他是南韓的間諜,這件事對秦王的觸動很大。很多王公貴族和大臣進言說,六國來的人大多都是說客,他們來到秦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秦國,而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國家,因此您應該下令把所有的客卿都驅逐出去,這份開據的名單裡就有李斯的名字。
李斯不得不發言了,他說秦國自秦穆公以來之所以越來越強大,主要原因除了君主的英明之外,就是依靠外來人才的幫助。秦穆公的時候有百里奚,秦孝公的時候有商鞅,後來又有魏冉,範睢,張儀等等。正是有了這些人不懈的努力,秦國才能一天天的強大起來,現在有了統一天下的資本和實力。如果現在您下逐客令,就擋住了天下賢能之人的赴秦之路,這就是人常說的借武器給敵人,送糧食給強盜。 我聽說土地廣闊特產就多,物質資源就豐富;國家廣大人口就眾多,軍隊就強盛有戰鬥力;成就霸業的人不能脫離百姓,才能建立如三皇五帝一樣的功業。現在您驅逐客卿來資助敵人,損害百姓來幫助仇人,在內削弱自己的力量,在外和諸侯結怨,這樣下去國力不出問題才怪,霸業就更是遙遙無期的事情了。
秦王聽了李斯的話,就廢除了逐客令,恢復了李斯的官職,晉升他為廷尉,採用李斯的計謀,秦國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終於一統天下,秦王成為了始皇帝,封李斯為丞相,李斯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巔峰。
焚書坑儒,始作俑者秦始皇在咸陽招待群臣,齊人淳于越建議始皇帝恢復分封諸侯的做法,可以穩定天下,同時還可以避免權臣作亂。這個觀點李斯堅決反對,他認為這是由於人們受到諸子百家學說的影響,喜歡議論時政的原因。因此為了統一思想,他建議始皇帝下令把民間收藏的《詩經》、《尚書》和諸子百家的書籍全部收繳銷燬。以便於讓人們愚昧無知,無法用古時的事來評價當今的時事,同時修明法律,統一文字,指定律令。看到這我知道焚書坑儒的始作俑者是誰了?李斯才是採用愚民政策的始作俑者。
盛極必衰,物極必反這個時候的李斯位極人臣,整天賓客不斷,門庭車水馬龍,李斯自己也意識到盛極必衰的道理,只是他不想放棄自己得到的利益,才為後來自己的不得善終埋下了伏筆。
秦始皇出巡到了沙丘這個地方,染病不治去世,他命令趙高起草詔書,讓扶蘇將軍隊交給蒙恬,自己迅速趕回咸陽參加自己的葬禮,並傳位給他。這件事只有趙高、李斯、胡亥和幾個秦始皇身邊的近臣知道。在這個時候,趙高和胡亥、李斯定下了沙丘之盟,偽造了詔書,讓公子扶蘇自盡,胡亥繼位稱為秦二世。在這裡李斯沒有堅持原則,他為了怕自己失去地位和權勢,親手害死了扶蘇和蒙恬,同時也斷送了自己,將自己牢牢的釘在了恥辱柱上。 趙高的野心是自己做皇帝,他不會放過李斯這個擋在自己面前的障礙,如今始皇帝已經死了,胡亥就是個傀儡,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趙高之謀,腰斬於市只有李斯比較討厭,總是用丞相的官位來壓自己。透過胡亥幹掉他,這就是趙高的主意。他對胡亥說,現在丞相就想把我除掉,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像田常一樣作為了。胡亥早就擔心李斯謀反,聽趙高一說就安排趙高抓捕李斯,審問李斯的罪行。 落到趙高的手裡,李斯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沒有用,他見不到胡亥,等待他的是不斷的嚴刑拷問。李斯忍受不了折磨,承認了全部的指控,他還抱有幻想,認為胡亥會給他一條生路,也許胡亥會,但是趙高不會給他翻身的機會。腰斬於市夷滅三族,李斯和次子一起被殺的時候,感慨萬千說到再也不能和兒子一起去悠閒的遛狗了。 李斯的功績我不想多說,但是害死韓非,推行嚴刑酷法,自私自利,沒有原則,最後終於自食其果。我做了一首打油詩來評價李斯“展雄才滅六國,建偉業不朽之功,貪權勢滅天良,成枯骨無處埋藏。”
-
9 # Drongs龍吟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關於李斯的能力,單單從一篇上秦王嬴政的《諫逐客書》,就可堪稱歷史最佳政論文,尤其是以下一段:“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其治國理念、用人胸懷、富國謀略、卻敵技巧,盡在其中矣。就能力上而言,李斯足當“亂世之能臣,治世之幹吏”。然而,這樣一位厲害的治國能手,後來怎麼就被趙高給算計了,落得個梟首、夷族的悲慘結局呢?
