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奮努的的
-
2 # zacklee1988
當時秦國的國力已經超過其餘六國國力總和。所以就算秦始皇沒有統一,也會由秦國的其他人來完成統一。衛鞅變法為秦國奠定的依法治國的制度,極為重要。後世秦國統治者只要遵循這一制度,就算遇昏君,秦也不會亡,一遇明君,秦國就會大幅增加國力。所以統一是遲早的事,只會由秦國來完成統一。
-
3 # 葉不修呀
答案是不能。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統帥。13歲即王位,39歲稱帝。如果當時秦王嬴政和秦異人還有呂不韋都沒回秦國,可能就不會有後來的大一統了。雖然秦始皇是個具有洪濤武略的君王,但他所取得的成就也離不開一個好的出身。秦之所以能破六國合天下,根本原因是承六代先王之所惠,祖上積蓄了很多才最後成功的,正是厚積薄發。就像後來漢武帝能徹底打敗匈奴一樣,都是受了先代皇帝的恩澤。而他這個好的出身離不開一個人的數年苦心經營,那就是原來的秦國丞相呂不韋。呂不韋原是衛國商人,曾經賺的家纏萬貫,但是由於當時社會普遍重農抑商,他就一直想謀個官位。呂不韋當初一心想要參與政治,就從異人開始,先是給異人鋪好了秦國的路,結果又花重金將異人從生死危難中救出來。後來異人的父親在位沒幾天就去世了,異人從一個質子搖身一變成為一國之君,當上了王,呂不韋還忍痛割愛將自己的愛妾趙姬送給異人,令異人喜笑顏開。商人呂不韋開始了他的從政之路,為當朝權利幾乎最大的丞相,其實也可以說呂不韋用金錢買了一個職位,但他的遠見確實是有的,而異人也只不過是他實現宏偉藍圖的介質。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大秦朝。由此看來,如果沒有呂不韋的經營和播種,就不可能在後世出現秦王政這個人物,可以說他的功勞是非常的顯著了。
-
4 # 歷史趣舍
如果,沒有如果,除掉二人是大勢所趨,想要大統一就必須要自己內部先統一,除掉二人就是為了讓秦國更快的進入統一,不除結果不會改變,只是過程會漫長一點。
秦始皇在親理政務後,兩年之內,就消滅了嫪毐和呂不韋兩大敵對勢力,消除了秦國割據分裂的局面,把秦國集權的地主政權進一步鞏固起來,這樣就完成了統一六國的準備。所以二人有沒有被除掉跟秦能不能統一,關係不是很大,哪怕二人不死,秦始皇親政以後也會慢慢的把二人的勢力一步步的削減,秦國的最終目的依舊不會改變。
除掉二人只是加快了步伐而已,公元前二三八年,秦始皇二十二歲,開始親理政務。這時,統一已是大勢所趨,由秦國來完成統一的條件也已具備。
秦始皇面對呂不韋和嫪毐兩大勢力的爭奪權勢,大鬧分裂的局面,無法實現他的大統一的抱負,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後,就建成了集權的地主政權,從此大權就集中於國君手中。在秦昭王時,由於宣太后專權,曾分封魏冉、公子市、公子悝、羋戎等四人,一度鬧成貴族爭奪權勢的局面。直到秦昭王親自掌握政權,把他們驅逐,才消除了分裂割據的局面。
呂不韋和嫪毐兩人的權勢,比秦昭王時魏冉等人還要大,不但佔有大塊地盤,還結有大批黨羽,更養有大批門客,佔有大量奴隸,呂不韋還聯合各個學派來反對秦國傳統的商鞅政策,提出了他自已的政治綱領。
秦始皇只有兩條道路可以選擇:一條是按照昌不韋提出的辦法,做一個“無為”“虛靜”的君主,聽憑貴族爭權奪利使得秦國社會倒退;一條是學秦昭王剷除魏冉等大臣的辦法,把嫪毐和呂不韋兩大勢力根本剷除。
很明顯秦始皇選擇了後一條道路,決定首先剷除國內割據的敵對勢力,進一步鞏固集權的地主政權,然後設法兼併六國,完成統一的大業。
這時嫪毐發動了叛亂,他盜用了秦王的御璽和太后的璽徵發軍隊,將要向蘄年宮進攻。秦始皇得到訊息,就命令昌平君、昌文君等人帶領軍隊襲擊燼毒的隊伍。兩軍在威陽交戰,嫪毐所徵調的軍隊本來沒有鬥志,一交鋒就潰散了。不久,就逮捕了嫪毐及其同黨。對嫪毐採用了“車裂”的死刑,並滅了他的親族。
秦始皇接著就設法解決呂不韋這一集團。公元前二三七年十月,秦始皇以呂不韋有放縱嫪毐的罪,免除了他的職位。命令他出居到食邑河南(今河南洛陽)去。但呂不韋到河南以後,仍暗中和六國貴族來往,六國國君的使者和門客不斷前來和他打交道。於是,秦始皇又命令呂不韋帶同家屬遷到蜀郡(今四川西部)去。後來畏罪自殺了。
呂不韋死後,他的許多門客就聚集起來偷偷地辦理喪事。秦始皇因此把呂不韋全家男女老小籍沒入官家為奴隸,並且對呂不韋門客分別作了處理。曾經下命令道:“凡是呂不韋的門客臨喪的,如果是晉人,一律驅逐出境;如果是秦人,俸祿在六百石以上的官一律免除爵位,遷到旁的地方去;如果是俸祿在五百石以下的官,又不曾臨喪葬的,遷到旁的地方後可以保留原來爵位。從今以後如果有嫪毐、呂不韋那樣專橫的,一律按照此例籍沒他的全家為奴隸。”
-
5 # 愛妮品歷史
