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澤旭心理師
-
2 # 保歌哥
實在喜歡,可以試著寫寫這本小說的續集,把你的所感所想寫出來,說不定能圓你對小說的遺憾或其他想法。這樣寫出來後,你的執念也會就消失了吧。
-
3 # 西西心理吧
一部小說結局後走不出來,很捨不得,經常看著結尾發呆。你的性格比較感性,還沒正式經歷生活的東西南北中,這個很大程度是受年齡和環境限制的,你不必多心。
小說都結局了,你還在小說裡,這就像你還沒買車子的時候,很多時候你會盯著自己喜歡的款式看,直到這輛車子遠去。假如,你自己買了車子的時候,你還會一直盯著別人的車子看嗎?二者的道理是一樣的。這是你沒有寫小說,如果你自己寫了,就不會了,建議你勇敢點,自己寫一部。
1. 如果你不會寫小說,你可以嘗試著先寫成日誌式的小段落,能寫個什麼樣的結局,就寫個什麼樣的結局,別管寫的怎麼樣,要先寫出來。完成優先於完美。你都沒寫出來,拿什麼來談論寫的好與壞呢?
2. 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文筆有進步。你先問一下自己,到底要不要寫小說!不要寫小說,就拉倒;要寫小說的話,就著手準備學習。這一條很重要。如果要,告訴自己,初衷不可改變。
3. 找來理論書籍注入新鮮血液。無論做什麼事情,理論先行,你會少走很多彎路。
4. 專注於學習寫小說,別讓人帶偏了。目前,網路上各種付費課程鋪天蓋地,如果付費的話,建議付費前,先找個前輩諮詢,別走偏了。我以前喜歡小說的時候,就是自學理論的。
我是西槐子,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意。祝你愉快!
-
4 # 貓蛋狗蛋看世界
一場遊戲,一場夢。情到深處自然傷。看到你這個問題,我想到了一個人。就是張國榮,張國榮在配那個《霸王別姬》的時候,因為入戲太深。最後欲哭無淚。也許人真的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一個感情動物。明知道是假的,卻讓人無法釋懷。這也是人性的豐富和人性的弱點。多去看一些周星馳的電影,讓自己放鬆一下。沒有什麼的時間是最好的一種解藥。
-
5 # 小桃夭
這種感受太懂了,我之前看《斗羅大陸》,《武動乾坤》,《鬥破蒼穹》。包括有時候看自己喜歡電視也是,突然結局了很捨不得,代入感太強了,感覺世界突然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空虛寂寞感一下湧出來。
可以四個出去走走散散步,轉移下注意力看一下外面的世界,或者換一本小說繼續看。
-
6 # 晶晶的日常分享
一、何謂理論
何謂文學理論,首先要搞清楚何謂理論。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理論約等於哲學,它是對現象的抽象分析和概括。
一來,學習理論可以培養我們深入思考的能力,學會反思和批判。在如今資訊爆炸、物慾縱橫的時代,人們做很多事情時根本不經過大腦,我們做一件事情可能只是因為大家都在做而已,誰想成為另類呢。這些沒頭沒腦的事情又在潛移默化當中塑造了我們的價值觀,而在這些偽價值觀裡,人們逐漸失去自我。就拿考研政治這件事情來說,學長A的經驗帖說:“政治不用花太多時間,考前直接背肖四肖八就行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真的,那也就很好的說明為什麼有人考60,而有人考80了。
二來,理論的學習讓我們學會分析現象背後的本質,懂得科學的解讀和闡釋。上文說到我們要學會反思和批判,但要有個度,過度的反思和解讀只會陷入死迴圈。拿談戀愛來舉例,女生說沒事,男生就以為沒事,這是缺乏深度思考;男生說沒事,女生就開始想七想八,這就是過度解讀。
美國著名學者喬納森.卡勒對理論做出了闡述:理論是分析的話語,是對常識的批判,具有反射性(反思性),理論是關於思維的思維,是跨學科的。
二、何謂文學理論
1.研究文學的“哲學”
上文提到,理論約等於哲學,那麼文學理論我們可以理解為研究文學的“哲學”。哲學是理性的,而大多數人在看文學作品時是感性的。比如一部非常感人的小說,大多數讀者看完之後熱淚盈眶,感慨萬分,這只是第一層反饋。對於精通理論的人來說,第一層反饋會觸發第二層深入思考的機制:為什麼作者這樣寫?哪些情節的安排抓住了讀者的心?這種看透作品的第二層快感是很多人得不到的。
(1)作者之意&讀者之意