究其原因:一是李斯不該被趙高蠱惑改詔立胡亥,因為胡亥當了皇帝后,趙高以主謀而功勞第一,地位自然也是第一,李斯在新朝的地位便下降於趙高之後;二是李斯這個人更多地關注於治國理政,對於同僚間的權謀和傾軋關注得少,沒有警覺和防範之心;三是趙高長期在帝王身邊服務,善於揣摩和算計,善於“窩裡鬥”,其佈局之周密、算計之精準、手段之狠毒,足以“傲視古今”。比如,他收拾李斯,便只幾個回合就將李斯打入了地獄。
胡亥當上皇帝后,幾乎不理政事,任由趙高把持朝政。但因李斯擋在其間,有些礙手礙腳,加上當起義四起之時,李斯建議胡亥用重典,嚴刑罰,他擔心李斯藉此可能會收拾自己,決定先下手為強。一天,趙高拜見李斯,嘆息說盜賊紛起,告急不斷,皇帝卻一味玩樂,你作為丞相,應該進言。
李斯覺得很對,只是皇帝居於深宮,除了你誰也不見,如何能見到皇帝呢?趙高忙說,只要皇上得空,我立馬向你報告。但趙高並未向胡亥報告李斯要進見,他三番五次說胡亥要接見李斯,當李斯去宮中後,胡亥屢屢拒見,後來甚至為此怪罪李斯。這為後來下手,埋下伏筆。
在胡亥對李斯產生不好的印象後,趙高順勢進讒言,說沙丘矯詔,李斯雖參與了謀劃,但期望封王,沒能實現願望,有謀反動向。陳勝與李斯的家鄉不遠,陳勝叛亂後,李斯的兒子李由作為三川郡的將領卻不去剿滅,這是他們謀反的證據,必須速除李斯。
鑑於李斯畢竟曾經是功臣,胡亥沒有操切,先派人到三川郡去調查李由。為此,趙高特意召見去調查的官員,作特別交待。
欲加之罪,自然就順理成章了。李斯被下獄,屈打成招。最後,李斯被推出市曹,刺字、割鼻、梟首,落得個碎屍萬段的下場。
李斯在秦朝成就統一大業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卻在秦二世上臺後被滅三族,李斯的宅子被掘地三尺。
他臨死前說的一句話讓人非常動容,當他被處以腰斬的極刑時,看到自己最小的兒子也在佇列中,就對他的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還想和你再牽著家裡的小黃狗,去上蔡東門去追野兔子,怎麼可能再實現這個願望呢?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當時也只道是平常。李斯一生有功有過,他一面是善於弄權、足智多謀,為秦國統一立下汗馬功勞的權臣,一面是陷害韓非子,建言焚書坑儒的歷史罪人。在秦始皇一朝文臣隊伍裡風光無二。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
李斯的能力要在一個有成就一番功業的君王那裡才能實現,送到不理正事,昏庸無能的秦二世手裡,那就是個死。而,更悲劇的是,李斯默認了秦二世褫奪皇位的事實。
再後面,李斯的能力和地位威脅到了另一個權臣趙高的位置,趙高閹人出身,陰險程度比李斯可厲害多了,像當年李斯整治韓非子那樣,他動手很快,一步一步的將秦二世引向懷疑李斯的境地,然後給李斯扣了一頂大帽子——謀反罪。
秦二世本就生性多疑,面對李斯這樣的權臣,更是心生疑慮,李斯在獄中頻頻上奏,都被趙高扣押了下來。對趙高來說,他必須死,因為李斯是他趙高掌握大權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一代著名人臣李斯被趙高拉下,身首異處。
-
10 # 小南史
李斯是一個有抱負的 人,為了出人頭地,遠走他鄉,為其他國家謀福利。但他也做了很多惡事,為了爭權奪利,排擠韓非,將其毒死,為了讓自己有用武之地,獲取更大的權利,和趙高一起害矯詔弄死了扶蘇,但是最後下場也很慘,那麼李斯是怎麼死的呢?