嫪毐恐怕是歷史上最為人熟悉的男寵了,正是因為此人的出現,讓秦朝出現了一次動亂。說到嫪毐,肯定就會聯想到秦始皇的母親趙姬,正是秦始皇的母親與嫪毐的感情,讓秦始皇在小的時候就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這讓秦始皇在建立秦朝後,一直沒有立皇后。
秦始皇身上,有一個謎題,就是他的身世之謎。嫪毐之所以能夠成為趙姬的男寵,與呂不韋是有很大關係的。當時的呂不韋還是商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呂不韋想要更上一個臺階,於是身為商人的呂不韋“投資”了秦國質子子楚。
在當時來說,呂不韋的做法為他能夠走進秦國的政壇奠定了基礎。嫪毐這個人特別機敏聰慧,在一次特別的機會中,嫪毐遇到了呂不韋,嫪毐看到呂不韋后,表現得風趣幽默,當時的呂不韋已經是身居高位了。看到身居高位的呂不韋,嫪毐並沒有畏懼。
呂不韋看到嫪毐後,被呂不韋收入門中。秦王嬴政年幼的時候,嫪毐就被呂不韋送給了趙姬。在這時候,趙姬開始寵幸嫪毐,由此兩人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隨著嬴政年齡的增長,對權力的慾望開始增大。可問題是,這時候的秦國是呂不韋把持朝政。
嬴政年幼的時候,對嫪毐是根本沒有辦法的,一方面有呂不韋的庇護,其次就是趙姬的寵幸。這些都是嬴政無法忍受的,年幼的嬴政對母親的行為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所以建立了秦朝之後,秦始皇一直沒有立皇后,後人根據他母親的事蹟,對秦始皇進行了分析。
也就是說,秦始皇之所以不立皇后,肯定是與趙姬有關的。呂不韋當初把嫪毐送給了趙姬,就是為了讓趙姬沉迷在嫪毐的生活中,在這樣的情況下,趙姬就不可能干預呂不韋的朝政。最初的時候,呂不韋和趙姬把持朝政,但是後來呂不韋慾望同樣增大。
這時候的呂不韋可不想因為一個女人毀了自己。於是呂不韋想到了嫪毐,在這樣的情況下,呂不韋將嫪毐送給了趙姬。於是趙姬開始寵幸嫪毐。在這之後,嫪毐的權力不斷擴大。趙姬為了和嫪毐一起,於是搬遷至秦國陪都雍城居住。
更加難以置信的是,趙姬竟然為嫪毐生下了兩個兒子。趙姬對嫪毐的日漸寵信和重視,有了趙姬的庇護,嫪毐被封為長信侯。與此同時,嫪毐的權勢不斷擴大,呂不韋把持朝政。這樣一來,只有秦王嬴政是一個“無關緊要”的人。
秦始皇對這位嫪毐是恨之入骨。只不過年幼的秦始皇根本沒有辦法。秦始皇登基之後,想到了要除掉嫪毐和呂不韋。不可否認的是,呂不韋為了一統六國,是建功立業的,但是呂不韋的權力威脅到了秦始皇。現如今看來,嫪毐和呂不韋都是威脅到秦始皇的。
那麼為什麼秦始皇沒有儘早的剷除嫪毐呢?首先來說,嫪毐的權勢與呂不韋可以互相抗衡。嫪毐有了權勢之後,這就有了屬於自己的人馬,甚至是門客都達到了數千人。有了自己的權勢,嫪毐就不聽從呂不韋的命令。這樣一來,呂不韋對嫪毐產生了忌憚。
不聽從呂不韋命令的嫪毐,成為了當時朝中呂不韋最大的政敵。嫪毐的黨羽有衛尉竭、內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齊等二十多人,這樣的力量足以抗衡呂不韋。後來呂不韋和嫪毐開始互相抗衡,秦始皇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現如今看來,秦始皇的做法是非常厲害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秦始皇嬴政肯定是知道母親趙姬與嫪毐的事。這樣看來,這件事肯定是細思極恐的。現如今看來,嬴政絕對是一位沉穩的人,能夠穩住大局,同時剷除這些朝中的威脅。現如今看來,秦始皇在年幼的時候,就已經是非常穩重。
回覆列表
對於大秦帝國來說,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橫掃六合,天下歸一於秦!對於秦始皇及他周圍的大秦精英來說,嫪毐只是一個臭蟲,呂不韋也只是一個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但威望很高阻礙大秦高速發展的絆腳石。
只有除掉呂不韋,秦皇才算真正成熟,才能夠號令天下莫敢不從。歷朝歷代都是如此,小皇帝的長大成熟往往伴隨著遺老的凋零,不然在別人眼裡還是小皇帝!
歷史沒有如果,但能去如果。
如果秦沒有統一六國,我認為楚能統一六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楚國一直是強大的!廣袤的疆域,肥沃的土地,龐大的人口,穩定的後方等等,優點太多!當然也有一些缺點,楚王總是這裡那裡的亂搞;從南打到北被歷朝證明是很難的;還有一個就是春秋戰國以來,中原還是看不起楚啊、秦啊啥的,關鍵時刻也不好弄。
趙的成功機率也大!可以從死磕秦國就可以看出,老趙還是很厲害,打仗很勇武。不過不穩定的皇室、邊患等,財力也是大問題!
當然,戰國就是大變革時代,變就意味著無數的可能性,變就意味著著誰都有可能統一六國,也可能繼續春秋戰國式的社會很多年,不過這肯定是個悲劇!