高考閱讀理解題經常出現:XXX體現了作者什麼意圖?這種題拿去給原作者答也不一定能說出個123。拿霍桑的The Scarlet Letter來說,也許作者只是想陳述一個故事,甚至批判Hester的通姦行為,但在讀者看來,Hester胸前血紅色的“A”字卻經歷了從通姦(Adultery)到天使(Angel)的轉變。
一部優秀的小說,它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反映了現實生活的本質規律,而這個規律是不由作者個人意志所轉移的。所以,不要拿作者本人的主觀意志去衡量和絕對化一個作品的意義。
(2)你是否看到一隻雞
曾經有位導演拍下了繁華都市的街景給土著人看,而土著人說他們只看到了一隻雞,導演百思不得其解,他根本就沒有哪個鏡頭是給了一隻雞。他把畫面放慢,一點一點的看,終於在某個不起眼的小角落裡看到了一隻雞。而在正常的播放速度下,肉眼是捕捉不到的。
對於土著人來說,他們沒見過高樓林立的都市,這些不熟悉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全都是背景,在這部影片當中,他們熟悉的事物只有那隻雞而已。
我們每個人在讀作品時,看到的只是我們眼中的那隻雞,而你看到的那隻雞是什麼,這取決於你的文化背景,你的知識結構,和你全部的人生閱歷。
(3)隨意解讀和科學解讀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一部文學作品,我們可以有多種解讀,但每一種解讀一定是基於文字的,指鹿為馬式的解讀毫無意義。
(4)閱讀為何
閱讀分為接受式閱讀和反思式閱讀。拿我們都熟悉的《獅子王》來舉例,大多數人會覺得這個故事激勵我們一定要成為最優秀的人。但反過來想,如果你沒成為最優秀的人,你就是失敗者。不言而喻,這是謬論。因此,反思性閱讀會讓你更加清醒的看待事物。
2.批判作品背後的價值系統
學習文學不是要成為作家,學習文學讓你有權利去評判誰能當作家。比如,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判者一定是精通理論的學者。
3.提供解讀文學作品的角度和方法
普通讀者帶著他們感性的目光讀完一部作品,也許哭的稀里嘩啦。但是精通理論的學者會從專業的角度全方位分析作品背後更深的含義。
4.跨學科性
文學,其實並不單單指文學本身。文學脫離了哲學,心理學,語言學,社會學等領域,它的存在便沒有什麼意義了。
回覆列表
你說多大小說的最後會感到捨不得,你想問怎麼辦?
如果我要套用自己的人生體驗去理解你的話,就很像是悵然若失或者走不出來的一種感覺。
一
通常你有這樣的感覺,恰恰意味著這本小說寫的挺好的。他有很強的代入感,引起讀者很強烈的共鳴。
不管你讀的是什麼樣的書,如果這本書的作者知道你會有這樣的感受,他可能會很有成就感。
也許我們知道小說並不是現實。但我們為什麼仍然會陷入悵然若失或者走不出來呢?
二
也許動人的小說放大的我們內心一些逃避現實的部分。
很多小說主人公都會讓我們很有感覺,因為它很強大。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而這也是我們對於自己很多時候的一種期待。更強大,更努力,更成功。
但現實當中的我們也許並不是這個樣子的。所以也許我們的不願走出來意味著,面對現實的生活,就要面對,在生活當中可能沒那麼有能力,有點弱小,有點懦弱,甚至是很不成功的自己。
所以,小說看上去更好更美麗。
而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女孩子懷春的時候他們期待有白馬王子,甚至有的女人到了三四十歲,他仍然懷揣著少女的夢想。
確實對於很多人來講,有時候寧可相信書中的世界,寧可去愛上書中的某個人,寧可相信書中描述的愛情,而不願看著醜惡殘酷的現實。
三
但實際上,比較積極的心理學會把人看成是,每個人都可以成功快樂!
相信有句話大家都會認同,就是自己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也就是說我們為自己製造困難的那份力量,也許就足夠我們去創造很多更加美好的東西啦!
所以對於你來說可能一個比較好的問題就是:如果你要在自己的人生當中也創造出書本里面你所看重的價值,你打算做點什麼呢?
四
最後我想說,體驗你此時的感受,其實也挺好的。
你為作者的文筆心動。那坦白講,在這個年代我們能有多少次心動的機會呢?
所以走不出來也好,悵然若失也好,都是人生寶貴的體驗。
通常這樣的體驗,允許他們經過我們的心靈,他會慢慢的走掉。而我們越是抗拒,就越會內耗自己。
五
最後我想問,這什麼小說呀,這麼好看能不能推薦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