李斯,字通古,出生於戰國末年,年輕時只是個掌管文書的小官,李斯一直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智商都差不了多少,只有抓住機遇才能扶搖而上,所以李斯決定離開自己的國家。
想幹出一番大事的都要有自己的能力,李斯離開楚國後,先到鄭國向荀子學習,荀子是研究如何治理國家,也就是“帝王之術”出名的,所以李斯當時結束學業後,分析各國的國情,最後決定去了秦國。
李斯善於抓住時機,當時運氣也很好,被呂不韋看上了, 這才有了接近秦王的機會。李斯在秦王統一六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秦王稱帝后,李 斯為秦國丞相,在政治上,李斯的郡縣制被秦王採納,文化上,李斯提出“書同文字”, 所在秦朝開始,中國統一文字為小篆,經濟上李斯建議秦始皇廢除六國舊制,統一度量衡和統一了貨幣,社會生活上,李斯建議全國統一車軌,從此以咸陽為中心的交通網將全國連線起來。
這樣一個權力極高的李斯,最後卻遭慘死,這是為什麼呢?李斯被處死的原因是由秦始皇在巡遊過程中病逝埋下伏筆,李斯與趙高密謀篡改了詔書,逼死了公子扶蘇, 扶持胡亥上位。
當時秦始皇是對扶蘇寄予厚望的,所以知道自己病重的時候,讓趙高寫遺詔,讓扶蘇把兵權交給蒙恬,回咸陽繼承地位,可是秦始皇還沒讓人送去,就去世了。李斯和趙高害怕扶蘇繼位後,對自己不利,就改了秦始皇的詔書,同時偽造了 秦始皇賜死的詔書,令扶蘇和蒙恬自殺。
秦二世為了建造阿房宮,將百姓推向水深火熱之中,當時反秦的浪潮開始洶湧, 李斯等人規勸胡亥減少徭役,但是當時胡亥就下令把他們關入大牢,李斯在牢中多次上書,都被趙高扣押下來。
趙高藉機發揮,跟胡亥說李斯與他兒子李由謀反,對李斯進行了屈打成招,最後被處於腰斬,株連三族。
縱觀李斯一生,對秦朝統一六國還有促進秦朝的發展有著卓越的功勞,但是李斯也有過錯,善妒殺害了韓非,還有為了一己之私與趙高謀害了公子扶蘇,李斯的死也是自己釀下的苦果,怨不得別人。
回覆列表
李斯是個傳統的儒家官員,他的骨子裡面只想於治國安民,對權利沒有太強大的野心,只想輔佐贏氏江山。不喜歡刷陰謀詭計,具備君子的氣節與特性。而趙高長期的奴才位置(對主子唯唯諾諾長期的壓抑),變成了人非人鬼非鬼,使他在骨子裡要鹹魚翻身。但是又最接近權利的中心,優勢突出。由於趙高的私慾和野心,讓趙高在打擊對手方面無所不用其極,手段毒辣陰險,就是用小人的方式來對付君子,俗話說得好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就是這個理。
所以君子不與小人鬥,李斯當然鬥不過趙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